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秉承中药配位化学理论,以具有一定抗炎、抗痛风活性的芹菜素(AP)为配体,以稀土金属钐(Ⅲ)离子为配位中心,设计合成芹菜素-钐配合物(AP-Sm),以期提高抗高尿酸血症活性。采用紫外(UV)、红外(IR)、氢核磁共振(1H NMR)、电导法、差热-热重分析(TG-DTA)等技术对配合物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考察配合物对酵母浸粉联合氧嗪酸钾诱导的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中尿酸、黄嘌呤氧化酶及超氧阴离子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芹菜素与钐(Ⅲ)离子配位生成了配合物,配合物组成式为:Sm(C_(15)H_9O_5)_3. 2H_2O。芹菜素A环的5-OH和C环的4位C=O与钐(Ⅲ)离子形成了配合物,且芹菜素与钐(Ⅲ)离子的配位比为3。抗高尿酸血症活性研究发现,芹菜素-钐配合物对高尿酸血症小鼠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降低血清尿酸水平及促进尿酸排泄能力均优于芹菜素。综上说明芹菜素与钐(Ⅲ)离子配位后,所得配合物抗高尿酸血症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2.
秉承中药配位化学理论,以具有一定抗炎、抗痛风活性的芹菜素(AP)为配体,以稀土金属钐(Ⅲ)离子为配位中心,设计合成芹菜素-钐配合物(AP-Sm),以期提高抗高尿酸血症活性。采用紫外(UV)、红外(IR)、氢核磁共振(1H NMR)、电导法、差热-热重分析(TG-DTA)等技术对配合物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考察配合物对酵母浸粉联合氧嗪酸钾诱导的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中尿酸、黄嘌呤氧化酶及超氧阴离子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芹菜素与钐(Ⅲ)离子配位生成了配合物,配合物组成式为:Sm(C_(15)H_9O_5)_3. 2H_2O。芹菜素A环的5-OH和C环的4位C=O与钐(Ⅲ)离子形成了配合物,且芹菜素与钐(Ⅲ)离子的配位比为3。抗高尿酸血症活性研究发现,芹菜素-钐配合物对高尿酸血症小鼠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降低血清尿酸水平及促进尿酸排泄能力均优于芹菜素。综上说明芹菜素与钐(Ⅲ)离子配位后,所得配合物抗高尿酸血症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3.
水杨酸是被医药和农业等领域广泛使用的抗真菌物质。为了提高水杨酸抗菌性能,利用水杨酸分别与MnSO4·H2O、FeCl3·H2O、ZnSO4·H2O、NiCO32Ni(OH)2·4H2O合成金属配合物,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测定法、菌丝生长速率法、菌丝湿重法等方法对其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宜浓度下,上述金属-水杨酸配合物的抑菌效果均比水杨酸的抑菌效果明显。其中FeCl3·H2O和NiCO32Ni(OH)2·4H2O与水杨酸的配合物抑菌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mi R-1290在宫颈癌Hela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方法:模拟肿瘤放射治疗的分割疗法,单次2 Gyγ射线连续照射宫颈癌Hela、Siha细胞诱导辐射抗性细胞株;采用micro RNA芯片技术比较辐射抗性细胞与亲本细胞中mi RNA的表达谱差异;经不同条件乏氧和辐射处理宫颈癌Hela细胞后检测mi R-1290的表达水平;借助mi R-1290及mi R-1290-inhibition慢病毒表达载体,调变mi R-1290在Hela细胞的表达;调变mi R-1290后,划痕实验及Transwell侵袭实验比较Hela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E钙黏素(E-cadherin)和N钙黏素(N-cadherin)的表达。结果:在宫颈癌辐射抗性细胞中mi R-1290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乏氧和辐射可诱导mi R-1290在宫颈癌Hela细胞中表达(P0.05);上调表达mi R-1290,Hela细胞出现了明显的间质细胞的形态改变,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明显增强(P0.05)。在Hela细胞中上调表达mi R-1290,降低了细胞中E-cadherin的表达,同时升高了N-cadherin的表达(P0.05)。结论:乏氧和辐射可诱导mi R-1290在宫颈癌Hela细胞中表达,mi R-1290通过调控E-cadherin和N-cadherin的表达促进宫颈癌Hela细胞发生EMT。  相似文献   

5.
