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并蛎蚧属盾蚧科并蛎蚧属,该虫食性杂,危害植物种类多,极易随水果、苗木、景观花卉植物等寄主传播入境。并蛎蚧分布于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省,在我国大陆地区尚未见该虫的发生报道。2016年5月山西口岸从来自台北的水果释迦上截获了并蛎蚧,为我国大陆首次截获。【方法】通过显微形态特征的观察和测量进行种类鉴定,并研究并蛎蚧的生物学、生态学相关资料,对其进行风险评估。【结果】并蛎蚧与近似种的主要区别:中臀叶与第二臀叶愈合中间有腺刺,有第三对臀叶,中臀叶有向内延伸的硬化区。通过风险评估认为,来自我国台湾、日本的并蛎蚧入侵我国大陆的风险较大。并蛎蚧在大陆亚热带地区的定殖和扩散风险很大。【结论】我国大陆地区的气候条件、植物种类可为并蛎蚧的定殖提供可能的适生条件,各口岸应对进境的并蛎蚧寄主植物加强检验检疫。  相似文献   

2.
【目的】中国是水果生产大国和进口大国。水果是最容易携带虫害的产品之一,粉蚧是口岸水果检疫过程中常发现的害虫类群,中国口岸每年从进境水果截获大量粉蚧。通过分析中国进境水果携带粉蚧疫情,可为一线口岸检疫查验提供指导,为相关部门开展产地检疫和口岸监测提供依据,以防止危险性粉蚧的传入,保障中国水果生产安全,促进国际水果贸易健康发展。【方法】通过FAO网站、动植物检验检疫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中国知网等收集中国进境水果贸易数据及其携带粉蚧疫情,统计分析了中国水果进口贸易情况、粉蚧截获情况以及截获粉蚧的种类、来源地、截获口岸和寄主。【结果】2013—2016年,中国口岸从进境水果上截获的昆虫中粉蚧科昆虫截获量最大,占47.31%;其中截获量前十的粉蚧种类为杰克贝尔氏粉蚧、木槿曼粉蚧、双条拂粉蚧、大洋臀纹粉蚧、南洋臀纹粉蚧、柑橘棘粉蚧、甘蔗簇粉蚧、康氏粉蚧、菠萝灰粉蚧和李比利氏灰粉蚧;而这些有害生物的主要来源地为越南和泰国;粉蚧的主要截获口岸为广西、深圳和云南;而火龙果、榴莲、龙眼和山竹是截获粉蚧最多的进境水果。【结论】中国进境水果粉蚧疫情与水果的贸易量和贸易方式、输出国有害生物发生和检疫除害处理措施、口岸关注度和能力建设等情况相关。  相似文献   

3.
【背景】热带拂粉蚧属于粉蚧类昆虫,食性杂,是危害热带和亚热带水果、蔬菜和园林植物的重要害虫,主要随水果、苗木和交通工具等介质进行远距离传播。2014年5月,在我国云南与缅甸边境发现该虫危害草本植物马松子。【方法】在收集整理热带拂粉蚧生物学、地理学等信息的基础上,介绍了其主要形态特征、寄主、分布、生物学特性,并对该有害生物的危害和防治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热带拂粉蚧雌成虫长椭圆形,触角8节,体长2.5~3.0 mm,宽1.5~2.0 mm,主要通过孤雌生殖繁殖后代,形态特征与双条拂粉蚧非常相似。我国的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等热带地区适合该虫生存和危害,一旦入侵我国会对花卉、水果和蔬菜等造成危害,给相关产业带来损失。【结论与意义】热带拂粉蚧在我国有传播扩散的可能,加强检疫是防范该虫入侵的主要手段,生物防治是治理该虫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北京口岸从泰国进口的红毛丹果实表皮中检出活体粉蚧的种类及其分类地位、分布、潜在入侵危害性等情况。【方法】通过形态特征和DNA条形码技术对截获样本进行比对鉴定,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该粉蚧为多孔曼粉蚧Maconellicoccus multipori(Takahashi,1951),隶属于半翅目Hemiptera粉蚧科Pseudococcidae蔓粉蚧属Maconellicoccus。同时详细介绍了该粉蚧的形态特征,以及我国口岸对曼粉蚧属的截获情况,讨论了多孔曼粉蚧的检疫意义。【结论】口岸应对该虫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针对该虫的检疫措施,严防该虫入侵我国。  相似文献   

