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石韦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及抑制亚硝化活性,并分析其相关性。采用福林酚比色法和硝酸铝络合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各提取物中总酚、总黄酮的含量,以DPPH法、ABTS法和普鲁士蓝法分别测定各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力,采用盐酸萘乙二胺法和α-萘胺法分别测定石韦各提取物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和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率,采用Pearson法分析总酚、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及抑制亚硝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石韦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正丁醇提取物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均最高,分别为29.85±2.15和37.23±2.41 mg/g。各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抑制亚硝化活性,以正丁醇提取物的效果最显著,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IC_(50)=44.14±1.21μg/mL)、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IC_(50)=97.47±12.10μg/mL)和还原能力(822.08±24.82μmoL Vc/g),以及对亚硝酸盐的清除能力(IC_(50)=7.071±0.231 mg/mL)、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能力(IC_(50)=15.010±1.224 mg/mL)均最强,并显著强于其他提取物(P0.05)。相关性研究显示,石韦各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和抑制亚硝化活性与其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总酚类和总黄酮类物质是石韦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通过对石韦不同提取物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抗氧化和抑制亚硝化作用评价及相关性分析,为石韦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数据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蒸、煮、油炸、微波四种常用的加工方式处理紫甘薯和胡萝卜,结合体外模拟消化,测定加工前后和消化各阶段原料中总酚、总黄酮、总花青素、总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和抗氧化能力(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变化。同时,按不同比例将不同热加工处理前后紫甘薯和胡萝卜进行复配,评价混合膳食的抗氧化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蒸、煮加工能有效地将紫甘薯、胡萝卜中结合状态的植物化学物转化为游离状态,供人体吸收利用,且蒸、煮加工条件所导致的植物化学物降解程度,相对于油炸与微波更低。相对于油炸和微波加工,蒸、煮处理后的紫甘薯、胡萝卜具有更好的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将相同处理方式的紫甘薯、胡萝卜按不同比例复配,发现当水溶性植物化学物比例更高时,整体能够表现出明显的抗氧化协同作用。各加工方式紫甘薯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在胃消化阶段增长趋势最明显,在肠消化阶段增势明显放缓,总花青素含量在消化过程中持续下降,胃消化阶段抗氧化能力最佳。各加工方式胡萝卜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在消化过程中持续上升,且肠消化阶段增长趋势大于胃消化阶段,其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在肠消化阶段最佳。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火龙果花和茎中活性物质及其抗氧化能力差异,以自花授粉和人工授粉红肉火龙果花和茎为试材,测定其花和茎的活性物质含量和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自花授粉火龙果花瓣中多糖含量、茎中抗坏血酸和总酚含量显著高于自身各部位和人工授粉(P 0. 05);自花授粉茎中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高于其花中各部位(P 0. 05),人工授粉花萼中可滴定酸、多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高于其它部位(P 0. 05),人工授粉雌蕊中抗坏血酸、总黄酮、总酚含量、总还原力、FRAP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高于其他各部位(P 0. 05);相关性分析发现总黄酮含量与总还原力、FRAP、DPPH呈现极显著正相关性。两种授粉方式红肉火龙果各部位均含有较高的活性物质和抗氧化能力,但授粉方式和部位间存在显著差异,建议有针对性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天山雪莲不同部位的总黄酮、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以天山雪莲根、茎、叶、花、花苞片为材料,测定其80%乙醇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总酚含量、Fe3+还原力和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表明,天山雪莲中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高低依次为叶花苞片≈花根茎;对Fe3+还原能力大小次序是叶花苞片花根茎;对DPPH的清除能力依次为叶≈花苞片花根茎。实验结果表明叶片可以作为天山雪莲采摘和药用的主要部位;天山雪莲花苞片中可能含有黄酮和酚类之外的抗氧化物质。  相似文献   

5.
