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种重要的虫生真菌——串珠镰刀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水稻主要病原微生物资源调查中,发现有许多种类的害虫被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所寄生,包括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幼虫及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幼虫及蛹,大螟(Sesamia inferens)幼虫及蛹,粘虫(Leucania separata)蛹,稻苞虫(Parnara guttata)蛹,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is)幼虫及蛹,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若虫及成虫,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若虫及成虫,花稻虱  相似文献   

2.
人胎儿主动脉平滑肌细胞(SMC_8)体外培养的第4(T_4)及第10(T_(10))代细胞在含[~(35)S]-硫酸钠的培养液中培养以标记蛋白聚糖(PG)。培养液及细胞层的4mol/L盐酸胍提取液中的PG_8用DEAE-Sephacel离子交换及凝胶过滤柱层析纯化。两代(T_4及T_(10))培养液中均含有一种分子较大及大小类似的硫酸软骨素-PG(CS-PG,在Sepharose CL-4B柱的排阻部位洗脱),其相对含量在T_4为20.8%,T_(10)为12.9%,另外尚均含有一种分子较小及大小类似的硫酸皮肤素-硫酸软骨素-PG(DS-CS-PG,Kd=0.27-0.33,Sepharose CL-4B),其相对含量在T_4为72.7%,T_(10)为81.5%。两代细胞层中除有一种与培养液中大小类似的CS-PG外(其相对含量在T_4为21.7%,T_(10)为10.2%),尚均含有一种分子较小(小于培养液中者)的DS-CS-PG(Kd=0.53,Sepharose CL-4B),其相对含量在T_4为57.4%,T_(10)为75.0%。另外,两代培养液及细胞层中均含有硫酸乙酰肝素-PG(HS-PG),在T_4及T_(10)培养液中分别为6.5%及5.6%;而在细胞层中则分别为20.9%及14.8%。T_(10)的培养液及细胞层中DS-CS-PG的[~(35)S]参入量均高于T_4者;而CS-PG及HS-PG则相反。T_(10)除有PG合成变化外尚有其他衰老迹象(如脂质堆积等),故SMC_8的老化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云南山楂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云南山楂的果实中分得10个化物,经光谱分析及化学反应分别鉴定为槲皮素(Ⅰ)、芦丁(Ⅱ)、牡荆素(Ⅲ)、金丝挑甙(Ⅳ)、胡萝卜甙(Ⅴ)、熊果酸(Ⅵ)、氯原酸(Ⅶ)、奎宁酸(Ⅷ)、β-谷甾醇(Ⅺ)及二十九烷醇(Ⅹ)。  相似文献   

4.
以[~(35)S]-Na_2SO_4为示踪物,观察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合成及分泌的蛋白聚糖(PG),经DEAE-Sephacel离子交换及Sepharose6B凝胶滤柱层析分析发现细胞层及培养液均含有三种PG单体,即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HS-PG)、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CS-PG)及硫酸皮肤素蛋白聚糖(DS-PG)HS-PG又可分为大小两种,前者(HS-PG_L)位于V_o处,后者(HS-PG_s)Kd=0.53(sepharose6B);CS-PG/DS-PG分为三个峰,峰Ⅰ位于V_0处,峰Ⅱ、峰Ⅲ的Kd值分别为0.26及0.52(sepharose6B)。汇合前后细胞层及培养液中各种PG的含量不同。细胞层PG总量汇合前低于汇合后,无论是细胞层还是培养液汇合前HS-PG_L均低于汇合后,HS-PG_L与HS-PG_s比值亦为汇合前低于汇合后,而CS-PG/DS-PG含量则高于汇合后。汇合前后EC合成及分泌PG的差异与文献报道的EC损伤及正常者类似。  相似文献   

