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杀虫剂分子靶标:γ-氨基丁酸A型受体(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友军  张文吉 《昆虫知识》1996,33(5):315-317,286
4与GABAA受体变异有关的神经不敏感性抗性机理多氯环烷烃类杀虫剂的长期使用,选择了大量的抗性害虫种群。已报道的504种抗性害虫中,该类杀虫剂的抗性种群占57.7%,共291种[24]。神经不敏感性是该类杀虫剂最重要的抗性机制之一,神经敏感性降低单个抗性机制即可使黑尾果蝇对狄氏剂产生4270倍的高抗性[19]神经不敏感性抗性机制的分子机理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GABAA受体数目的变异和受体的质变。Matsumra(1987)等[25]报道抗环戊二烯类的蜚蠊品系受体密度显著减少,与二氢苦毒宁的亲和力仅为敏感品系的1/10Tauaha(1987)[26]的…  相似文献   

2.
杀虫剂是害虫防治的有效途径之一,但随着杀虫剂长期和广泛的使用,昆虫种群对各种杀虫剂的敏感性降低,产生了抗药性,如何克服昆虫的抗药性是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借助基因组测序和遗传操作技术的发展,对昆虫抗药性的研究已经深入到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取得诸多重要的突破,为害虫抗性的控制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从常见杀虫剂的历史沿革及作用机理切入,从靶标抗性、代谢抗性和穿透抗性3个方面阐述了杀虫剂抗性产生的机制:杀虫剂作用位点的突变降低了靶标与杀虫剂的亲和力,细胞色素P450酶系和谷胱甘肽转移酶系的激活增加了杀虫剂的降解,表皮结构成分的变化和ABC转运蛋白的增加有效阻挡了杀虫剂的渗入。利用基因操作手段或抑制剂,对上述3种抗性机制的关键步骤进行调控可能成为未来杀虫剂抗性控制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3.
刘佳  周勇  朱航  马海昊  邓希乐  周小毛  柏连阳 《昆虫学报》2016,59(11):1254-1262
【目的】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是主要的农业害虫之一。本研究旨在明确该害虫在湖南省5个主要蔬菜种植区的抗药性水平,并探讨该害虫对茚虫威的抗性与解毒代谢酶活性之间的关系,为斜纹夜蛾有效防控及抗性治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了2014-2016年湖南5地斜纹夜蛾田间种群对10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将斜纹夜蛾敏感种群3龄幼虫在死亡率40%~70%的选择压下用茚虫威进行汰选,比较了斜纹夜蛾敏感种群和抗茚虫威种群的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多功能氧化酶对硝基苯甲醚O-脱甲基活性。【结果】湖南5地斜纹夜蛾田间种群对有机磷类杀虫剂产生了26.9~220.2倍的抗性,对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产生了68.3~890.8倍的抗性,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了21.0~267.2倍的抗性,对相对较新型杀虫剂(甲维盐、阿维菌素、茚虫威和溴虫腈)产生了5.2~53.4倍的抗性。经茚虫威汰选后第14代[抗性倍数(resistance ratio, RR)=26.43]斜纹夜蛾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对硝基苯甲醚O-脱甲基酶活性分别上升2.86, 1.01和1.83倍。【结论】斜纹夜蛾对多种药剂产生了不同水平的抗性,斜纹夜蛾幼虫羧酸酯酶和对硝基苯甲醚O-脱甲基活性增强可能是斜纹夜蛾对茚虫威的抗性上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不同药剂亚致死剂量对褐飞虱不同种群生命表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海荣  吴进才  杨帆  耿静  王飞 《生态学报》2009,29(9):4753-4760
褐飞虱是亚洲地区爆发性再猖獗型害虫.由于吡虫啉等药剂的过度使用导致抗药性显著上升.实验通过室内实验种群生命表的方法,分别在水稻品种协优963和申优1号上研究褐飞虱的吡虫啉抗性种群和敏感种群在溴氰菊酯和三唑磷亚致死剂量作用下适合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抗性种群和敏感种群的生命表参数因水稻品种、杀虫剂类型、杀虫剂浓度的不同而不同.抗性种群的种群增长趋势指数I变化范围为13.1~484.3,敏感种群为5.7~428.2.通过两个种群的比较,在28个处理组合中,抗性种群有6个处理组合的相对适合度显著高于敏感种群,其它处理并不明显低于敏感种群.表明抗性种群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有生殖优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假设害虫种群分为易感害虫和染病害虫,并且仅易感害虫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运用分段连续的负指数函数模拟杀虫剂的作用方式,将易感害虫对杀虫剂的抗性发展引入具有不同频率喷洒杀虫剂与投放染病害虫和天敌的综合害虫治理模型,得到了易感害虫灭绝的临界条件,并依据临界条件给出了杀虫剂的切换策略.  相似文献   

