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朱鹮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类之一。对朱鹮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和产胞外酶活性进行分析,可为朱鹮种群数量恢复提供思路。【目的】了解朱鹮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测定其产胞外酶活性。【方法】采用纯培养的方法获得朱鹮肠道微生物,通过革兰氏染色和生理生化鉴定,结合16S rRNA基因扩增和序列分析对细菌进行鉴定。使用水解圈法筛选产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脂肪酶的菌株。【结果】从人工喂养的朱鹮新鲜粪便中共分离到296株细菌,共计2个门11个属。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236株,占分离总数的79.73%,分别为: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 137株,占分离总数的46.28%;哈夫尼亚菌属(Hafnia) 39株,占分离总数的13.18%;变形菌属(Proteus) 28株,占分离总数的9.46%;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 23株,占分离总数的7.77%;气单胞菌属(Aeromonas) 6株,占分离总数的2.03%;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1株,占分离总数的0.34%;志贺菌属(Shigella) 1株,占分离总数的0.34%;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 1株,占分离总数的0.34%。厚壁菌门(Firmicutes) 60株,占分离总数的20.27%,分别为:肠球菌属(Enterococcus) 33株,占分离总数的11.15%;库特氏菌属(Kurthia) 14株,占分离总数的4.73%;芽孢杆菌属(Bacillus) 13株,占分离总数的4.39%。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中的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占细菌总数的46.28%。经过生理生化鉴定,每个菌株生理生化鉴定出的种属与各自的16S rRNA基因鉴定出的种属相一致。产酶活力分析结果显示有238株产蛋白酶、25株产脂肪酶、24株产淀粉酶、15株产纤维素酶,分别占分离总数的80.41%、8.45%、8.11%和5.07%。【结论】朱鹮肠道微生物分离出的细菌可分为2门11属,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中的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占细菌总数的46.28%;产酶活性分析显示,80.41%的菌株具有产蛋白酶能力。  相似文献   

2.
对新近发现的块菌属一新种——攀枝花白块菌(Tuber panzhihuanense)子囊果中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采用胰蛋白大豆培养基(TSA)对菌株进行分离。用毛细管电泳(HPCE)对所有获得的菌株的16S rDNA V3高变区进行筛选获得不同条带大小的菌株,对筛选出的菌株的16S rDNA进行测序,并进行细菌多样性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攀枝花块菌子囊果内可培养细菌在数量及种类上都表现出很高的多样性,所有细菌分属于5个门的11个属和20个种。在所分离到的变形菌门的细菌中,数量最多的菌株(4968%)属于γ Proteobacteria,其中假单胞菌属的Pseudomonas lurida为优势类群;其次为α Proteobacteria,占3742%,其中以固氮菌 Bradyrhizobium japonicum和Phyllobacterium spp.为优势类群。其余的菌株属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 (322%)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 (774%),厚壁菌门中以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为代表菌群。酸杆菌门中的Terriglobus roseus(194%)首次从块菌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3.
