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锦鸡儿属分析生物地理学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将锦鸡儿属(Caragana)植物分布区划分成13个。在分支系统学基础上,进行了分布区的万分分析。以种类和系为分布特征,进行分布区的聚类分析和最小生成树分析。分布区分支图、表征图和最小生成树从不同方面表达了分布区的关系。锦鸡儿属的分布区被分成东亚和古地中海两大部分。其中分别来自这两部分的前苏联远东-我国东北与阿尔泰-萨彦岭分布区有密切关系。基于分布区分支图,属的分布区分别由这两个部分分布区衍生,同  相似文献   

2.
子树分析和TASS程序及其在锦鸡儿属植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子树分析和三分法 (TASS)程序是历史生物地理学中分布区关系的一种分析途径。它以分类群分支图为基础 ,以剔除其中分布区关系相悖理的结点并确定具信息的子树为目标 ,以便更有效地利用分布区信息。对分布区关系可以用若干子树和一个分布区分支图来表示。对锦鸡儿属 (Caragana)植物 72种和 13个分布区的子树分析和TASS程序运算后 ,得到 7个具信息的子树 ,它们分别表达了锦鸡儿属属内组、系所具有的分布区关系。属的分布区分支图也表达了 13个分布区的关系。与以前我们对本属成分分析的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子树分析和三分法(TASS)程序是历史生物地理学中分布区关系的一种分析途径.它以分类群分支图为基础,以剔除其中分布区关系相悖理的结点并确定具信息的子树为目标,以便更有效地利用分布区信息.对分布区关系可以用若干子树和一个分布区分支图来表示.对锦鸡儿属(Caragana)植物72种和13个分布区的子树分析和TASS程序运算后,得到7个具信息的子树,它们分别表达了锦鸡儿属属内组、系所具有的分布区关系.属的分布区分支图也表达了13个分布区的关系.与以前我们对本属成分分析的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选用锦鸡儿属在秦岭和秦岭以北的20余种和59个形态性状作为分析基础。表征图和分支图共同提示出羽状和掌状叶类群形成两大类。分支图说明了树锦鸡儿C.arborescens和柄荚锦鸡儿C.stipitata等为原始类群。沿树锦鸡儿的分布区,本属植物向西和西南方向适应辐射成以温度和降水为主导因子的生态序列:(1)森林种→森林草原种→草原种→荒漠种,森林种→高寒山地种;(2)湿润地带→亚湿润地带→半干旱地带  相似文献   

5.
锦鸡儿属(豆科)祖先分布区分析(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锦鸡儿属(Caragana)是一个温带亚洲分布属。在我们对这一属系统发育树以及13个分布区的基础上,重点采用Bremer(1992),Ronquist(1994)和Hausdorf(1997)提出的方法,进行本属祖先分布区的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表明远东-我国东北,阿尔泰-萨彦岭以及华北-秦岭是可能的祖先分布区。结合北温带植物类群属的北方起源学说,认为远东-我国东北为原始分布区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同时这三个分布区彼此地理上是隔离的,也恰是本属内一个较原始种树锦鸡儿(Caraganaarborescens)的分布区,结合我们以前的分析生物地理学研究,认为隔离分化是本属最重要的物种形成方式,扩散是次要的而且是短距离的扩散。  相似文献   

6.
针对特有性简约性分析(PAE)不足之处,提出一个新的改进分析方法。主要区别是,新方法对分布区内分类群区分了原始和演化,相应地编码为0/1;为了获取分类群原始和演化的特性,分析以分类群分支图为基础。新方法是系统发育与地理分布相统一原理的一个具体的定量化探讨。用新方法分析了豆科锦鸡儿属锦鸡儿组15种,结果表明新方法优于以前的PAE方法。用新的改进方法分析得到的可能的祖先分布区是原始类群树锦鸡儿和一大类属内原始类群的分布区。与目前属的起源问题的一般观点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基于形态学、染色体、花粉形态24个特征,采用分支系统学方法研究锦鸡儿属(Caragana)的种系发生关系。根据分支图结果,将锦鸡儿属72种排列成12系5组。分支图也表达出分类群演化关系,对Moore(1968)种系发生方案提出了修改,重建了本属的种系发生关系。  相似文献   

8.
锦鸡儿属种系发生关系重建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基于形态杂色体、花粉形态24个特征,采用分支系统学方法研究锦鸡儿属的种系发生关系。根据分支图结果,将锦鸡儿属72种排列成12系5组。分支图也表达出分类群演化关系,对Moorc(1968)种系发生方案提出了修改,本属的种系发生关系。  相似文献   

