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鱼类染色体组型的比较研究,对于探讨鱼类的分类及其演化有一定意义。鲌属(包括红鲌属)鱼类在分类上是一个比较混乱的类群。蒙古红鲌[Erythroculter mongolicus (Basilewsky)]又名红尾,是鲌属中的重要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水域中,在黑龙江分市也很广,尤以镜泊湖为最,约占该湖鱼产量的一半。本文初步探  相似文献   

2.
这两种鱼都是Basilewsky 1855在“莫斯科博物学会新种志”第10卷第215—263页(Nouv.Mem.Soc.Nat.Moseou,X:215—263)“华北的鱼类”(IchthyographiaChinae Borealis)文中首次命名的。红鳍鲌(Culter erythropterus)载在第236页及图版Ⅷ图1,采自海河水系;鲌(C.alburnus)刊在第236页及图版Ⅷ的图3;鲌并被Basilewsky指定为鲌属(Culter Basilewsky,1855)的模式种(第236页)。1909  相似文献   

3.
本文记述了采自四川邛海湖的红鲌属鱼类一新亚种,命名为邛海红鲌,新亚种Erythroculter mongolicus qionghaiensis suhsp. nov.。本新亚种与长身红鲌E. mongolicus elongatus He et Liu较接近。其差别在于本新亚种鳃耙多(25—28对22—24);体较高(4.3—4.9对4.5—5.6);尾柄较短(6.6—8.5对6.2—7.4)。另外,本新亚种与它的差异还表现在头后背部隆起程度不同,前者明显隆起而后者不明显隆起。本新亚种与指名亚种E. mongolicus mongolicus(Basilewsky)相较差异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鮊属和红鮊属模式种的订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鲤科鮊亚科中的鱼类是东亚特有的一个类群,在我国分布甚广,种类较多,为常见的经济鱼类.有关鱼类的分类已有不少学者作过研究,本文主要讨论Cutter alburnus Basilewsky和Cutter erythropterus Basilewsky两个种的性状经订正后而涉及鮊属(Cutter)和红舶属(Erythroculter),与模式种的性状相一致的问题,并根据现有材料将鮊鱼类进行分类整理.    相似文献   

5.
1、本文为太湖鱼类的寄生蠕虫报告之二。 2、本文报告四种寄生鱼体的複殖吸虫,即鲶后睾吸虫Opisthorchis parasiluri,sp.nov.,寄生鲶胆囊;河鲈源吸虫 Genarches goppo(Ozaki,1925),寄生暗色吐(鱼父)胃肠;鲶似单孔吸虫 Paratormosolus siluri Dubinina et Bychovsky,1954,寄生黃颡鱼及鲶肠;朝鲜鲫吸虫 Garassotrema koreanum Park,1938,寄生鲫、平胸鳊、鲤、蒙古鲌、红眼鳟、青魚、花鲢、白鲢、鲩、短尾鲌、(?)条鱼等消化道。四虫分隸四科四属,其中鲶后睾吸虫为新种,馀三种皆为我国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6.
在整理1982年从湖北省宜都市和1984年从湖北省黄岗市团风镇采集的长江鱼类粘孢子虫标本的过程中,作者发现寄生于鳜Siniperca chuats(Basilewsky)和蛇(Saurogobio dabrui Bleeker)的两种粘孢子虫,经鉴定是文献中没有报道的新物种1。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病病原标本室。    相似文献   

7.
戴氏鲌[Erythroculter dabryi(Bleeker)]又名青梢,为湖泊常见的鱼类,能在湖泊中生长、肥育和繁殖。它在梁子湖内属于次要的经济鱼类。在大多数情况下,湖中渔产量不是以不同种属计算的,因此,在此湖内的年产量究竟是多少尚不知道。  相似文献   

8.
单殖吸虫的枝环虫属,多寄生于淡水鱼鳃,常引起养殖鱼类的鳃病,造成大量死亡。1956年作者等在太湖调查鱼类寄生蠕虫,在我国四大淡水养殖鱼——青、草、鲢、鳙以及鳊和鲂的鳃上共发现11种枝环虫;其中9种,包括两种寄生鳙的新种已加以报道(郎及虞,1958)。其余两种,由于当时获得标本不多,特征不明,而未叙述。今夏及重复太湖鱼类寄生虫的调查工作,始知寄生鳙的一种为另一新种枝环虫,拟定名为太湖枝环虫,新种Dac-tylogyrus taihuensis sp.nov.;另一种则为司克里雅平枝环虫 D.skrjabini Achmerow,1954,在我国尚属新记录。现将二虫分别描述如后。  相似文献   

