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食品消费关系社会民生,是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2006—2012年全国31个省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和收入数据,运用ELES模型实证分析我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需求系统。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模拟2013—2017年各食品的收入弹性。结果表明:水产品长期具有高档食品特征,对收入变动十分敏感,其与奶制品是今后食品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肉禽和蔬菜基本需求逐期递增,收入弹性具有收敛趋势;受农村居民向城市转移的影响,粮食、蛋类等低价食品的消费需求增加;生存型消费支出约占30%,食品消费结构逐步向膳食均衡转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保鲜蔬菜、奶制品、冷冻肉、海产品等高品质低温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也迅速拉动了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供应链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为食品冷链物流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和方案,本文通过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对于指导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2000—2016年共有74项食品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其中技术发明奖16项、科技进步奖58项。文章分析了获奖成果领域分布与单位情况,梳理了在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加工、食品安全、贮藏保鲜、发酵酿造等方向的研究进展,提出应更加重视基础研究,提升食品科学原始创新水平,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奖的突破;同时聚焦全产业链品质质量过程控制,研发食品加工关键工艺与核心技术,创制新型装备与技术标准,为食品应用研究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4.
在界定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监管的相对性、动态性、复杂系统性等三大特点,将监管模式划分为被动型、半主动型、主动型政府监管等三种类型,并指出被动型监管是国内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主要模式;遵照监管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确保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这一公共产品供求平衡动态发展,分析了当前的监管特点、监管模式形成的内在机理;最后,探讨了监管制度改革的取向——多元共治,以期为我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效率的提升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5.
基于现有经典文献的分析,剖析了食品安全中政府监管各个监管环节、监管机制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结果发现:在事前监管环节,政府风险监管水平低下、监管信息披露不足以及监管法规分散、执法主体不一;在事中监管环节,监管队伍力量薄弱、食品召回制度不完善;在事后监管环节,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落后、行政问责制度落实不到位。并据此提出转变监管方式,树立科学的现代监管理念,量化政府监管成效,构建科学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绩效指标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甘肃省酒泉市市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预防与控制食源性疾病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2010—2015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计划实施方案》的要求,对2010—2015年酒泉市监测的20类1 575份样品的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结果:共检测样品1 575份,检出阳性菌株196株,总检出率为1116%。各种致病菌的检出率分别为沙门氏菌102 %、蜡样芽孢杆菌1404%、金黄色葡萄球菌395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104 %、阪崎肠杆菌118 %、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090%、副溶血性弧菌500%、创伤弧菌1000%、弯曲菌000%。不同类别食品中,生禽肉、婴幼儿配方食品、生奶、餐饮食品、生畜肉、豆制品、水产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率较高。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是致病菌的主要污染环节。结论:酒泉市市售部分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日常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同时对于食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国食品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不仅仅对人们的财产以及人身安全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并对于我国的经济秩序以及社会安定也有着一定的极其不利的影响。目前对于如何对加强食品生产中加工环节的监管作用成为当今食品行业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共同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在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首先阐述了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的必要性,并分析了当前食品生产中加工环节监管的现状,最后总结了关于食品生产中加工环节监管的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8.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物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密切。我国农产品流通环节多、储运效率低、物流基础设施与设备落后、保鲜技术落后等现状是导致农产品出现质量安全风险的主要原因。分析认为,农产品市场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力、政府重视和投入不足等,是制约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根本所在。因此,建议通过采取改善农产品物流设施和工具、提高农产品物流的组织化程度、积极推进农产品物流标准化、加大物流环节的农产品质量监控力度等措施,来促进农产品物流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充分利用淀粉老化性质的淀粉凝胶食品——粉皮、凉粉的研究进展,旨在让更多的消费者正确地认识、认知、认可淀粉凝胶食品。  相似文献   

10.
肉制品作为人体蛋白质摄入的重要来源,其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国计民生。近年来,低温食品冷链物流日趋受到大家的关注,有着很好的市场前景,但目前低温食品在冷链物流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问题,进口鲜冻肉类产品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将进口鲜冻肉类产品在低温食品冷链物流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风险作为研究对象,冷链物流过程中冷链市场开办者和冷冻食品经营者作为研究主体,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对保障进口鲜冻肉类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许多优质的传统淀粉食品不被大家关注,甚至存在许多消费误区。本文主要介绍了充分利用淀粉老化性质的中国传统淀粉食品——粉丝的研究进展,为中国传统淀粉类食品品质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旨在让更多的消费者正确认知、认识、认可中国传统淀粉类食品。  相似文献   