6.
我国昆虫抗药性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唐振华 《昆虫知识》2000,37(2):97-103
1前言自19633年首次报道我国淡色库蚊Culxpip-ic。pallens对氯化烃类杀虫剂[1,2]黄条跳甲Phylotreta。vittata对DDT[3]产生抗性以来,据不完全统计,至今我国已有近45种昆虫产生了抗药性,其中卫生害虫9种,农业害虫36种。抗性尤为突出的虫种,在卫生害虫中有家蝇Muscadom-estica淡色库蚊Culex。Pipeienuspallens、三带像库蚊Culextritaeniorhynchus和德国小镜Blattellagermanica,农业害虫中有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启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棉蚜Aphisgosypii和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等,这些害虫均对多种不同类型的杀…  相似文献   

7.
颜改兰  王圣印 《应用生态学报》2020,31(10):3289-3295
为明确使用新烟碱类杀虫剂烯啶虫胺、噻虫胺和噻虫嗪防治入侵害虫西花蓟马的抗性风险及抗性稳定性,本研究采用芸豆浸药法对西花蓟马敏感种群初羽化雌成虫进行连续筛选获得抗性种群,根据抗性现实遗传力计算公式分析西花蓟马对上述3种杀虫剂的抗性风险,预测其抗性发展速度,并测定抗性稳定性。结果表明: 经过30代抗性筛选,西花蓟马对烯啶虫胺、噻虫胺和噻虫嗪均达到高水平抗性(44.7、45.5和32.7倍)。西花蓟马对噻虫胺、烯啶虫胺和噻虫嗪的抗性发展速度依次降低,抗性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1503、0.1336和0.1258。对抗性种群在无选择压力下继续饲养10代,西花蓟马对烯啶虫胺、噻虫胺和噻虫嗪的抗性水平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均未能恢复到敏感性水平。抗性选育后,西花蓟马若虫与成虫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差异显著缩小,西花蓟马敏感种群及抗性种群若虫对上述3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显著高于成虫。西花蓟马对烯啶虫胺、噻虫胺和噻虫嗪均存在高抗风险,噻虫嗪的抗性上升速度较慢且抗性稳定性最低。因此,在西花蓟马若虫期使用噻虫嗪有利于西花蓟马防治。  相似文献   

8.
杀虫剂轮用和混用对害虫种群抗性演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莫建初  庄佩君 《昆虫学报》1999,42(4):337-346
杀虫剂轮用和混用是当前害虫抗药性治理中最常采用的两种用药策略。该文用抗性模型和室内试验对轮用和混用延缓害虫抗性演化的效果及轮用最佳间隔期问题作了研究。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在延缓害虫抗性演化方面轮用和混用对抗性演化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杀虫剂作用强度、抗性基因型个体的适合度大小和杀虫剂混用后的毒理效应类型。两种杀虫剂轮用时,轮用间隔期以1(即两种杀虫剂隔次施用)为佳。以模型昆虫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在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氰戊菊酯单用(I)及与杀虫单轮用(II)和混用(1∶1)(III)连续处理8代后,抗性个体频率为0.01的小菜蛾种群其3龄幼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分别上升了75.87(I)、28.67(II)和58.72(III)倍,与模型模拟结果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据此,作者认为抗性模型可用于预测害虫抗性演化和评价抗性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9.
棉铃虫抗药性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张友军  张文吉 《昆虫学报》1997,40(3):247-253
本文报道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田间抗性种群对杀虫剂抗药性的生理生化机制。抗性种群(HJ-R)5龄幼虫羧酸酯酶、谷胱甘肽转移酶、多功能氧化酶活力均明显高于相对敏感种群(HD-S)。两种群乙酰胆碱酯酶对杀虫剂敏感性没有显著差异。HJ-R种群的腹神经索对氰戊菊酯表现了2-3倍的神经不敏感性。HJ-R种群对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性主要是由代谢机制引起,其中多功能氧化酶可能起主导作用;对菊酯的抗性是由多功能氧化酶、酯酶、以及神经不敏感性几个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昆虫生长调节剂的毒理机制与抗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昆虫生长调节剂是通过干扰昆虫正常生长发育,致使昆虫个体死亡或活动能力下降,从而导致种群灭绝的一类特异性杀虫剂。本文对3类重要的昆虫生长调节剂(保幼激素类似物、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和蜕皮激素类似物)的毒理作用机制以及害虫对其抗药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叙述了害虫对该类药剂的抗药性发展情况,并对其抗药性机理进行了探讨。目前研究表明,害虫对该类药剂的主要抗性机理是解毒代谢酶增强和表皮穿透率降低。  相似文献   