9.
鱼类寄生六鞭毛虫五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鞭毛科(Hexamitidae)属动鞭纲(Zoomastigophorea)、双体目(Diplomonadida).自Moore首次报道寄生于鱼类的六鞭毛虫始,到目前为止,已报道寄生于鱼类的六鞭毛虫,共计30余种,分别隶属于六鞭毛虫属(Hexamit a)和旋核鞭毛虫属(Spironucleus).作者发现五新种,它们是寄生于细鳞斜颌鲴(Xenocypris microlepis Bleeker)的关桥六鞭毛虫(Hexamit a guanqiaoensis sp. nov.)、寄生于黄尾鲴(Xenocypris dividi Bleeker)的梁子湖六鞭毛虫(Hexamita liangzihuensis sp. nov.)和微小旋核鞭毛虫(Spironucleus mi nutus sp. nov.)、寄生于银鲴(Xenocypris argentea Günther)的多形六鞭毛虫(He xamita varformis sp. nov.)和粒状旋核鞭毛虫(Spironucleus granularis sp. nov.).采用蛋白银染色方法,对寄生于鱼类的六鞭毛虫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凶猛鱼类对水库放养鱼种危害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翘嘴红鮊[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Bleeker)]、鳜鱼[Siniperca chuatsi(Basil.)]和鲶鱼[Parasilurusasotus(L.)]是水库常见凶猛鱼类。在水库养鱼的生产实践中,常遇到一些水库虽然放养了13厘米左右、质量较好的鱼种,并基本解决拦鱼、捕捞等技术问题,而家鱼的回捕率仍很低。一般认为是由于库中有较多数量的上述鱼类而致。为此,我们曾于1965年和1974  相似文献   

11.
东方狭腹鳋(Lamproglena orientalis Mark.1936)是马尔凯维琪(A.)在1936年自兴凯湖中蒙古鮊(Erythroculter mon-golicus Basil.)鳃上发现的一种寄生桡足类,因其在东方发现,故定此名。王耕南等1955年首次在我国南京地区的红鳍鮊(Culter erythro-pterus Basil.)和跷咀鮊(Culter recurviceps Ric-  相似文献   

12.
2005年8月,对云南富宁县驮娘江流域的鱼类进行了考察,采集到鱼类标本38种,发现云南鱼类3新记录:胡鮈(Huigobio chenhsienensiss Fang)、宽头盘鮈 (Discogobio laticeps Chu, Cui & Zhou)、圆体爬岩鳅 (Beaufortia cyclica Chen)。结合历史记录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鱼类标本馆馆藏的驮娘江流域的鱼类标本,对驮娘江鱼类的目、科、属三个级别进行区系存在度分析。区系存在度分析显示:一些世界性分布的科和属,在驮娘江分布的种类并不很多,相反,一些具有地方性分布和小的科和属,其区系存在度相对较大。长臀鮠科(Cranoglanididae)为中国华南区-越南特有的科,其区系存在度为100%。结鱼属(Parator)和红鲌属(Erythroculter)为单种属,区系存在度为100%,结鱼属是中国特有属,主要分布在珠江水系,红鲌属鱼类主要分布在亚洲南部。这些地方性分布的小科属更能反映本地区的鱼类区系特征,即亚洲亚热带淡水鱼类区系。  相似文献   

13.
鳊鱼是很名贵的经济鱼类,亦称(鱼边)角,东北地区称鳊花。在我国的江河中分布很广,长江及松花江流域中最为丰盛。这种鱼最初的记载是在1844年,学名为Leuciscus bramula,是Cuvier和Valencienes两氏订立的。后来在1846及1855年中,Richardson和Basilewsky两氏又先后记述了这种鱼类;并分别订为Abramis bramula和Abramis pekinensis。到1865年,Bleeker氏才确定这种鱼的属名为Parabramis,借以和只有一行咽喉齿和背鳍上无硬棘的欧洲鳊属(Abramis)区别开来。但是它的种名在鱼类学工作者中仍有不同  相似文献   

