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帽儿山候鸟环环志初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1995年秋季环志斑鸫,北朱雀,红胁蓝尾鸲,黄喉等候鸟17种399只,原地重捕3种7只。  相似文献   

2.
帽儿山候鸟环志初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995年秋季环志斑鸫、灰背鸫、北朱雀、红胁蓝尾鸲、黄喉等候鸟17种399只,原地重捕3种7只。  相似文献   

3.
正2019年4月10日,在天津市滨海新区海洋高新区新河东干渠边绿化带里(39°04′6″N,117°37′50″E,海拔0 m)观察到一只小型雀形目鸟类在树枝上伺机捕捉飞过的昆虫。用尼康P900S数码相机拍摄照片多张,后经鉴定该鸟为灰林(即鸟)(Saxicolaferreus)(图1)。同区域亦有红胁蓝尾鸲(Tarsiger cyanurus)、黄腰柳莺(Phylloscopus proregulus)、斑鸫(Turduseunomus)、棕头鸦雀(Sinosuthorawebbiana)等栖息觅  相似文献   

4.
作者在收集的寄生虫标本中,曾采到环肠科(Cyclocoelidae)吸虫,经鉴定,其中双囊环肠吸虫Cyclocoelum(Pseudhyptiasmus)bivesiculatum Prudhoe,1944为我国的新纪录。 宿主:红尾斑鸫Turdus naumarmi eunomus Temminck,1820;寄生部位:腹腔;采集日期:1964年5月11日;采集地点:山西太原。 共采到103只,经10个标本的测量,其一般量度均较Prudhoe记载为小(可能与标本固定有关)。  相似文献   

5.
1996年秋帽儿山迁徙鸟类环志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1996年秋50天连续环志鸟类28种778只,红胁蓝尾鸲、黄喉、灰头3种占总量80%。5天左右一个迁徙高峰,最高峰在迁徙期后半。今秋山丁子、黄檗树不结实,斑鸫和北朱雀甚少。原地当季重捕率154%。捕到去秋或今春环志鸟9只,全是黄喉。旅鸟停歇最长记录17天。日落后半小时至1小时加一次网,能减少网上死鸟。  相似文献   

6.
五种雀形目鸟类核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染色体核型的比较研究,对于了解物种的特性,探索物种的遗传、进化、系统发育及分类地位都有一定的意义。有关鸟类的核型研究,国外已有不少报道(Castrovicja,1969; Hammar,1966,1975; Ray-Chaudhuri et al.,1969;Shidds,1982;Ta—kagi,1972等)国内在这方面的工作开展较迟,已作过核型分析的鸟类为数不多,仅见王应祥等(1982)的报道。迄今,作过核型研究的鸟类已达500多种,其中雀形目有200种。本文比较分析了五种野生雀形目鸟类的核型,它们是黑头蜡嘴雀,斑鸫,黄腹山雀,红尾伯劳和灰背椋鸟。  相似文献   

7.
1996年秋帽儿山迁徒岛类环志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6年秋50天连续环志鸟类28种778只,红胁蓝尾鸲,黄喉葵3种占总量80%。5天左右一个迁徒高峰,最高峰在迁徒期后半。今秋山丁子,黄檗树不结实,斑鸫和北朱雀甚少。原地当季重捕率15.4%,捕到去秋或今春环志鸟9只,全是黄喉巫。旅鸟停歇最长记录17天。日落后半小时至1小时加遛一次网,能减少网上死鸟。  相似文献   

8.
崇明东滩为东亚-澳大利西亚鸻鹬类迁徙路线上的重要迁徙停歇地.本文通过分析崇明东滩回收的异地环志鸻鹬类记录及异地回收的崇明东滩环志的鸻鹬类记录,研究崇明东滩鸻鹬类的迁徙路线.1979~2008年间,崇明东滩共回收到来自澳大利亚西北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美国阿拉斯加及新西兰北岛等17个国家与地区环志的鸻鹬类265只,包括大滨鹬(Calidris tenuirostris)、斑尾塍鹬(Limosa lapponica)、红腹滨鹬(C.canutus)等16种鸟类,其中春季北迁期间的记录占总数的93%;2003~2008年间,澳大利亚西北部、新西兰南岛、中国大陆及新西兰北岛等10个国家与地区回收到崇明东滩环志的大滨鹬、斑尾塍鹬、红腹滨鹬等12种鸟类,共计164只.在所有与崇明东滩鸻鹬类存在迁徙连接的20个国家和地区中,澳大利亚西北部的回收记录占全部回收记录的55%.根据斑尾塍鹬和红腹滨鹬不同亚种的越冬地分布,崇明东滩回收的斑尾塍鹬有L.l.menzbieri与L.l.baueri两个亚种,红腹滨鹬有C.a.piersmai和C.a.rogersi两个亚种.  相似文献   

