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揭示的植物高温胁迫响应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温是限制植物生长和产量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子.近年来,蛋白质组学研究为我们从系统生物学水平深入认识植物高温胁迫应答的复杂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目前,已经分析了模式植物拟南芥、主要粮食作物(大豆、水稻和小麦)、耐热植物(匍匐剪股颖、马齿苋、假虎刺),以及野生毛葡萄、胡杨、苜蓿、半夏等应答高温胁迫过程中的蛋白质组变化特征.这些研究共鉴定到838种响应高温胁迫的蛋白质,其中534种蛋白质表达受到高温诱导,304种蛋白质表达受到抑制.本文整合分析了上述植物在应对不同程度高温胁迫(30~45 ℃处理0~10 d)时蛋白质表达模式的变化特征,为解释高温胁迫应答网络体系中重要的信号与代谢通路(如:信号转导、胁迫防御、糖类与能量代谢、光合作用、转录、蛋白质合成与命运、膜与转运等)的变化提供了证据和线索,为深入认识植物应答高温胁迫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毒蛇咬人造成蛇伤,轻则中毒,重者死亡。毒蛇有害,人人皆知,故已形成见蛇就打的习惯。实际上,毒蛇只占蛇类的一小部分,全世界约有2,500种蛇,毒蛇仅占1/5左右。许多种蛇吃各种害虫、害兽;其肉可食;肉、胆、蛇蜕、蛇酒能入药治病;皮可制琴膜等。所以,只应消灭那些对人畜造成危害的毒蛇。正确区别毒蛇与无毒蛇,可以帮助我们认准毒蛇,加以消灭或防避毒蛇咬伤。  相似文献   

3.
胡建国 《蛇志》2012,24(1):56-57
蛇毒是从毒蛇头部毒腺分泌的有毒液体,是一种重要的天然动物毒素,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现已被应用于溶栓、抗癌、止血、止痛等方面。传统上蛇毒分为神经毒、血循毒与混合毒。尖吻蝮是我国十大剧毒蛇之一,其毒液主要作用于血液系统,引起出血、肿胀与局部组织坏死。已经发现尖吻蝮蛇毒多属丝氨酸蛋白酶、金属蛋白酶和磷脂酶屯家族,部分蛋白质可能属于去整合素家族[1]。现就尖吻蝮蛇毒生理活性及药理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一说起毒蛇,很多人马上感到毛骨悚然。其实,在与其他动物抗衡中,毒蛇并不会总是占上风。瞧,动物界已经海选出了几位不怕毒蛇的小勇士,正打算与毒蛇一决高下,而毒蛇王国也派出了五毒教教主:响尾蛇,棉D蛇,鼓腹毒蛇,眼镜蛇和黑曼巴迎战它们。擂台赛正式开始,好戏即将上演。  相似文献   

5.
荀建宁  卢惠萍 《蛇志》1996,8(1):21-21
蛇伤治疗与急救专题讲座荀建宁广西中医学院二附院530011卢惠萍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530022第二讲毒蛇与无毒蛇的区别第三节:从蛇的外观形态及毒牙毒腺来鉴别怎样才能鉴别毒蛇和无毒蛇呢?首先我们可从蛇的外观形态来鉴别,如蛇的头部、尾巴、斑纹、色泽、...  相似文献   

6.
毒蛇咬伤具有发展迅速、病情危重、并发症多、处理棘手、预后难以预料等特点,如处理不及时或处理方法不当,往往造成不良后果,轻者致残,重者则危及生命。自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蛇伤防治过失责任赔偿事件显著增加,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患者投诉、控告、提出高额索赔等问题呈逐年增加[1]。近30年来,我们治疗毒蛇咬伤患者共3186例,现结合我国各地蛇伤治疗的经验和教训以及临床医疗的现实状况,就毒蛇咬伤诊治中的医疗纠纷提出我们的意见,旨在缓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的医疗环境,促进蛇伤防治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杨道之 《蛇志》2004,16(3):19-20
毒蛇咬伤是一种对人体危害极大的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就会危及生命。作者应用自制“万应蛇药丸”治疗毒蛇咬伤56例,疗效显著,现就临床疗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全世界蛇辈子孙约2500种,毒蛇占650种,其中海蛇52种,我国有23种,北部湾约10种。海蛇全属毒蛇,毒液比陆上毒蛇强40倍,海蛇跟鱼类被捕混杂网中,渔民选鱼时偶被咬伤,两腿发麻瘫痪,牙关紧锁,终因神经呼吸麻痹而丧命黄泉。这次我们来到广西北海地角渔村,跟渔民选鱼,开工之前,他们便关切地告诫道:“当心别碰着它呵!”尽管  相似文献   