11.
杀虫剂抗性: 遗传学、基因组学及应用启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邱星辉 《昆虫学报》2005,48(6):960-967
杀虫剂抗性已成为害虫防治工作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一种人为的、自然选择的重要的进化现象,开展抗药性的研究不仅为抗性的监测、治理和农药工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参考,还可以揭示生物进化的一些基本规律。在过去的10年,昆虫对许多化学杀虫剂抗药性的分子基础得到了进一步阐明,已从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中克隆了杀虫剂的靶标基因,还查明了一些害虫的与抗性相关联的基因突变。最近,随着经注释的昆虫基因组的出现,由复杂多基因酶系如酯酶、细胞色素P450酶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介导的抗性的机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有关杀虫剂抗性的进化以及抗性基因的传播模式也逐步得到揭示。基因组技术在揭示昆虫其他可能的抗药性机制以及在发现新的杀虫剂靶标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考虑到杀虫剂的作用是随时间变化的连续指数函数,并且多次长期重复使用同一种杀虫剂,害虫会产生抗药性,建立了一类具有抗性发展的害虫治理模型,给出了害虫灭绝的临界条件,并且确定了杀虫剂的切换策略.  相似文献   

13.
抗杀螟硫磷二化螟的抗性遗传力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韩启发  庄佩君 《昆虫学报》1995,38(4):402-406
应用数量遗传学的方法分析了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对杀螟硫磷抗药性的遗传力,并就遗传力和杀虫剂的杀死率对抗性发展速率的影响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二化螟对杀螟硫磷抗性的遗传力较低(h2=0.277),产生高抗性的潜力不大。即使在室内选择的条件下,要获得10倍的抗性约需要6-12代;在野外条件下则需要更长的时间(15-32代)。因此,结合抗性变化动态的监测结果,我们认为在野外条件下二化螟是不致于产生高抗性,杀螟硫磷仍不失为二化螟抗性治理系统中有效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4.
西花蓟马的抗药性及其治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是世界性的园艺作物上的重要害虫,几乎对每种类型的杀虫剂均产生了抗药性,包括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和多杀菌素等。本文对国外西花蓟马的抗药性发展现状和抗性机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抗性治理策略,即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结合栽培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寄主植物抗性等方式降低杀虫剂对西花蓟马的选择压,从而达到抗性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苏宏华  宋彬  李丽  陆永威  杨益众 《昆虫知识》2012,49(6):1659-1663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是世界性农业害虫,近年来在我国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甜菜夜蛾对很多种化学杀虫剂和生物杀虫剂产生了抗性。本文分别阐述了甜菜夜蛾对常用杀虫剂如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生长调节类杀虫剂、Bt杀虫剂等的抗性发展现状,并且对抗药性机理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抗性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西花蓟马田间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在中国是一种严重危害温室蔬菜的入侵害虫。本研究旨在了解该害虫在中国的抗药性现状,为防治该害虫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Munger cell法测定了北京,山东寿光和青岛以及云南晋宁和呈贡等5个地区西花蓟马田间种群对多杀菌素、毒死蜱、阿维菌素、甲维盐、氟氯氰菊酯、溴虫腈、灭多威、吡虫啉和啶虫脒9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同时利用这些田间种群测定了多功能氧化酶抑制剂胡椒基丁醚(PBO)、谷胱甘肽S 转移酶抑制剂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和羧酸酯酶抑制剂三丁基三硫磷酸酯(DEF)对多杀菌素、吡虫啉和甲维盐的增效作用。【结果】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北京、晋宁及呈贡种群分别对多杀菌素产生了34.45, 47.45和64.45倍的高水平抗性;晋宁种群对灭多威和甲维盐分别产生了16.58和11.03倍的中等水平抗性;呈贡种群对甲维盐、啶虫脒、吡虫啉、阿维菌素、溴虫腈分别产生了24.17, 21.69, 20.05, 16.45和10.31的中等水平抗性;青岛种群对啶虫脒和吡虫啉产生了17.70和12.49倍的中等水平抗性;寿光种群没有对任何杀虫剂产生高等或中等水平抗性。增效剂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对于吡虫啉和甲维盐,多功能氧化酶抑制剂PBO在所有田间种群上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谷胱甘肽S-转移酶抑制剂DEM在呈贡、寿光和青岛种群中对吡虫啉存在显著增效作用;在北京、呈贡和寿光种群中,DEM对甲维盐存在显著增效作用。羧酸酯酶抑制剂DEF在呈贡、晋宁和青岛种群中对吡虫啉存在显著增效作用;在北京、呈贡和晋宁种群中,DEF对吡虫啉存在显著增效作用。但所有增效剂在各田间种群中对多杀菌素均无显著增效作用。【结论】结果提示:在使用多杀菌素防治西花蓟马时,应与其他杀虫剂轮换使用;此外,可通过添加酶抑制剂来增强甲维盐和吡虫啉对西花蓟马的防效。  相似文献   