5.
【目的】芒果象属昆虫是我国禁止进境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广泛分布于非洲、北美洲和东南亚,寄主为芒果。其生活隐蔽,羽化孔未出现时看不出危害状,危害率可达30%~80%,严重影响芒果的产量和质量。近年来,我国口岸截获的芒果象甲的数量日益增多,表明该类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我国的风险越来越大。【方法】运用Microsoft Excel工作表对2003—2015年全国口岸截获芒果象属有害生物的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2015年全国口岸共截获芒果象4156批次,22个直属局有截获记录。其中,截获芒果果核象甲3028批次,数量最多,占截获芒果象总批次的72.86%;芒果果实象甲和芒果果肉象甲相对较少,分别为837和291批次。截获芒果象的来源国主要为非洲和东南亚芒果象疫情分布国家和地区,且主要自进境旅客随身携带物中检出。【结论】我国口岸应加大对芒果象的检疫力度,保护我国农林业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6.
【背景】蚧虫是半翅目胸喙亚目蚧总科下的一类昆虫的总称。蚧虫个体小、食性广,极易随货物扩散传播。【方法】分别从疫情概况、截获种类、产地、截获载体、截获年份等方面对10年来我国各口岸截获蚧虫的信息数据进行了比对和统计,并对之前容易被忽视的非检疫性蚧虫疫情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2005年以来,我国从进口植物和植物产品中截获蚧虫共计171978批次,其中,检疫性蚧虫12种共7071批次;南洋臀纹粉蚧截获量最大,达2848批次,大洋臀纹粉蚧次之,为2442批次,第3是新菠萝灰粉蚧,为1714批次。东南亚是蚧虫的主要来源地,截获量居前3位的蚧类几乎都来自该地区;水果是截获蚧虫的主要载体,占所有植物及植物产品总截获量的99.0%;总体来看,蚧虫截获量从2006年开始逐年下降,到2010年后又呈暴发性上升趋势。比较3种截获量较大的蚧虫发现,2005~2008年,截获主要以南洋臀纹粉蚧为主;自2009年起,大洋臀纹粉蚧截获量逐年上升,成为截获量最多的蚧虫;2011年以来,新菠萝灰粉蚧截获量激增。2005年至今,我国口岸共截获其他非检疫性蚧类68797批次,鉴定到种的有46个属105种共68712批次,其中,在我国内陆地区尚未报道的有23个种,入侵风险高,需要引起重视。【结论与意义】了解我国口岸蚧类害虫截获情况,有利于针对性地开展疫情检疫与监测,有效防范蚧类害虫的传入与扩散。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陆一新入侵种:七角星蜡蚧(半翅目:蚧总科:蚧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七角星蜡蚧Ceroplastes stellifera(Westwood)是一种多食、热带广布害虫,2007年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该虫在我国以前仅记录于台湾省,2013年10月下旬,发现该虫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危害鹅掌柴(Schefflera octophylla)和芒果(Mangifera indica),为我国大陆的新入侵害虫。本文介绍了其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寄主植物、经济重要性等。  相似文献   

