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比较珂立苏与固尔苏两种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NRDS患儿58例,在患儿家长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为A组(n=26例)和B组(n=32例).在给予相同基础治疗措施的情况下,A组患儿采用珂立苏治疗,B组患儿采用固尔苏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24h后的机械通气参数与血气指标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24h后,两组患儿的呼气末正压(PEEP)、吸氧峰压(PIP)、平均气道压力(MAP)和氧浓度(FiO2)比较,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B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血PaO2和pH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血PaCO2、氧合指数(OI)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B组血PaO2、pH值和OI均显著高于A组,而血PaCO2显著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B组患儿经治疗后的症状缓解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A组患儿显著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给予固尔苏治疗NRDS,可促进患儿机械通气参数与血气指标的改善,并缩短临床治疗时间,其效果优于珂立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 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对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MIF-1)、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于2015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NRDS早产儿141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70)和研究组(n=71),对照组给予Bi PAP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PS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血气分析指标、相关血清学指标以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研究组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HMGB-1、MIF-1、BMP-7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S联合Bi PAP治疗NRDS早产儿,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指标、血气分析指标以及血清HMGB-1、MIF-1、BMP-7水平,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早期与晚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于2014年1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NRDS患儿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0),对照组给予NCPAP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Ps治疗,并根据Ps注入时间的不同将研究组患儿分为早期组(出生6h内注入,n=25)和晚期组(出生6~12h注入,n=25)。观察并比较对照组、早期组、晚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三组患儿治疗前、治疗1d后动脉血酸碱度(pH)、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_2)、动脉血氧分压(PO_2)、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吸入氧浓度(FiO_2)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早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晚期组(P0.05);而对照组、晚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d后,三组患儿PCO_2较治疗前降低,PO_2较治疗前升高,且早期组PCO_2低于对照组、晚期组,PO_2高于对照组、晚期组(P0.05);但对照组、晚期组PCO_2、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d后,三组患儿PEEP、FiO_2较治疗前降低,且早期组低于对照组、晚期组(P0.05);但对照组、晚期组PEEP、Fi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晚期相比,早期应用Ps联合NCPAP治疗NRDS疗效确切,其改善患儿血气指标及NCPAP参数的效果更佳,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流量氧疗与无创通气用于胸部大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接受胸部大术后发生急性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随机分为氧疗组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每组各31例。两组分别给予高流量氧疗和NCPAP,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通气后2 h,氧疗组患者的pH、PaO_2、SpO_2明显上升,且明显高于NCPAP组(P0.05);通气后12 h后,两组pH、PaO_2、Sp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CPAP组比较,氧疗组吸痰次数、痰痂形成比例明显减少,痰液粘稠度也明显减轻(P0.05);两组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辅助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氧疗组气漏、呼吸道粘膜出血、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NCPAP组(P0.05)。结论:高流量氧疗在改善胸部大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动脉血气方面临床疗效与NCPAP相当,但其对气道损伤小,可促进痰液排出,降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珂立苏(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间歇性正压通气(NIPP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4月我院NICU收治的符合NRDS诊断标准的患儿46例,将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29例和对照组17例.试验组患儿给予珂立苏联合NIPPV治疗,对照组患儿仅给予NIPPV治疗.比较两者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6h、24h、48h呼吸功能参数变化情况、X线胸片评分改变情况及3d内存活率.结果:(1)呼吸功能参数情况:试验组患儿上机时(用药前)及用药后6h、24h、48h后肺顺应性(C值)随通气时间进展而逐渐升高,氧合指数(OI值)、呼吸指数(RI值)及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值)均随通气时间进展而逐渐下降.试验组患儿经珂立苏治疗后6h、24h、48h和对照组比较,C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OI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RI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a)DO2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A-a)DO2值.(2)X线胸片变化:试验组患儿上机时(用药前)及用药后6h、24h、48h后X线胸片评分逐渐降低,且用药后6h、24h、48h后每一时间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患儿3d内存活率:试验组患儿存活率96.4%显著高于对照组70.1%(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联合经鼻间歇性正压通气(NIPPV)能明显改善患儿肺通气、换气功能,降低患儿死亡率,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应用NIPPV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对缓解膀胱癌患者负性情绪及预防复发的效果.方法:将126例膀胱癌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6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法,66例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况,比较两组肿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膀胱癌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缓解负性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复发率,促进患者更快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血流动力学、氧合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4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29例NRDS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n=65)、对照组(n=64),均给予PS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研究组给予HFOV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血流动力学、氧合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24h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9.23%(58/65),高于对照组的68.75%(44/64)(P<0.05)。两组患儿治疗24h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心率(HR)、肺动脉压(PAP)、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OV联合PS治疗NRDS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流动力学、氧合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观察枸橼酸咖啡因联合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HFNC)对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神经发育和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RDS早产儿93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接受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CPAP)治疗]和实验组(接受枸橼酸咖啡因联合HHHFNC治疗),例数分别为46例、47例。