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蛇志》2018,(3)
目的观察自制清热活血膏用于Ⅲ期压疮创面换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6月~2018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Ⅲ期压疮患者72例,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用自制清热活血膏换药,对照组采用0.1%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浸湿纱布湿敷创面,每天换药1次,除换药使用的药物不同外,两组患者其他干预措施均一致,治疗15天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55.5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愈时间为(13.96±3.16)天,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89±4.06)天,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活血膏用于Ⅲ期压疮创面换药的效果显著,可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2.
官恒成 《蛇志》2016,(2):195-196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压疮程序化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压疮程序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2.2%,压疮好转时间为(4.23±2.08)天,满意度为97.8%;对照组压疮发生率为20.0%,压疮好转时间为(14.65±3.06)天,满意度为72.2%。组间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疮程序化护理用于肝胆外科患者中,能显著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黎英梅  谢海娟 《蛇志》2013,25(2):164-165
目的 探讨碘伏湿敷联合马应龙痔疮膏外涂治疗Ⅱ期压疮的效果.方法 将84例Ⅱ期压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压疮52处),采用碘伏外洗并湿敷联合马应龙痔疮膏外涂;对照组42例(压疮44处),采用碘伏外洗后用利凡诺纱布湿敷.结果 治疗组创面治愈率、总有效率及治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碘伏湿敷联合马应龙痔疮膏外涂治疗Ⅱ期压疮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激光联合紫外线治疗Ⅱ期和Ⅲ期压疮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我科收治的59例Ⅱ期和Ⅲ期压疮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和联合组(29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传统护理,联合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激光联合紫外线护理,两组治疗14天后,采用压疮愈合评估量表(PUSH)评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USH评分均降低,且联合组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激光联合紫外线治疗对Ⅱ期和Ⅲ期压疮患者的恢复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压疮管理的方法和路径。方法:制定并应用神经外科压疮管理路径表。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神经外科入院的14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755例,入院后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路径表;对照组为645例,常规护理。结果:对照组645例患者中,发生压疮例数Ⅱ期压疮5例;观察组755例患者中,发生Ⅰ期压疮1例。P〈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压疮管理路径表可以预防神经外科患者压疮的发生,有效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压疮管理的方法和路径。方法:制定并应用神经外科压疮管理路径表。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神经外科入院的14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755例,入院后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路径表;对照组为645例,常规护理。结果:对照组645例患者中,发生压疮例数Ⅱ期压疮5例;观察组755例患者中,发生Ⅰ期压疮1例。P<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压疮管理路径表可以预防神经外科患者压疮的发生,有效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水胶体敷料湿性愈合在腹部手术切口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腹部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字母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水胶体敷料以及湿性愈合理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控制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平均换药次数、疼痛程度和治疗满意度。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感染控制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并且平均换药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3)。观察组的满意度(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83.00%)(p0.05)。初步结论表明,水胶体敷料湿性愈合可显著缩短腹部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控制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和疼痛程度,并且具有较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黄晓琴 《蛇志》2017,(3):335-336
目的观察水胶体敷料预防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行PICC置入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PICC置管术后的常规护理,如使用硫酸镁湿敷等护理措施;观察组行PICC置管术后给予水胶体敷料预防护理措施,即将10cm×10cm的康惠尔水胶体敷料沿静脉穿刺走向覆盖于置管部位上方约5cm处,置管7天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防治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4.00%,对照组患者为2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胶体敷料对防治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具有显著效果,且操作简单易行,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病原菌所致PICC相关血流感染的护理方法及体会,研究其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经嘉兴武警医院治疗的42例PICC相关血流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采用常规护理,随着护理流程改进,患者开始采用优化的护理模式。