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虫草素是一种核苷类似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利用虫草素产生菌发酵的方式获得虫草素,可能是产生虫草素的一种新方法。为筛选能产虫草素的内生真菌,从中国传统的中药冬虫夏草子实体中共分离得到42株真菌,经PDB液体培养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鉴定其代谢产物。结果表明:菌株OS17的代谢产物中含有虫草素,且虫草素产量为40.16 mg/L。基于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菌株OS17被鉴定为淡色生赤壳菌(Bionectria ochroleuca)。这是首次从冬虫夏草中分离得到能产虫草素的生赤壳属,表明了内生真菌具有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虫草素是一种核苷类似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利用虫草素产生菌发酵的方式获得虫草素,可能是产生虫草素的一种新方法。为筛选能产虫草素的内生真菌,从中国传统的中药冬虫夏草子实体中共分离得到42株真菌,经PDB液体培养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鉴定其代谢产物。结果表明:菌株OS17的代谢产物中含有虫草素,且虫草素产量为40.16 mg/L。基于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菌株OS17被鉴定为淡色生赤壳菌(Bionectria ochroleuca)。这是首次从冬虫夏草中分离得到能产虫草素的生赤壳属,表明了内生真菌具有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对22株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的ITS序列进行分析,并基于拆分网络法splits networks,分析供试菌株的亲缘关系,再进一步比较供试菌株发酵产虫草素能力,筛选出高产虫草素菌株。结果表明,22株蛹虫草的ITS序列长度在518-539 bp之间,对位排列后有39个差异位点,其中有12个简约信息位点,并且都发生在ITS1区;构建的拆分网络显示22株虫草聚为3个类群,每个类群因其特有的碱基替换而区别于其他菌株;22株蛹虫草发酵产虫草素性能差异很大,且虫草素主要存在于胞外液中,MF27的胞外液虫草素含量为332.74 mg/L,显著高于其它菌株(P0.05)。本研究为研究蛹虫草菌株间的系统关系和种质资源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虫草素高产菌株的筛选及菌丝体中核苷类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高效液相色谱对摇瓶培养获得的19个虫草属菌株的菌丝体及胞外液中核苷类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菌丝体中含有的核苷种类较多,且不同菌株菌丝体核苷类成分含量差异显著,而胞外液中的核苷主要为虫草素。同时发现虫草素主要分泌到培养基中,胞外液虫草素的含量可比菌丝体中高出40倍。通过筛选,获得一株虫草素高产菌株,培养液中虫草素含量可达366mg/L。  相似文献   

5.
不同培养条件和前体对蛹虫草液体发酵产虫草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蛹虫草能产生虫草素等多种活性物质。为考察不同液体发酵方式及添加前体物质对虫草素积累的影响,选用蛹虫草08Y1菌株,通过光照振荡、光照静置、黑暗振荡、黑暗静置四种培养条件和添加前体物质(腺嘌呤1g/L+甘氨酸16g/L),发酵16d后检测虫草素和腺嘌呤含量。结果表明:08Y1菌株在黑暗振荡培养条件下,虫草素积累达1,015.0mg/L,腺嘌呤利用率达98.5%,说明黑暗振荡培养并添加前体物质是提高虫草素产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采用融粘帚霉AS3.3987对葛根素进行微生物转化,生成的主要产物经分析鉴定是3′-羟基葛根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以XDB-C18为色谱柱,甲醇:水(27∶7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 nm,测得在160 r/min、30 ℃的转化条件下,底物加量为400 μg/mL,转化时间为36 h时,3′-羟基葛根素得率...  相似文献   

7.
利用Gibberella intermedia CA3-1对甾体化合物去氢表雄酮(DHEA)进行C7α-羟基化反应研究。用单因素实验的方法考察接种量、装液量、转速、有机溶剂助溶、投料浓度以及底物投加时间对产物7α-羟基去氢表雄酮(7α-OH-DHEA)生成的影响。最终确定最适工艺条件:接种量6%,装液量30 m L(250 m L三角瓶),转速220 r/min,体积分数6%丙二醇助溶,接种时即添加底物,底物DHEA质量浓度1 g/L,转化时间36 h。采用优化后的转化条件,7α-OH-DHEA摩尔得率为72.34%。  相似文献   

8.
基因组DNA去甲基化能够激活沉默基因,改变次级代谢产物谱,是一种全新的菌种改良途径。利用不同浓度的DNA甲基化酶抑制剂5-氮杂胞苷(5-aza C)处理蛹虫草菌株CM-L1,降低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高效液相色谱筛检得到改良株LB-C3和LD-A7,菌丝体中虫草素含量分别提升127%和144.3%。LD-A7不能形成子实体,推测与关键的DNA甲基化修饰作用被改变有关。经5次继代培养后,以虫草素含量为指标考察性状稳定性。随传代次数增加,基因组中甲基化的DNA含量增加,液体发酵菌丝体中的虫草素含量均显著降低,但是子实体中虫草素含量非常稳定,改良的菌株更适合栽培生产而非工业发酵。  相似文献   

9.
蛹虫草是重要的食药用真菌,虫草素为其主要活性成分,在抗肿瘤、抗菌、降血糖等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功效。蛹虫草菌株间的形态及环境条件差异,对菌株次级代谢产物虫草素产生影响显著。本研究对不同来源的6株蛹虫草菌株(YCC-B、YCC-C、YCC-H、YCC-W、YCC-Y、CGMCC 3.4655),从蚕蛹体培养子实体性状,液体发酵条件(培养天数、培养方式、外源金属离子等)和传代稳定性等方面筛选优良性状菌株,提高其发酵合成虫草素的能力及稳定性。结果表明,蛹虫草菌株YCC-W在蚕蛹子实体出草及菌体液体发酵产虫草素上综合表现优良,传代稳定;液体发酵培养基中添加外源金属离子Mn2+作为酶的辅基,可以促进虫草素合成;采用振荡-静置相结合的混合发酵培养方式,可以避免单纯振荡培养溶氧量大、菌丝体生长旺盛,而虫草素产生不佳的问题。先振荡培养3d后静置培养至25d时,菌株YCC-W合成虫草素含量最高,可达(874.13±24.25)μg/mL,且稳定性良好。为进一步开发菌种及扩大规模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腺苷酸脱氨酶(AMP deaminase,EC 3.5.4.6)催化5′-腺苷酸脱氨生成5′-肌苷酸。核酸经5′-磷酸二酯酶降解后,用AMP催化其中5′-腺苷酸使其生成5′-脱苷酸。产脱氨酶高活力米曲霉菌株(Aspergillus oryzae)AS3.800,在制作麸麯过程中,当米曲霉分生孢子颜色由浅黄变为绿色时,酶活力下降。现对培养1.5、2、2.5及3天的麸麯进行了电镜观察与脱氨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