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蛇志》2018,(3)
目的观察肺复张联合早期俯卧位通气治疗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3例重度ARD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给予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47例联合肺复张及早期俯卧位通气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呼吸动力学变化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氧合指数水平及Ⅰ级压疮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EEP、FiO_2水平、机械通气时间、ICU留置时间及28天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复张联合早期俯卧位通气能够提升重度ARDS患者氧合指数,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重度肺内/外源性ARDS患者行不同时间俯卧位通气的治疗效果。方法:将中重度30例肺内/30例外源性ARDS患者分别行2h、4h俯卧位通气,观察患者APCHEII评分,氧合指数、胸片吸收情况、心率、平均动脉压、脱机拔管时间,出ICU时间。结果:四组患者APCHEII评分、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内源性ARDS患者行2 h、4 h俯卧位通气均能有效改善患者氧合指数,4 h组较2 h组氧合指数改善、胸片吸收情况更明显,4 h组在脱机时间、转出ICU时间均优于2 h组(P0.05);肺外源性ARDS患者行2 h、4 h俯卧位通气均能有效改善患者各项指标,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均优于肺内源性ARDS患者(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可改善中重度肺内/外源性ARDS患者的病情,其对肺外源性ARDS患者效果更好,2 h俯卧位通气即能取得较好效果,而肺内源性ARDS患者需更长时间的俯卧位通气改善病情且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董旻  ;赖洁  ;周威  ;卢凝  ;汤展宏 《蛇志》2014,(3):283-286
目的评价肺水相关指数对重症烧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严重程度、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对31例重症烧伤并发ARDS患者,除记录一般临床资料及主要合并症外,均利用脉搏指示剂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仪监测,并记录置入PiCCO导管时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置管后0、24、48、72h氧合指数,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和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值。根据28天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两组各指数之间的差异及其对预后的评估能力。结果纳入研究的31例患者中,28天内死亡21例(67.7%),吸入性损伤、脓毒血症是主要合并症及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存活组患者置管后72h氧合指数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置管后48、72hPVPI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置管后24、48、72hEVLWI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置管时间延长,氧合指数、PVPI、EVLWI均对预后评价准确性增加,置管后72h的氧合指数、PVPI、EVLWI值对预后的评价最佳,3个指数对预后评估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iCCO监测仪对肺水相关指数连续监测对重症烧伤并发ARDS患者严重程度、预后评价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治疗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疗效及对肺动态顺应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60例ALI/ARDS患儿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频通气(CMV)模式联合PS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HFOV模式联合PS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一般治疗情况、治疗前后肺动态顺应性、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氮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的变化,以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胸片恢复正常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病死率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 h、24 h、48 h时,观察组肺动态顺应性及PaO2、OI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 h时,观察组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IL-10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颅内出血、气漏、呼吸道感染的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OV联合PS治疗新生儿ALI/ARDS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患儿肺动态顺应性,促进血气分析指标恢复,且可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运用于肺外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价值及对肺血管外肺水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8年8月纳入的51例肺外源ARDS患者,记录治疗后血管外肺水指数、肺毛细血管通透指数、氧合指数及中心静脉压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12、24、48及72 h时,血管外肺水指数、肺毛细血管通透指数、氧合指数及中心静脉压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运用于肺外源ARDS患者中治疗效果明显,减少肺血管外肺水情况,提高肺氧合功能,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保护通气策略对老年患者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肺部氧合功能及血清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行择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ASA分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格情况评估分级)Ⅰ~Ⅱ级、年龄≥6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VCV组和PCV组。在围术期行全麻机械通气中,VCV组采用容量通气模式,潮气量为8 m L/kg,PCV组采用肺保护通气,潮气量为6 m L/kg及5 cm H2O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 expiration pressure,PEEP),同时气腹后每30 min给予一次手法肺复张。记录患者气腹前5 min(T0)、气腹后5 min(T1)、气腹后30 min(T2)、气腹后60 min(T3)、气腹后120 min(T4)、气腹停止10 min后(T5)的呼吸力学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于T0、T4、离开苏醒室时抽取血气,计算氧合指数(OI)值,于术前一天、T4、术后一天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CRP、IL-6的值。结果:与VCV组比较,PCV组在T4、T5时刻气道压降低,T4、T5肺顺应性增高(P<0.05)。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差异。PCV组在离开苏醒室时氧合指数较高(P<0.05);PCV组在术后一天时刻IL-6和CRP值较低(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以提高老年患者肺部氧合功能,减少炎症介质释放,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7.
