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腰带长体茧蜂毒液器官和卵巢的形态学及其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剑锋  李永  陈学新  符文俊 《昆虫知识》2006,43(6):818-821,I0001
应用超薄切片和电镜技术,观察内寄生蜂腰带长体茧蜂Macrocentrus cingulum Brischke毒液器官和卵巢的形态结构。腰带长体茧蜂毒液器官由1个毒囊和2条毒腺组成,毒腺接于毒囊的顶端。毒腺由单层分泌细胞、退化的外胚层细胞和环腔的内膜构成,分泌细胞主要由1个明显的细胞核和1个较大囊状细胞器构成,囊状细胞器的功能是分泌毒液。毒囊由肌肉鞘和扁平细胞层构成,但没有分泌细胞。腰带长体茧蜂卵巢1对,每个卵巢由10条左右卵巢小管组成,与侧输卵管相接处略微膨大形成卵巢萼区。2条侧输卵管在产卵管基部会合形成1条总输卵管与产卵管相接。毒液器官通过毒囊的毒液导管附着在总输卵管上。对寄生蜂毒液器官的生物学、细胞学及在分类进化上的意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魟类螫伤机理,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光魟的毒棘腹外侧纵沟内的毒腺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光魟的毒腺为复层上皮。从基底面到游离面依次为基底层、棘细胞层和嗜酸性细胞层。基底层细胞和棘层的细胞嗜碱性,棘细胞间有少量、散在分布的嗜酸性细胞;棘细胞的外层至腺上皮的游离面的嗜酸性细胞密集排列。电镜下可见基底细胞有丰富的核糖体。棘细胞内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等较丰富。嗜酸性细胞内有电子密度低的膜包分泌颗粒;接近表面的细胞内颗粒部分融合;表层细胞核消失,胞质充满融合的颗粒,游离面侧的胞膜呈角质样增厚。腺上皮内还可见到黑色素细胞、郎格罕细胞和梅克尔细胞。提示毒腺组织内有两种类型的细胞,一类为毒液形成细胞,另一类为非毒液形成细胞。嗜酸性细胞内的电子密度低的膜包分泌颗粒成分可能是造成螫伤剧痛及全身症状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刘晓萍  张克凌等 《动物学报》2001,47(2):221-225,T001,T002
为探讨Hong类螯伤机理,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光Hong的毒棘腹外侧纵沟内的毒腺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光Hong的毒腺为鱼层上皮,从基底面到游离而依次为基底层,棘细胞层和嗜酸性细胞层,基底层细胞和棘层的细胞嗜碱性,棘细胞间有少量,散在分布的嗜酸性细胞;棘细胞的外层至腺上皮的游离面的嗜酸性细胞密集排列。电镜下可见基底细胞有丰富的核糖体,棘细胞内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等较丰富,嗜酸性细胞内有电子密度低的膜包分泌颗粒;接近表面的细胞内颗粒部分融合;表层细胞核消失,胞质充满融合的颗粒,游离面侧的胞膜呈角质样增厚,腺上皮内还可见到黑色素细胞,郎格罕细胞和梅克尔细胞,提示毒腺组织内有两种类型的细胞,一类为毒液形成细胞,另一类为非毒液形成细胞,嗜酸性细胞内的电子密度低的膜包分泌颗粒成分可能是赞成螯伤剧痛及全身症状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观察了内寄生蜂黄眶离缘姬蜂Trathala flavo-orbitalis Cameron卵巢和毒液器官的形态及超微结构,为了解黄眶离缘姬蜂与其寄主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奠定基础。在光学显微镜下解剖雌性生殖系统,并结合透射电镜进行形态学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黄眶离缘姬蜂毒液器官主要由一个薄壁的毒囊、两条接于毒囊顶端的毒腺、通向产卵器的毒液导管组成。毒腺由分泌细胞层和环腔的内膜构成,分泌细胞层中存在大量的端器,主要功能是分泌毒液。毒囊由肌肉鞘层、扁平细胞层以及内膜层组成,肌肉鞘内肌纤丝规则排列,扁平细胞层内的细胞器极其稀少,内膜呈波浪状均匀加厚。黄眶离缘姬蜂的一对卵巢分别由8条卵巢小管组成,开口于两条侧输卵管,在卵巢与侧输卵管相接处略微膨大形成卵巢萼区,萼区内存在大量类似姬蜂病毒的颗粒。黄眶离缘姬蜂的毒液器官属于II型毒液器官,是较高等的进化模式,其毒液器官的形态结构与雌蜂的产卵行为相关。在萼区内发现的类似姬蜂病毒的颗粒,对研究寄生蜂调控寄主的免疫和发育生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管氏肿腿蜂毒液器官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毒液器官的超微结构.毒腺由基膜层、分泌细胞层、导管细胞层和内膜层构成,分泌细胞内含内质网、末端附器、分泌囊泡、分泌颗粒、液泡等细胞器,其内合成的毒液由末端附器输送至毒腺的腔体.毒囊由肌肉鞘层、上皮细胞层和内膜层组成,肌肉鞘内的肌纤丝规则排列不交错,上皮细胞层内细胞器稀少,内膜层呈波浪状均匀加厚.  相似文献   

