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从银杏叶片中分离的1株具有高抗氧化活性的内生真菌SG0016,并对SG0016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发酵液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SG0016菌株的接种量、培养温度、装液量、培养时间和碳源、氮源等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其发酵液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SG0016菌为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其发酵液抗氧化活性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10%、培养温度23℃、装液量100 mL(250mL的三角瓶)、培养时间7d,葡萄糖为碳源,酵母膏为氮源。在此条件下,发酵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96.17%,比优化前提高了23.6%。银杏内生真菌球毛壳菌SG0016代谢产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为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来源。  相似文献   

2.
杜仲内生球毛壳菌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谢辉  陈双林 《菌物学报》2009,28(4):591-596
本文研究了分离自杜仲叶片的内生真菌球毛壳菌菌株No.173发酵液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采用铁氰化钾还原力测定法、β-胡萝卜素/亚油酸模型和光照核黄素体系评价了发酵液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并采用Folin-Ciocalteu法测定杜仲内生球毛壳菌发酵液提取物总多酚含量。结果表明,其抗氧化能力与Vc基本相当;清除超氧阴离子的能力优于芦丁;多酚含量为255.53±1.38mg/g,是其主要的抗氧化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3.
桦褐孔菌发酵及其提取物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1-diphenyl-2-picryhydrazyl(DPPH)酶标仪法,对桦褐孔菌发酵液的甲醇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率进行了测定,发现该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的活性;进一步用DPPH薄层试验,结果发现该菌的CHCL3提取物中主要含有两个具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组分.在此基础上,以清除自由基活性为指标,对桦褐孔菌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发现当培养条件为:葡萄糖20g/L、甘油6mL/L、蛋白胨15g/L、CuSO4 0.005g/L、酪氨酸0.05g/L;种龄为7d、装液量为50mL/250mL、转速为180r/min、接种量为10%时,桦褐孔菌发酵液提取物的清除自由基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4.
为充分开发黄花倒水莲(Polygala fallax)的内生真菌资源,获得具有抗植物病原真菌、抗氧化活性的内生真菌,该文以黄花倒水莲内生真菌为研究对象,使用平板对峙法检测内生真菌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测定内生真菌发酵液的DPPH清除自由基能力和总还原能力,评价内生真菌的抗氧化活性,并对具有强抑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的菌株进行形态和ITS鉴定。结果表明:(1)黄花倒水莲内生真菌中有2株内生真菌对香蕉专化尖孢镰刀菌、柑橘树脂病菌、叶点霉菌、香蕉具条叶斑病菌、茄病镰刀菌、三七根腐病菌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抑菌率在50.3%~91.4%之间,其中HNLF-5对柑橘树脂病菌的抑菌率为73.2%,HNLF-44对香蕉专化尖孢镰刀菌抑菌率为91.4%。(2)内生真菌发酵液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DPPH清除率均在80%以上,总还原能力吸光值范围为0.279 2~0.748 8。(3)HNLF-44菌株为链格孢属真菌。该研究表明,药用植物黄花倒水莲内生真菌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为后续从黄花倒水莲内生真菌中挖掘潜在新型抑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物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从疏花水柏枝(Myricaria laxiflora)中分离的1株内生真菌QY-1为研究对象,为分析其体内及体外的抗氧化活性,对其发酵液及其提取物的活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对nr DNA内转录间隔区进行测序鉴定。分别采用总抗氧化力试剂盒、自由基清除试剂盒和还原力测定试剂盒评价发酵液及粗提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活性;对发酵液提取物及其主成分进行了大肠埃希菌、人神经母瘤细胞SH-SY5Y的体内抗氧化损伤保护作用分析。结果表明QY-1是1株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其粗提物具有很高的抗氧化活性,总抗氧化活力、自由基清除率及总还原力均接近维生素C的50%,远高于国际报道水平。且其发酵液提取物有促进细胞增殖和抗氧化保护作用,显著提高大肠埃希菌细胞和神经细胞在H2O2胁迫下的存活率。其粗提物可保护神经细胞膜的完整性,有效减低乳酸脱氢酶(LDH)的渗漏率。从粗提物中分离到一种主成分SF2,可显著抑制凋亡蛋白Caspase 3和Caspase 9的活性。结果表明内生真菌球毛壳菌QY-1不管在体内还是体外都具备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是一种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天然抗氧化剂资源。  相似文献   

6.
