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3 毫秒
1.
ERIC技术在紫木耳亲缘关系鉴定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研究紫木耳与黑木耳和毛木耳之间的亲缘关系,利用ERIC分子标记、Southern杂交技术和形态学分类法,对紫木耳、黑木耳和毛木耳三者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相似性系数为75%的水平上,由ERIC所得的聚类图将7个菌株分为2组,即黑木耳自成一组,毛木耳和紫木耳为一组,两者相似性系数为77%。Southern杂交实验证明毛木耳和紫木耳之间存在较高的同源性。子实体的形态学特征表明紫木耳与毛木耳的亲缘关系较之黑木耳更为密切,同时进一步说明ERIC分子标记是准确可信的。本研究探讨了紫木耳的分类地位,认为在基因组进化上,紫木耳与毛木耳的关系较之黑木耳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2.
木耳不仅是我国重要的食用菌,而且也是我国的传统出口商品之一。然而,在木耳栽培中,每逢高温高湿的夏季,特别是梅雨季节,常常发生严重的烂耳现象,亦称流耳病,即耳片腐烂流失,不堪食用。不管段木栽培或袋料栽培的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yicha)和黑木耳(A.aulicula)均可被害。严重影响了木耳生产。据广西融水县土产公司统计,1983年,该县因感染流耳病烂掉的毛木耳约有5000公斤  相似文献   

3.
以黑木耳和毛木耳转录组测序获得的转录本序列为基础,采用软件SSR Locator对两个物种中SSR的数量、分布和结构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毛木耳中SSR的丰度和密度较黑木耳小。在两者的SSR中,三碱基和六碱基重复的出现最多。对含量最多的三碱基重复序列的基序进行分析表明富含GC的SSR在这两个种的转录组中占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4.
以银合欢叶作氮源全部或部分取代基质中米糠或麸皮,栽培毛木耳、凤尾菇、金针菇、黑木耳、香菇和佛罗里达侧耳6种食用菌。结果表明,银合欢叶能促进菌丝生长。栽培中发现,含10%银合欢叶和17%麸皮的基质能使金针菇获得增产,而含10%或20%银合欢叶的基质可使其它5种食用菌产量提高11.4%~39.1%。  相似文献   

5.
《菌物学报》2017,(12):1674-1685
比较玉木耳、银耳、毛木耳及黑木耳等药用胶质菌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组成。将4种菌类分别由石油醚、乙酸乙酯提取后,采用GC-MS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种菌类共同含有的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十六烷酸。石油醚提取物中玉木耳的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含量最高,为29.018%;毛木耳、银耳和黑木耳中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含量最高,分别为95.995%、76.982%、55.70%;在4种菌类中只有玉木耳中发现了肉豆蔻醛成分。乙酸乙酯提取物中毛木耳和银耳含有亚油酸含量最多,为28.237%和52.498%;黑木耳a中检测到柏木脑成分,另外一个黑木耳b样品中检测到大量的苯甲酸。银耳独有的化学成分Anthiaergosta-5,7,9,14-tetraene。用GC-MS方法检测分析发现4种胶质菌子实体的化学成分组成上既有共性成分,也有各自特有的成分,本文采用气质联机分析方法为胶质菌的质量评价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黑木耳Auricularia heimuer凭借较高的营养价值,作为特色农产品在我国广泛种植。采用不同基质(杂木屑、甘蔗渣和棉籽壳)栽培黑木耳,研究黑木耳产品营养成分、质构特性以及稳定同位素之间的特征差异。利用国家标准、质地多面分析技术、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其营养成分、质构特性和稳定同位素进行特征差异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以棉籽壳为主要栽培基质的黑木耳的氨基酸、灰分含量最高,以甘蔗渣为主要栽培基质的黑木耳蛋白质、粗多糖、总糖含量最高,以杂木屑为主要栽培基质的黑木耳粗纤维含量最高,差异显著(P<0.05)。黑木耳的硬度、胶着性、咀嚼性以甘蔗渣为主要栽培基质的黑木耳最优。不同培养基质黑木耳样品的稳定同位素比率差异显著,其中甘蔗渣基质栽培黑木耳中δ13C、δ15N、δ2H和δ18O最高,棉籽壳基质栽培黑木耳中δ34S最高。不同培养基质栽培的黑木耳营养及质构特性具有一定相关性。本研究试图阐明不同栽培基质的黑木耳子实体的稳定同位素、营养及品质的差异,可为黑木耳地域和品质鉴别提供有利的数...  相似文献   