6.
毒蛇咬伤和毒虫咬(螯)伤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孝慎 《蛇志》2001,13(4):33-34
我院自 1 991年至今 ,诊治各类毒蛇咬伤 1 986例 ,毒虫咬 (螯 )伤 1 0 0多例。根据 1 0年来的临床工作经验 ,对毒蛇咬伤和毒虫咬 (螯 )伤的鉴别诊断体会如下。1 有毒蛇与无毒蛇的鉴别1 .1 毒腺 有毒蛇具有毒腺 ,无毒蛇不具有毒腺 ,毒腺是由唾液腺演化而来 ,位于头部两侧 ,眼的后方 ,包藏于颌肌肉中 ,能分泌出毒液 ,当毒蛇咬物时 ,包绕着毒腺的肌肉收缩 ,毒液即经毒液管和毒牙的管或沟 ,注入被咬伤对象的体内使之发生中毒。无毒蛇则无这一功能。1 .2 毒液管 毒液管是输送毒液的管道 ,连接在毒腺与毒牙之间 ,只有毒蛇才具备有毒液管。1 .…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宽翅曲背蝗Pararcyptera microptera meridionalis雌虫受精囊的形态、组织结构与超微结构,为更好地认识昆虫受精囊的功能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以宽翅曲背蝗已交配雌成虫为实验材料,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受精囊的形态、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结果]宽翅曲背蝗受精囊由一个端囊和一条长的受精囊管组成,端囊用于储存精子.端囊和受精囊管有相似的组织学结构,由外到内依次为肌肉层、基膜、上皮层及表皮内膜.上皮层含上皮细胞、腺细胞和导管细胞3种细胞类型.腺细胞具有一个被有微绒毛的细胞外腔.腺细胞的分泌物经细胞外腔通过分泌导管进入到受精囊腔.分泌导管由导管细胞形成.[结论]在宽翅曲背蝗受精囊的端囊和受精囊管上,内膜和腺细胞的细胞外腔结构均存在差异,由此推测,端囊和受精囊管的功能存在一定差异.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显示上皮细胞具有支持、分泌和吸收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宽翅曲背蝗Pararcyptera microptera meridionalis雌虫受精囊的形态、组织结构与超微结构,为更好地认识昆虫受精囊的功能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以宽翅曲背蝗已交配雌成虫为实验材料,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受精囊的形态、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结果】宽翅曲背蝗受精囊由一个端囊和一条长的受精囊管组成,端囊用于储存精子。端囊和受精囊管有相似的组织学结构,由外到内依次为肌肉层、基膜、上皮层及表皮内膜。上皮层含上皮细胞、腺细胞和导管细胞3种细胞类型。腺细胞具有一个被有微绒毛的细胞外腔。腺细胞的分泌物经细胞外腔通过分泌导管进入到受精囊腔。分泌导管由导管细胞形成。【结论】在宽翅曲背蝗受精囊的端囊和受精囊管上,内膜和腺细胞的细胞外腔结构均存在差异,由此推测,端囊和受精囊管的功能存在一定差异。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显示上皮细胞具有支持、分泌和吸收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毒蛇     
什么叫毒蛇毒蛇的类别我国的毒蛇种类我国各地的毒蛇怎样区别毒蛇与无毒蛇怎样预防毒蛇咬伤什么叫毒蛇毒蛇是指蛇类中具有毒牙和毒腺的那些种类。当它们发生咬人时,毒腺分泌的毒液经排毒导管流出来,沿着毒牙上的沟或管注入人体被咬的伤口内,能引起中毒症状。(图1)无毒蛇没有毒牙和毒腺。虽然有些无毒蛇的唾腺分泌物对人体也有一定的毒性,但是由于缺少有效的注毒工具(毒牙),所以很少可能造成人体中毒。有时发生被无毒蛇咬伤也会出现中毒的现象,多半是由于伤口发生继发性感染所致。即使被毒蛇咬伤,也不一定发生中毒现象。因为毒蛇咬·68·人时…  相似文献   