9.
孙立友 《蛇志》2005,17(3):166-167
作者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摸索出一套快速甄别各种毒蛇咬伤的诊断方法。以下就皖南山区最为常见的几种毒蛇分别进行叙述。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广西凭祥南山大队大庄生产队五十岁社员黄四上山砍柴,回家途中,巧遇一条半冬眠状态的银环蛇在洞口晒太阳。他想,听讲蛇酒能强壮身体,还能延年益寿,真是机会难得。虽然他毫无捉蛇知识,还是把半冬眠状态的毒蛇捉回了家。当他把蛇头部装入盛有酒的瓶内时,毒蛇受到酒的刺激,动了起来,反过头咬伤他左手的虎口,伤口麻木,约一小时后,他觉头昏、眼花、视线模糊,嗜睡。在送往边防某医院途中,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这正是:乱捉毒蛇泡酒,被咬生命难救。  相似文献   

11.
《蛇志》2019,(4)
作为中国南方常见毒蛇之一,竹叶青属毒蛇的毒液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竹叶青毒液中各生物活性成分的毒理机制正逐步被阐明。与此同时,竹叶青属毒蛇咬伤的临床治疗技术以及疗效亦在不断发展、提高。本文就近年来对竹叶青属毒蛇毒液活性成分的毒理学研究进展及相应的临床治疗手段等研究资料进行概括与综述。  相似文献   

12.
近代有很多学者发现蛇血清及某些哺乳动物血液中存在抗蛇毒因子。一、能产生抗毒因子的动物。血液中含抗毒因子的动物包括某些毒蛇及某些无毒蛇和哺乳动物,后者包括:1、食毒蛇的动物;2、被毒蛇捕食的哺乳动物;3、人类。  相似文献   

13.
陈远辉 《蛇志》2002,14(4):64-65
我们从 1 983年至 2 0 0 1年在对莽山蛇类资源调查时发现 ,莽山现有毒蛇资源 3科 1 7属 2 0种(含无毒牙类毒蛇 6种 ) ,其中包括中国特有种——莽山烙铁头蛇。主要致伤蛇种有 8种。符合赵尔宓院士关于中国毒蛇咬伤有关医学地理区划中的低纬地区和中纬地区之间的毒蛇种 [2 ] ,蛇伤发病率也符合赵尔宓院士有关毒蛇咬伤危害区划中的严重蛇害区。现报告如下。1 莽山的毒蛇种类  莽山地区有蛇类资源 4科 2 7属 5 0种 [1] ,其中毒蛇分隶 3科 1 7属 2 0种 (含无毒牙类毒蛇 5属 6种 ) ,分别是蝰科中的白头蝰、尖吻蝮、蝮蛇、原矛头蝮、竹叶青、山…  相似文献   