7.
对木耳属8个种25个菌株的ITS和28SrDNA5’端两个区域分别进行了PCR扩增和限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研究。ITS-RFMP研究结果表明,HaeⅢ可将黑木耳与其它种区分开,MspⅠ可将盾形木耳、角质木耳、琥珀木耳和黑木耳4个种区分开,而供试的HaeⅢ、TaqⅠ、HinfⅠ和MaPⅠ这四种限制酶均不能将皱木耳、大木耳、网脉木耳及毛木耳4个种区分开,表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结果还表明,ITS—rDNA拷贝在毛木耳和琥珀木耳种内是异质性的,而在黑木耳种内是同质性的。285rDNA-RFLP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限制酶中,仅MspⅠ可将盾形木耳和角质木耳区分开,而不能将其它种区分开,这显示了28SrDNA序列在木耳属不同种间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8.
木耳属真菌rDNA特异性扩增片段的RFLP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木耳属8个种25个菌株的ITS和28SrDNA5’端两个区域分别进行了PCR扩增和限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研究。ITS-RFMP研究结果表明,HaeⅢ可将黑木耳与其它种区分开,MspⅠ可将盾形木耳、角质木耳、琥珀木耳和黑木耳4个种区分开,而供试的HaeⅢ、TaqⅠ、HinfⅠ和MaPⅠ这四种限制酶均不能将皱木耳、大木耳、网脉木耳及毛木耳4个种区分开,表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结果还表明,ITS—rDNA拷贝在毛木耳和琥珀木耳种内是异质性的,而在黑木耳种内是同质性的。285rDNA-RFLP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限制酶中,仅MspⅠ可将盾形木耳和角质木耳区分开,而不能将其它种区分开,这显示了28SrDNA序列在木耳属不同种间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利用基于毛木耳全基因组开发的SSR标记对27份毛木耳菌株(野生14株、栽培13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首先随机选取3个菌株(2个野生菌株、1个栽培菌株)的DNA为模板,从144对SSR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稳定性强、多态性丰富的引物24对。24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16个多态性SSR片段,每对引物的多态性片段有3-7个,引物平均检测效率为4.83个,Shannon’s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是0.866-1.885,多态性位点比率100%。供试菌株遗传相似系数范围是0.618-0.971,说明毛木耳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野生菌株与栽培菌株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746、0.779,说明毛木耳野生菌株遗传多样性更为丰富。经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80时,可将供试菌株分为无色(白色)类群Ⅰ和有色(浅黄色到红褐色)类群Ⅱ。遗传相似系数为0.704时,可将供试菌株中栽培菌株和野生菌株明显区分(14株野生菌株均在类群Ⅱ-2中,13株栽培菌株分别在类群Ⅰ和Ⅱ-1中)。本研究表明基于全基因组的SSR标记能从分子水平上揭示各菌株间的遗传差异,丰富毛木耳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手段,并为进一步进行毛木耳的品种选育、遗传学研究等提供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0.
黑木耳是鄂东大别山区常年栽培的主要食用菌之一,主要简述黑木耳高产优质段木栽培6个步骤的新方法,介绍栽培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病虫害,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方法,取得了栽培和病防的较佳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两种PCR方法对木耳属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ERIC和RAPD两种PCR方法对木耳属3种29个菌株进行遗传鉴别,其中ERIC方法是首次运用于食用菌的研究领域。在相似系数75%的水平上,ERIC和RAPD分别将供试菌株分为9组和6组。由ERIC所得的聚类图可将黑木耳和毛木耳两个种区分开,而RAPD则不能完全区分两个种,但两种方法得到了一个相似的结果,即琥珀木耳与黑木耳的亲缘关系极其相近。Southern杂交实验进一步证明了ERIC所得到的29个菌株的同源性关系。分析表明,RAPD方法主要在种的水平上进行鉴别,而ERIC则可以在菌株水平上进行鉴别,结果与菌株栽培性状更为一致。研究结果表明ERIC-PCR是一种比RAPD更快捷可靠的分子标记方法,可以替代RAPD应用于木耳属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唐利华  肖扬  边银丙 《菌物系统》2008,27(2):243-251
采用ISSR标记技术对来自全国的黑木耳34个主要栽培菌株进行DNA指纹分析,初步构建其标准化DNA指纹图谱;在ISSR指纹分析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并将黑木耳两个栽培菌株173和186中扩增获得的ISSR特异性DNA带转化为可以直接用于菌株快速鉴定的SCAR标记。研究表明,我国黑木耳栽培菌株遗传背景差异不大,存在同物异名现象,而采用ISSR指纹及其SCAR标记鉴定黑木耳栽培菌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食用菌跻身我国第五大农作物,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食药用菌大国。本文对近十年来食药用菌重要种类名称变更、人工培植或栽培技术的突破和基因组学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随着分子系统学研究的深入,灵芝、黑木耳、毛木耳、桑黄等重要种类的名称得到更正和完善;冬虫夏草、羊肚菌、暗褐网柄牛肝菌等难栽培种类在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人工栽培;大多数常见食药用菌种类完成了基因组解析。分析了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生物学研究、组学研究与食药用菌产业发展的关系,基础研究促进食药用菌产业发展,同时产业发展为基础研究提出更多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4.
黑木耳含有多种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是筵席上的佳肴,又是很有药用价值的保健食品。销售量大,为我国传统出口产品。黑木耳段木栽培,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产量为世界之首。但木材资源逐年减  相似文献   

