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路  蓝鸣生  王硕 《广西植物》2009,29(6):871-874
为研究小叶榕不同提取部位的镇咳、抗炎作用,采用氨水致咳小鼠动物模型、枸橼酸致咳豚鼠动物模型来评价小叶榕不同提取部位的镇咳作用;采用二甲苯滴耳廓致肿胀的小鼠动物模型、大鼠棉球肉芽肿动物模型来评价小叶榕不同提取部位的抗炎作用。结果表明:小叶榕醇沉不溶物能延长小鼠和豚鼠的咳嗽潜伏期,但不能减少咳嗽次数,小叶榕水提物、水提醇沉溶解物、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洗脱物能延长小鼠和豚鼠的咳嗽潜伏期,并能减少咳嗽次数,其中水提醇沉溶解物镇咳作用最强;小叶榕醇沉不溶物不能减轻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的程度,能减轻大鼠棉球肉芽肿足跖肿胀的程度,但效果不明显,小叶榕水提物、水提醇沉溶解物、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洗脱物均能明显减轻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的程度,并能明显减轻大鼠棉球肉芽肿足跖肿胀的程度。这表明国产小叶榕不同提取部位具有明显的镇咳、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合萌水提物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跖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醋酸致小鼠扭体实验、热板实验模型,观察合萌水提物的抗炎镇痛作用,并测定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合萌水提物可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减轻小鼠足跖肿胀,降低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增加热板小鼠痛阈值,降低血清MDA、NO含量,提高血清SOD活性。结论:合萌水提物具有抗炎镇痛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NO等炎症介质产生及增强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3.
研究玉郎伞水提物及从玉郎伞中提取纯化的三种活性成份—黄酮、皂苷、多糖对豚鼠离体气管条的舒张作用。实验制备新鲜豚鼠离体气管条,在克氏缓冲液中分别加入组胺或乙酰胆碱,使豚鼠气管螺旋条收缩达高峰后观察不同剂量的玉郎伞水提物及三种活性成份对乙酰胆碱或组胺致气管条收缩的影响。结果表明,玉郎伞水提物及皂苷、多糖能对抗乙酰胆碱或组胺对豚鼠离体气管条的收缩作用,使组胺及乙酰胆碱量效曲线右移。因此,玉郎伞水提物及皂苷、多糖有较强的支气管舒张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杨桃水提物(Averrhoa caramhola L. water extract, AWE)对小鼠的抗炎、镇痛作用,采用蛋清致小鼠足跖肿胀和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来建立炎症模型,通过比较致炎侧小鼠足跖、耳廓与非致炎侧小鼠足跖、耳廓的质量关系来观测AWE的抗炎作用,采用热板法观测其镇痛作用。将90只小鼠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分组法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阿司匹林组及杨桃水提物组,每组30只,分别进行抗炎和镇痛系列判定试验。其中杨桃水提物组给予AWE(10.00 g/kg)灌胃、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0.20 g/kg)灌胃、空白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蒸馏水灌胃,均每天1次,连续给药7 d。各组在末次给药后分别进行抗炎镇痛作用的观测。试验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后显示,AWE可明显抑制蛋清所致小鼠足肿胀、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的肿胀度,可提高热板所致小鼠痛阈值(p0.05,p0.01),因此AWE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与白芍总苷进行比较,研究白芍水提物的抗炎作用,探讨其抗炎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片肿胀模型和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模型,观察白芍水提物和白芍总苷对急性炎症的抗炎作用。采用琼脂致小鼠肉芽肿模型,观察白芍水提物和白芍总苷对慢性炎症的抗炎作用;通过测定琼脂致小鼠肉芽肿模型血清前列腺素E2(PGE2)水平,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模型肿胀足的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及PGE2含量,探究其抗炎作用的部分机制。结果白芍水提物4 g·kg-1、白芍总苷180 mg·kg-1均可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片肿胀和琼脂肉芽肿(P<0.05),降低琼脂致小鼠肉芽肿模型血清PGE2水平(P<0.05)。白芍水提物2.8 g·kg-1、白芍总苷120 mg·kg-1均可显著抑制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P<0.05),降低肿胀足的NO、MDA及PGE2含量(P<0.05);白芍水提物和白芍总苷对急、慢性炎症的抑制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芍水提物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其抗炎机制可能与减少血液和局部组织PGE2水平,减少局部组织NO、MD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筛选大叶胡枝子根皮抗炎镇痛作用的活性部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以及大鼠棉球肉芽肿炎症模型,考察大叶胡枝子根皮抗炎作用的活性部位,采用热板和醋酸扭体疼痛模型,考察大叶胡枝子根皮镇痛作用的活性部位,并检测活性部位对蛋清致炎模型大鼠血清的TNF-α、IL-1β和足跖炎性组织的PGE_2含量以及醋酸致痛模型小鼠血清的NO、MDA和PGE_2含量,以初步探究其抗炎镇痛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大叶胡枝子根皮石油醚萃取部位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和蛋清所致大鼠足跖肿胀以及棉球肉芽肿,明显延长热板所致小鼠痛阈值和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明显减少蛋清致炎大鼠血清TNF-α、IL-1β及足跖炎性组织PGE_2含量,明显降低醋酸致痛小鼠血清NO、MDA和PGE_2含量。