海洋环境中存在着大量未被培养和利用的微生物资源。本研究对一份南海沉积物样品采用不同培养温度、盐度、pH、样品稀释倍数和营养浓度条件进行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研究。经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获得825株菌分属于5个门,8个纲,17个目,26个科,57个属。分离到最多的属级类群为芽胞杆菌属(Bacillus)。通过不同培养条件的分离实验发现,厚壁菌类群在4 °C~60 °C、0%~15%盐度、pH 5~8及不同的样品稀释倍数和营养浓度实验条件中均为优势培养类群,具有广泛的环境适应性,但2~200的样品稀释倍数可以大大减少分离培养基中厚壁菌的数量。放线菌类群在4 °C低温和0%NaCl添加条件下的可培养多样性较高,同时pH 6和寡营养培养基有助于分离获得稀有放线菌类群。另外,本研究发现新物种资源的获取几率分别在寡营养培养基、5%~10%较高盐度和60°C高温培养有所增加。分离获得的5个主要细菌门类分别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86%)、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3%)、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1%)、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本研究共分离得到29株潜在新种,分别属于芽胞杆菌纲(Bacilli)、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酸微菌纲(Acidimicrobiia)、嗜热油菌纲(Thermoleophilia)、红色杆菌纲(Rubrobacteria)和异常球菌纲(Deinococci)。海洋环境微生物新类群、海洋放线菌稀有类群等微生物新资源的选择性分离培养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方案,为后期的深入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背景】扎布耶湖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是以水体中富含高浓度CO32−、HCO3和Na+为显著特性的盐碱湖,因其地理位置高寒、高海拔,人迹罕至,涉及该盐湖微生物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系统探究湖水中细菌多样性和菌种资源等,发掘可利用的潜在菌种。【方法】采用Illumina测序16S rRNA基因V3−V4区分析扎布耶湖细菌的群落结构组成、物种多样性特征;采用纯培养筛选分离可培养细菌,明确分离菌株分类学地位、生长特性及产酸能力,同时测定分离菌株四氢嘧啶(ectoine)、吲哚乙酸(3-indoleacetic acid, IAA)和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的积聚量。【结果】Illumina测序明确分类地位的细菌有21门44纲86目583属,其中优势门类群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25.11%−67.60%)、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 4.84%−35.02%)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 1.24%−11.01%),优势属类群是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0.01%−9.53%)、盐单胞菌属(Halomonas, 0.54%−8.75%)、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 2.39%−6.00%)和腈基降解菌属(Nitriliruptor, 1.27%−6.26%)。纯培养法筛选获得嗜盐碱菌38株,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 23株(60.53%)和盐单胞菌属(Halomonas) 10株(26.32%),菌株均具有耐盐碱和产酸能力(19.80%−29.68%)。大多数菌株能积聚四氢嘧啶、IAA和EPS,产量范围分别为1.36−175.59、0.27−8.69和0.02−0.22 g/g。【结论】扎布耶湖细菌群落结构与其他地区盐碱湖相似,但存在大量未明确分类学地位的细菌,分离菌株多具有耐盐碱及产酸特性。此外,还发现4株高效生产四氢嘧啶、3株生产吲哚乙酸和3株生产胞外聚合物的潜力菌株,为扎布耶盐湖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对新近发现的块菌属一新种-攀枝花白块菌(Tuber panzhihuanense)子囊果中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采用胰蛋白大豆培养基(TSA)对菌株进行分离。用毛细管电泳(HPCE)对所有获得的菌株的16SrDNAV3高变区进行筛选获得不同条带大小的菌株,对筛选出的菌株的16SrDNA进行测序.并进行细菌多样性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攀枝花块菌子囊果内可培养细菌在数量及种类上都表现出很高的多样性,所有细菌分属于5个门的11个属和20个种。在所分离到的变形菌门的细菌中,数量最多的菌株(49.68%)属于γ-Proteobacteria,其中假单胞菌属的Pseudomonas lurida为优势类群;其次为d.Pro.teobacteria,占37.42%,其中以固氮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和Phyllobacteriumspp.为优势类群。其余的菌株属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3.22%)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7.74%),厚壁菌门中以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为代表菌群。酸杆菌门中的Terriglobus roseus(1.94%)首次从块菌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6.
对3种具有土壤中多种重金属污染修复和病虫害防治功能的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PSB,包括Rhodobacter sphaeroides H菌株、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 N菌株和Rhodospirillium rubrum M菌株)、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 BS)和植物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P)进行混合培养,利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培养基配方以及培养条件。确定功能菌混合培养的最佳条件:以光合细菌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外加碳源为10 g/L蔗糖、氮源为1.25 g/L硫酸铵、培养温度为31.5 ℃、初始pH值为7.1、接种量为接种后的初始培养活菌数1.90×109cfu/mL、培养时间为28.0 h。通过功能菌的加性模型法、生长动力学以及混合培养的生长关系分析表明,光合细菌、枯草芽胞杆菌和植物乳酸杆菌的生长均存在互惠互利关系。  相似文献   

7.
