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茶园面积占世界茶园的60%,茶叶产区主要集中在经济欠发达的山区,茶产业发展对该区域经济起着重要作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是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在茶园建设和茶叶种植上的应用尚属起步阶段。该技术能从科学水肥管理与降低劳动成本等方面解决茶叶种植的问题。本文在检索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简述了水肥一体化的概念,综述了国内外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现状以及研究进展,讨论了当前茶园水肥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优势以及在茶园建设中的前景,旨在为该技术在茶产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潮安县“猪-沼-茶”生态农业模式的结构及其功能效益进行了案例调查与研究分析。“猪-沼-茶”生态农业模式是以种茶为中心,以沼气和沼渣为纽带,综合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一种生态模式。这种模式可提高茶叶品质,节约生产成本;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和提高土壤肥力,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这种模式适合于我国南方丘陵山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茶     
栽培茶树的目的是为了取得茶芽和嫩叶。我国是茶的发祥地,发现和利用茶树已有4、5千年的历史。目前世界茶区的分布,最南是南纬29°的南非纳塔尔,最北是北纬49°的乌克兰外喀尔巴阡州。主要茶产国集中在亚洲,占世界茶产量90%以上。我国成茶的种类也丰富多姿,且品质称霸全球,“祁红婺绿”,始终是世界茶叶珍品。我国茶区分布在秦岭山脉和淮河以南,包括十五个省的500多县。我国自有对外贸易以来,茶叶即为重要出口物资之一。同时茶又是国内各阶层人民日常生活的饮料,特别是边疆兄弟民族的生活必需品。  相似文献   

4.
合理耕山果茂林丰──介绍从化县灌村乡合理耕山经验敖惠修,何道泉,伍辉民(华南植物研究所)我国南方很多山地利用不合理,森林乱砍乱伐,陡坡开垦,单一种植,造成水土流失,自然灾害濒繁,生态环境日趋恶劣,使山区人民处于贫困之中。要改变山区落后面貌根本出路在于...  相似文献   

5.
西康省藏族自治区的高原地带试种茶树成功。四季长青的茶树,已逐渐在康藏高原上生长。(?)定,丹巴等13个县就先后育苗数十万株。茶叶是藏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过去反动派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广大藏族人民无力购买足够的茶叶,不少人不得不用杂树叶熬来当茶吃。从1951年起,人民政府开始在西康省的藏族自治区试种茶  相似文献   

6.
刘志成  张晨成 《生态科学》2017,36(1):111-117
生态效率是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测度,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评价指标。基于DEA 模型的实证研究, 分析了我国18 个产茶省份2004-2013 年的生产效率与2009-2013 年的生态效率。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茶叶产业有较高的生产效率, 但茶叶产业的生态效率较低, 存在从事茶业劳动力冗余较多, 水资源和土地资源资源消耗过大, 利用效率不高, 经济效益不佳的问题。因此强化茶业劳动人员的技术知识, 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 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 提升茶叶产业的经济效益是改善我国茶叶产业生态效率, 使我国茶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峰峦重叠、溪流纵横、云雾弥漫的悬崖峭壁和深山峡谷里,蕴藏着极其丰富的野生中药材资源。它被称为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又取之不尽的天然药库。这些野生中药材,经济价值很高,有的是珍贵的特产,行销国际市场;有的是中医配方中不可缺少的一味药品。深山采药,已成为山区人民传统的多种经营项目之一,是生财致富的好门路。我国野生中药材植物种类繁多,现在已发现和被我国人民所利用的有几百种。其药用部份分別有叶、茎、根、花、果、籽等。常见的野生中药材。如鸡膦花、金银花、构杞、辛夷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淳安县山青水秀,山区蕴藏着丰富的观赏植物资源。该县是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对外开放景区。为反映地方特色,近年来县委领导积极提倡利用当地野生观赏植物美化环境,同时,积极调查整理全县山区的古树名木,宣传植物文化和培养人民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  相似文献   

