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拔牙术破坏了口腔的正常生理结构,改变了口腔内环境,使菌群失调。未实验对17名拔牙的患者进行了拔牙术前术后类杆菌、梭杆菌的培养,结果表明,无论是类杆菌还是梭杆菌在拔牙前后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梭杆菌拔牙后明显高于拔牙前。  相似文献   

2.
老年患者拔牙的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在患有口腔疾患的同时,可患有多种疾病。老年人拔牙的危险因素主要是精神紧张。接受拔牙手术的恐惧、焦虑致其在术前术中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拔牙时间长及麻醉效果差引起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等,故消除这些危险因素是获得拔牙成功的关键。一方面取决于病人是否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取决于医生能否快速、准确、无痛的拔牙。而术中的任何刺激都可诱发心血管意外及其他并发症的出现。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归纳、总结,从严格掌握适应症、禁忌症、麻醉药物的选择、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意外的处理以及完善的术后等多方面进行阐述,将心理治疗用于手术全过程,确保老年患者拔牙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患者拔牙创区微生物分布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糖尿病患者拔牙术后创区微生物分布情况 ,为临床防治术后感染提供理论依据。随机选取 3 9例已确诊为糖尿病的拔牙患者 ,在术后即刻采取拔牙创的渗出物 ,按 1 0倍系列稀释 ,培养微生物 ,然后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菌。结果从标本中培养出 1 87株微生物 ,鉴定到属或种 ,共获得 1 1种不同的细菌 ,常见的 7种。研究结果表明 ,糖尿病患者拔牙创区常见微生物依次为链球菌、萘瑟氏菌、梭杆菌、产黑色素拟杆菌、拟杆菌 ,韦荣菌属、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属等。其中 ,链球菌、萘瑟氏菌为优势菌。  相似文献   

4.
陈举锋  杨庆江 《蛇志》2007,19(3):224-225
痔疮是肛门疾病常见的一种,无论哪种手术方法,难免有出血的可能,也是临床常遇到的问题。一旦出现出血,给病人增加痛苦,若不及时处理,可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现就其术后大出血的原因分析如下。1出血的原因及分类痔术后出血,分为原发性出血和继发性出血。原发性出血是手术后24 h出血;继发性出血,一般在术后5~10天,由于伤口坏死组织脱落,坏死组织下方动脉尚未闭塞而导致出血。因此,手术操作无误,彻底止血是防止术后大出血的关键。具体原因分析如下:(1)麻醉不完全,肛门松弛也不满意,术野暴露不清楚,影响操作。(2)切除范围掌握不明确,切除创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为套扎术后再出血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获取研究对象,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套扎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治疗术后二次出血的发生率为11.25%,性别(OR=0.163)是套扎术后再出血的保护因素,进食硬质食物(OR=23.696)、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高(OR=5.703)、食管曲张静脉数量多(OR=30.637)和食管静脉曲张Grade分级高(OR=6.143)是其危险因素.结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术后二次出血的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男性患者的教育,术后早期应避免进食硬质食物,并且严格掌握套扎术的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是减少套扎术后再出血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重症监护治疗与早期(24 h内)再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中山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并进行重症监护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相关资料,记录术后早期发生再出血情况,比较其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出血量、术前收缩压、术后收缩压、镇静时间、插管时间、有无使用止血药、血压波动、血压差、有无镇痛情况,分析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65例患者,其中术后早期再出血患者44例,未再出血患者421例,再出血发生率为9.46%(44/465)。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再出血患者的术后收缩压、有无镇痛、血压差、血压波动与未再出血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再出血患者的年龄、性别及术前GCS评分、出血量、术前收缩压、镇静时间、插管时间、有无使用止血药与未再出血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血压波动大是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手术前后血压差大、术后使用镇痛治疗是其保护因素。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血压波动、手术前后血压差及术后镇痛治疗均是早期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合理降压及镇痛治疗可减少脑出血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观察本药物止血牙垫与普通牙垫对拔牙术后止血等临床经过的影响。方法:对拔牙术后患者随机选择应用药物止血牙垫或普通牙垫。结果:药物止血牙垫在3分钟,5分钟及10分钟止血率与普通牙垫的止血率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5,药物牙垫10分钟内止血率达100%,普通牙垫在45分钟才达100%止血。结论:本止血牙垫作用明显优于普通牙垫,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成年杂种犬建立钛镍记忆合金牵张器复合脱细胞真皮基质增高犬牙槽嵴动物模型,为下一步利用钛镍记忆合金牵张器行下颌后牙牙槽嵴增高术奠定基础。方法健康成年雄性杂种犬4只。全麻下拔除双侧下颌4个前磨牙和第一磨牙,1个月后拍摄双侧后牙区X线光片,观察拔牙窝愈合情况。采用4种类型的牵张器随机在4只犬的下颌两侧行牵张手术并观察牵张后1周和1月牙槽嵴增高的情况。结果拔牙后1个月,牙槽嵴黏膜愈合良好。X线片示下颌神经管清晰可见,其上方牙槽窝内有较低密度骨质存在。放置4种牵张器牵张术后1周、1月后牙槽嵴增高的高度分别为3.24 mm、3.76 mm、4.58 mm、5.09 mm;3.15 mm、3.67 mm、4.64 mm、5.01mm,术后一周X线可见后有明显的牵张间隙,1月时牵张区有新骨形成,骨密度增高。结论犬耐受力强,后牙区下颌骨体积大,手术易操作,是理想的牙槽嵴萎缩动物模型。拔牙后1个月,拔牙创愈合良好,可以进行牵张手术。