9.
李显达  郭玉民 《四川动物》2006,25(3):605-605
高峰鸟类保护环志站2002年5月28日环志时,捕到一只伯劳,其大小、羽色、形态酷似红尾伯劳,但它具白色翅斑,尾羽橙棕色(锈红色)至棕褐色(图版,封4)。2006年1月,经郑光美院士鉴定,该鸟为棕尾伯劳Lanius isabellious。量度见表1。表1棕尾伯劳的环志号码和量度环志号码性别鸟体量度(mm)头喙喙长翅长体长尾长跗C06-2953♂40·0 15·0 87·0 188·0 85·0 28·0棕尾伯劳,又名荒漠伯劳。隶属雀形目伯劳科。本次捕到的是一只雄鸟,上体灰褐,尾羽棕红色,翼上有白斑,飞行时很明显。过眼纹黑色(但无眼先带);眉纹白;虹膜褐色;嘴灰色;脚深灰。鸣声丰富多变…  相似文献   

10.
野外研究于2002和2003年秋季在帽儿山地区进行。帽儿山地区秋季可供鸟类取食的肉质果植物种类繁多,黄檗(Phellodendronamurense)和山荆子(Malusbaccata)是最主要的两种植物。帽儿山地区迁徙性食果实鸟类共9种,包括夏候鸟和旅鸟5种,冬候鸟4种。主要的食果实鸟类是斑鸫(Turdusnaumanni)、灰背鸫(T.hortulorum)和北朱雀(Carpodacusroseus),前两种为食果肉鸟类,后一种是食种子鸟类。斑鸫主要取食黄檗果实,灰背鸫主要取食山荆子果实,北朱雀主要取食黄檗种子。食果实鸟类在秋季也捕食一些动物性食物。3种主要食果实鸟类的迁徙日期不同。灰背鸫最先迁离,斑鸫稍晚,北朱雀最后到此越冬。果实丰歉年对鸟类的迁徙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15年和2016年的5—7月,在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外调查期间发现一处北红尾鸲Phoenicurus auroreus巢址,并对其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北红尾鸲在本地为冬候鸟,但首次发现该种鸟类夏季在此繁殖;北红尾鸲的繁殖期为5月下旬至7月中旬,5月下旬开始营巢,持续10 d左右,巢穴外径7.5 cm×5.8 cm、巢深3.2 cm,巢材由苔藓、体羽、禾本科杂草茎等组成;6月中旬产卵,窝卵数为4~5枚(2015年产卵4枚、2016年产卵5枚),孵化期11~12 d,巢内育雏14 d。推测冬候鸟北红尾鸲在此繁殖可能与气候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2018年5月27日下午,在河北省乐亭县金沙滩假日酒店(118°53’35”E,39°07’33”N)的东侧绿化带内,拍摄到1只伯劳(图1)。该鸟与常见的红尾伯劳Lanius cristatus相比,但体型明显更大,头顶至背部深灰色,两胁及尾上覆羽橘黄色,亦无明显白色眉纹,经鉴定为灰背伯劳L.tephronotus。  相似文献   

13.
黄眉柳莺繁殖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眉柳莺(Phylloscogus i. inornatus)的繁殖国内报道甚少,我们于1980年和1983年在吉林省安图县二道白河地区观察到二巢,现将所见报告如下: 黄眉柳莺在长白山为夏候鸟,每年约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迁来,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迁去。其具体时间如表1。 迁来时常结3—5只或几十只的群,活动于  相似文献   

14.
北红尾鸲(Phoenicurus auroreus)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小型雀形目鸟类,主要分布于南亚东北部,东南亚北部、东亚及俄罗斯等地区,我国东北、华北、华中至西南等地也均有分布,是重要的食虫益鸟。为探究北红尾鸲巢址选择的影响因素,找到影响北红尾鸲繁殖成功率的主要巢址因子,于2017年4—7月,在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系统研究。共发现北红尾鸲自然巢44个,其中29巢繁殖成功,15巢繁殖失败。北红尾鸲主要筑巢于石墙缝、空心砖墙缝及废旧电表箱中。巢址参数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巢口因子(27.738%)、巢位因子(14.195%)、光照因子(12.145%)、人为干扰因子(10.440%)、安全因子(9.266%)和隐蔽因子(7.187%)是影响北红尾鸲巢址选择的重要因子。采用二元逻辑斯蒂回归分析繁殖成功巢与失败巢参数发现,成功巢的巢口最大高度显著小于失败巢(P=0.047),且其距顶的距离更近(P=0.04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巢上方盖度对繁殖成功率有极显著影响(t=2.883,P=0.009)。总的来说,北红尾鸲虽偏爱筑巢于人为干扰较大的村庄房屋附近,但较小的巢口能有效避免巢捕食者的捕食,更近的距顶距离和更大的巢上方盖度能有效降低巢上方的可视程度和降水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从而提高繁殖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外来物种黄顶菊花器官分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L.)Kuntz)花序发育过程中蝎尾状聚伞花序、头状花序和小花的形成.黄顶菊的花序由主轴及一至三级分枝组成,各级分枝交互对生,形成方式相同.植株主轴和侧枝顶端的每个花序由3~6个蝎尾状聚伞花序密集而成;每一蝎尾状聚伞花序由5~15个头状花序组成;每一头状花序中有4~11枚小花.小花分化顺序为5个花冠原基、5个雄蕊原基和2个心皮原基.2007年,天津地区黄顶菊的花期是7月下旬到9月下旬.7月中旬,花序和花器官原基不断形成并分化,至花器官成熟经历的时间约15 d.  相似文献   