通过液体摇瓶培养,以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对一株柱孢绿僵菌(Metarhizium cylindrosporae)在不同液体培养条件下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其产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条件为:碳源为葡萄糖和麦芽糖组成的组合碳源;氮源为蚕蛹粉;无机盐及生长因子为MgSO4.7H2O、柠檬酸铵和VB;起始pH值为6.5;装液量为40mL/100mL;接种量为5%~7.5%;摇床转速为160~180r/min;培养时间为8d。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麦芽糖10g/L、蚕蛹粉10g/L、MgSO4.7H2O0.1g/L、柠檬酸铵0.4g/L、VB0.3g/L时,其次生代谢产物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可达82.16%。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21株蒺藜内生真菌的抗氧化活性及筛选出一株抗氧化活性较好的菌株,本实验首先以总抗氧化能力为指标评价PDB培养基和察氏培养基发酵条件下所有菌株的抗氧化活性,选出总抗氧化能力都较强的前9株菌株测定其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发现JL13、JL14和JL17菌株发酵产物的清除效果最为明显,因此对三株菌株发酵产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清除自由基的活性进一步评价,结果显示:JL13菌株发酵产物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都是最强的,ECs0依次为149.67、439.91和514.77μg/mL.该结果表明,蒺藜内生真菌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潜力,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尤其是JL13菌株,可以作为进一步实验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林下参内生真菌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FS-01菌株对人参病原菌的抑菌作用,该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FS-01菌株菌丝、发酵液和孢子悬浮液对人参黑斑病菌(Alternaria panax)、人参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hinseng)、人参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人参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人参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5种人参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内生真菌球毛壳菌FS-01对5种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人参黑斑病菌的抑制作用最高,为30.80%,其次是人参立枯病菌、人参菌核病菌、人参根腐病菌和人参灰霉病菌; 发酵液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在加入内生真菌球毛壳菌FS-01菌株发酵液的PDA培养基上,对人参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最高,为82.09%,其次是人参菌核病菌、人参黑斑病菌、人参立枯病菌和人参根腐病菌; 孢子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在加入内生真菌球毛壳菌FS-01菌株孢子悬浮液的PDA培养基上,对人参黑斑病菌的抑制作用最高,为83.72%,其次是人参灰霉病菌、人参立枯病菌、人参菌核病菌和人参根腐病菌。综上结果认为,内生真菌球毛壳菌FS-01菌株对人参病原菌均有很高的抑菌作用,可作为人参病原菌的生防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9.
梁逸  戴丹  饶固  李丹  于寒  张波  李玉 《菌物学报》2021,40(8):2074-2086
对采自江西省萍乡市的野生牡蛎形拟层孔菌Fomitopsis ostreiformis子实体分离的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的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在对其菌丝体最适培养条件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驯化栽培研究。通过水提醇沉法对获得的牡蛎形拟层孔菌栽培子实体进行粗多糖提取,并通过测定其粗多糖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讨论该菌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牡蛎形拟层孔菌的最适生长碳源与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酵母浸粉,最适生长pH为5.0-6.0,最适生长温度为35℃,温度因素对其菌丝体生长的影响最大;栽培种接种后,60d左右可形成成熟的子实体;其栽培子实体粗多糖的提取率为10.88%,提取粗多糖中总糖含量为23.87%;粗多糖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均具有较强的清除率,且均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表明该菌具有较高的抗氧化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29株核桃内生真菌为研究对象,采用总还原力(FRAP法)及DPPH·清除试验评价其代谢产物的抗氧化能力,从中筛选出高活性菌株,并对该菌株发酵液进行浓缩萃取,研究各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供试29株菌的代谢产物都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菌株LTS-6-6(Pyrenochaeta)为高活性菌株。该菌株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EAE)显示了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对DPPH·的EC_(50)为7μg/mL,总还原力为527.59±10.66 mg V_C/g,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达到641.14±7.50 mg没食子酸/g、100.30±8.44 mg芦丁/g。该结果表明,核桃内生真菌代谢产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是寻找天然抗氧化活性物质的良好资源。  相似文献   

11.
以淡色生赤壳菌(Bionectria ochroleuca)Bo-1菌株发酵液乙酸乙酯粗提物对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pv.oryzae,Xoo)抑菌活性为检测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Bo-1菌株产生抗菌物质培养所需的碳源、氮源、无机盐;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配方和摇瓶发酵条件。研究结果表明,Bo-1菌株产生抗菌物质适宜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为淀粉、蛋白胨、MgSO4·7H2O;优化的培养基配方为:淀粉30 g/L,蛋白胨2 g/L,MgSO4·7H2O 0.5 g/L;适宜的发酵条件为:温度30℃,转速150 r/min,装液量80 mL/250 mL,pH 6.5。  相似文献   

12.