D组"S"形牵张器牵张后的高度比较理想,能满足后期种植体的植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乌拉地尔与硝酸甘油微泵对高血压患者拔牙术中血压及心率(HR)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5年1月到2016年10月在我院进行心电监护拔牙的高血压患者116例纳入本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加泵静点维持,观察组给予乌拉地尔加泵静点维持,对比两组术前、麻醉时、麻醉后10min、术中及术后10min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HR的变化,并对比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及术后10min的SBP和DBP水平均分别明显低于术前,观察组术中的SBP和DBP水平均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中及术后10min的HR均明显高于术前,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是6.90%(4/58),与对照组的10.34%(6/5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乌拉地尔对高血压患者在拔牙术中血压及HR的影响较小,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蛇志》2019,(2)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EMR)术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833例接受EMR切除术的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出血分为出血组(41例)和未出血组(792例),纳入基本人口学因素、病理因素及治疗因素作为单因素分析项目,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法探讨术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果共41例患者发生术后出血,出血发生率为4.9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息肉直径、息肉形态、术中出血、禁食程度、息肉病理类型、钛夹数量、禁食时间可能与术后出血有关(P0.05),其中男性、息肉直径2cm、有蒂息肉、术中出血、息肉合并黏膜内癌或重度异性增生的患者术后出血风险更高;患者年龄、门诊或住院、术者技术水平、肠道清洁度、息肉发生部位、创面处理方式、息肉数量对术后出血无影响(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息肉直径2cm、术中出血为EMR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钛夹使用数量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肠息肉MER术后并发出血与性别、息肉直径、术中出血、钛夹数量明显相关,针对性预防、减少术中出血、增加夹闭创面的钛夹数量可以降低术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随着当代医学的发展,口腔种植技术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但是牙齿拔除后牙槽骨会发生吸收,周围缺乏固定和支持种植体的骨组织,会对种植体的稳定性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牙槽骨的不足对种植后期的美容修复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牙槽骨的不足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拔牙位点保存技术,是减少拔牙后牙槽骨吸收,促进牙槽窝内新骨形成的一系列临床治疗方法。常用的拔牙位点保存技术有即刻种植、植骨等。本综述就拔牙位点保存技术的概念、常用的方法、现状与未来的发展等做一综述,为临床上拔牙位点保存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在急性肾出血介入微创栓塞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38例急性肾出血患者采用明胶海绵、微弹簧圈、聚乙烯醇(PVA)等栓塞剂栓塞出血动脉,规范性做好介入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除2例肉眼血尿持续10天,其他36例病人全部在术后3天内尿液由介入前全血尿转为淡红色,并在7天肉眼血尿彻底消失。结论:规范化护理是确保介入微创栓塞治疗急性肾出血顺利完成及成功的重要环节,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能明显减少介入微创栓塞治疗后再出血的发生,提高介入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口腔锥形束CT联合微创拔牙技术对埋伏阻生牙患者牙槽完整度及张口受限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到2023年2月收治的50例埋伏阻生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拔牙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口腔锥形束CT联合微创拔牙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面部肿胀、牙槽完整度,术后即刻和术后3 d的炎症因子水平,术后张口受限程度以及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龈沟探诊深度(SPD)、牙龈指数(GI)等牙周健康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面部肿胀程度以及牙槽完整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即刻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IL-6、IL-1、TNF-α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开口度正常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度、重度张口受限度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GI、SPD、SBI、PLI水平对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GI、SPD、SBI、PLI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锥形束CT联合微创拔牙技术针对埋伏阻生牙进行治疗与传统拔牙相比能够改善患者术后疼痛、面部肿胀程度,减轻术后张口受限程度,减轻炎症反应水平,提升牙周健康程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探讨中国肝细胞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并发症及死亡原因,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积累治疗经验。方法:通过联合检索CBM及CNKI上从1994年1月到2008年9月的关于中国肝细胞癌患者行TACE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相关文章,分析总结肝细胞癌患者TACE术后死亡的原因及特点。结果:中国肝细胞癌患者TACE术后并发症较为危重,致死率较高,死亡原因有84%是肝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及肝癌破裂出血,且死亡病例发生在术后1月内的占78.7%,因此大多是早期死亡。