10.
北京鸭产卵期输卵管管状腺细胞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子显徽镜对北京鸭输卵管管状腺细胞进行观察。鸭输卵管由五部分组成:漏斗、蛋白分泌部、峡部、壳腺和阴道。蛋白分泌部的管状腺细胞有四种类型。A型细胞有电子密度深色颗粒;B型细胞充满了无定型低电子密度物质;C型细胞具有非常明显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D型细胞是由致密的颗粒和低电子密度的颗粒所组成,腔内充满分泌颗粒。我们在这篇文章中分析了蛋白分泌周期的四个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11.
怎样取蛇毒     
高本刚 《蛇志》1990,2(4):21-22
蛇毒是毒蛇头部两侧毒腺的分泌物,在有关肌群的收缩挤压下,经过导管由毒牙注入猎物体内。采蛇毒的方法如下: [一]采取前的准备:为了确保毒蛇的毒腺中蓄积较多的毒液,在采毒前一个星期要用水冲  相似文献   

12.
本文取自人工饲养的成年雌蝎50只,采用光镜和电镜技术,观察其腺上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其结果证实:蝎毒腺为单管泡状腺,腺上皮为单层柱状,主要由暗细胞和明细胞组成。暗细胞内充满了大量的分泌小泡和分泌颗粒,而明细胞内含有大量溶酶体样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蟋螽是直翅目中唯一具有吐丝筑巢行为的类群。本研究旨在探讨蟋螽丝腺的结构特点。【方法】应用解剖学观察、免疫荧光、苏木精-伊红染色、PAS苏木精染色、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方法从细胞水平对黑缘烟蟋螽Capnogryllacris nigromarginata丝腺的显微与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黑缘烟蟋螽丝腺由导管和腺泡构成。腺泡由鞘细胞延伸形成的结缔组织鞘包围。腺泡的主体有4种细胞,分别为Ⅰ型分泌细胞、Ⅱ型分泌细胞、围细胞和腔细胞。Ⅰ型和Ⅱ型分泌细胞为大的腺细胞,形状不规则。分泌细胞细胞核很大,胞质内有大量的内质网和分泌颗粒。Ⅰ型分泌细胞靠近腺泡中心,PAS-苏木精染色表明Ⅰ型分泌细胞内含糖蛋白,Ⅱ型分泌细胞在腺泡外周,位于Ⅰ型分泌细胞与围细胞或结缔组织鞘之间。腔细胞分散在分泌细胞之间,包围形成胞外运输分泌物的通道。围细胞与鞘细胞接触,具有由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微绒毛腔,胞质内有大量的线粒体。围细胞微绒毛腔与腔细胞包围的细胞外运输通道相连,分泌细胞分泌的颗粒聚集在分泌细胞和胞外运输通道之间的连接处,并将分泌物排出至胞外运输通道。多个腺泡的胞外运输通道汇集到由单层细胞组成的丝腺导管。单层导管细胞靠近管腔外围具有规则排列的质膜内陷和大量伸长的线粒体;靠近管腔的一侧具连续的细胞膜突起,在导管壁的表皮下紧密排列。【结论】黑缘烟蟋螽丝腺分泌细胞分为Ⅰ型分泌细胞和Ⅱ型分泌细胞。分泌物质产生及分泌过程依次经过分泌细胞、腔细胞包围的胞外通道、分支导管、总导管和唾窦。其中在腺泡细胞之间,分泌物向外运输过程中,围细胞微绒毛腔的微丝束可能对分泌物的外排提供推动力。  相似文献   

14.
蛇毒液产生的周期分为活跃期和静息期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毒腺分泌细胞的形态学和生物化学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同。蛇咬物排毒或人工取毒后其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是分泌细胞中合成毒液所必需的,其中分泌细胞的α肾上腺素能受体(α-adrenoceptor,α-AR)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adrenoceptor,β-AR)参与了这个过程。本文简要介绍在毒液产生周期的不同阶段中分泌细胞的变化,重点阐述了刺激α-AR和β-AR在引起毒液合成开始时所介导的相关细胞信号通路。最后简单探讨了其它刺激蛇毒腺引起毒液产生的可能因素及其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5.
对湖北钉螺指名亚种(Oncomelania hupensis hupensis)肝脏的显微和超微结构作了较详细的研究。肝腺管壁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构成。上皮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呈多层次板层状,主要分布于核周围,线粒体有椭圆、杆状两种形态,核上万有高尔基复合体并多有溶酶体出现。胞质中分泌颗粒分为四种,细胞基部的颗粒电子密度很高,中部有巨大颗粒,近细胞游离端的大、中、小分泌颗粒可连同胞质一起排放入管腔。在肝脏间质中的网状细胞多呈三角形状,有血细胞团和毛细血管腔构造。  相似文献   