Cu(C6H9N3O2)2Cl2对小麦的生态毒理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怡平  刘永军 《生态学报》2005,25(11):3107-3111
以冬小麦为实验材料,比较研究了(1)不同浓度配合物对小麦生长的影响;(2)相同浓度的CuC l2、配体C6H9N3O2和配合物Cu(C6H9N3O2)2C l2对冬小麦种子萌发、苗期生长及其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不同浓度新配合物对小麦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大;(2)CuC l2、配合物Cu(C6H9N3O2)2C l2对小麦种子总淀粉酶活性、蛋白酶活性、萌发率、生长势、根长、株高、总生物量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配合物Cu(C6H9N3O2)2C l2的抑制作用小于CuC l2,而配体C6H9N3O2对上述生物学参数具有促进作用;(3)CuC l2、配合物Cu(C6H9N3O2)2C l2处理引起膜脂过氧化,显著的提高了幼苗的M DA浓度,导致SOD、POD、CAT活性降低,CuC l2的抑制作用大于配合物Cu(C6H9N3O2)2C l2,而配体C6H9N3O2处理对SOD、POD、CAT活性的提高有促进作用。上述结果说明C6H9N3O2对CuC l2生理胁迫具有保护作用,结合态的Cu2 (配合物Cu(C6H9N3O2)2C l2)的毒性显著的降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配合物抑制小麦生长发育的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6.
研究芹菜根(Apium graveolens L.)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利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现代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对分离出的单体化合物进行抗肿瘤实验。从芹菜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单体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为双氨基甲酸酯AG-01 (1)佛手柑内酯(2)芹菜素(3)。化合物1为一新化合物,MTT细胞毒活性显示其对人体胃癌细胞SGC-7901和肝癌细胞BEL-7402的IC50分别为29. 6μM和32. 4μM。  相似文献   

7.
高温和H2O2诱导酵母细胞产生活性衍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高温和H2O2应激条件下产生活性酵母细胞衍生物(Live Yeast Cell Derivative,简称LYCD)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剂量的预处理(37℃和0.2mmol/LH2O2)能够增加细胞内谷胱甘肽(GSH)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两种预处理均可以诱导对致死浓度H2O2的抗性。通过37℃和0.2mmol/LH2O2处理酵母细胞后,提取LYCD并添加到酵母细胞培养液中,发现细胞在致死浓度H2O2作用下的存活率明显提高,说明温度和H2O2刺激酵母细胞形成的LYCD对细胞氧化具有抵抗作用。  相似文献   

8.
木犀草素与金属离子有较强的配位能力,形成配合物后,活性会发生变化,因此研究了木犀草素与锡(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抗氧化活性。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氢谱法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DPPH自由基法和邻二氮菲-Fe2+法分别测定了木犀草素-锡(Ⅱ)配合物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木犀草素与锡(Ⅱ)发生配位的位点在5-OH~4-C=O位和3’,4’-OH位,木犀草素-锡(Ⅱ)配合物具备一定的清除DPPH自由基和.OH自由基的性能,但是由于二价锡离子与木犀草素分子中的活性位点(酚羟基)发生了配位络合,所以清除上述自由基的性能较木犀草素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9.
以冬凌草无菌苗为材料,在冬凌草再生植株时期,添加不同浓度的稀土元素镧和铈,用重量法测定其单株平均鲜重及干重,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冬凌草甲素、乙素、迷迭香酸的含量,参考农作物、园艺作物种质评比的方法,根据冬凌草生产中各项指标的重要性,设置权重,计算加权后得到综合评分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探讨稀土元素镧、铈对冬凌草再生植株产量及次生代谢产物冬凌草甲素、乙素、迷迭香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空白对照组综合评分为62.99分,添加稀土元素铈的条件下,1μmol·L-1Ce Cl3·7H2O评分最高为87.96分,添加稀土元素镧的条件下,5μmol·L-1La Cl3·6H2O评分最高为74.44分,这表明Ce Cl3·7H2O对冬凌草再生植株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促进作用优于La Cl3·6H2O;适宜浓度的镧、铈能促进冬凌草再生植株的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冬凌草甲素、冬凌草乙素、迷迭香酸的合成,而高浓度10μmol·L-1La Cl3·6H2O具有抑制的情况。该研究结果将对进一步研究稀土元素对冬凌草再生植株生长的促进作用机制奠定基础,为植物组织培养中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稀土元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硅胶和凝胶柱色谱技术,结合现代波谱学方法及其理化性质分析,从旱芹菜(Apium graveolens L.)干燥根醇提物乙酸乙酯部位中共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软脂酸(1)、肉桂醛(2)、柚皮素(3)、异东莨菪素(4)、花椒毒素(5)、6-甲基-5,7-二羟基苯酞(6)、2-苯基乙基-O-β-D-葡萄糖苷(7)、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8)、红景天苷(9)。其中化合物3、4、6、7和9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MTT法测试化合物1~9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胃癌细胞SGC-7901和人肺癌细胞A549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4对肺癌细胞A549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化疗药物对肿瘤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分为两组,分别采用MTT比色法分析测定顺铂处理Hela细胞的浓度;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Hela细胞中P27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加药前后细胞周期变化及凋亡情况;用IFFM-D型流动式化学发光仪检测细胞的超弱发光强度.