根据是否实施改进护理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21例。对照组为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未改进期间进行治疗的患者,观察组为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实施改进护理的患者。比较2组患者红肿消退时间、疼痛评分、伤口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红肿消退时间为(2.11±1.03)d,病原菌血培养转阴时间为(4.15±1.09)d,疼痛评分为(2.56±1.75)分,伤口愈合时间为(3.87±1.44)d,并发症发生率为9.52%,均优于对照组红肿消退时间(3.08±1.17)d,病原菌血培养转为阴性时间(5.84±1.77)d、疼痛评分(4.01±1.92)分、伤口愈合时间(5.78±1.82)d、并发症发生率(38.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化的护理干预应用于不同病原菌所致PICC相关血流感染患者具有较好的针对性,能显著促进红肿消退及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临床应用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改善老年压疮高危感染患者照顾者居家护理行为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肿瘤科2015年7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00例老年压疮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红篮球随机抽取的方式分成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延续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采取对比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压疮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压疮感染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2%vs 14%),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照顾者居家护理行为得分、护理满意率(90.32±10.92 vs 78.47±10.16,96%vs 7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为(56.76±10.98)分,远远低于对照组的(89.06±10.22)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延续护理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结论延续护理对改善老年压疮高危感染患者照顾者居家护理行为具有积极影响,可有效提高照顾者的护理能力,减少压疮的发生,减少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值得在护理实践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ICU患者压疮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97例压疮高危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04例压疮高危患者作为观察组,均排除下肢动脉病变者。对照组采取压疮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集束化护理方法,2周后评价的各自的压疮发生率、发生时间及程度。结果:对照组各期压疮发生共29例(29.90%),观察组各期压疮发生共13例(12.50%),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90;P<0.05);对照组患者压疮发生时间明显早于观察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98;P<0.05)。结论:在ICU压疮护理中运用集束化护理策略效果明显,大大降低了患者发生压疮的几率及程度,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构建大鼠压疮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提供简易模型装置及有效的造模方法。方法:自制简易压疮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装置,对120只雌性大鼠腿部近膝关节骨隆突处进行为期3日的压疮造模,5个循环/日,每个循环分别实现120 min的缺血期及30 min的再灌注期,分别于造模第1 d、2 d、3 d及造模结束第1 d观察大鼠病灶创面的颜色、形态、水肿、结痂、渗出以及大鼠行为学状况、并于造模结束第1 d统计存活率及成模率。结果:造模第1 d,Ⅰ期压疮100只,Ⅱ期压疮17只,死亡3只;造模第2 d,Ⅰ期压疮26只,Ⅱ期压疮84只,死亡7只;造模第3 d,Ⅰ期压疮11只,Ⅱ期压疮95只,死亡4只;造模结束第1 d,Ⅰ期压疮5只,Ⅱ期压疮101只,死亡0只。120只实验大鼠,共14只大鼠死亡,造模存活率达88.33%,Ⅱ期压疮造模成功率达84.17%。结论:本造模装置可有效制备大鼠压疮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具有接近临床,操作简便,无需麻醉,Ⅱ期压疮成模率较高、避免铁片植入带来的皮肤负损伤等优势,这将为皮肤压疮、乃至慢性损伤组织的机制研究、修复及愈合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姜爱琴 《蛇志》2016,(3):330-331
目的观察新型水胶体敷料在新生儿皮肤护理方面的有效性。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1月我科收治住院患儿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在实施护理过程中使用新型水胶体敷料进行皮肤保护,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留置针压伤发生率和外踝擦伤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住院期间无皮肤破损现象,仅有局部压红;对照组发生留置针压伤、CPAP鼻塞压伤及呼吸机管道压伤、脚外踝擦伤等而导致皮肤坏死结痂。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水胶体敷料具有较好的皮肤保护作用,可预防皮肤破损,且对颈部和臀部红疹有一定治疗作用。可明显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表皮生长因子治疗III、Ⅳ期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2012年收治的III、Ⅳ期压疮患者14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一组和实验二组。对照组30例压疮患者行常规换药,实验一组58例压疮患者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实验二组55例压疮患者仅应用表皮生长因子治疗。治疗后,比较三组患者愈合时间及愈合效果。结果:实验一组和实验二组的显效时间和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且实验一组的显效时间和愈合时间较实验二组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一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与实验二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二组的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一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实验二组(P〈0.05),而实验二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表皮生长因子较单用表皮生长因子及常规治疗方法更好的改善III、Ⅳ期压疮创面的愈合,避免患者组织感染,提高压疮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封闭负压引流结合局部氧疗对慢性创伤性伤口患者的伤口微环境、伤口细菌感染、伤口治愈率和伤口治愈时间的影响,本研究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88例慢性创伤性伤口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4例)和干预组(44例)。