12.
条形码作为一种可印制的计算机语言,在普通商品流通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如食品、日用品包装上的条形码除了用于防伪外,还可以应用于产品出入库等物流环节的信息管理,提高了物流的工作效率,更能使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得到快速控制和召回。近年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药品生产包装时给其加印统一标准和规范的药品条形码(即电子监管码),当药品在流通使用过程中,只需对其进行扫描操作,就能将该药品的相关信息录入国家药品电子监管网,实现对其流向的即时监控,在药品监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样,在医疗器械监管中,各地对条形码的应用方面也做了尝试,如:天津的骨科内固定产品标识管理系统、安徽的医疗器械行政许可网络查询软件系统、青岛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片组监管信息平台和上海的植入性医疗器械监管系统等[1]。通过对医疗器械产品的条形码进行扫描操作,实现医疗器械的相关信息快速录入、查询、管理等功能。但是,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使用的条形码仍存在着标准不统一、信息不完整、应用不完全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食品毒理学的发展,人们对各种食品添加剂的要求日益严格。我国目前许可使用的合成食用红色素——苋菜红和胭脂红,其毒性已引起争论,美国于1976年宣布禁用苋菜红。因此,研制安全性高的新食用红色天然色素,是当前我国食品加工业的需要,它对防止食品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提高我国食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 深入理解快速城镇化区域生态环境对景观格局变化的响应机制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InVEST模型和GIS方法, 设置城乡梯度样带并依据主体景观类型分段评价生境质量与景观格局变化特征, 而后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探索二者关系存在的局部差异性。研究发现: 由城市中心点向外, 生境质量逐渐增高, 景观由“凝聚—破碎—凝聚”、“单一—多样—单一”; 基于类型面积占比(PLAND)判断主体景观类型可以有效划分样段, 不同样段生境质量与景观格局指数相关性存在显著差异, 应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生态保护措施。研究结果对城市快速扩张时期如何改善生境质量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王虎  魏俊峰  郑国侠   《生态学杂志》2014,25(4):1231-1238
近年来,一种新型技术——微流控芯片技术因其分析速度快、消耗低、体积小、操作简单等特点而备受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该技术以微通道网络为基本特征,以微机电系统(MEMS)工艺为技术依托,将整个实验室的功能集成在微小芯片上,即构成所谓“芯片实验室”.本文从该技术的基本情况出发,介绍了微流控芯片的发展,并从仪器小型化、系统集成化、不同的芯片材料以及多种检测技术等方面,着重讨论了其在水环境污染分析方面的实际应用和发展前景,指出了它当前所面临的一些问题.随着微流控芯片的不断发展,高速多通道检测装置、低成本设备以及集成了多种方法的高通用性微流控检测芯片,都将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6.
包括的内容有:一,绪论:1.引言 二、细胞培养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2.细胞生物学——基本概念;3.细胞生物——实验;4.细胞生长培养基;5.设备消毒;6.空气消毒;。三、大量细胞培养;7.动物细胞的大批培养和产物;8.动物细胞在连续活动培养基中培养;9.单层细胞生长系统——增殖过程;10.单层细胞生长系统——异型单一过程;  相似文献   

17.
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官方认证主要模式——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为例,从强化认证管理有效性出发,全面分析了当前认证管理制度、审查监管行为、组织运行体系等方面的内源性风险隐患,并就如何建立完善、规范的认证管理机制,防范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提出一些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安徽省食品生产企业、监管部门、检验机构、科研院所食品专家对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的执行情况、理解能力和依从性,为标准的实施和修订提供资料。方法:应用横断面调查法,通过电子邮件、座谈会、传真等多种形式开展调查。调查对象选取安徽省区域内的食品生产企业、监管部门、检验机构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收集调查对象对标准具体条款的认知情况、执行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反馈的建议等。结果:食品生产企业、监管部门、检验机构和科研院所回收的有效问卷分别为34、25、28和12份,收集的反馈意见分别为74、35、17和14条;标准的知晓率为85.9%;食品企业、监管部门、检验机构工作人员和科研专家认为标准整体合理程度较高(合理和基本合理)的比例分别为67.8%、79.2%、84.2%、90.9%。标准使用频率≥1~2次/月的比例分别为64.5%、50.0%、47.3%、27.3%;认为标准可操作性较高(可操作性很强和可操作性好)的比例分别为77.4%、62.5%、68.4%、90.9%。针对具体条款“可选择标示内容”、“营养成分的表达方式”、“豁免强制标示营养标签的预包装食品”的理解程度较低。结论:GB 28050—2011的整体合理程度较高、可操作性较好,但是部分具体条款还需要完善和优化,建议对中小食品生产企业、检验机构加强标准的宣传和培训,推进标准的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利用1 900多家企业问卷调查样本,分析食品加工企业申请使用绿色食品品牌的影响因素,建立了从企业视角衡量绿色食品品牌发展的研究思路,设置了“是否发展”、“是否续展”、“是否用标”3个被解释变量,研究了绿色食品品牌的作用、外部政策因素、企业顾虑的因素以及企业认知等因素对企业决策的影响。分析得出,绿色食品的品牌提升和质量保障作用对企业的激励较大,而面临的监管压力对企业发展绿色食品、续展和在包装上用标均有反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生物技术产业》2006,(5):70-71
远程物流实时管理装置(Bio Server^TM) ”远程物流实时管理装置”简称BioServerx”.它是由北京盈信阳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物流与信息采集、传输和统计分析与管理的一套系统。其技术专利权归北京盈信阳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所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