测定比较了鲍姆桑黄5个品种的菌丝生长速度、原基分化时间、农艺性状和产量,子实体多糖、总黄酮、总三萜和总酚含量,以及其对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 表明:相同培养条件下,鲍姆桑黄不同品种菌丝生长速度、原基分化时间、农艺性状、产量、活性成分及抗氧化能力均存在差异;鲍姆桑黄HN01菌丝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品种草莓酚类物质与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以国内6种主栽草莓品种为原料,研究全果、果汁和果渣等不同部位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6种草莓不同部位中总酚、总黄酮含量以及抗氧化能力依次为果渣>全果>果汁,其中‘玫瑰香’总酚、总黄酮含量最高,抗氧化能力最强。草莓不同部位总酚、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能力呈显著相关,说明酚类物质是草莓抗氧化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优化黑豆种皮花色苷复合酶法辅助提取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确定了黑豆种皮花色苷生物酶法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为:复合酶(纤维素酶400 U/g,α-淀粉酶50 U/g),酶解温度50℃,液料比26∶1 mL/g,乙醇体积分数64%,酶解时间为59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花色苷的含量为2.019 mg/g。抗氧化试验研究表明,黑豆种皮花色苷的还原能力、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低于抗坏血酸,但对亚硝酸根离子和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强于抗坏血酸。因此,生物酶法辅助提取是一种高效的黑豆种皮花色苷提取方法,且作为一种新型花色苷资源,黑豆种皮花色苷有着挖掘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黑苦荞的市场利用价值,该研究选择种植于湖北江汉平原低海拔地区的川荞1号和九江苦荞作为材料,分析苦荞籽粒中游离酚、结合酚、总酚、游离黄酮、结合黄酮和总黄酮的含量,利用DPPH自由基法、ABTS自由基法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法(FRAP)三种抗氧化测试模型综合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其酚类物质的组成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川荞1号籽粒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九江苦荞,分别为27.38 mg GAE·g~(-1)DW、31.46 mg RE·g~(-1)DW和12.71 mg GAE·g~(-1)DW、14.68 mg RE·g~(-1)DW;其中游离酚与游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结合酚与结合黄酮含量,均占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79%以上,且九江苦荞中结合酚和结合黄酮的含量高于川荞1号。(2)苦荞籽粒中酚类物质主要由芦丁、槲皮素、表儿茶素、山奈酚、山奈酚-3-芸香糖苷和槲皮素-3-O-芸香糖苷-3'-O-吡喃葡萄糖苷等黄酮类化合物组成,其中游离酚以芦丁和槲皮素为主,结合酚以表儿茶素和芦丁为主。(3)苦荞籽粒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黑苦荞川荞1号游离态DPPH、ABTS和FRAP抗氧化能力值分别为30.14、11.03、18.84 mg TE·g~(-1)DW,高于九江苦荞,而结合态三种抗氧化能力值低于九江苦荞,但黑苦荞川荞1号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九江苦荞。在低海拔地区江汉平原,种植的黑苦荞川荞1号籽粒具有较高含量的酚类物质,符合后续的食品加工的生产要求,市场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层孔菌属真菌液体发酵产物作为研究材料,测定抗氧化活性物质含量,并利用多种抗氧化测定方法,分析不同菌株的体外抗氧化能力,评价活性物质含量间、抗氧化方法间及抗氧化方法与含量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供试菌株活性物质含量间的差异较大,其中菌株H2粗多糖和总酚含量较高,菌株S黄酮含量较高,且活性物质含量间相关性不大;针对供试菌株抗氧化能力测定结果表明,菌株H2具有较高的还原力、铁离子螯合能力,菌株H2和H9的羟自由基清除作用最强,菌株H2和L的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最强,菌株H2、H5、H8、H9具有较高的超氧自由基清除作用,且不同方法间存在较大差异,羟自由基与DPPH自由基、铁离子螯合能力及还原力,DPPH自由基与铁离子螯合能力和还原力,以及铁离子螯合能力与还原力这几种方法的相关性较高(P0.01);总酚含量与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铁离子螯合能力及还原力方法具有较高的相关性(P0.01);总黄酮含量与DPPH自由基、铁离子螯合能力及还原力方法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810(P0.01)、0.725、0.738(P0.05);粗多糖含量与各测定方法间的相关系数较低,以上结果说明多酚类物质和黄酮类物质是抗氧化作用的重要因子,对抗氧化能力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建立测定合欢花药材中槲皮苷、异槲皮苷和槲皮素3种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通过化学成分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测定,探讨不同干燥方法对不同规格合欢花药材的影响,为合欢花药材的初加工工艺选择提供参考。通过晒干、阴干、蒸汽杀青后烘干、微波杀青后烘干、烘干(30、50、70、90℃)、冷冻干燥的方式对两种规格合欢花药材进行干燥处理,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色法和ABTS法、DPPH法等检测样品中总黄酮、异槲皮苷、槲皮苷、槲皮素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利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干燥后不同规格样品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干燥处理合欢花药材样品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结果存在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槲皮苷含量和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槲皮苷含量可作为总黄酮含量大小的评价指标,与O-2自由基清除能力呈正相关但不显著。