烟草根际可培养微生物多样性及防病促生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 根际微生物在植物根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影响着植物的营养吸收和健康生长。[目的] 了解常年不发病烟田烤烟品种K326根际可培养微生物的多样性,筛选具有防病促生功能的菌株,为烟草病害绿色防控提供资源。[方法] 采用传统培养方法对烟草根际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进行分离鉴定,评价菌株的促生特性及病原菌拮抗能力,并进一步验证典型菌株对盆栽烟苗的促生效果。[结果] 共获得261株微生物菌株,包括160株细菌和101株真菌。经分子鉴定,细菌中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主要类群;真菌中以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毛霉菌门(Mucoromycota)为主要类群。在属水平上,细菌以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为主,真菌以曲霉属(Aspergillus)和青霉属(Penicillium)为主。从不同种水平上进一步选择44株细菌为代表菌株,发现它们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吲哚-3-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产生能力,9株能够溶解有机磷,16株能够溶解无机磷,13株产生铁载体,14株产生生1-氨基环丙烷-1-羧酸(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ate,ACC)脱氨酶。从160株细菌中筛选得到抑制青枯病菌和黑胫病菌的菌株数目分别为25、26株。经盆栽试验发现韩国假单胞菌(P. koreensis) HCH2-3、浅黄绿假单胞菌(P. lurida) FGD5-2和贝莱斯芽孢杆菌(B. velezensis) EM-1对烟苗呈现不同程度的促生作用,其中3株菌联合施加对烟苗的促生效果最明显。[结论] 烟草根际存在着丰富多样的具有防病促生潜力的微生物,并且合成菌群或功能互补的菌株联合施用是未来微生物菌剂研发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解磷细菌(phosphate solubilizing bacteria,PSB)是重要的农业微生物资源,能够促进柑橘根系对土壤磷的吸收,但是目前对柑橘园土壤中PSB资源的研究不多。本研究以有效磷含量低的华南柑橘园土壤为对象,利用平板培养分离技术调查了PSB的资源和多样性,并测定了PSB菌株的解磷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柑橘园土壤中PSB资源丰富,分离到20个属的54个PSB菌株,其中链霉菌(Streptomyces)、北里孢菌(Kitasatospora)、副伯克氏菌(Paraburkholderia)、伯克氏菌(Burkholderia)、芽胞杆菌(Bacillus)和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6个属的菌株分离频率较高;PSB菌株对磷酸钙的解磷活性高、对磷酸铁的解磷活性低,而卵磷脂的解磷活性介于二者中间;北里孢菌和类芽胞杆菌对三种磷源的解磷活性均高于均值,可能是潜在的高活性PSB;溶磷圈大小可以筛选帮助PSB,但是不能用于评价解磷活性大小。这些研究结果为从红壤柑橘园中分离PSB资源并应用PSB提高柑橘植株的磷营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北衙金矿矿区样品中的可培养细菌进行分离并对其多样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集云南北衙金矿矿区土样和矿石样,采用固体肉汤培养基、卵黄培养基及PYGV培养基分离矿区环境可培养细菌,并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初步评估细菌多样性.结果 北衙金矿矿区环境细菌的主要种群包括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的不同菌属:芽胞杆菌、微杆菌属、考克菌属、葡萄球菌属及节杆菌属的菌株,其中抗逆境较强的优势菌群为放线菌门的细菌.结论 本研究初步证实北衙金矿矿区可培养细菌种类丰富.  相似文献   

10.
[背景] 关于蚕豆内生生防细菌的定殖规律及其对内生细菌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 明确草假单胞菌HT1在蚕豆的定殖特性以及对根茎部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抗生素标记法测定菌株HT1的定殖特性,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该菌灌根处理与对照处理蚕豆根茎部内生细菌的群落多样性。[结果] 菌株HT1的定殖数量为根>茎>叶,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根部、茎部、叶部在第7天达到最大值,在第83天仍能检测到标记菌株。灌根处理降低了内生细菌的丰富度,提高了根内生细菌物种多样性;灌根处理组根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丰度显著提高,茎部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有所升高但无显著影响;在属水平上,灌根处理后,根部如RomboutsiaMitsuaria、乳杆菌属、德沃斯氏菌属等属的相对丰度明显升高,茎部假单胞菌、MuribaculaceaeElstera、鞘氨醇单胞菌属等属的相对丰度明显升高。[结论] HT1菌株能在蚕豆植株体内定殖达83 d以上,并且可以影响蚕豆植株内部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提高相关微生物的相对丰度。  相似文献   

11.