结果:顺铂处理Hela细胞48h的IC50值为3mg/L,当DDP浓度,在3mg/L以下时,对Hela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超过此浓度时,其毒性呈剂量效应关系(P<0.001);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可见与Hela细胞相比较,Hela+DDP细胞的G2期细胞数增多,而G1,S期的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从细胞调亡检测显示Hela与Hela+DDP相比,细胞凋亡率在不同时间点明显升高,在24h,48h,72h结果分别为(11.4±5.8、21.8±7.9、32.5±11.6)%.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ela+DDP与Hela细胞相比细胞膜上P27蛋白高表达;在10-4mol/L鲁米诺及0.3%的双氧水(H2O2)条件下Hela细胞超弱发光强度高于用Hela+DDP细胞9P<0.001).结论:超弱发光能够快速、准确、有效地反映肿瘤细胞氧化代谢特点和增殖活动,也可用于筛选敏感的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NS398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一种,它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但其在肿瘤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侵袭转移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基质金属蛋白酶几乎能降解细胞外基质中的各种蛋白质成分,在肿瘤侵袭转移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本文则以宫颈癌Hela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NS398对Hela细胞的增殖及其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的影响,探讨NS398在宫颈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NS398(O、25、50、75、100μmol/L)处理宫颈癌Hela细胞48小时,以噻唑蓝(MTT)比色法分析细胞生长抑制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uSA)与蛋白免疫印迹技术分别检测MMP2活性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NS398处理Hela细胞后,MTT法分析显示,NS398可明显降低细胞代谢MTT的能力(P〈0.05);ELISA检测发现,NS398可减少细胞培养液中活性MMP2含量(P〈0.05);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显示,NS398可下调细胞MMP2蛋白的表达(P〈0.05),这些效应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Ns398呈剂量依赖性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细胞中MMP2的活性,并下调细胞MMP2的表达。结果提示,NS398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而抑制宫颈癌的生长,通过抑制MMP2的活性和下调MMP2蛋白的表达而抑制宫颈癌的侵袭转移,这为NS398在宫颈癌防治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红树林植物木果楝细胞毒活性和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MTT法对红树林植物木果楝(Xylocarpus grantum)正己烷提取物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对宫颈癌Hela细胞有较强的生长抑制活性。为了确定其中的活性成分,利用GC/MS法对正己烷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了17种成分,大部分为有机酸类化合物。其中油酸(Oleic acid,24.89%)、棕榈酸(Palmitic acid,24.82%)和亚油酸(Linoleic acid,16.86%)为主要成分,据文献报道亚油酸具有肺腺癌细胞生长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4.
在菹草培养液中施用LaCl3·8 H2O培养菹草,研究了稀土镧对菹草活性氧清除酶活性及叶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菹草在含适宜浓度La3+的培养液中长势均好于对照.较低浓度La3+处理时,菹草叶绿素含量、叶片自发荧光强度、硝酸还原酶(NRase)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细胞膜透性、O2-产生速率及丙二醛(MDA)含量则呈降低趋势,电镜观察结果为La3+对菹草生长的影响提供了细胞学证据.实验认为促进菹草生长的最适La3+浓度为5~10 mg·L-1.  相似文献   

15.
为获得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甲醚化先导化合物,对树豆(Cajanus cajan)叶中的二苯乙烯类成分进行甲醚化,并测定其对人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将木豆素C、树豆酮酸A、Cajanotone和木豆素与碘甲烷-碳酸钾反应制备O-甲基产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产物结构分别鉴定为:2-异戊烯基-3,5-二甲氧基二苯乙烯(1)、树豆酮酸A甲醚(2)、5-O-methylcajanotone(3)和3-O-甲基木豆素(4),其中化合物3是新化合物。肿瘤细胞增殖抑制实验(CCK-8法)结果表明,木豆素C对乳腺癌MDA-MB-231、宫颈癌HeLa、肝癌Hep G2、结肠癌SW480及3种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 NCI-H460和NCI-H1299)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4.4、16.1、19.6、17.4和25.7~29.6μmol L~(–1);木豆素对宫颈癌和结肠癌之外的5种肿瘤细胞有弱抑制作用,IC50为44.9~78.3μmol L~(–1);而对照的3,4′,5-三甲氧基二苯乙烯(三-O-甲基白藜芦醇)对乳腺癌MDA-MB-231、宫颈癌HeLa、结肠癌SW480和肝癌Hep G2细胞有较强抑制作用(IC50为3.0~14.5μmol L~(–1))。树豆叶二苯乙烯甲醚化衍生物1~4对7种肿瘤细胞系无明显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6.