9.
锦鸡儿属(Caragana)是一个温带亚洲分布属.在我们对这一属系统发育树以及13个分布区的基础上,重点采用Bremer(1992),Ronquist(1994)和Hausdorf(1997)提出的方法,进行本属祖先分布区的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表明远东-我国东北,阿尔泰-萨彦岭以及华北-秦岭是可能的祖先分布区.结合北温带植物类群属的北方起源学说,认为远东-我国东北为原始分布区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同时这三个分布区彼此地理上是隔离的,也恰是本属内一个较原始种树锦鸡儿(Caragana arborescens)的分布区,结合我们以前的分析生物地理学研究,认为隔离分化是本属最重要的物种形成方式,扩散是次要的而且是短距离的扩散.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地区锦鸡儿属植物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锦鸡儿属Caragana是一个典型的温带亚洲分布属。本属在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约有24种1变种,约占整个属的1/3。这些种类几乎全部处于演化高级阶段,且既有叶轴宿存类群,也有假掌状叶类群。反映出种的分化很活跃,在横断山地区形成本属的分布中心、分化中心。本区内绝大多数种类是特有分布。替代现象主要受气候、植被变化作用,沿横断山和喜马拉雅分布的长齿系Ser. Bracteolatae Kom.是一个典型的替代分布类群。锦鸡儿属植物生态适应性很强,可在其生长的灌丛中形成优势种。 寒化和旱化现象十分突出,它们有一系列森林种、草原种和荒漠种及相关的形态变异。用锦鸡儿属植物进行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区域内的分布区关系分析及最小生成树MST和特有性简约性分析(PAE),表明横断山地区特别是其北部是本属植物的一个地理结点。以此沿横断山向北部唐古特和西部藏东南适应性辐射。横断山和西喜马拉雅联系微弱,看不出植物长距离扩散的踪迹,大多是由于生态因子限制而产生的隔离。虽然本区不可能是锦鸡儿属的起源地,然而,通过本区与邻近地区的地理联系,可推测它们在我国适应性辐射方向是从东北向西南。结合豆科蝶形花亚科其它属化石记录及其分布区局限在温带亚洲等现象,认为锦鸡儿植物是一组特化、晚近衍生的类群,起源于北方东西伯利亚晚第三纪中新世后期至上新世。  相似文献   

11.
鸭儿芹根、茎、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水蒸气蒸溜法提取其根、茎、叶中的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仪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以归一化法计算各个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鸭儿芹根挥发油中共分离出11个峰,鉴定出11种化合物,占总离子峰的98.61%,主要成分为α-芹子烯、γ-芹子烯等;茎中共分离出25个峰,鉴定出25种化合物,占总离子峰的100.00%,主要成分为...  相似文献   

12.
采用GC-MS技术,对利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大花金挖耳根、茎、叶、花及花托等5个部位获得的挥发油组分进行了分析.从大花金挖耳5种挥发油中共鉴定出99种成分,从根、茎、叶、花及花托分别鉴定出了37、34、47、29和40种化合物,已鉴定的组分分别占相应挥发油的85.86%、84.98%、83.06%、84.58%和89.06%.5个部位挥发油化学组成差异较大,根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倍半萜类和酯类;茎挥发油主要为倍半萜和烯类(包括烯醇、烯酸、烯酮);叶和花挥发油主要为烯类(包括烯醇、烯酸、烯酮)和酯类;花托挥发油主要为倍半萜类和二萜类.  相似文献   