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ABTS自由基清除及FRAP铁离子还原能力三种方法对五株瓦布贝母内生真菌单培养、两两共培养无菌发酵液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再测定活性较高组合发酵液的石油醚(30~60℃)、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以维生素C作为阳性对照。结果发现在瓦布贝母内生真菌两两共培养中,4WBY1+WBS019、6WBY3+WBS019和WBS019+WBS020三个组合无菌发酵液的抗氧化活性至少在两项抗氧化方法评价下均极显著高于单培养。试验还发现,上述三个组合的乙酸乙酯提物和正丁醇提物的抗氧化活性较强;WBS019+WBS020组合的乙酸乙酯提物在1.8 mg/m L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可达74.38%±0.65%;6WBY3+WBS019组合的正丁醇提取物(IC_(50)=0.25 mg/m L)对ABTS自由基清除作用与维生素C(IC_(50)=0.07mg/m L)相对接近;三个组合的各提取物对Fe3+还原能力均较弱,远低于阳性对照。说明在适当条件下开展内生真菌共培养具有潜在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不同植物中分离到的4株内生球毛壳菌NK102、NK103、NK104和NK105为对象,研究不同生态来源球毛壳菌降解木质素和纤维素的能力。方法:首先采用羧甲基纤维素和纤维素刚果红平板检测各菌株的纤维素降解能力,并利用Bavendamm平板反应检测各菌株的木质素降解能力;将4株菌分别培养在以微晶纤维素、杨树叶和木屑为惟一碳源的液体培养基中,通过检测培养液中纤维素酶和漆酶的酶活力,比较各菌株分解利用天然木质纤维素材料的能力,连续培养12 d后检测培养液中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情况;利用已测序的球毛壳菌CBS148.51的基因组信息,寻找编码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类的基因,为球毛壳菌分解利用木质纤维素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结果:NK102、NK103、NK104和NK105在羧甲基纤维素培养基和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上都能够生长并形成水解圈;Bavendamm平板反应显示4株菌降解木质素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是NK103、NK102、NK105和NK104。4株菌都能分解利用微晶纤维素、杨树叶和木屑,分泌纤维素酶和漆酶,其中NK102在以木屑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纤维素酶活力最强,达到0.76 U/mL发酵液,NK103在以杨树叶为碳源的培养基上漆酶活力最强。与此同时,4株菌在发酵培养过程中都能够稳定地合成球毛壳甲素(ChA),ChA产量受到碳源影响,在以杨树叶为碳源的培养基上,NK104的ChA产量最高,可达到14.88 mg/L发酵液。利用已测序的球毛壳菌CBS148.51的基因组信息,寻找到119个编码纤维素半纤维素酶的基因、8个编码漆酶的基因和2个编码锰过氧化物酶的基因,球毛壳菌具有完整的降解纤维素半纤维素的酶体系,在木质纤维素降解真菌的开发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结论:本研究为球毛壳菌木质纤维素降解过程的研究及该菌种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采用MTT法和DPPH法,分别测定已分离得到的68株贵州青蒿内生真菌乙酸乙酯粗提物的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试验共筛选获得12株活性内生真菌,根据其形态特征进行鉴定,分别隶属于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的链格孢属(Alternaria)、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和拟茎点霉属(Phomopsis);其中,有8株内生真菌至少对1种指示瘤株具有细胞毒活性,占总菌株数的11.8%;5株内生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占总菌株数的7.4%;1株内生真菌同时具有细胞毒活性和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以野外分离的一种药用真菌粗毛纤孔菌Inonotus hispidus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学特性与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培养温度、初始pH、碳源及氮源4个单因素对粗毛纤孔菌进行固体培养,结果表明,最适培养温度为30℃、初始pH为9.0、碳源为蔗糖、氮源为酵母浸粉;采用L9(33)三因子三水平正交试验对固体培养最适碳源含量、氮源含量及初始pH组合进一步研究,得出对粗毛纤孔菌丝长速的影响排序为:氮源含量>碳源含量>初始pH,最佳组合为蔗糖30g/L、酵母浸粉1 g/L、初始pH 10.0。同时测定了粗毛纤孔菌在液体培养时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发现,粗毛纤孔菌液体培养的14 d内,多酚黄酮含量始终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对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较强,表明粗毛纤孔菌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从红树植物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海马齿(Sesuvium portulacastrum)和秋茄(Kandelia candel)中分离得到25株内生真菌,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自由基清除法(DPPH、.OH和ABTS+)和MTT法对其发酵液上清乙酸乙酯抽提物的抗菌、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有12株菌株至少对一种指示菌有抑制作用,占总供测菌株的48%;对DPPH自由基、.O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具有较强清除作用(0 mg/mL﹤EC50≦1 mg/mL)的菌株分别有3株、12株和8株;对HepG2肿瘤细胞或HeLa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50%)的有8株菌株。