槲皮苷含量和总黄酮含量与其他四种抗氧化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极显著正相关(P<0.01),槲皮素含量与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推测槲皮苷和槲皮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鉴定千金子乙醇提取物化学组成,探究其抗氧化活性,筛选活性化合物。方法: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 飞行时间质谱(UPLC TOF MS),数据库检索和文献比对等手段对其活性成分进行分析;采用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法、β 胡萝卜素漂白法对提取物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共鉴定出17个化合物,包括青蒿亭、槲皮素 3 O 葡萄糖醛酸苷、山奈酚 3 O 葡萄糖醛酸苷、蔓荆子黄酮4个黄酮类化合物,瑞香素和双七叶内酯2个香豆素类化合物;千金子乙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远大于BHT;对β 胡萝卜素的漂白作用弱于BHT。结论:千金子乙醇提取物中含有较丰富的水溶性黄酮类化合物和香豆素类化合物,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新疆红枣的遗传多样性,寻找抗氧化能力较强的功能性红枣品种,为保护利用红枣资源提供基础,用Folin-Ciocalteau法测定了7个品种红枣甲醇提取液中的总酚含量,采用体外法评价了红枣甲醇提取物的总抗氧化能力及对DPPH·和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7个参试红枣品种都具有强抗氧化性,并且大多数品种间差异显著,其中哈密大枣、骏枣、灰枣的抗氧化能力较强;不同品种间的总酚含量差异较大,变化值为751.25 mg/100g,其中哈密大枣中含量最高是1 837.48 mg/100g,新疆小圆枣的总酚含量最低为1 086.23 mg/100g;相同品种中果肉和果核间总酚含量差异较大,果肉总酚含量约为果核的6倍。各种抗氧化指标与总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酚类物质是红枣抗氧化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3.
酵素含有多种微生物,为了探明不同酵素的微生物群落构成及抗氧化活性,本研究以火龙果酵素、蓝莓酵素、桑葚酵素为样品,测定其pH值和总酚含量,以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指标分析其抗氧化活性,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其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组成。结果表明,三种酵素中蓝莓酵素的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最高,pH值最低。三种酵素共获得2 122个细菌OTU和2 592个真菌OTU,α-多样性分析发现样品中的细菌群落多样性均高于真菌群落多样性。三种酵素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其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和汉逊酵母属(Hanseniaspora)等菌属的丰度较高且差异较大。微生物群落构成与pH值、总酚含量、羟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可为功能性酵素产品的研发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4种竹叶的营养成分、黄酮含量以及竹叶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以观音竹、金竹、紫竹和孖竹等4种竹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竹叶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黄酮含量,并提取获得了4种竹叶的黄酮提取物,以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以及亚铁还原力和金属螯合能力等指标评价竹叶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粗蛋白孖竹最高,观音竹最低,粗脂肪观音竹最高,孖竹最低,粗纤维观音竹最高,孖竹最低,钙金竹最高,观音竹最低,黄酮观音竹最高,金竹最低;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金竹黄酮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效果最好,观音竹黄酮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效果与BHT接近,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大小顺序为BHT孖竹金竹紫竹观音竹,4种竹叶黄酮提取物的亚铁还原能力均强于BHT,而金属螯合能力明显低于EDTA;竹叶中黄酮含量与ABTS自由基清除显著的正相关性,与DPPH自由基清除和亚铁还原能力无显著相关性。表明金竹黄酮提取物和孖竹黄酮提取物在体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探究川黄连中黄酮类成分的抗氧化性能,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优化川黄连中黄酮类成分的提取工艺,并考查总黄酮提取物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阳离子自由基(ABTS+·)的清除率;提取川黄连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75%乙醇、料液比1∶15(g/mL)、回流提取时间1.5 h。在该工艺下,川黄连中黄酮的总含量为0.676 8%。质量浓度分别为0.003 6~0.028 75 mg/m L、0.028 75~0.230 0 mg/mL,川黄连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明显强于VC。川黄连总黄酮对两者均有较好的清除能力,且在一定浓度内体外抗氧化活性明显强于VC。从而得出川黄连黄酮类成分具有一定抗氧化能力的结论,说明生物碱之外的其他化学成分有较好的开发价值,本文为川黄连抗氧化活性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野生百合渥丹、山丹和传统食用的兰州百合为研究对象,对其鳞茎中多酚类物质、11种单体酚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ABTS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铜离子还原能力以及抑制脂质过氧化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野生百合鳞茎中的多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均显著高于兰州百合。