15.
张波  叶雷  周洁  谭伟  李小林 《菌物学报》2022,41(1):160-162
毛木耳新品种‘昊阳黄背2号’是以采自什邡市龙泉山的野生毛木耳子实体经系统选育而成,适宜四川省成都市、德阳市等种植毛木耳的区域栽培。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4-30 ℃,子实体最适生长温度为25-28 ℃。耳片呈耳形或不规则形,子实体丛生;耳片边缘光滑,颜色深红褐色。平均每袋干耳产量为203 g。  相似文献   

16.
采用ISSR标记技术对来自全国的黑木耳34个主要栽培菌株进行DNA指纹分析,初步构建其标准化DNA 指纹图谱;在ISSR指纹分析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并将黑木耳两个栽培菌株173和186中扩增获得的ISSR特异性DNA带转化为可以直接用于菌株快速鉴定的SCAR标记。研究表明,我国黑木耳栽培菌株遗传背景差异不大,存在同物异名现象,而采用ISSR指纹及其SCAR标记鉴定黑木耳栽培菌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使用简捷快速的方法鉴选出适于玉米芯栽培的黑木耳菌株。方法:试验以纯玉米芯为营养源,以琼脂为凝固载体,使用平板培养基快速筛选出适于玉米芯栽培的黑木耳菌株。结果:使用20个供试菌株,只需20d初步筛选出"HW10号"、"黑29"两株适于玉米芯培养料栽培的黑木耳菌株。栽培试验结果为,添加玉米芯栽培出菇,黑木耳子实体经济性状与纯木屑栽培组无差别,"HW10号"玉米新添加量为40%时产量最高,比对照木屑组产量提高7.25%;"黑29"玉米新添加量为30%时产量最高,比对照木屑组产量提高8.82%。结论:使用平板培养基快速筛选适于玉米芯栽培的黑木耳菌株方法可行,该筛选方法操作简单、缩短筛选时间、筛选成本低。  相似文献   

18.
中国黑木耳主要栽培菌株ISSR指纹分析及SCAR标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唐利华  肖扬  边银丙 《菌物学报》2008,27(2):243-251
采用ISSR标记技术对来自全国的黑木耳34个主要栽培菌株进行DNA指纹分析,初步构建其标准化DNA指纹图谱;在ISSR指纹分析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并将黑木耳两个栽培菌株173和186中扩增获得的ISSR特异性DNA带转化为可以直接用于菌株快速鉴定的SCAR标记.研究表明,我国黑木耳栽培菌株遗传背景差异不大,存在同物异名现象,而采用ISSR指纹及其SCAR标记鉴定黑木耳栽培菌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黑木耳复合群中种类学名说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芳  戴玉成 《菌物学报》2015,34(4):604-611
黑木耳在我国已经有1 000多年栽培历史,是我国最重要的栽培真菌之一,多年来我国黑木耳的学名一直使用模式产地为欧洲的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最近的研究表明A. auricula-judae实际为一复合种,该复合种在全球范围内有5个种。其中A. auricula-judae仅分布于欧洲;美洲有2个种,生长在针叶树上的美洲木耳A. americana和生长在阔叶树上的尚未命名的木耳。中国该类群有3个种:自然分布和栽培最广泛的黑木耳的学名应为A. heimuer,此外,短毛木耳A. villosula在我国东北也广泛分布,并有少量栽培,生长针叶树上的木耳为美洲木耳A. americana,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和华北。  相似文献   

20.
黑木耳栽培通常采用的是利用锯木屑为栽培种,在段木上进行生产栽培。这种接种方法生产工艺繁琐,工效较低,还易引起杂菌污染。下面介绍一种取材方便,操作简便,效果较好的黑木耳栽培种的制作技术。1母种培养仍采用PDA培养基,按常规法配制,接种培养即可。2原种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