研究旨在探讨氢气吸入对老年胸腔镜肺癌根治患者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的影响。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124例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吸入66.7%的氢气)和对照组(吸入33.3%的氧气),每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单肺通气前5 min(T0)、单肺通气结束时(T1)的氧饱和度、氧合指数、肺动态顺应性、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3、7 d的谵妄发生率。结果显示,T0时间点,两组患者氧饱和度、氧合指数、肺动态顺应性、IL-6和SO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间点,观察组氧饱和度、氧合指数、肺动态顺应性、SO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L-6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3、7 d的谵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氢气吸入通过减轻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能够降低老年胸腔镜肺癌根治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王鹏  高岩  翟哲  刘小伟  杜纯鹏 《生物磁学》2013,(25):4888-4891,4907
目的: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0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例)和观察组(n=2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十连续性血液净化,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观察比较患者治疗效果,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动脉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ELISA法检测血清IL-6及TNF-α水平;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APACHEII评分;统计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氧合指数明显升高(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IL-6及TNF-α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⑨治疗后,APACHEII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可有效改善氧合,抑制ARDS患者炎症反应,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赵晓琴  陈强  覃桦 《蛇志》2010,22(3):210-213
目的研究大剂量乌司他丁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收治的154例ALI/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乌司他丁组(UTI组)(n=80),对照组(n=74)。记录两组患者开始治疗、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的生命体征、动脉血气分析、血生化检查结果;记录患者在ICU治疗的转归。应用SPSS 13.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治疗3天UTI组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气分析提示两组患者PaO2、PaO2/Fi O2、SaO2均有上升,UTI组PaO2/Fi O2略低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患者PaO2、SaO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UTI组与对照组的死亡率比较(UTI组52.5%,对照组52.7%,P=0.980)无统计学差异,机械通气时间UTI组低于对照组[UTI组(14.8±3.9)天,对照组(16.7±4.2)天,P=0.020]。根据ALI/ARDS发生的病因分为肺内源性及肺外源性进行亚组分析(A组:肺内源性ALI/ARDS,使用UTI治疗;B组:肺内源性ALI/ARDS,不使用UTI治疗;C组:肺外源性ALI/ARDS,使用UTI治疗;D组:肺外源性ALI/ARDS,不使用UTI治疗),发现乌司他丁对肺外源性ALI/ARDS患者(C组)的ICU时间、ICU内死亡率及机械通气时间均低于不使用UTI的患者(D组)。结论大剂量乌司他丁用于ALI/ARDS的临床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氧合指数,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且高血糖的发生率低,尤其是乌司他丁治疗肺外源性ALI/ARDS患者的预后优于肺内源性的ALI/ARDS。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合并慢性气道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167例ARDS患者根据并发症发生情况分为对照组(单纯性ARDS组,A组,n=39)及观察组(ARDS合并慢性气道疾,B组,n=49,C组,n=41,D组,n=38),比较各组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特征、生化指标、治疗方式及预后状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ARDS合并慢性气道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B、C、D组)年龄、中性粒细胞、IL-6、IL-8、TNF-α、白蛋白、pro-BNP、乳酸、氧合指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与对照组(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8例ARDS合并慢性气道疾病患者中死亡76例,好转52例,病死率59.3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B、C、D组)患者中临床结局好转患者与死亡患者比较,白细胞、淋巴细胞、CRP、TNF-α、IL-8、降钙素、肌酐、pro-BNP、氧合指数、住院费用、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肌酐是影响ARDS合并慢性气道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氧合指数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ARDS合并慢性气道疾病的能量代谢紊乱程度可能较单纯ARDS加重,且两者炎性特征不同。肌酐、氧合指数是影响ARDS合并慢性气道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与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的资料,治疗组(30例)采取机械通气与乌司他丁治疗,对照组(30例)采取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的的呼吸频率、PaO2、PaO2/FiO2、PCO2、APACHEII评分、胸片变化、VAP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组的呼吸频率、Pa02、PaO2/FiO2、PCO2指标均优于对照组(t=-6.39,6.27,24.07,9.82,P〈0.05);治疗组的VAP发生率20.0%明显小于对照组的36.7%(x^2=5.84,P=0.016〈0.05);治疗组的病死率3.3%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6.7%(x^2=5.71,P=0.017〈0.05)。两组之间的APACHEII评分及胸片变化均有明显差异(t=7.14,6.33,P〈0.05)。结论:机械通气与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疗效较好,能够较好地改善肺功能,缓解ARDS患者症状,提高安全可靠性,控制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呼吸机在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致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ALI)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的NRDS致VALI患儿8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进行一般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研究组采用高频振荡呼吸机行高频通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4 h后p H值、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氧分压(Pa O2)、血压(BP)、心率(HR)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4 h后p H值、Pa CO2、Pa O2及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R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纵膈气肿、肺损伤、间质气肿及气胸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NRDS致VALI患儿能够明显改善其症状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治疗NRDS致VALI的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刘蕾  汪丽  胡章雪  赵锦宁  唐仕芳  史源 《生物磁学》2011,(13):2467-2469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在近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救治中的作用。