9.
地球上现存四十多万种植物,为人类直接利用的栽培作物仅仅数百种,绝大多数种类是分布在崇山峻岭、莽莽原野之中的野生植物。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十分复杂,在广大山区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野生植物资源。因此,广泛利用野生资源植物,不但可以补充某些工业原料的不足,增加出口货源而且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节约国家的投资,特别对改变山区面貌,提高山区人民的生活,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是我国茶叶生产大省,茶叶经济是全省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产业竞争力理论,立足国内茶叶市场,采用产业集中度、区位基尼系数、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指数等对四川省茶叶产业发展形势与市场竞争力进行测度分析,并与国内主要产茶省(市)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影响四川省茶叶产业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四川省茶叶产业优势与不足并存,茶叶生产规模和产业聚集度趋于稳步提升,但茶叶生产效率偏低、产值效益偏弱、品牌影响力不强以及出口竞争力不足,是导致川茶产业“大而不强”特征突出的重要原因。据此提出提升茶叶种植效率、发展茶叶精深加工、重塑川茶品牌和促进茶文旅深度融合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首次报道著名的中国福建乌龙茶:铁观音茶、色种茶、武夷水仙茶和武夷奇种茶的香气成分。上述茶样香气浓缩物,用 GC-MS 和 SCOT 玻璃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标样叠加法及红外光谱,鉴定出70种香气成分。从中找出了12种典型特征香气成分:苯乙醇、反-芳樟醇氧化物(吡喃型)、顺-芳樟醇氧化物(呋喃型)、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苯甲醇、反-芳樟醇氧化物(呋喃型)、香叶醇、吲哚、顺-茉莉酮、茉莉酮内酯、橙花叔醇和茉莉酮酸甲酯。从而初步剖析了由不同茶树品种、不同地区以及加工风格差异所形成的香气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茶提取物和茶多酚抗突变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茶提取物和茶多酚的防癌抗突变作用在国内外的实验研究中已得到充分证明。本文就茶及茶多酚的生物抗突变作用、去突变作用、抗氧化作用对酶活性的调节作用等抗突变机理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茶及茶多酚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探索光照强度对植物叶片组织的影响,是研究多层多种人工胶林群落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人工控制云南大叶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咖啡(Coffea arabica)、可可(Theobroma cocoa)光照强度试验,揭示植物组织变化规律性,从而为合理配置人工胶林群落中群落成员提供理论依据。 1.材材与方法 本试验是在云南西双版纳中国科学院热带植物研究所人工胶林群落研究室进行。将云南大叶茶树、咖啡、可可分别放置于事先人工布置好的不同透光度的试验场地。光照强度的测定采用半导体照度计(德产),试验的透光度为7%、15%、20%、70%(相当于旷地光照的百分比数)。试验经两年后,采取3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研究了3个茶园土壤的PH值与土壤中的全硒量及水溶性硒量之间的关系,并对土壤的缓冲性能及其由来作了一些探讨.结果表明:土壤全硒量与土壤PH值没有明显相关性,而土壤中全硒量与土壤PH值只是影响土壤水溶性硒的主要因素,土壤水溶性硒在土壤PH值4.5~7.5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测定的3个茶园土壤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0.967、0.980.当PH值增大时,3个土壤的水溶性硒量和硒的水溶率均随着增大,而PH值为7.5时,3个土壤样硒的水溶率达30%左右:  相似文献   

17.
红茶菌抗菌蛋白产生方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红茶菌液中分离得到膜醋酸菌与裂殖酵母。采用单菌培养与混合菌培养,探讨了各菌对红茶菌抗菌蛋白的产生所起的作用。初步推断,裂殖酵母先合成相关蛋白,该蛋白经膜醋酸菌产生的酶修饰后,抗菌活力显著提高。不同属酵母与膜醋酸菌共培养,结果表明裂殖酵母优于其它酵母。  相似文献   

18.
甜茶蛋白质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位坤  孟丽珊   《广西植物》1985,(1):50-52
对甜茶的蛋白质和氨基酸进行了试验,从甜茶水解产物中检出了18种氨基酸,其中8种为必需氨基酸。  相似文献   

19.
20.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茶树害虫的生物活性与残留降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溴氰菊酯、联苯菊酯、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杀灭菊酯、功夫菊酯和二氯苯醚菊酯等七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茶树主要害虫的杀虫效果和在茶树叶片上的降解动态试验结果.上述七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鳞翅目茶树害虫的幼虫都具有极高的毒力,但对其他害虫的活性谱则表现有差异.它们在茶树芽梢上的降解速率常数为0.20—0.28天-1,在茶树上的半衰期为2.5—3.5天,明显较有机磷农药稳定.在影响降解的因素中,挥发、热分解、雨水淋洗的作用不大,由茶梢生长稀释所起的作用较为明显.鲜叶中的农药残留在加工过程中的降解率为15—45%,平均20%,远低于有机磷农药.成茶中的残留农药在泡茶过程中由于他们的低水溶性,因此浸出率很低,一般仅有1—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