筛选具有较好生物学功能的芽胞杆菌(Bacillus),用以改善池塘养殖过程饲料等有机物降解、抑制水体中的病原菌,对从健康养殖鱼虾塘水体中分离的菌株,进行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子鉴定;通过产酶、耐酸、耐高温试验,抑菌试验以及安全性试验研究分离菌株的生物学功能。试验共筛选出8株细菌,经生化试验及16S rDNA序列的分子鉴定,确定菌株ZHX17、ZHX18、ZHX31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ZHX14、ZHX15为地衣芽胞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菌株NSX4、NSX7、NSX9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试验结果表明,8株芽胞杆菌均具有较强的耐酸、耐高温特性,其中3株贝莱斯芽胞杆菌具有较强的分泌淀粉酶、纤维素酶、蛋白酶的能力,抑菌效果好于其他5株芽胞杆菌。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8株芽胞杆菌对草鱼、罗非鱼相对安全。8株芽胞杆菌同时具备分泌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3种胞外酶的能力,其中贝莱斯芽胞杆菌具有较强的病原菌抑菌能力,可以作为病原拮抗益生菌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云南富宁磁铁矿矿区样品中可培养细菌进行分离并对其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方法采集云南富宁磁铁矿矿区土样和矿石样,采用固体肉汤培养基、卵黄培养基及PYGV培养基分离该矿区环境中的可培养细菌,利用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统计不同种属细菌的数量,初步评估细菌多样性。结果富宁磁铁矿矿区环境细菌的主要种群包括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的不同菌属:芽孢杆菌属、葡萄球菌属、节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的菌株,其中抗逆性较强的优势菌群为厚壁菌门的芽孢杆菌。结论本研究初步表明富宁磁铁矿矿区可培养细菌种类具有一定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可培养法对新疆伊犁河流域水体和沉积物中细菌多样性进行分析,以期初步阐明流域河流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采用5种琼脂培养基分离纯化可培养细菌,依据其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并运用平板法对纯化菌株的胞外酶产生情况进行检测。序列分析结果表明,225株细菌分别属于变形菌门γ亚群(Gamma-pseudomonadota, 56.44%)、放线菌门(Actinomycetota, 18.22%)、厚壁菌门(Firmicutes, 14.22%)、变形菌门α亚群(Alpha-pseudomonadota, 4.89%)、变形菌门β亚群(Beta-pseudomonadota, 4%)、拟杆菌门(Bacteroidota, 0.44%)和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ota, 0.44%)等7个大的系统发育类群,41个属84个种。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42.22%)、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9.33%)和芽胞杆菌属(Bacillus,9.33%)为优势菌属。菌种分布结果显示,伊犁河流域主要支流和干流中可培养细菌地域分布性强。分离菌株产胞外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西藏不同种植区青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揭示特定环境下根际细菌生物标志物,为发掘研究优异根际促生菌及其作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和数据统计分析,比较了西藏5个市青稞种植区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结构差异,分析了青稞根际细菌生物标志物及群落结构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通过测序45个根际土壤样品获得10 715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共43门、1 244属、2 783种,其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厚壁菌门(Firmicutes)、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ota)、粘球菌门(Myxococcota)和髌骨细菌门(Patescibacteria)为优势菌门,相对丰度占比94.92%-96.56%。五个市的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组间差异大于组内差异(R=0.226 9,P=0.001),其中放线菌门、绿弯菌门、酸杆菌门、拟杆菌门和髌骨细菌门丰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五个市青稞根际土壤存在潜在生物标志物,拉萨和山南只有3个和6个特有细菌进化支,共现网络更为复杂、OTUs间联系更为紧密。变形菌门、绿弯菌门、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是青稞根际土壤中主要的关键细菌门,内生菌门、Methylomirabilota和蓝细菌分别是林芝市、日喀则市和山南市的特有关键类群。青稞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主要与环境因子pH、全钾(total potassium,TK)、速效钾(available potassium,AK)、碳磷比(C:P)和海拔有关,其中TK是影响根际土壤细菌群落最重要的因子(r2=0.621 4,P=0.001)。