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的采用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LSCM))技术对大鼠颌下腺细胞(rat submandibular gland cells,RSMGs)与丝素-壳聚糖(silk fibroin-chitosan,SFCs)的体外复合培养进行形态学观察。为观测、评估种子细胞在三维支架的内部生长情况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取0~8 d龄SD大鼠的颌下腺,对大鼠颌下腺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分离纯化并传代;用抗细胞角蛋白单克隆抗体(CK8)及淀粉酶抗体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来源。选取传至第二代的对数生长期的RSMGs作为种子细胞,选取SFCs共混膜(5×5×2)mm作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涎腺样结构。将种子细胞与支架材料复合培养并分别于倒置显微镜、SEM、荧光显微镜和LSCM下观察二者复合生长情况。结果倒置显微镜可以直接观察活细胞与支架复合生长情况,方法简单易行。SEM可以较精确的展示细胞支架复合生长的表面超微结构。经过荧光染料的着色,荧光显微镜和LSCM都可以观察到支架上锚定的种子细胞。荧光显微镜可见细胞核的荧光信号均匀的分布在支架孔隙内。LSCM通过层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对较厚的标本获取图像;并可以通过旋转图像,从不同角度观察细胞支架复合物的三维剖面或整体结构,得到更为准确的定位信息。结论四种显微技术均可应用于RSMGs与SFCs体外共培养的形态学观测。LSCM的三维重建技术结合荧光染料标记可以较好地获得RSMGs与SFCs复合生长的情况,有着较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下颌下腺脱细胞基质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应用3%TritonX-100对SD大鼠的下颌下腺组织进行脱细胞处理,制备脱细胞基质支架材料,将该材料的浸提液注入小鼠体内进行全身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小鼠全身反应.将该材料植入Wistar鼠肌内进行体内植入试验,不同时间观察支架材料与组织反应.用传代培养的第2代下颌下腺细胞与支架材料体外复合培养,第7 d时进行MTT检测,观察支架材料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全身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别(P>0.05),体内植入试验2、4、8 W时光镜下表现与对照组基本相似,MTT检测结果,细胞相对增长率为91.66%,支架材料的毒性为0级.结果可见,经3%TritonX-100脱细胞处理后所制备的下颌下腺生物衍生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机体无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3.
探讨E钙粘连素的表达与口腔鳞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采用蛋白杂交技术 ,对病理确诊的 68例口腔鳞癌标本进行肿瘤组织总蛋白提取 ,然后行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 (Westernblot)。 68例口腔癌中的E钙粘连素表达显示 ,3 6例淋巴结转移标本与 3 2例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标本相比 ,E钙粘连素的表达明显降低(P <0 .0 1 )。此结果提示口腔鳞癌淋巴结转移与E钙粘连素的丧失密切相关 ,E钙粘连素的表达可以作为极有价值的判定肿瘤转移发生可能性以及愈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患者拔牙创区微生物分布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糖尿病患者拔牙术后创区微生物分布情况 ,为临床防治术后感染提供理论依据。随机选取 3 9例已确诊为糖尿病的拔牙患者 ,在术后即刻采取拔牙创的渗出物 ,按 1 0倍系列稀释 ,培养微生物 ,然后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菌。结果从标本中培养出 1 87株微生物 ,鉴定到属或种 ,共获得 1 1种不同的细菌 ,常见的 7种。研究结果表明 ,糖尿病患者拔牙创区常见微生物依次为链球菌、萘瑟氏菌、梭杆菌、产黑色素拟杆菌、拟杆菌 ,韦荣菌属、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属等。其中 ,链球菌、萘瑟氏菌为优势菌。  相似文献   
5.
采用蛋白杂交技术 ,对 6 8例口腔癌中的α catenin和 β catenin蛋白表达进行了研究 ,探讨其表达与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发现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口腔鳞癌相比 (32 ) ,淋巴结转移的口腔鳞癌组织中(36 ) ,α catenin和 β catenin蛋白表达出现明显的降低 (P <0 .0 1 )。此结果提示了口腔鳞癌淋巴结转移与α catenin和 β catenin蛋白表达的丧失是密切相关 ,可以作为较有价值的判定肿瘤转移发生可能性以及愈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