结果显示,大叶胡枝子根皮抗炎镇痛作用的活性部位主要为石油醚部位,其抗炎机制可能与减少炎症时TNF-α、IL-1β和PCE_2的产生有关,其镇痛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疼痛时NO、MDA和PGE_2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筛选大叶胡枝子根皮抗炎镇痛作用的活性部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以及大鼠棉球肉芽肿炎症模型,考察大叶胡枝子根皮抗炎作用的活性部位,采用热板和醋酸扭体疼痛模型,考察大叶胡枝子根皮镇痛作用的活性部位,并检测活性部位对蛋清致炎模型大鼠血清的TNF-α、IL-1β和足跖炎性组织的PGE_2含量以及醋酸致痛模型小鼠血清的NO、MDA和PGE_2含量,以初步探究其抗炎镇痛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大叶胡枝子根皮石油醚萃取部位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和蛋清所致大鼠足跖肿胀以及棉球肉芽肿,明显延长热板所致小鼠痛阈值和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明显减少蛋清致炎大鼠血清TNF-α、IL-1β及足跖炎性组织PGE_2含量,明显降低醋酸致痛小鼠血清NO、MDA和PGE_2含量。结果显示,大叶胡枝子根皮抗炎镇痛作用的活性部位主要为石油醚部位,其抗炎机制可能与减少炎症时TNF-α、IL-1β和PCE_2的产生有关,其镇痛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疼痛时NO、MDA和PGE_2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棉球致小鼠肉芽肿法观察藏药西藏棱子芹的抗炎作用,采用热板法、醋酸扭体法观察藏药西藏棱子芹的镇痛作用。结果表明藏药西藏棱子芹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和棉球所致小鼠肉芽肿;能提高小鼠对热板疼痛的阈值,减少小鼠扭体反应的次数,延长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潜伏时间。藏药西藏棱子芹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值得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9.
鸡脚参醇提物药理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鸡脚参醇提物进行了抗炎、止咳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其活性部位对大鼠蛋清性足肿胀、小鼠耳廓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作用的趋势。可延长二氧化硫引起的小白鼠咳嗽的潜伏期。鸡脚参醇提物的急性毒性较小,抗炎、止咳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0.
乌头总生物碱贴片抗炎镇痛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蛋清所致大鼠足跖肿胀和小鼠二甲苯所致耳廓肿胀模型研究乌头总生物碱贴片的抗炎作用及化学刺激法和热板法研究乌头总生物碱贴片对小鼠的镇痛作用进行实验.镇痛抗炎实验表明,乌头总生物碱贴片能提高小鼠热板法所致疼痛的痛阈值并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明显减轻蛋清所致的大鼠足跖肿胀.结果表明乌头总生物碱贴片具有明显的抗炎及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丁香苷抗炎镇痛作用及部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丁香苷抗炎镇痛作用及部分机制。以阿司匹林作阳性对照药,观察丁香苷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棉球致大鼠肉芽肿的抗炎作用;对小鼠热板试验、醋酸扭体试验的镇痛作用;同时测定角叉菜胶致大鼠炎足炎性渗出物中的PGE2、MDA和血清中的NO、SOD,初步探讨丁香苷抗炎镇痛的部分机制。结果表明,丁香苷对急慢性炎症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能明显降低角叉菜胶致炎足炎性渗出物中PGE2、MDA和血清中NO含量,明显增加血清中SOD的活性。因此,丁香苷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GE2、NO等炎症介质生成、增强自由基清除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蚁狮多糖对小鼠不同炎症模型的抗炎抑制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西药对照组和蚁狮多糖高、中、低剂量组(500 mg·kg~(-1)、250 mg·kg~(-1)、125 mg·kg~(-1)),建造不同类型的小鼠炎症模型,各种炎症模型均设5组试药组灌胃给药,实验结束后考察小鼠耳廓肿胀度、毛细血管通透性、肉芽肿湿重、足跖肿胀度等不同炎症模型的检验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蚁狮多糖对小鼠耳廓肿胀、琼脂性肉芽组织增生、足跖肿胀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实验性腹膜炎的抑制作用显著,显著降低小鼠的扭体反应。结论蚁狮多糖具有显著的抗肿胀性炎症、抗渗出性炎症、抗增生性炎症以及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龙胆苦苷镇痛抗炎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本文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龙胆苦苷(gentiopicroside)的镇痛药理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急性炎症模型及大鼠肉芽肿慢性炎症模型,考察龙胆苦苷的抗炎药理作用.龙胆苦苷经皮下注射给药,在小鼠醋酸扭体和热板法实验中,减少了扭体次数,提高了小鼠痛域阈值,呈良好的量效关系.