13.
裂叶荆芥不同部位香精油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从裂叶荆芥的叶、茎和花三个不同部位提取香精油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发现,叶、茎、花的香精油分别含有23、29、26种组分.叶和花香精油的组成和含量基本相似,主要成分是含量分别为15.09%、14.51%的薄荷酮和29.26%、31.36%的(+)-胡薄荷酮等单萜化合物以及含量分别为17.09%、5.00%的α-律草烯等倍半萜.而茎香精油的萜类化合物含量较低,含薄荷酮为4.15%,(+)-胡薄荷酮为7.68%,但其乙酯含量相对较高,如(E)-9-十六碳烯酸乙酯含量为11.92%,异戊酸乙酯为9.38%.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提取部位、栽培地区、采收季节和株龄对迷迭香精油提取率、成分和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贵州栽培的迷迭香叶子中精油的主要成分为α-蒎烯(31.88%–39.09%)、1,8-桉叶素(8.82%–10.97%)和樟脑(7.63%–11.59%);茎中精油的主要成分为龙脑(26.62%–39.05%)、樟脑(11.41%–15.27%)和α-蒎烯(7.23%–17.80%);茎中精油的抑菌活性强于叶中精油。北京地区栽培的迷迭香,其叶子中精油的主要成分为樟脑(27.92%)和L-β-蒎烯(25.28%),抑菌活性强;茎中精油和贵州栽培的成分和活性均相似。对于采收季节,夏季采收的迷迭香精油提取率高,抑菌活性强。而株龄对精油的成分和抑菌活性影响不大。该研究为我国引种迷迭香的合理配置栽培、采收、生产条件和高效开发利用其抑菌活性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探讨马缨丹Lantana camara L.叶片精油化学成分以及其对3种害虫的生物活性,以应用于生物防治。【方法】马缨丹叶片经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产率为0.21%。经过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从马缨丹叶片精油中检测出主要的26种化合物,其中α-姜黄烯(α-curcumene,32.76%),β-石竹烯(β-caryophyllene,16.36%),石竹烯氧化物(Caryophyllene oxide,12.22%),桉油烯醇(Spathulenol,10.48%)含量较高,并对3种不同害虫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生物测定结果表明,马缨丹精油对米象Sitophilus oryzae成虫和Ⅳ龄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幼虫的触杀效果显著,LC50分别为0.92 mg/cm2和32.33μg/m L。随着浓度的升高,对白蚁驱避作用增强,白蚁死亡率增加;高浓度精油对白蚁有触杀作用,但较低浓度对白蚁无显著影响。【结论】本研究证明马缨丹叶片精油对3种害虫有良好防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月桂叶精油成分及逐月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毛细柱 GC-MS 和弹性石英毛细柱 GC Kovats 指数的鉴定方法,从月桂(Laurusnobilis L.)叶精油中鉴定出45个化合物,其中1,4-桉叶油素、水合桧烯等19个系该种植物中首次报道。系统地研究了月桂干叶与鲜叶、不同产地、当年生与多年生成分,首次报道月桂叶精油成分逐月动态变化,表明其得率和主成分1,8-桉叶油素含量均以7月最高。  相似文献   

17.
The essential oil of aerial parts of Ruta graveolens was obtained by hydrodistillation with a 0.74% yield on a dry weight basis. Thirty-eight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by GC and GC-MS analyses. 2-Ketones predominated in the essential oil, with undecan-2-one (46.8%) and nonan-2-one (18.8%) as the main constituents. The essential oil and some of its constituents were tested for their allelopathic activity in vitro on radish germination and radicle growth in light and darkness. The essential oil and some of its minor constituents were effective and dose-dependent inhibitors of both the germination and radicle growth; 2-ketones are not active. The possible allelopathic activity of rue essential oil and some its isolated constituents is reported.  相似文献   

18.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essential oils from the leaves of Laurus nobilis L., have been identified both by capillary GC-MS and fused silica capillary GC Kovats retention in,lex of components. From laurel leaf oil, 45 compounds have been identified, among which, 19 compounds such as 1,4-cineole, sabinene hydrate etc. have not been found in the leaf oil previously. This paper studies systematically the constituents of essential oil from dry, fresh leaves, and those of annual, perennial, different district, and reported the changes of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month by month.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yield of essential oil and 1,8-cineole content is the highest in July.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单性木兰种皮的挥发组分,用GC-MS分别定性定量分析了提取的油层精油和溶解在水中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挥发组分的提取率为4.2%,其中,油层精油得率为3.5%,主要成分中萜烯类化合物多,含量高,其中罗勒烯37.3%、D-苧烯9.03%、对-伞花烯8.10%、β-月桂烯7.79%、β-反-罗勒烯4.08%、对-孟-1-烯4.00%、α-侧柏烯3.11%;水层乙醚萃取率0.7%,其中α-松油醇6.13%、对-伞花烃5.57%、D-苧烯5.33%、6-甲基-3,5-庚二烯-2-酮4.44%、4-甲基-4-戊烯-2-酮4.16%。  相似文献   

20.
The methods of GC with fused silica capillary column, its Kovats retention index of GC and GC-MS-DS etc. We were used to study the aromatic compounds of the peel essential oil of Citrus sinensis (L.) Osbeck and aromatic concentrates of fruit flesh. 29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the peels and 40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the fruit flesh were identified. The trace constituents α-sinensal 0.01% and β-sinensal 0.01% are the special aroma ones for Citrus sinensis. At the same time, the changes flavor components in Citrus sinensis peels and fruit flesh during storage were also explo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