14.
曹云英  段骅  王志琴  刘立军  杨建昌 《生态学报》2010,30(22):6009-6018
为明确高温对耐热性不同水稻品种叶片蛋白质表达的影响,以耐热性不同的2个籼稻品种双桂1号(不耐热)和黄华占(耐热)为材料,分别于苗期、减数分裂期及抽穗(始穗后0—10d)和灌浆早期(始穗后11—20d)进行高温处理,之后取材并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研究高温对不同水稻品种叶片蛋白质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导致叶片中蛋白质的变化呈4种状况:新蛋白质的产生,一些蛋白质表达量上调,一些蛋白质的表达被抑制,一些蛋白质表达量下调。蛋白质表达变化在两品种以及4个处理时期的表现不同,总体表现为在热敏感品种中表达谱发生变化的蛋白质总数高于耐热品种。质谱分析表明,差异蛋白质主要涉及光合作用和信号转导,该类蛋白质在热敏感品种中表现为不表达或表达量下降,而在耐热品种则表现为有新诱导的蛋白质的产生或表达量上调,表明参与光合作用和信号转导的蛋白质在水稻耐热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季  蔡能斌  黄俊捷 《蛇志》2006,18(4):282-282
毒蛇咬伤时有发生,且具有发病急、变化快、并发症多、治疗复杂、致残率高甚至导致死亡等特点.毒蛇咬伤处理不及时或处理方法不当,往往造成不良后果,轻者致残,重者丧失生命。通过回顾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6年9月收治的85例毒蛇咬伤患者,认为目前毒蛇咬伤的救治关键是早期正确处理。同时发现基层医院还存在一些治疗误区,值得注意。现就治疗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怪物事务所     
正大拇哥来揭示谜底啦!2015年第10期的1号怪物是猫头鹰蝶的蛹。为了避免受到伤害,它伪装成毒蛇头的样子来吓唬捕食者。更厉害的是,它还可以感知外部世界。当敌人靠近时,蛹就会前后摇摆,造成一种毒蛇准备进攻的假象。2号怪物也是一种伪装高手,名叫蚓蛛。它的腹部十分细长,可以完美地伪装成植物的细枝或卷须,任何想停留在上面的昆虫都可能成为它的美餐。火眼金睛奖  相似文献   

17.
高温对小麦叶绿体核糖体和叶绿体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小麦叶片的核糖体,用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叶绿体蛋白质。对在高温和常温条件下生长的小麦分析比较表明:在34℃高温下,小麦叶片能正常地形成细胞质的80S 核糖体,而影响了叶绿体的70S 核糖体的形成,从而使由叶绿体基因组控制的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受阻。由 SDS-凝胶电泳分析表明:高温处理的小麦,其叶绿体蛋白质的电泳条带少于常温下生长的小麦。在这些消失的多肽中,主要是叶绿体基因组的翻译产物,如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大亚基。由于叶绿体内这些具有光合生理功能的蛋白质的合成受阻,从而导致小麦叶片光合强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8.
《蛇志》2018,(1)
正毒蛇咬伤为常见临床急诊,以夏秋季多发,常年均可发生。毒蛇咬伤后除局部出现中毒症状外还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安全。因此,毒蛇咬伤的早期救治尤为关键。本文就毒蛇咬伤引起凝血功能损害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救治提供参考。1蛇和蛇毒世界上有蛇2000多种,其中我国有170余种,有近50  相似文献   

19.
吴启才 《蛇志》1989,1(3):35-36
毒蛇咬伤伤口由于处理不当、治疗不及时或中毒量太大往往造成患肢溃烂坏死。严重者截指(趾)、截肢;轻者经过外科适当处理,一部分患者伤口可自愈;一部分却需靠植皮,方能消灭创面,不致于成为慢性溃疡。在实践中,我们摸索出应用营养液湿敷肉芽创面和新植皮法比1978年前旧方法效果好。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对照组:以1970~1977年毒蛇咬伤致患肢溃烂坏死需植皮36例,采用旧植皮法为对照组。其中五步蛇伤18例,眼镜蛇伤12例,烙铁头蛇伤2例,竹叶青蛇伤4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10例。实验组:1978~1987年毒蛇咬伤致患肢溃烂坏死需植皮56例,施以新植皮法为实验组。其中五步蛇伤38例,眼镜蛇伤14例,竹叶青蛇伤3例,烙铁头蛇伤1例。男性患者40例,女性16例。治疗方法对照组:溃烂创面按外科常规换药,有坏死组织就予以清除。脓液多,用攸锁纱布换药,脓液少  相似文献   

20.
蛋白质工程已日益受到科学家和舆论的重视,关于它产生的历史和学科背景以及成就和展望,本刊已有另文介绍。本文拟就当前在我国开展蛋白质工程研究谈谈个人的浅见。 1.蛋白质化学是蛋白质工程的基础学科:蛋白质研究经过了二十多年的蓬勃发展,人们发现了数千种不同功能和来源的蛋白质,其中有上千种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已被测定,上百种已获得高分辨率分子结构的解析。在这些成就面前,蛋白质化学家感到除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