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玉米须天然维生素E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充分利用玉米须植物资源,探讨玉米须维生素E的工艺流程、最佳提取方法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索氏回流提取法和甲酯化法对玉米须维生素E进行提取,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结果:由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出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提取时间2h,料液比为1∶10,甲酯化温度70℃,甲酯化时间1h,得率为0.056%。影响因素依次为:甲酯化时间甲酯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结论:试验方法简单易操作,且提取效率高、污染少,是提取玉米须维生素E的有效途径,该试验得出玉米须维生素E的含量为0.056%。  相似文献   

2.
采用内标法测定甲基丁香酚的含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研究浸泡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超声辅助提取(UAE)华细辛挥发油中甲基丁香酚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泡时间3h,料液比1∶40(g/mL),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40 min,经3次平行实验验证,此条件下的甲基丁香酚平均得率为0.661%,比正交实验任意组得率高,该超声辅助提取工艺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3.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微波法提取楮实子多糖的工艺进行研究,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料液比1∶15,微波处理时间12 min,微波功率450 w,浸泡时间180min.在此条件下,楮实子多糖的提取率为8.79%.  相似文献   

4.
以总有机酸和绿原酸的提取率双指标作为提取条件考核对象,来探讨肠安颗粒中所含有机酸成分的中药材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L9(34)正交设计,考察提取溶媒所需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四个因素,选择进行3个水平试验。得出结论:以加10倍量的水(第一次煎煮多加1.5倍量),浸泡1 h,煎煮2次,每次1h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亦即以A2B2C2D2组合为合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优选复方新会陈皮含片中甘草、桔梗药材的水提取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以得膏率和甘草中指标性成分甘草苷、甘草酸的保留率为考察指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苷、甘草酸的含量;以加水量、煎煮次数、煎煮时间、浸泡时间为考察因素,优选提取工艺条件。结果 甘草、桔梗药材的水煮提取工艺优选条件分别为加水量9、8、8倍煎煮3次,每次2 h,不浸泡。验证试验指标成分甘草苷和甘草酸保留率分别约为87.0%、64.0%。结论 优选的提取工艺得膏率、甘草苷、甘草酸的含量较高,提取工艺稳定、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6.
以总有机酸和绿原酸的提取率双指标作为提取条件考核对象,来探讨肠安颗粒中所含有机酸成分的中药材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L9(34)正交设计,考察提取溶媒所需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四个因素,选择进行3个水平试验.得出结论:以加10倍量的水(第一次煎煮多加1.5倍量),浸泡1 h,煎煮2次,每次1h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亦即以A2B2C2D2组合为合理.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超声波法提取玉米须总黄酮,继而研究AB-8大孔树脂纯化玉米须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以动态吸附率为评价指标,考察上样液流速、上样液浓度、上样液pH对玉米须总黄酮动态吸附的影响,以动态洗脱率为评价指标,考察洗脱液浓度、洗脱液用量对玉米须总黄酮动态解吸附的影响。在AB-8大孔树脂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优化了玉米须总黄酮的纯化工艺条件。研究表明,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上样液浓度0.03 mg/mL、上样液流速0.50 mL/min、洗脱液浓度91%。在此工艺条件下,玉米须总黄酮洗脱率为87.90%,与理论值基本吻合。该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玉米须总黄酮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8.
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测定了宁波四明山区野生黄精的多糖含量,并对水煎煮法提取黄精多糖的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获得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对黄精多糖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L_9(3~4)正交试验优化黄精多糖提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宁波野生黄精多糖的含量为25.09%;各因素对黄精多糖得率的影响不同,液料比对黄精多糖得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黄精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2 h,液料比为20∶1,在该条件下,黄精多糖得率为27.43%。为黄精多糖的开发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大豆、花生为原料,以感官评价为指标,设计正交试验确定花生豆奶冰淇淋的最佳工艺配方,生产营养、健康、味美的优质冰淇淋。通过试验表明,其最佳工艺参数为:花生在150℃条件下焙烤20min后,经55min,50℃的浸泡,磨浆,采用85℃,15min煮浆的工艺处理;大豆采用预煮5min,35℃浸泡4h,以98℃热水磨浆,按花生浆:豆奶:牛奶为2:3:5的比例,添加0.4%的稳定剂乳化剂调配,以15~17MPa压力均质,80℃,5min杀菌后的料液经凝冻后得到的冰淇淋形体柔软、口感丰润细滑、凉爽甜美。  相似文献   

10.
为了优化天麻素的提取工艺,本研究采用超声法提取天麻素,以天麻素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筛选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选择料液比、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3个影响因素,每个因素3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组合为:提取时间20min、料液比1∶15和提取次数2次;按照此工艺平行制备3批样品,天麻素的提取率为(0.339±0.13)%。  相似文献   