研究结果表明,红树植物来源的内生真菌能够产生丰富的抗菌、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物质,是开发抗菌、抗氧化和抗肿瘤药物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不同植物中分离到的4株内生球毛壳菌NK102、NK103、NK104和NK105为对象,研究不同生态来源球毛壳菌降解木质素和纤维素的能力。方法:首先采用羧甲基纤维素和纤维素刚果红平板检测各菌株的纤维素降解能力,并利用Bavendamm平板反应检测各菌株的木质素降解能力;将4株菌分别培养在以微晶纤维素、杨树叶和木屑为惟一碳源的液体培养基中,通过检测培养液中纤维素酶和漆酶的酶活力,比较各菌株分解利用天然木质纤维素材料的能力,连续培养12d后检测培养液中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情况;利用已测序的球毛壳菌CBS148.51的基因组信息,寻找编码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类的基因,为球毛壳菌分解利用木质纤维素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结果:NK102、NK103、NK104和NK105在羧甲基纤维素培养基和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上都能够生长并形成水解圈;Bavendamm平板反应显示4株菌降解木质素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是NK103、NK102、NK105和NK104。4株菌都能分解利用微晶纤维素、杨树叶和木屑,分泌纤维素酶和漆酶,其中NK102在以木屑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纤维素酶活力最强,达到0.76U/mL发酵液,NK103在以杨树叶为碳源的培养基上漆酶活力最强。与此同时,4株菌在发酵培养过程中都能够稳定地合成球毛壳甲素(ChA),ChA产量受到碳源影响,在以杨树叶为碳源的培养基上,NK104的ChA产量最高,可达到14.88mg/L发酵液。利用已测序的球毛壳菌CBS148.51的基因组信息,寻找到119个编码纤维素半纤维素酶的基因、8个编码漆酶的基因和2个编码锰过氧化物酶的基因,球毛壳菌具有完整的降解纤维素半纤维素的酶体系,在木质纤维素降解真菌的开发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结论:本研究为球毛壳菌木质纤维素降解过程的研究及该菌种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珊瑚共附生真菌及其代谢产物研究活跃,产物种类多样,活性丰富,但珊瑚中的耐热真菌未见报道。对耐热珊瑚共附生真菌C21-5B进行鉴定,研究其生理学特性及代谢产物的抗氧化活性,为该菌的深入研究及利用提供依据。通过形态学观察、18S rR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通过测量不同海精盐浓度、pH、温度条件下的菌落直径研究该菌生理特性;根据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测定该菌抗氧化活性;通过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代谢产物活性成分。珊瑚真菌C21-5B经鉴定为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生理特性研究表明,菌株C21-5B能够生长的条件:海精盐浓度0.0%~20.0%、pH值 2.0~12.0、温度15~45 ℃;最适生长条件:海精盐浓度0.5%~3.5%、pH值6.0~8.0、温度35 ℃。该菌代谢产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DPPH和ABTS自由基的EC50分别为0.113、0.504 mg/mL。经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现该菌代谢产物的中性极性成分偏多,含有生物碱、类脂化合物、还原性物质、黄酮类物质、芳香胺类。菌株C21-5B为耐热、兼性海洋真菌,具有极强的耐酸碱能力,代谢产物种类丰富,并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具有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根据13株分离自药用植物地锦草(Euphorbia humifusa)的内生放线菌的酶活性以及抗菌、抗氧化等重要特征来首次探讨地锦草内生放线菌的生物活性,以期为开发新的活性物质提供参考依据。通过观察菌落周围是否有透明圈对分泌的胞外淀粉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等常见酶进行活性测定;使用滤纸扩散法检测菌株抗菌活性;利用PCR特异性扩增检测菌株的PKS-Ⅰ,PKS-Ⅱ,NRPS基因;对菌株发酵液乙酸乙酯粗提物进行抑菌、抗氧化活性检测,并对高活性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及16S r DNA系统进化分析鉴定。结果表明:13株菌中至少12株菌具有一种酶活性,其中2株可同时产生以上3种酶。4株具有稳定且较强的抑菌能力,13株菌生物合成基因PCR筛查结果均为阴性。1株菌对DPPH自由基有较强清除作用(清除率≥50%),2株菌对·OH自由基有较强清除作用(清除率≥50%)。其中L57的活性物质粗提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圈直径达22. 62 mm,并对DPPH自由基具有较强清除率,经形态观察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初步确定L57归属为噬油微杆菌(Microbacterium oleivorans)。研究证明地锦草内生放线菌可作为探寻新型活性物质的良好资源。  相似文献   

20.
川乌植物内生真菌抗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川乌(Radix aconiti)植物的根和茎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61株,经显微形态观察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同时采用纸片法进行抗菌活性筛选。结果有29株内生真菌显示抗菌活性,占菌株数的47.54%;毛壳菌属是抗菌活性菌株的优势种属;活性高且抗菌谱广的菌株有3株,主要分布在毛壳菌属和束丝菌属。结果表明:川乌植物内生真菌中广泛分布着有抗菌活性的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