干预组采用封闭负压引流结合局部氧疗连续治疗15 d,对照组仅采用封闭负压引流疗法连续治疗15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伤口渗液酸碱度、伤口温度、伤口细菌感染种类和伤口细菌感染阳性率,以及3个月随访结束时两组患者的伤口治愈率和伤口平均治愈时间。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伤口渗液酸碱度时间效应、干预效应及时间和干预交互效应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两组患者伤口温度的时间效应和干预效应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总的细菌阳性率(15.9%)显著低于对照组(54.5%)。随访结束时,干预组患者伤口治愈率(86.4%)显著高于对照组(61.4%);干预组患者的伤口治愈时间((38.65±9.39)d)显著短于对照组((52.00±9.58)d)。本研究表明,负压封闭结合局部氧疗治疗可优化伤口微环境,强化除茵抑菌作用,有助于提高伤口治愈率和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内科住院患者压疮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并研究纳米银抗菌凝胶的干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诊治的80例心血管内科住院并发Ⅱ期压疮感染患者,采集患者压疮感染部位样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记录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主要革兰阴性菌和主要革兰阳性菌的耐药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安普贴治疗,实验组采用纳米银抗菌凝胶联合安普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80例心内科住院并发II期压疮感染患者中,共分离鉴定出病原菌7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4株,占76.06%,革兰阳性菌13株,占18.31%,真菌4株,占5.64%。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对氨苄西林、亚胺培南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00%、90.91%、95.45%;93.33%、80.00%、100.00%;100.00%、90.00%、90.00%;而对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7.27%、9.09%;0.00%、0.00%;40.00%、2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对氨苄西林、青霉素G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00%、87.50%、62.50%;100.00%、66.67%、66.67%;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均为0.00%。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科住院并发Ⅱ期压疮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比较广泛,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患者辅以纳米银抗菌凝胶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蛇志》2015,(3)
目的观察慢性支气管炎在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给予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50例给予综合护理,对照组50例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经过综合护理后,患者咳嗽好转时间、咳痰好转时间、治疗时间依次为(3±1.5)天、(5±2.1)天、(14±0.8)天;对照组依次为(5±0.3)天、(7±0.3)天、(14±3.7)天。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给予综合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对促进病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快速康复护理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13年1月—2015年6月时间段中治疗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分成两组进行探究,以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97.5%,对照组是70%,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是30%,对照组是60%,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分别是(15.4±4.7)d、(3.4±1.2)d、(2.9±1.1)d,对照组分别是(23.6±4.6)d、(5.5±1.7)d、(4.8±1.3)d,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极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激光联合紫外线治疗II期和III期压疮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 年7 月至2014 年7 月我科收治的59 例II期和III 期压疮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0 例)和联合组(29 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进 行传统护理,联合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激光联合紫外线护理,两组治疗14 天后,采用压疮愈合评估量表(PUSH)评分比较 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USH评分均降低,且联合组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激光联合紫外线治疗对II期和III期压疮患者的恢复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蛇志》2015,(4)
目的探讨济安舒能加鲜芦荟治疗β-七叶皂甙钠所致静脉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6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骨折后静脉滴注β-七叶皂甙钠消肿而并发静脉炎的患者8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50%硫酸镁湿热敷,治疗组采用济安舒能溶液喷洒加鲜芦荟外涂治疗,并对两组患者静脉炎治愈时间和治愈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5%)显著高于对照组(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愈时间比较,治疗组(2.89±0.14)天,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95±0.11)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骨科行静滴β-七叶皂甙钠消肿导致静脉炎的患者给予济安舒能加鲜芦荟外涂治疗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