8.
【背景】木瓜粉蚧是一种重要的农林害虫,原产于中美洲地区,2008年起入侵南亚和东南亚多个国家并造成严重危害,目前在我国台湾和广州已有分布,对我国威胁极大。【方法】在收集、整理木瓜粉蚧原产地或入侵地的生物学、生态学、地理学等信息的基础上,介绍了木瓜粉蚧的形态特征、寄主植物、地理分布、危害和生物学特性,并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和Arc GIS对木瓜粉蚧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进行了风险评估。【结果】木瓜粉蚧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具有广泛的适生区,华南地区在气候条件、寄主等方面利于木瓜粉蚧的生存和危害。【结论与意义】该虫对我国华南地区的潜在威胁十分巨大,亟需加强防范该虫扩散和暴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葡萄花翅小卷蛾是我国禁止进境的检疫性害虫,一旦入侵我国,将会给葡萄产业和林果业造成严重损失。开展葡萄花翅小卷蛾入侵我国的风险分析可为该虫的检疫和预警提供依据。【方法】介绍了葡萄花翅小卷蛾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并参照通用的有害生物风险评估方法,从该虫在国内外的发生情况、潜在的经济危害性、受害作物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及风险管理的难度等方面,对其入侵风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葡萄花翅小卷蛾是一种对我国有很大潜在威胁的有害生物,其风险值为2.14,属高度危险性有害生物。【结论】建议新疆等口岸比较多的省、自治区口岸检疫部门加强对该害虫的检疫力度,杜绝其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新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s neobrevipes Beardsley是近年来口岸中经常截获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其与近似种形态差异小,极易随进境果蔬及种苗传播蔓延,但却难以快速准确鉴定。【方法】以新菠萝灰粉蚧为靶标,进境水果中常截获的其他6种粉蚧为对照,利用扩增粉蚧的28SrDNA通用引物扩增7种粉蚧基因部分序列,同时应用Primer Premier 5软件设计新菠萝灰粉蚧28S rDNA种特异引物1对(D.neo-28SF/R)。【结果】获得了新菠萝灰粉蚧及其他6种粉蚧的28SrDNA基因部分序列;种特异引物(D.neo-28SF/R)能稳定扩增出片段大小为235 bp条带,且该引物只对新菠萝灰粉蚧具有扩增能力,对其他6种粉蚧不具有扩增效果;对不同寄主来源新菠萝灰粉蚧亦具有同样的扩增效能。【结论】利用基于28S rDNA种特异性PCR方法,建立了新菠萝灰粉蚁快速分子检测技术。该技术方法完全可用于新菠萝灰粉蚧的准确识别,对有效阻截其进一步扩张蔓延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背景】褐纹甘蔗象原产于菲律宾,严重危害椰子等棕榈科植物和甘蔗,目前该虫已传入我国台湾、广东、广西和云南,尚未在海南省发生。【方法】为尽早预防该虫传入,本文简要描述了褐纹甘蔗象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并运用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PRA)方法,从国内分布情况、潜在的经济危害性、受害寄主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和危险性管理难度等方面对该虫入侵海南的可能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褐纹甘蔗象在海南省的风险评估值R=2.08,属于高风险的林业有害生物,建议将其列入海南省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同时提出了该虫的综合防治措施和建议。【结论与意义】本研究可为尽早制定褐纹甘蔗象防范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背景】降香黄檀被确定为海南省省树后,种植面积迅速增大,但对于其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控方面的研究较少。【方法】采用人工采集结合灯光诱集的方法,调查降香黄檀种植区的害虫种类,同时对其危害症状进行了详细描述。【结果】海南降香黄檀害虫共计19种,确定了其中18种的学名,并掌握了各害虫的分类学地位、危害部位及症状。害虫在降香黄檀植株各个组织部位均有分布,其中以叶部的分布数量较大,茎干次之。苗期以食叶性害虫居多;5年生以内的植株上蛀干害虫数量显著增多;老龄植株上的茎干害虫较少。【结论与意义】海南省降香黄檀各生育期均有害虫危害,日后仍需加强对其害虫监测与防控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七角星蜡蚧(半翅目:蚧次目:蚧科:蜡蚧属)是一种外来入侵害虫,自2013年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仑镇发现以来,中国大陆再无系统性的调查。近年来作者在云南省收集蚧虫期间,在多地发现七角星蜡蚧为害,现对其在云南省的发生情况进行报道,以期为其监测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2016年10月—2021年9月,对云南省15州(市)的64个县(区市)进行了系统调查,详细研究了七角星蜡蚧的分布、寄主及一些生物学习性。[结果]七角星蜡蚧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的景洪市、勐腊县(勐仑镇和磨憨镇)、勐海县(打洛镇),普洱市的宁洱县,德宏州的盈江县(那邦镇),红河州的河口县、金平县(勐拉乡和者米乡)4州(市)7县(市)9地有分布,新增8个分布点。除宁洱县外,其余发生地均位于边境线上,表明其可能为境外多点入侵。在云南该虫危害寄主植物共4科4属5种,包括杧果和莲雾2种经济树种。七角星蜡蚧多寄生在叶片背面,沿叶脉分布,1年发生多代。在河口县的龙船花上,该虫每雌产卵38~50粒,虫口密度达185~250头·叶-1。[结论]七角星蜡蚧在云南省零星分布,尚未造成严重损害,但有向内扩散的趋势,应加以警惕。  相似文献   