16.
虎斑地鸫     
虎斑地鸫Zoothera dauma aurea(Holandre)比较少见。在苏南称为缃(春鸟)、花(春鸟)(上海),花鸡、虎鸡(太仓)。现将在上海及太仓两地的野外观察和饲养报道如下。 迁徙 据1964年在上海及1973—1979年在太仓观察。虎斑地鸫每年春季始见于4月上旬,至5月份即不见,历时短暂,数量亦少。秋季始见于9月下旬,直至次年1月下旬,历时较长,数量略多。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迁徙鸣禽类的保护面对着与世界其他地区如欧洲和北美洲鸟类保护相似的挑战.迁徙鸣禽类具有复杂生活周期和很大的空间关联.迁徙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对迁徙鸣禽类种群动态具有决定作用.对于鸣禽类迁徙中途停歇期的生态,比如停歇期的长短,能量的积累,生境的利用等,了解还非常有限.在中国东北部的一个鸟类迁徙停歇地对红胁蓝尾鸲(Tarsiger cyanurus)的中途停歇生态包括迁徙时间、停歇时间、能量状态和性比进行了研究.2002年秋和2003年春分别捕获了1751只和684只红胁蓝尾鸲.红胁蓝尾鸲的体重在秋季迁徙时要比在春季迁徙时重.春季雌性红胁蓝尾鸲停歇时的能量状态指数最低;而秋季的红胁蓝尾鸲比春季的红胁蓝尾鸲停歇时间更长.无论季节和性别,红胁蓝尾鸲的能量状态指数和第1次捕获的时间早晚成正相关,间接证明红胁蓝尾鸲在停歇期间能够比较快地积累能量.秋季雄性红胁蓝尾鸲日体重净增率最大.估测秋季停歇期的每日能量净增能维持红胁蓝尾鸲雌性0.6h和雄性3.1h的飞行.红胁蓝尾鸲的中途停歇生态与北美和欧洲一些迁徙鸣禽类很相似.比如,春季迁徙过境的时间和脂肪积累的变化与自然选择对雄性的要求:当食物和气候适宜时尽快到达繁殖地的假设是一致的.对迁徙中途的停歇生态研究有利于更好地了解鸟类的迁徙行为和更有效地保护迁徙鸣禽类.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嫩江高峰林区2004年度鸟类环志监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4年在黑龙江省嫩江县高峰林场开展了鸟类环志研究工作,共环志鸟类100种22 194只,其中春季84种10 256只,秋季82种11 938只,隶属10目30科。春季以棕眉山岩鹨(Prunella montanella)、田(Emberiza rustica)、红胁蓝尾鸲(Tarsiger cyanurus)、燕雀(Fringilla montifringilla)、小(E.pusilla)、黄眉柳莺(Phylloscopus inornatus)、栗(E.rutila)等7种为迁徙鸟类的优势种(数量大于500只),环志7534只,占春季环志数量的73.5%;秋季以黄眉柳莺、燕雀、田、银喉长尾山雀(Aegithalos caudatus)、黄雀(Carduelis spinus)、白腰朱顶雀(C.flammea)等6种为迁徙鸟类的优势种,环志8764只,占秋季环志数量的73.4%;通过环志,发现两种黑龙江省鸟类新记录———姬鹬(Lymnocryptes minimus)、棕眉柳莺(P.armandi-i),高峰林场环志的白腰朱顶雀、红喉姬(Ficedula parva)分别被挪威、俄罗斯回收。这是欧洲国家...  相似文献   

19.
1973年12月下旬,我们在温州市调查时获得一只鸟类标本。经鉴定,是白额圆尾鹱Pterodromahypoleuca hyppleuca(Salvin)。该鸟系温州标本厂采集人员于1969年11月5日,在福建福鼎海滩边击获后,制成标本。体长305,嘴峰24,翼210,中央尾羽121,外侧尾羽107,跗蹠26。性别未悉。 白额圆尾鹱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沿海及塔斯马尼亚、新西兰、斐济以及大洋洲的一些岛屿。在我国却是一种极为罕见的鸟类,仅1926年台湾省有过一只雌鸟的纪录。现再次在福建北部沿海发现,证实  相似文献   

20.
北红尾鸲Phoenicurus auroreus在梁平县林场海拔500至900米的林区全年可见,数量较多。1989年,进行了5个巢的繁殖情况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北红尾鸲冬季一般单只活动。鸣声“zhe—,zhe—”,“da—,da”。鸣时尾上下摆动。在3月下旬至7月中旬繁殖季节,雄鸟站在树顶上鸣叫,鸣声婉啭动听,清晨鸣叫较早,故别称报晨鸟。营巢由雌雄鸟共同营巢。在自然条件下,巢呈浅杯状(A号巢)。A号巢在林场一职工屋角的一堆木料上,距地面高2米。营巢材料有苔藓、松叶、草根、头发和鸡毛。巢大小(单位:cm,下同)外径12×12,内径5.5×6,高12,深4。已连续几年在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