【结论】西藏青稞根际细菌多样性丰富,5市间存在显著差异,且不同生长区青稞根际具有特有的生物标志物,为进一步研究特有根际细菌在青稞生长和环境适应中的作用,发掘优异根际促生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背景】花生根际分布着丰富的微生物类群,分离筛选多种功能的高效微生物是研发高效复合菌肥的基础。【目的】从花生根际土壤及根表分离微生物,分析可培养微生物的多样性,筛选高效解有机磷和无机磷、产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 IAA)和铁载体功能的菌株,为研发花生微生物菌肥打下基础。【方法】利用稀释涂布法,从采自山东省栖霞市、平度市、烟台市莱山区 3个样点的花生根际土、根表样品中分离微生物,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对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并通过初筛和复筛筛选高效解磷、产IAA和铁载体的菌株。【结果】共分离、纯化、保藏147株菌,其中75株分离自根际土壤,72株分离自根表样品。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所有的菌分布于放线菌门(Actinomycetota)、芽孢杆菌门(Bacillot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和假单胞菌门(Pseudomonadota)这4个门的40个属,优势属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21.77%)、芽孢杆菌属(Bacillus, 16.33%);根表样品微生物的多样性高于根际样品;共筛选到解有机磷菌株62株,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 YTU21021解有机磷能力最强为1.12 mg/L;解无机磷菌株31株,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YTU21009解无机磷能力最强为7.04 mg/L;产IAA的菌株63株,肠杆菌(Enterobacter) YTU21054产IAA量最高,达184.19 mg/L;产铁载体细菌7株,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YTU21051产铁载体能力最强,As/Ar为0.90。【结论】花生根际和根表样品中可培养微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本研究筛选到的高效功能菌丰富了花生根际功能微生物资源,为后续与高效根瘤菌联合研发花生复合微生物菌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施用微生物菌肥研究寒地大豆根围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缓解因长期施用化肥和农药带来的土壤问题。以大豆合农69为研究对象,设置6个处理:施用大豆专用肥、颗粒肥、复合菌肥、减施15%化肥配施颗粒肥、减施15%化肥配施微生物复合颗粒肥和空白对照,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大豆荚期根围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组成;采用传统统计学方法对株高、荚数、粒数和产量进行统计。门水平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Patescibacteria和WPS-2为优势菌门。其中减施15%化肥配施颗粒肥处理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其他几个处理的优势菌门为放线菌门;目、科和属水平Gaiellales/Other、酸杆菌目(Acidobacteriales/Other)、Frankiales/Other、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嗜酸栖热菌属(Acidothermus)、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罗河杆菌属(Rhodanobacter)、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芽单胞菌科(Gemmatimonadaceae/Other)、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念珠菌固体杆菌属(Candidatus Solibacter)、黄杆菌科(Xanthobacteraceae/Other)、褚氏杆菌属(Chujaibacter)、AD3/Other、WPS-2/Other、Saccharimonadales/Other、IMCC26256/Other、Ellin6067、Jatrophihabitans、SC-I-84/Other、芽生球菌属(Blastococcus)、苔藓杆菌目(Bryobacter)、Haliangium、Micropepsaceae/Other、锥杆菌属(Conexibacter)和Elsterales/Other共26个优势属;其中褚氏杆菌属是减施15%化肥配施福尔太微生物颗粒剂处理的优势属,酸杆菌目(Acidobacteriales/other)是空白对照优势目,Gaiellales/Other是其他4种处理的优势属。减施化肥配施福尔太微生物颗粒剂可以有效保证大豆产量,比单施化肥产量提高了4.72%。微生物菌肥的不同施肥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大豆根围土壤微生物群落构成,减施化肥配施微生物菌肥对寒地大豆具有保产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疆地区为控制棉花连作引发的棉蚜等害虫规模性爆发,长期大量使用了吡虫啉等农药,为获得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环境条件下,降解吡虫啉的微生物资源,以吡虫啉为唯一碳源从新疆棉花长期连作土壤中富集降解菌群,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其结构组成,利用多种常规培养基和通过高通量测序结果设计的培养基从吡虫啉降解菌群(BCL)中挖掘细菌资源。