3种百合鳞茎中单体酚的种类也有所不同,但均含有没食子酸、矢车菊素-3-芸香糖苷、儿茶素、表儿茶素、杨梅酮、芦丁、对香豆酸、山奈酚。相关性分析显示,除对羟自由基的清除力外,各酚类物质总量与不同抗氧化指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试验结果认为,野生百合鳞茎可作为天然抗氧化资源应用于食品和医药业,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湘西特色食品“蒿菜粑粑”原料植物鼠麴草(Gnaphalium affine)总黄酮提取物体外抗氧化能力,采用DPPH、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还原力实验和抑制β-胡萝卜素褪色实验等方法,测定鼠麴草总黄酮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鼠麴草总黄酮母液中总黄酮浓度为7.01 mg·mL–1mg/mL;总黄酮提取物对DPPH、ABTS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能力,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6.30 mg·L–1、30.16 mg·L–1,将胡萝卜素相对吸光度降为50%的时间延长至67.49 min,在还原能力、延缓胡萝卜素褪色和抑制脂质过氧化上也有较好效果。鼠麴草总黄酮提取物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可作为优质食用植物资源进一步开发与推广。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甲醇回流提取、梯度萃取得到5个不同极性萃取物(正己烷萃取物、二氯甲烷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和水萃取物),分析萃取物中的总酚、总黄酮含量,以还原能力、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及α-淀粉酶抑制作用为评价指标研究其体外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甲醇粗提物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白芨不同极性萃取物中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二氯甲烷萃取物表现出最高的总酚含量(311.27±0.96 mg/g)和总黄酮含量(22.19±1.47 mg/g)。各萃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还原能力和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与其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依赖关系。白芨不同极性萃取物对α-淀粉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二氯甲烷萃取物的抑制效果最显著,其IC50值为15.75 mg/m L。总酚含量与抗氧化及α-淀粉酶抑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多酚类物质是白芨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GC-MS分析了甲醇粗提物并鉴定出15个化合物,占总峰面积量的93.13%,主要化学成分为酯类(53.01%)、芳香族类(28.68%)、有机酸类(8.97%)化合物,表明芳香族类化合物中的多酚类物质是主要的活性成分,酯类、有机酸可能是潜在的活性成分。研究表明,白芨萃取物的生物活性成分含量丰富,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为白芨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周婧  黄丽云  李钢  徐静 《微生物学通报》2017,44(8):1958-1966
【目的】红树林内生真菌生长于特殊的生境,有些菌株能分泌出结构新颖和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从红树林植物红茄苳(Rhizophora mucronata)中分离获得一株内生真菌HQD24,对其进行生物学鉴定和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综合运用形态结构及ITS r DNA序列分析,HQD24被鉴定为曲霉属(Aspergillus)的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采用抗氧化多活性模型,2-2′二苯基-1-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测定法、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测定法、超氧自由基测定法、还原Fe~(3+)能力、螯合Fe~(2+)能力对HQD24麦麸发酵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物、二氯甲烷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经抗氧化活性实验发现不同有机溶剂萃取成分都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超氧自由基和还原Fe~(3+)、螯合Fe~(2+)的能力,尤其是清除ABTS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抗氧化活性的能力都随着浓度的增高而增强。当不同有机溶剂萃取粗提物浓度为1.5 g/L时,二氯甲烷萃取物清除ABTS自由基率为71.92%,正丁醇萃取物清除超氧自由基率为62.36%,综合评价,HQD24的发酵产物中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物质主要分布于二氯甲烷萃取粗提物和正丁醇萃取粗提物,其次分布于乙酸乙酯萃取粗提物,石油醚萃取粗提物中抗氧化活性物质含量最少。【结论】研究结果预示红树林内生烟曲霉菌是产生抗氧化活性物质的重要资源,HQD24菌株可以作为进一步实验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20.
以国家桑树种质资源圃华南分圃中保存的160份果桑种质资源为材料,对桑椹高花色苷及抗氧化能力种质资源进行了筛选与评价。结果表明,其总花色苷含量、总抗氧化能力和DPPH清除能力的变幅分别为106.5~1472.0 mg/L、5.4~32.3mmol/mL和33.7%~87.8%,表现出明显的品种间差异。113份二倍体和47份四倍体果桑种质资源桑椹中的花色苷含量、总抗氧化能力和DPPH清除率差异较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聚类分析表明,160份果桑种质资源可分为6大类群,分别由13、11、56、44、10和26份种质构成。桑椹的总抗氧化能力、DPPH清除率和总花色苷含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表明桑椹的抗氧化能力与其所含的总花色苷类物质密切相关。本研究筛选出了一批高花色苷和抗氧化能力的果桑种质资源,可用于高花色苷和高抗氧化能力果桑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