明显减轻了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降低蛋清致大鼠足趾肿胀,抑制了大鼠肉芽肿.结果表明龙胆苦苷对热和化学刺激引起的疼痛反应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对急、慢性炎症反应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活络效灵丹的抗炎、镇痛、消肿等药理作用,为该药的临床研究提供基础。方法: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和角又莱胶致大鼠足肿胀法研究抗炎作用,用热板法和扭体法研究镇痛作用。结果:活络效灵丹能较好地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炎性肿胀和大鼠甲醛致足跖肿胀,能显著提高热板试验小鼠的痛阈,有效抑制冰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结论:活络效灵丹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消肿等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六种秦艽甲醇提取物抗炎镇痛活性。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棉球诱发小鼠肉芽肿试验、热板法和冰醋酸致小鼠扭体试验。结果:粗茎秦艽对由于腹腔注射冰醋酸引起急性腹膜炎而产生持久的疼痛刺激的镇痛效果最好,达乌里秦艽对热刺激引起的疼痛的缓解效果最好,大叶秦艽对二甲苯引起的炎症反应的抑制效果最佳,而麻花秦艽对棉球诱导的慢性炎症反应的抑制率最高。分析结果显示,黄管秦艽和管花秦艽在镇痛、抗炎活性上与上述4种药典收录的秦艽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黄管秦艽和管花秦艽在镇痛抗炎方面可作为秦艽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槐角黄酮栓的抗炎、止血、抗溃疡作用。方法:从中药槐角中提取总黄酮,与脂肪酸甘油酯混合后用热融法制成栓剂。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法、滤纸肉芽肿法、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法观察槐角黄酮栓的抗炎作用;通过玻璃毛细管法和断尾法测定小鼠出、凝血时间,评价槐角黄酮栓的止血效果。复制大鼠直肠损伤模型,直肠给药治疗,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并HE染色,评价槐角黄酮栓的促愈合作用。结果:槐角黄酮栓具有明显的抗炎、抗溃疡作用,并能缩短小鼠出、凝血时间,提高直肠创面愈合率。结论:槐角黄酮栓制备工艺简单,具有较好的抗炎、止血、抗溃疡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姜延胶囊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管通透法、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滤纸性肉芽肿法及小鼠热板法、扭体法镇痛实验等动物模型,考察姜延胶囊的抗炎镇痛效果.结果:姜延胶囊能明显减轻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对小鼠耳肿胀及肉芽肿均有抑制作用;并能减少热板及醋酸所致的小鼠疼痛反应,提高小鼠痛阈值.结论:姜延胶囊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作用,该实验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药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金叶女贞果实花青素抗炎镇痛的作用,为进一步开发新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动物共240只,分为6项实验,每项实验40只,分为5组(n=8):生理盐水对照组,阿司匹林对照组,花青素高、中、低剂量组。通过小鼠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观察花青素镇痛作用;通过二甲苯至耳廓肿胀法、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及棉球肉芽肿实验观察花青素的抗炎作用。测定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和小鼠肝脏匀浆的SOD、T-AOC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酶活力,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结果:中、高浓度的花青素能提高小鼠痛阈,减少扭体次数;花青素处理组小鼠血清SOD活性增高,NO和PGE2含量降低。高浓度花青素可抑制小鼠耳廓肿胀、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和肉芽肿增生,同时提高血清SOD和T-AOC活性,降低血清PGE2含量。肝脏SOD、T-AOC、GSH-PX酶活力有所提高,肝脏组织学切片在各组中未见明显变化。结论:金叶女贞果实花青素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小鼠抗氧化能力,减少NO和炎性因子PGE2的生成有关,在实验浓度范围内连续给药7 d对肝脏无明显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小茴香挥发油的抗炎、镇痛作用,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蛋清致大鼠足肿胀2种动物模型进行抗炎药效学实验;采用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进行镇痛实验。结果:小茴香挥发油能显著抑制上述各种动物模型的炎症反应及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结论:小茴香挥发油具有抗炎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小茴香挥发油的抗炎、镇痛作用,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蛋清致大鼠足肿胀2种动物模型进行抗炎药效学实验;采用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进行镇痛实验。结果:小茴香挥发油能显著抑制上述各种动物模型的炎症反应及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结论:小茴香挥发油具有抗炎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