方法:按照家属自愿的原则将41例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且胎龄介于34周.36周之间的近足月儿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23例,对照组18例,比较两组患儿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机参数、气管插管率、上机时间、存活率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患儿,用药后无论临床表现还是胸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用药后6小时,治疗组PaO2及PaCO2均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中机械通气患儿呼吸机参数,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气管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上机时间(nCPAP、nIPPV、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但两组患儿存活率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近足月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尽早明确诊断并在发病早期给予PS替代治疗。可提高此类患儿的生存率及预后,对降低早产儿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牛肺磷脂注射液联合呼吸机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98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呼吸机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研究组应用牛肺磷脂注射液联合治疗。结果: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动脉血气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研究组12 h及24 h后的PaO2、血pH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胸部X线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研究组胸部X线各项情况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用机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牛肺磷脂注射液联合呼吸机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理想,能够改善患儿的动脉血气指标,提高治疗的效果,缩短患儿的用机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脑钠肽(BNP)、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无创正压通气和参麦注射液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BN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的pH、PaO2和PaO2/FiO2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观察组PaO2/FiO2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两组PaCO2、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显著,并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浆BNP、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在近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救治中的作用。方法:按照家属自愿的原则将41例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且胎龄介于34周-36周之间的近足月儿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23例,对照组18例,比较两组患儿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机参数、气管插管率、上机时间、存活率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患儿,用药后无论临床表现还是胸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用药后6小时,治疗组PaO2及PaCO2均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中机械通气患儿呼吸机参数,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气管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上机时间(nCPAP、nIPPV、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但两组患儿存活率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近足月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尽早明确诊断并在发病早期给予PS替代治疗,可提高此类患儿的生存率及预后,对降低早产儿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序贯机械通气联合尼可刹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64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组患者给予序贯机械通气联合尼可刹米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24 h和48h的pH值、PaO2、PaCO2以及VAP、总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再插管率以及死亡率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H值改善明显、PaO2明显增长、PaCO2下降显著,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再插管率以及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下降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序贯机械通气联合尼可刹米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122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BiPAP Vision呼吸机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依据氧合调整EPAP,使脉搏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当病情好转,及时降低FiO2,降低呼吸条件。并在通气阶段配合心理护理,管道护理,气道湿化,预防感染等护理措施,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治疗依从性,对患者进及家属讲解该方法的优越性,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严密监护患者病情发展,加强与患者沟通,消除患者紧张、烦躁心理。定期观察患者意识、呼吸、HR、BP等变化。定时复查血气分析,保持充足的液体入量,及避免误解。对照组给予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1-3 L/min,并酌情给予呼吸兴奋剂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于治疗前后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O2、PaCO2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是治疗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谢才德  邹华兰  罗学斌  李循律  秦蓁 《生物磁学》2013,(24):4727-4729,4709
摘要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positiveairwaypressure,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ex—acerlationof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148例经诊断为AEc0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7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感染、祛痰、平喘、吸氧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BiPAP呼吸机治疗,8h/天,分析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生命体征,抽取治疗前及治疗后24h、72h股动脉血液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包括pH、PaCO2、PaO2、Sa02等),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生命体征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H、PaCO2、PaO2、SaO2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pH、P02、PC02、Sa02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的住院天数显著缩短(P〈0.05)。结论:采用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AECOPD合并II型呼衰的患者疗效较常规治疗更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