芦丁在碱溶液中,与氧化锗反应生成芦丁锗;通过UV、IR、1H NMR,确定了锗离子与芦丁的螯合位置;通过差热分析,确定了配合物中结晶水的数量和锗的含量;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和抗氧化性实验,测定了芦丁锗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芦丁锗对人子宫颈癌Hela细胞、肺癌SPC-A-1细胞及人食管癌EC9706细胞均没有抗肿瘤活性;清除DPPH自由基实验显示,芦丁锗较芦丁具有更强的清除自由基能力.  相似文献   

17.
【背景】虫生真菌是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但被发现和利用的种类相对较少。【目的】鉴定从野外采集的4株虫生真菌,并探讨4株菌的醇提物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活性。【方法】结合形态学特征与rDNA ITS和β-Tubulin序列分析对4株虫生真菌进行种类鉴定,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3-(4,5-Dimethyl-2-Thiazolyl)-2,5-Diphenyl-2-H-Tetrazolium Bromide,MTT]比色法分析它们的菌丝醇提物(M-1、M-2、M-3、M-4)和发酵液醇提物(F-1、F-2、F-3、F-4)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并进一步利用细胞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所筛选抑制作用最强的醇提取物的抑制活性。【结果】经鉴定,菌株IS和LS均为环链棒束孢(Isaria cateniannulata),菌株HLS和HLS2均为粉棒束孢(Isaria farinosa);MTT实验结果显示8种醇提物对Hela细胞增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菌丝醇提物和发酵液醇提物的抑制作用大小排序均为:粉棒束孢HLS>环链棒束孢LS>粉棒束孢HLS2>环链棒束孢IS,其中,粉棒束孢HLS的发酵液醇提物F-3的抑制活性最强(P<0.001),处理24h后其IC50值为0.6678 mg/mL,而其他7种醇提物的IC50值均大于1 mg/mL;细胞形态学观察显示F-3在处理时间24h时,对Hela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加大,而对正常细胞BHK-21仅有轻微的毒性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F-3可诱导Hela细胞凋亡,当处理浓度为1.0 mg/mL时,细胞总凋亡率可达到32.45%。【结论】4株菌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存在着显著差异,这可能与4株菌的地理来源、寄主等因素有关;来源于粉棒束孢HLS株系的发酵液醇提物F-3对正常细胞BHK-21的增殖和生长无显著抑制作用,但对Hela癌细胞的增殖和生长抑制活性最强,而且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暗示其具有研究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检测五味子不同组分对H2O2诱导的HaCaT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筛选得到其活性组分。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法,对五味子果实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不同的组分段。以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ABTS法)为考察指标,对五味子各组分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采用MTT法筛选五味子各组分对H2O2诱导的HaCaT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获得活性组分。结果显示,50%乙醇洗脱物抗氧化活性最强,能提高H2O2处理后的HaCaT细胞存活率,减少MDA的生成,上调SOD酶和GSH酶活性。研究结果证实,50%乙醇洗脱物是五味子保护皮肤细胞免受H2O2诱导氧化应激的活性组分。  相似文献   

19.
以吲哚-3-乙酸为配体,合成了稀土钬的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热重-差热分析(TG-DTG)和荧光光谱(FS)等分析手段对配合物的组成和光学等性质进行了分析与表征,推测配合物的通式为Ho(L)3.2H2O;通过对荧光光谱的研究表明,稀土钬配合物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能;通过对其生物活性的表征说明吲哚乙酸与稀土硝酸盐在形成稀土配合物后,对植物的生长起到了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色谱法从紫芝(Ganoderma sinense) 95%乙醇溶液中分离得到7个三萜类化合物,利用波谱学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紫芝烯酸C(1)、赤芝酸A(2)、赤芝酮B(3)、灵芝烯酸B(4)、灵芝烯酸E(5)、灵芝酸H(6)和灵芝酸I (7),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化合物1对DU145细胞株、CEM细胞株及Hela细胞株细胞活力的影响,其半数抑制浓度为28. 8±1. 5μMol/L(Hela细胞株),说明化合物1对Hela细胞具有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