17.
李梅  冯国蕾 《昆虫知识》1996,33(5):300-303
棉蚜AphisgossypiiGlover是危害棉苗的主要害虫之一。有关棉蚜的抗药性研究已做了很多工作,先后报道了棉蚜对内吸磷、对硫磷、乐果等有机磷农药的抗药性[1-3]。近几年来,由于频繁过量连续使用农药,导致棉蚜的抗药性水平迅速上升。例如山东高密地区近几年使用有机磷农药防治棉蚜,造成抗性逐年递增。而对抗药性的监测目前主要是使用生物测定法和酶活性分析法。前者使用虫量大,点滴操作要求严格,不易掌握;后者操作条件要求苛刻,且需一定的仪器设备等条件,不易在基层单位推广。孙耘芹[2],郑炳宗[4]指出棉蚜对有机磷杀虫剂的抗性主要…  相似文献   

18.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是十字花科作物重要害虫。其种群消长受地理条件、气候变化和耕作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小菜蛾也是抗药性最强的害虫,几乎对所有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针对小菜蛾的生活习性和抗药性,统一规范了田间种群系统调查和抗药性监测方法,为其种群动态及抗药性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用等位酶分析方法对三个用药背景不同的甘蔗绵蚜地理种群在9种酶(EST,G3PD,HEX,IDH,LDH,MDH,ME,PGI和PCM)上的遗传组成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甘蔗绵蚜在9种酶共检测到9个等位酶位点,仅IDH位点具有多态性。在多态性的IDH位点共检测到3个等位基因,其中连续两年未曾用药的两院种群和用药较少的木棠种群均具有三个等位基因(a,b和c),而用药次数最多的临高种群仅存在两个等位基因(a和b)。等位基因a的频率从两院种群到临高种群逐渐升高,而等位基因b的频率却逐渐降低。说明IDH在甘蔗绵蚜的种群遗传进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杀虫剂的选择压力可能对甘蔗绵蚜地理种群的遗传结构具有分化作用,同时也说明IDH在甘蔗绵蚜对杀虫剂的抗性产生中具有重要作用。IDH-a频率的升高,可能导致甘蔗绵蚜对杀虫剂产生抗性,可通过检测IDH位点等位基因频率的变化来监测甘蔗绵蚜对杀虫剂的抗性。  相似文献   

20.
烟粉虱抗药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烟粉虱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害虫,目前已对有机磷、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等许多常规杀虫剂产生高水平抗性,在一些地区烟粉虱对昆虫生长调节剂和烟碱类杀虫剂的抗性也是十分普遍.文中综述了世界范围内烟粉虱的抗药性现状、抗药性机理、以及抗药性与生物型的关系,并介绍了美国和以色列较为成功的烟粉虱抗药性治理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