14.
[背景] 在陕西省的毛泡桐腐木桩上观察和采集到一株绒毛状真菌子实体,编号为HMNWAFU-CF-HS002。[目的] 为了确定该菌的分类地位,对其进行形态观察及分子鉴定。[方法] 获取宏观彩色图像并对显微结构进行测量、统计和绘图。此外,用PDA培养基分离纯化该菌的培养物,并结合最大似然法、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法进行rDNA ITS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 HMNWAFU-CF-HS002的形态特征与Punctularia atropurpurascens高度相似。系统发育分析将HMNWAFU-CF-HS002聚在P.atropurpurascens的单系分支中。[结论] 结合形态学特征与系统发育结果,HMNWAFU-CF-HS002被鉴定紫黑点壳菌(Punctularia atropurpurascens),为中国的新记录种。此外,毛泡桐为其新记录寄主。至此,Punctularia属下的3个种,均在中国有分布记录。  相似文献   

15.
椰子木蛾的产卵节律及其对寄主植物的产卵选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背景】椰子木蛾是近年来新入侵我国棕榈科植物的害虫,研究其产卵习性可为监测和防治该虫提供参考。【方法】在室内条件下,观察、记录了椰子木蛾雌成虫的产卵节律及其对不同寄主植物的产卵选择性。【结果】椰子木蛾最高日产卵量可达34.4粒·头-1,且主要集中在羽化后4 d内产卵,占总产卵量的54.1%;产卵活动主要发生在夜间23:00到次日8:00;在椰子、蒲葵、大王棕、槟榔和散尾葵等寄主植物上的产卵量无显著差异,为89.3~147.7粒·头-1,但产卵位置存在差别。【结论与意义】椰子木蛾雌成虫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和产卵节律性,且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产卵量一致。  相似文献   

16.
【背景】目前国内学者已发表60个马鞍菌属物种,但山西省尚缺乏马鞍菌属真菌分布的系统性报道。【目的】调查我国山西省马鞍菌属的种类组成及地理分布。【方法】采集标本,对其进行详细的形态特征描述,并提取DNA,测定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hsp)和核糖体大亚基(large subunit, LSU)序列,基于贝叶斯法(Bayesian inference, BI)和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 ML)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鉴定结果表明这3个马鞍菌属物种分别为类帽状马鞍菌(Helvella capucinoides)、丹麦马鞍菌(H. danica)和柔毛马鞍菌(H. pubescens)。它们在形态上与模式标本的描述基本一致。基于hsp和LSU的系统发育关系分析也支持形态学的鉴定结果。【结论】参考我国截至目前已报道的马鞍菌属物种,确定这3个种均为中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7.
【背景】蝇蛹俑小蜂是实蝇类害虫蛹期的一种重要寄生蜂,对压制下一代实蝇类害虫的种群数量具有重要作用,但有关其对不同实蝇害虫的寄生特性尚缺乏研究。【方法】采用"H"型装置和培养皿测定方法,研究了蝇蛹俑小蜂的寄主选择偏好性。【结果】蝇蛹俑小蜂在橘小实蝇蛹和瓜实蝇蛹共存的情况下,偏好在橘小实蝇蛹上停留,且寄生率较高,最高寄生率达61.11%。【结论与意义】本研究为合理利用蝇蛹俑小蜂控制实蝇类害虫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背景】松树的内生真菌会影响红脂大小蠹及其伴生真菌的生长及扩散,从而影响红脂大小蠹的入侵。【目的】掌握赤峰地区红脂大小蠹寄主树种内生真菌的物种多样性,筛选对其伴生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为红脂大小蠹的生物防治提供资源。【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形态学鉴定和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红脂大小蠹寄主树种油松、樟子松和潜在寄主落叶松进行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并用两点对峙法进行拮抗菌株筛选。【结果】松树内生真菌鉴定为2门6纲10目18科19属,其中落叶松韧皮部分离到的内生真菌数量最多,为39株,隶属于9属12种,真菌检出率为43.33%;油松次之,为30株,隶属于7属8种,真菌检出率为33.33%;樟子松最少,为29株,隶属于10属13种,真菌检出率为32.22%。3个树种的内生真菌相似性较低,无共有的菌种,青霉属(Penicillium)和篮状菌属(Talaromyces)是唯二的共有菌属,且青霉属在3个树种中均为优势菌属。平板对峙结果表明90%以上的树木内生真菌均能够与伴生真菌形成稳定的对峙,抑制率在50%-86%之间,且Phialocephala sp.和Pochonia bulbillosa对伴生菌的抑制率能高达93.7%。【结论】松树韧皮部的内生真菌具有较高的生防潜力,Phialocephala sp.和P. bulbillosa对红脂大小蠹伴生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可作为红脂大小蠹的生防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