对比两组患儿无创辅助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撤机失败率、血气分析指标、神经发育指标、BMP-7、CC16水平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无创辅助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短于对照组,撤机失败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4 h后pH值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24 h后血氧分压(PaO2)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结束后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智力发展指数(MDI)高于对照组,血清β-内啡肽(β-E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结束后血清BMP-7、CC1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联合HHHFNC治疗早产儿RDS可缩短无创辅助通气时间,提高撤机成功率,促进氧合恢复,同时还可改善血清BMP-7、CC16水平,促进患儿神经发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 年2 月至2014 年5 月接收确诊的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98 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9 例,对照组采用持续头罩吸氧治 疗,治疗组采用鼻塞持续正压无创通气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4 h 后,治疗组患儿的呼吸、心率、PaO2和 PaCO2临床指标改善程度要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89.4 %>67.4 %,X2=3.671,P<0.05),同时并发症的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NCPAP 能够有效地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 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全身麻醉下达芬奇机器人在老年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200例老年患者,将其按照术式分为研究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研究组选择达芬奇机器人开展手术,对照组选择常规腹腔镜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排气时间、总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术后患者自我效能及抑郁情况、术后疼痛度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比较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排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其手术时间、总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2)术后研究组患者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对照组,抑郁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3)术后24 h及48 h研究组疼痛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4)研究组患者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00%(P<0.05)。结论:全身麻醉下应用达芬奇机器人对老年患者实施腹部手术可行性较好,能够显著减小对患者的创伤,加快其术后康复,同时还能够降低其术后不良情绪和并发症发生,提高其自我效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眼底检查的301例早产儿,依据《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和《中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指南》对早产儿进行筛查和随诊,同时收集早产儿及其母亲的相应病历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ROP的高危因素。结果:301例早产儿中,共检出ROP患儿43例,其中须接受治疗的患儿13例,所有患儿经过2-6个月的治疗和随诊后均好转。围产因素中,胎龄小、出生体重低、吸氧、输血、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早产儿ROP检出率更高(均P0.05);母体因素中,多胎分娩的早产儿ROP检出率高于单胎分娩的早产儿(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小、出生体重低、吸氧、输血和有ARDS为早产儿ROP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早产儿ROP发病率较高,胎龄小、出生体重低、吸氧、输血和有ARDS是其高危因素,在临床实践中应给予重视,及早发现ROP并规范治疗,以降低早产儿ROP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母乳联合鼠李糖乳杆菌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生后24h内入住本院儿科新生儿病房的早产儿,随机分配成2组,其中研究组40例,对照组40例。研究组以新鲜母乳联合鼠李糖乳杆菌早期开奶喂养,对照组以早产儿配方奶早期开奶喂养,比较2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症的发生率及其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体重增长速度和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体重增加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产儿早期喂养母乳联合鼠李糖乳杆菌能够较早建立全胃肠道营养,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症的发生率,促进患儿体重增长,缩短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降低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对比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分别联合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00例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新生儿采用NIPPV联合微创PS治疗,观察组新生儿采用nHFOV联合微创PS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相关指标(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住院天数)、临床症状(吸气三凹征、进行性呼吸困难、气促)改善时间、血气指标[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呼吸暂停发生率、通气失败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少(P<0.05)。(2)观察组患儿进行性呼吸困难、吸气三凹征、气促改善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患儿治疗72 h时的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和O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呼吸暂停发生率和通气失败率为16.00%和10.00%,与对照组并无显著差异(P>0.05)。(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00 %(P<0.05)。结论:与NIPPV联合无创PS比较,nHFOV联合微创PS更能有效改善NRDS患儿肺通气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呼吸机在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致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ALI)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的NRDS致VALI患儿8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进行一般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研究组采用高频振荡呼吸机行高频通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4 h后p H值、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氧分压(Pa O2)、血压(BP)、心率(HR)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4 h后p H值、Pa CO2、Pa O2及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R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纵膈气肿、肺损伤、间质气肿及气胸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NRDS致VALI患儿能够明显改善其症状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治疗NRDS致VALI的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和评价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商品名:爽舒宝)与抗菌药联用预防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4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84例,对照组80例,两组均给予抗菌药及对症支持治疗。其中预防组在治疗的同时序贯(间隔2~3h)应用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出现腹泻继续服用;对照组单用抗菌药,出现腹泻用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治疗。对两组继发性腹泻的发生率、腹泻持续天数、肺炎治疗的总疗程、腹痛和肠鸣音异常等症状和体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预防组继发腹泻10例,发生率11.9%,对照组继发腹泻41例,发生率51.3%,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防组腹泻持续时间和治疗疗程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预防组患儿腹痛、肠鸣音异常和脱水等症状和体征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与抗菌药序贯应用治疗肺炎,能显著降低继发性腹泻的发生率,缩短疗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伴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联合使用大剂量乌司他丁与沐舒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85例严重烧伤伴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3例,对照组92例。两组患者在确诊为中重度吸入性损伤后,立即给予传统常规治疗:吸氧、视情尽早预防性气管切开、湿化气道及气道灌洗、翻身拍背吸痰、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40万单位,每隔8h静脉滴注,沐舒坦450 mg,每隔12h微泵静推;对照组给予乌司他丁10万单位,每隔8h静滴,沐舒坦30 mg,每隔8h静滴,疗程为10天,比较两组患者急性肺损伤(ALI)的发生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死亡率。结果:治疗组93例患者,治愈92例,死亡1例,死亡率为1.08%(1/93),治疗过程中发生ALI34例,ARDS12例,呼吸机使用时间为(4.2±2.1)d。对照组92例患者治愈88例,死亡4例,死亡率率为4.35%(4/92),治疗过程中发生ALI43例,ARDS17例,呼吸机使用时间为(8.2±2.7)d。两组患者ALI发生率、ARDS发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治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严重烧伤伴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患者,在气管切开的前提下,给予常规传统治疗的同时,采用大剂量乌司他丁与沐舒坦早期联合使用给药,能够明显的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