11.
以青稞、普洱茶为主要原料,以感官评价为评定指标,对青稞与茶汤料液比、浸泡时间、烘烤温度、烘烤时间4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采用Central Composite Design设计方法,对普洱茶风味青稞茶进行4因素5水平的响应面试验设计,得到普洱茶风味青稞茶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普洱茶风味青稞茶的最佳配方为青稞与茶汤料液比6.5 g/100 mL、浸泡时间15 min、烘烤温度207℃、烘烤时间10.6 min,为普洱茶风味青稞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紫色马铃薯为原料、以多酚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二次通用旋转试验设计,对紫色马铃薯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影响多酚提取效果大小的各因素依次为: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料比;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0℃、液料比为25∶1、提取时间49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测得多酚含量为3 038.84±23.85 μg 阿魏酸/g。  相似文献   

13.
以液化丙烷为溶剂,对亚临界萃取小麦胚芽油的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开展了中试放大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对亚临界萃取的料液比、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时间65min、料液比1∶8、萃取温度45℃,出油率为88.68%。在萃取工艺优化的基础上,设计了适合工业化生产的三级罐组逆流萃取工艺,每罐萃取20min,温度45℃,以1∶1.5的料液比逆流萃取,小麦胚芽油的出油率为90.7%,每个萃取周期的溶剂用量仅为物料的1.5倍,与小试工艺料液比1∶8相比,每个萃取周期减少80%的溶剂用量,极大地降低了混合油脱溶的能耗。  相似文献   

14.
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优化莪术油中吉马酮的提取工艺,并对其进行含量测定。首先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莪术油,选取吉马酮含量为因变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浸泡时间、提取时间、液料比为自变量,采用星点设计考察自变量对提取工艺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因素各水平的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运用效应面法优选提取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运用HPLC法以Kromasil C_(18)柱(250×4.6 mm,5μm);甲醇-水(80∶20)为流动相;1.0 mL/min为流速,在220 nm处测定吉马酮的含量。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良好,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泡时间2.36 h,提取时间8.19 h,加水量9.98倍;依最佳条件提取的吉马酮平均得率8.13%,与理论预测值的偏差较小。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优选的提取工艺简便合理、预测性良好,为吉马酮的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用响应面法对猕猴桃果粉的喷雾干燥工艺进行优化。选取料液固形物含量、进风温度、进料速度为响应因子,采用Box-Behnken法设计试验,以感官指标为响应值,通过SAS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到的最优喷雾干燥工艺为:料液固形物含量30%、进料速度7.6r/min、进风温度140℃。  相似文献   

16.
《蛇志》2019,(3)
目的优化复方慢肝宁中药材的水提工艺,并建立其提取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L_9(3~4)正交试验,以复方提取液中人参皂苷Rb1含量、三七皂苷R1含量、丹参酮I含量、柴胡皂苷A含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对水提工艺的影响,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优化的水提工艺为第1次提取加9倍水,提取90 min;第2次提取加7倍水,提取60 min;第3次提取加7倍水,提取60 min。结论优化的水提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复方慢肝宁中各药材的提取,为复方慢肝宁缓释片的制剂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太白贝母粗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为太白贝母的深入综合利用提供依据。采用超声波提取太白贝母粗多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建立料液比、时间、超声温度之间的数学模型,通过典型性分析得出最优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为16 min,提取温度75℃,料液比为1∶15,总糖的含量为0.461%。试验表明,响应面法对太白贝母粗多糖提取条件的优化是可行的,可用于实际预测。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微波法从黄连中提取黄连素的效果,分别考察不同微波功率、原料浸泡时间、料液比(g/mL,下同)、提取次数、微波辐射时间对黄连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微波法从黄连中提取黄连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功率500W,原料浸泡时间24 h,料液比1∶120,提取次数2次,微波辐射时间3 min,提取率达5.61%,提取效果较好。与硫酸法、石灰法、乙醇浸取法相比,不仅提高了提取速度,并且更加环保。  相似文献   

19.
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曲面分析法,考察了料液比、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对参芪复方颗粒水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料液比(m/V)1∶10,提取3次,每次60 min的条件下,综合评分可达98.90,为最佳提取工艺。该优选水提工艺稳定,合理可行,可用于参芪复方中各药材有效成分的提取。  相似文献   

20.
乌药超声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超声波法提取乌药有效成分,优化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醚内醇为考察对象,通过研究超声波条件下影响浸提的几个因素,包括提取次数、超声后浸泡时间、超声时间、超声功率等,并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了工艺条件.结果:确定了超声前浸泡时间45 min、超声功率600 w、超声时间13.2 min、液固比10∶1、超声后浸泡时间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