16.
浅谈几种毒蛇咬伤的临床表现和抢救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龚丽萍  黄港 《蛇志》2010,22(1):58-59
世界已知毒蛇约500余种,分布在我国的毒蛇目前已知有80多种,但对人体危害较大、经常造成蛇伤的毒蛇主要有10余种。按照蛇毒成分不同可分为神经毒类、血循毒类和混合毒类3种。当毒蛇咬伤人后,由毒腺分泌的蛇毒经排毒导管、毒牙及伤口沿淋巴及血液循环扩散至全身,  相似文献   

17.
黄腹潜蝇茧蜂寄生因子的特性及其对寄主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初步研究了黄腹潜蝇茧蜂Opius caricivorae Fischer寄生因子的特性及其对寄主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幼虫的生理效应。黄腹潜蝇茧蜂携带的主要因子是毒液。毒液器官是由一个土黄色的锥形毒囊和7个透明的椭圆形的毒腺及导管构成的;毒液的电泳图谱显示约有12条蛋白带,其中绝大多数低于100 kD,含量最高的3条蛋白带为43.5、25.9和20.1 kD;杜氏腺约有15条左右蛋白质条带,其中有5条含量很高(121.4、77.0、51.5、42.7和36.5 kD)。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在黄腹潜蝇茧蜂毒腺分泌细胞和卵巢表皮细胞中新发现存在一种类病毒颗粒,这些球状颗粒直径大约为50 nm。雌蜂经Co60辐射处理后再寄生(即假寄生)3龄寄主幼虫,被寄生后的寄主依然能正常化蛹,但不能羽化;7 h后寄生体壁开始出现红斑;脂肪体形态结构无显著变化;绝大多数的蜂卵没有被包囊。推测在正常寄生的情况下可能是毒液抑制了寄主的包囊作用,而新发现的类病毒颗粒是否参与了这一过程目前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18.
黄胫小车蝗受精囊的亚显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了黄胫小车蝗Oedaleus infernalis 受精囊的显微与亚显微结构。结果表明,黄胫小车蝗受精囊为单个,由高度卷曲的受精囊管和蚕豆状的端囊构成。受精囊壁主要由表皮层、上皮层、基膜和肌肉层构成;上皮层包含上皮细胞、导管细胞和腺细胞。上皮细胞在靠表皮层的边缘有大量的微绒毛,两相邻上皮细胞的细胞膜相互嵌入,并有细微的突起延伸在导管细胞及腺细胞之间,直到基膜,达基膜处的上皮细胞膜折叠,与腺细胞膜的折叠,一起形成迷宫样的指状突起,附着在基膜上。导管细胞有一个较大的核和分泌导管,连接于腺细胞的细胞腔和受精囊腔,将腺细胞中分泌物运输到受精囊腔中。腺细胞具有典型的分泌细胞特征: 含发达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及不同大小的囊泡。肌肉层位于受精囊最外层,附在基膜上。在受精囊不同部位的结构有差异。在交配前和交配后,受精囊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正世界范围内眼镜蛇属约28种[1]。我国有舟山眼镜蛇(naja atra)和孟加拉眼镜蛇(naja kaouthia)两种,前者过去又称为中华眼镜蛇[2]。眼镜蛇是腺管牙类毒蛇,其毒腺分泌的毒液是以神经毒为主的混合毒,即神经毒和血循毒。眼镜蛇毒神经毒素(cobra neurotoxin,CNT)是其毒液中毒性最大的成分,它能使动物产生呼吸抑制和骨骼肌麻痹,甚至死亡[3]。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发展,眼镜蛇毒神经毒素的一些组分已得到分离、纯化、测定,并广泛应用于科研和临床。本文就眼镜蛇毒组分中神经毒素的研究与应用进  相似文献   

20.
蛇毒的毒性成分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贾艳  胡延春  张乃生 《蛇志》2004,16(2):23-32
蛇毒是从毒蛇的毒腺中分泌出来的一种毒液,属于生物毒素。一般蛇毒的新鲜毒液呈蛋清样粘稠液体,振摇时易起泡沫,呈弱酸性,有特殊腥味,含水量约为65%~80%,比重为1.03~1.06,常温下易失活,置冰箱中1周后有部分失去活力。蛇毒中的蛋白类物质是蛇毒主要毒性成分,包括蛇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