结果表明,菌群在门分类水平上主要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67.05%);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0.67%)、厚壁菌门(Firmicutes,9.99%)、绿弯菌门(Chloroflexi,4.1%)、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2.84%)等组成;在属分类水平,占比最多的依次为Pseudomonas(16.33%)、Moraxella(11.14%)、Escherichia(4.57%)、Brochothrix(2.19%)等,未能分类的菌属占58.13%。通过基础无机盐等常规培养基分离出BP2、BP5、BP8、BG5、BJ7、BJ17、BJW8等48株菌株,分别隶属于为Shinella、Nocardioides、Agromyces、Sphingopyxis、Bacillus、Cellulosimicrobium、Bosea等属。经Trace element solution和 Vitamin solution培养基分离获得了BMV3、BMV5、BMV7.1、BMV14.1、BLE1、BLE3.1、BLE4、BLE5、BLE10.1等25株菌株,分别隶属于Paenibacillus、Ammoniphilus、Planococcus、Brevibacillus、 Paenibacillus、Bacillus、Sphingopyxis、Rhodococcus、Nocardioides等属。使用16S rRNA序列对比分析,BP5与Nocardioides nitrophenolicus NSP 41同源性达98.08%,BMV5与Ammoniphilus resinae CC-RT-E同源性达98.5%,其他菌株同源性介于98.29%~100%之间。可见依据高通量测序结果设计培养基,可以有针对性地从源自新疆棉区土壤的吡虫啉降解菌群中分离出一些低丰度菌属。在摸索分离新疆特殊环境微生物资源的同时也能为该地区生物修复农药污染土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沙月霞  沈瑞清 《生态学报》2019,39(22):8442-8451
水稻内生细菌群落是反映植株内环境是否健康稳定的重要生物学指标,芽胞杆菌是防治水稻病害的重要生防微生物。为揭示芽胞杆菌浸种处理对水稻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的方法对水稻内生细菌的16S rRNA基因进行测序,剖析了芽胞杆菌浸种处理对不同水稻组织内生细菌的微生态调控作用。结果表明,3种芽胞杆菌浸种处理可以提高水稻根和茎部内生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均匀度,降低叶部内生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均匀度,显著增加根部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是水稻根部和茎部共有优势菌门,厚壁菌门和芽胞杆菌属(Bacillus)是叶部共有优势菌门和属。芽胞杆菌浸种处理显著提高了叶部内生厚壁菌门和芽胞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了根系和茎部组织内生细菌的分类单元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数量,对叶部组织影响不明显;降低了茎部和叶部中参与各种代谢通路的内生细菌丰度,显著增加了根部参与代谢通路的内生细菌丰度。因此,3种芽胞杆菌浸种处理可以显著改变水稻根部、茎部和叶部内生细菌群落结构,改善水稻生长的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分离美洲大蠊内生细菌并测定菌体的淀粉、纤维素降解酶活性及抑菌特性。对虫体表面消毒,以LB和高氏一号培养基分离虫体内部细菌并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变色圈法测定降解酶活性,抑菌圈法测定抑菌活性。结果共分离到11株细菌,4株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6株分别属于肠杆菌属(Enterbacter)、变形菌属(Proteu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沙雷氏菌属(Serratia)、芽胞杆菌属(Bacillus)和漫游球菌属(Vagococcus)。另有1株菌在NCBI中与肠杆菌的相似度最高, 为95%,可能代表着一个潜在的新种。4株链霉菌均有淀粉和纤维素降解能力。有3株菌对青枯雷尔氏菌有抑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美洲大蠊内生菌具有某些功能,甚至含有尚未发现的新菌种,是重要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南海沉积环境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海洋沉积环境中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方法】采用纯培养分离及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的方法,对我国南海海域20个沉积物样品进行细菌多样性分析。【结果】共获得200株细菌,分属于47个属,99个种。经系统进化分析,可培养菌株主要分布于4个类群: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优势类群为Firmicutes,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所占比例为55.6%;而Actin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两个类群获得菌株较少;在Firmicutes和Actinobacteria两个类群中发现8个潜在新种和3个潜在新属级类群。【结论】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南海海洋沉积环境可培养微生物资源丰富,新物种资源多样;其中,芽孢杆菌为海洋沉积环境中的优势类群,随着样品深度的增加,细菌多样性呈现递减的趋势,深度可能是影响细菌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分离培养基和分离方法直接关系到样品中可培养微生物多样性的发现,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