14.
戴氏鲌[Erythroculter dabryi(Bleeker)]又名青梢,为湖泊常见的鱼类,能在湖泊中生长、肥育和繁殖。它在梁子湖内属于次要的经济鱼类。在大多数情况下,湖中渔产量不是以不同种属计算的,因此,在此湖内的年产量究竟是多少尚不知道。由于戴氏鲌个体长得不大,在渔获物中一般为0.4—0.5斤左右,所以它们并没有引人特别感到兴趣。尽管如此,因为它们是凶猛性角类,我们认为能够掌握有关生态资料,对发展渔业来说还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为发展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Bleeker)性别控制育种和单性养殖技术, 利用AFLP技术对翘嘴红鲌太湖野生群体中雌、雄各20个个体的基因组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雌雄差异分析。用筛选出的8对AFLP多态性引物在太湖野生群体基因组中共检测到319个位点, 其中多态性位点185个。通过对所有多态性位点在个体中的分布进行分析, 发现一个只在雄性个体中稳定存在、在雌性个体中缺失的差异位点。在人工雌核发育翘嘴红鲌群体只有雌性个体, 其基因组中也检测不到该差异位点的存在。这些结果表明翘嘴红鲌性别分化可能受到严格的遗传调控, 该差异位点是雄性特有的性别分子标记。翘嘴红鲌太湖野生群体目前的多态位点比率P=57.99%, 观测等位基因数Na=1.5799±0.4943, 有效等位基因数Ne=1.3859±0.3971, Shannon’s信息指数I=0.3221±0.2987。这些统计分析结果与10年前对该群体的AFLP研究结果(P=51.21%, Na=1.512±0.500,Ne=1.252±0.371,I=0.218±0.275)相比没有显著差别(P>0.05), 说明该群体目前还具有适度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寄生于鱼类的棘头虫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国寄生于鱼类的棘头虫,过去已有Van Cleave(1926),Harada(1938),Achmerow(1959),汪溥钦(1966,1980),湖北省水生生物研究所等(1973),左文功等(1974),毛国良(1979)等的研究报告。我们近年来在福建沿海和山区采集鱼类寄生虫,又采得一些种类。此外,云南水产研究所鱼病室郭起治同志赠送昆明鱼类棘头虫标本,华中农学院鱼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新型杂交鱼“太湖鲂鲌”(翘嘴鲌Culter alburnus♀×三角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的肌肉营养价值, 采用生化测定法比较分析了“太湖鲂鲌”、翘嘴鲌和三角鲂的肌肉营养成分, 结果表明: (1)“太湖鲂鲌”肌肉水分含量显著低于翘嘴鲌和三角鲂(P<0.05), 而肌肉粗蛋白质含量较高(P<0.05)。(2)“太湖鲂鲌”的必需氨基酸(EAA)含量显著高于三角鲂(P<0.05); 3种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含硫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3)“太湖鲂鲌”肌肉脂肪酸中的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显著高于翘嘴鲌和三角鲂(P<0.05)。(4)3种鱼肌肉矿物质元素铁、铜、锰、锌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 “太湖鲂鲌”肌肉营养继承并综合了双亲的优良性状, 是一种富含蛋白质、EAA和UFA的优良养殖品种, 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鱼类被寄生甲壳动物寄生后,轻则影响宿主鱼的生长发育,重则造成大量的死亡。江苏省和上海市淡水鱼类的寄生甲壳动物在过去已有零星的调查报导,迄今尚无总结性的报导。作者自1955年以来曾对沪宁铁路、陇海铁路沿线的某些城市,苏北的扬州以及太湖和洪泽湖等地区的淡水鱼类的寄生甲壳动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其中有些研究成果已陆续发表在动物学报等刊物上),计获得桡足类24种、鳃尾类6种和等足类2种,共32种。现按其分类系统分述如下,并在桡足类各属之下各拟一检索表,以便识别其种类。  相似文献   

19.
云南鱼类三新纪录及驮娘江鱼类的区系存在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8月,对云南富宁县驮娘江流域的鱼类进行了考察,采集到鱼类标本38种,发现云南鱼类3新记录:胡鮈(Huigobio chenhsienensiss Fang)、宽头盘鮈 (Discogobio laticeps Chu, Cui & Zhou)、圆体爬岩鳅 (Beaufortia cyclica Chen)。结合历史记录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鱼类标本馆馆藏的驮娘江流域的鱼类标本,对驮娘江鱼类的目、科、属三个级别进行区系存在度分析。区系存在度分析显示:一些世界性分布的科和属,在驮娘江分布的种类并不很多,相反,一些具有地方性分布和小的科和属,其区系存在度相对较大。长臀鮠科(Cranoglanididae)为中国华南区-越南特有的科,其区系存在度为100%。结鱼属(Parator)和红鲌属(Erythroculter)为单种属,区系存在度为100%,结鱼属是中国特有属,主要分布在珠江水系,红鲌属鱼类主要分布在亚洲南部。这些地方性分布的小科属更能反映本地区的鱼类区系特征,即亚洲亚热带淡水鱼类区系。  相似文献   

20.
巢湖翘嘴红鲌的生物学及其资源变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翘嘴红鲌(Erythrocnlter ilisha-eformis)是巢湖大型经济鱼类的优势种。1952年巢湖鲌类(主要是翘嘴红鲌)产量是179.2万斤,近二十年来一直波动在50万斤上下。倘若能增殖和恢复翘嘴红鲌的资源,将可使巢湖鱼产量增加百万余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