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类动物烈性传染病,疫苗接种是防治口蹄疫暴发的主要措施之一,而要控制口蹄疫流行,首先要将病毒感染动物从疫苗接种群体中区分开来。以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NSP)为抗原,检测动物体内的NSP抗体是一种很好的区分感染动物和疫苗免疫动物的诊断方法,许多实验室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口蹄疫是严重影响全球政治经济的烈性动物传染病,快速诊断及有效防治对口蹄疫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单克隆抗体具有高特异性、均质、活性单一等优点,在生物医学领域中有广泛用途。目前,国内外学者制备了多种抗口蹄疫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并应用于口蹄疫病毒抗原定型、疫苗量化、抗体水平监测、自然感染与疫苗免疫动物的鉴别诊断,以及口蹄疫病毒抗原表位分析等方面。我们简要综述口蹄疫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3.
Asia1型口蹄疫病毒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灵敏检测Asia1型口蹄疫病毒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GICA)。本研究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标记纯化的抗Asia1型口蹄疫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将该标记物与羊抗豚鼠IgG分别包被在硝酸纤维素膜(Nitrocellulose membrane)上,作为检测带和质控带。经条件优化,组装成检测Asia1型口蹄疫的诊断试纸条。用该试纸条分别对A、O、C和Asia1型口蹄疫病毒抗原以及猪水泡病病毒抗原等87份样品进行了检测,发现该试纸条不与口蹄疫病毒A、O、C型以及猪水泡病病毒抗原发生反应,特异性良好。用该试纸条对口蹄疫细胞毒(TCID50为6.25)的10倍系列稀释液进行了检测,最低可以检测到大约10?4。该试纸条与其他传统诊断方法的符合率为98.8%。初步实验确定该试纸条在4oC下可保存3个月、37oC和室温下大概可保存1周左右。该试纸条是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FMD抗原检测方法,对现场检测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灵敏检测Asial型口蹄疫病毒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GICA).本研究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标记纯化的抗Asial型口蹄疫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将该标记物与羊抗豚鼠IgG分别包被在硝酸纤维素膜(Nitrocellulose membrane)上,作为检测带和质控带.经条件优化,组装成检测Asial型口蹄疫的诊断试纸条.用该试纸条分别对A、O、c和Asial型口蹄疫病毒抗原以及猪水泡病病毒抗原等87份样品进行了检测,发现该试纸条不与口蹄疫病毒A、o、c型以及猪水泡病病毒抗原发生反应,特异性良好.用该试纸条对口蹄疫细胞毒(TCID50为6.25)的10倍系列稀释液进行了检测,最低可以检测到大约10-4.该试纸条与其他传统诊断方法的符合率为98.8%.初步实验确定该试纸条在4℃下可保存3个月、37℃和室温下大概可保存1周左右.该试纸条是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FMD抗原检测方法,对现场检测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严重危害畜牧养殖业健康发展。口蹄疫灭活疫苗是口蹄疫防控的主导产品,为控制口蹄疫流行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抗原不稳定、在生产制备过程中存在因病毒灭活不彻底而散毒的风险、生产成本较高等问题。与传统的微生物和动物生物反应器相比,通过转基因技术以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抗原蛋白,具有成本低廉、安全便捷、易于储运等一些优势,且无需蛋白提取纯化过程,可直接食用免疫;但也存在着表达量低、控制性差等问题。因此,通过植物生物反应器表达口蹄疫病毒抗原蛋白,可能是一种具有一定优势但仍需不断优化的疫苗生产手段。本文综述了在植物中表达活性蛋白的主要策略,以及通过植物生物反应器表达口蹄疫病毒抗原蛋白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目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核糖体展示口蹄疫单链抗体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构建库容量大、多样性好的核糖体展示口蹄疫单链抗体(scFv)库。方法: 分离口蹄疫病毒免疫的兔脾细胞,提取总RNA,用RT-PCR扩增兔抗体的重链可变区(VH)基因和轻链可变区(VL)基因,同时扩增作为间隔区的兔抗体Ck基因;采用重叠延伸PCR (简称SOE-PCR)技术连接VH-VL基因,同时引入T7启动子和核糖体结合位点序列,体外构建核糖体展示scFv库模板,连接pMD18-T载体转化E.coli DH5α大肠杆菌,挑取阳性克隆测序以鉴定scFv组装。结果:成功构建了库容量达8.21×1013的兔源口蹄疫核糖体展示scFv库。结论: 构建的大容量兔源性口蹄疫核糖体展示抗体库可以成为进一步筛选特异性口蹄疫单链抗体的实验平台,为开发诊断性口蹄疫单链抗体奠定了很好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口蹄疫是世界性重大动物疫病,接种疫苗是预防该病的重要策略之一。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一些新型口蹄疫疫苗如亚单位疫苗、活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可饲疫苗、多表位疫苗等的研究和探索已全面展开。我们简要介绍了近年涌现的口蹄疫新型疫苗,以为口蹄疫分子疫苗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口蹄疫病毒的反向遗传操作技术,构建含不同外源标签口蹄疫病毒的全长克隆,鉴定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VP1容忍不同外源标签的能力。【方法】通过融合PCR技术,在FMDV O/HN/93全长感染性克隆的VP1 G-H环分别引入V5、TC12、KT3、3FLAG外源标签,构建全长质粒。全长质粒经Not I线化后转染表达T7 RNA聚合酶的稳定细胞,拯救重组病毒。RT-PCR、序列测定、间接免疫荧光鉴定病毒,噬斑和一步生长曲线分析重组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结果】成功拯救到表达V5或KT3表位标签的重组病毒,未能拯救到表达TC12或3×FLAG的重组病毒。V5和KT3表位标签的插入均影响了口蹄疫病毒的复制能力。【结论】重组口蹄疫病毒的成功拯救为未来标记疫苗以及口蹄疫病毒作为表达载体等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旨在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检测口蹄疫病毒在复制过程中产生的负链RNA的方法。根据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病毒5’-非编码区(5’-UTR)基因序列,设计了5条引物链特异性RT-PCR引物,建立检测口蹄疫病毒负链RNA的链特异性RT-PCR方法。提取FMD病毒RNA,应用设计的正向引物T1-H1做反转录引物,经反转录和RNA酶A消化后,再经两轮链特异性PCR扩增,可特异性地检测FMDV在复制过程中产生的负链RNA。所建立的检测口蹄疫病毒负链RNA的链特异性RT-PCR方法是一种可靠的方法,在确定细胞培养物和动物感染FMDV的病毒复制和了解病毒的致病性研究中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口蹄疫是一种既可以感染牛、羊、猪等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也会对人造成感染。该病通常由口蹄疫病毒熏染引起,最先感染的的动物群体是黄肉牛养殖、水肉牛养殖、以及猪、骆驼、羊等。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皆高,而且一年四季不断。本文重点对牲畜所感染的口蹄疫进行阐述,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