结论:中国肝细胞患者TACE术后死亡原因主要是肝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及肝癌破裂出血,且术后死亡常为早期死亡,因此TACE术后严重并发症可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我们需要提高对TACE术选择时机的重视程度,规范介入治疗手段和流程,尽量避免和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钛夹预防高频电切除胃肠道隆起性病变后迟发性出血的效果。方法:对72例77枚胃肠道隆起性病变行高频电切除后应用钛夹钳夹残蒂或创面,观察术后消化道出血情况。结果:平均随访30天,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消化道出血。结论:应用钛夹能有效预防高频电切除胃肠道隆起性病变后迟发性出血。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研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将我院从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大肠息肉患者500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EMR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出血发生情况,并对术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实施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500例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80%(489/500),术后出血发生例数为17例,出血发生率为3.40%(17/500)。治疗后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大肠息肉患者经EMR治疗后其切除息肉数、术后进食时间、息肉外观、息肉分叶均与术后出血有关(均P<0.05);而年龄、性别、息肉部位以及病理类型均与术后出血无关(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切除息肉数≥4枚、术后48 h内进食、息肉外观潮红/糜烂以及息肉分叶均是大肠息肉患者经EMR治疗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EMR治疗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佳,可改善其生活质量,其中切除息肉数、术后进食时间、息肉外观以及息肉分叶均和术后出血有关,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7.
刘晓敏  陈杰 《生物磁学》2011,(3):523-526
目的:研究安氏Ⅰ类错合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对口唇形态的影响。方法:从直丝弓矫治的AngleⅠ类错合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侧位片中随机选取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患者15例(A组),非拔牙矫治患者15例(B组),经X线头影软组织测量分析比较矫治前后拔牙组与非拔牙组口唇形态的变化,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拔牙矫治后上下唇的突度有明显改善,平均减少1.42和2.03mm;上下唇的长度也平均增加0.51和1.58mm;非拔牙矫治患者治疗后鼻唇角、下唇突度、上下唇长度均有增加,但矫治前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拔牙矫治有利于减小上下唇突度从而改善软组织侧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脾动脉栓塞术后严重脾粘连脾切除手术技巧,为临床实践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18例脾动脉栓塞术后严重脾粘连行脾切除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特殊处理及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18例患者均顺利恢复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开腹后到脾切除完成平均耗时55 min、出血550 mL。术后并发症为腹水(8例)、肺部感染(1例)、胰瘘(1例)及腹腔内出血(1例)。结论:脾动脉栓塞术后出现严重脾粘连行脾切除术,手术风险较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较常规脾切除术明显延长、增多。规范手术操作,细致分离脾周粘连,合理处理脾蒂,是安全、有效完成此类脾切除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牙科高速气涡轮切割手机配合阻生牙专用加长裂钻拔牙对口腔外科门诊需要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9例需要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试验组患者采用牙科高速气涡轮切割手机辅助阻生牙专用加长裂钻进行拔牙,而对照组患者则采取传统的劈骨分牙法,通过两组患者的术后复诊对患者的下唇麻木、断根等发生率以及张口受限、疼痛、肿胀等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根据我院对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5.68±6.83)min,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35.23±14.23)min,t=3.962,P=0.000]。试验组患者中仅有1例术后出现断根情况,无其他并发症出现;而对照组患者术后则有3例断根情况和1例下唇麻木患者(后逐渐缓解)、1例下颌关节疼痛以及1例舌侧骨板骨折患者。根据我院对两组患者术后1d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术后1d面部肿胀程度明显比对照组患者轻(P0.05);试验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的张口受限程度明显比对照组患者轻(P0.05)。结论:牙科高速气涡轮切割手机配合阻生牙专用加长裂钻拔牙对口腔外科门诊需要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加以广泛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20.
《蛇志》2015,(3)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应用于早期食管癌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3例早期食管癌患者在内镜下行黏膜剥离术治疗,并根据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的特点,于术前、术中及术后进行精心护理及健康宣教。结果 13例患者手术均成功,病灶切除完整,术中3例患者切除创面少许出血,经亚等离子凝固术止血后未见再次出血。术后患者均无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及消化系统症状。结论早期食管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实施严密针对性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及健康宣教,对提高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