5.
渤海南部牙鲆的食性及摄食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1051尾渤海南部牙鲆的胃含物分析表明,渤海南部牙鲆为捕食性(游泳生物食性)鱼类,其食物成分有30余种,以底栖虾类中的口虾蛄、鲜明鼓虾、日本鼓虾、脊尾褐虾,软体动物的日本枪乌贼及鱼类中的斑(鱼祭)、鳀鱼、黄鲫、六丝矛尾虾虎鱼及焦氏舌鳎等动物为主要食物。牙鲆除冬季外,其余时间均强烈摄食,而且其摄食的季节性变化明显:春季以鱼类(重量占80.9%)及甲壳类(18.6%)为主要食物;夏季以鱼类(83.5%)及软体动物类(13.1%)为主要食物;秋季主要摄食鱼类(87.9%);冬季则主要摄食鱼类(73.2%)及甲壳类(19.7%)。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携载两性霉素B的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AmB-PBCA-NP)对大鼠肝、肾及血液系统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4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AmB、AmB-PBCA-NP、PBCA-NP及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酯-80,定时取血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及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BPC)等指标。结果AmB组大鼠给药后1d、1周的RBC分别为(4.302±0.3)和(3.3±0.37)×1012/L,AmB-PBCA-NP组分别为(4.77±0.49)和(4.88±0.46)×1012/L,溶血反应明显降低;AmB组给药后ALT及AST水平明显升高,分别为1059.2±119.22、466.6±357.30μmol/L(1天)和1755±175.39、2684.2±494.74μmol/L(1周),而AmB-PB-CA-NP组、载体材料组及表面活性剂组的大鼠肝、肾功能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AmB-PBCA-NP能够显著降低AmB对肝、肾及血液系统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土壤紧实胁迫对黄瓜根系活力和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了黄瓜(Cucumis sativus L)根系活力和叶片光合作用对土壤紧实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当土壤紧实度增大时,黄瓜根系重量减小,活力下降.同时,叶片的相对电导率(REC)及丙二醛(MDA)含量升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强;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E)及比叶重(SLW)减小,胞间CO2浓度(Ci)增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卵巢癌细胞与腹膜间皮细胞(HPMC)相互作用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用Millicell将卵巢癌细胞SKOV3与HPMC进行非接触性共培养,用RT-PCR检测细胞VEGF及bFGF mRNA表达,ELISA检测细胞条件培养液中VEGF及bFGF蛋白水平。结果共培养后,SK-OV3 VEGF及bFGF mRNA表达分别为3.62±0.23及3.41±0.25,条件培养液中VEGF及bFGF蛋白水平分别为(523.5±24.9)pg/ml及(156.4±17.3)pg/ml,与SKOV3单独培养时相比,差别均有显著性(P<0.01)。HPMC共培养后VEGF及bFGF mRNA表达分别为3.96±0.09及3.54±0.21,条件培养液中VEGF及bFGF蛋白水平分别为(1567.62±45.42)pg/ml及(682.9±33.7)pg/ml,均明显高于HPMC单独培养时的水平(P<0.01)。结论卵巢癌细胞与HPMC均可合成VEGF及bFGF;二者共培养时,相互刺激表达更高的VEGF及bFGF。  相似文献   

9.
红树林植物海芒果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硅胶柱层析和凝胶柱层析对红树林植物海芒果(Cerbera manghas)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数据并与已知化合物数据作比较,它们分别鉴定为cyclocerberidol(1)、cerberidol(2)、(Z)-ligustilide(3)、coniferaldehyde(4)、ethyl(2E)-3-(4-methoxyphenyl)-2-propenoate(5)、p-hydroxyphenylethyl anisate(6)、nodakenin(7)、isoimperatorin(8)、theviridoside(9)、cycloolivil(10)及3β-acetyl-lupeol(11)。化合物3-8及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流模型,重点观测了早期再灌流时心肌室颤阈值(VFT)、心律、Ca~(2 )含量的同步动态变化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其影响,发现再灌流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增高及心肌室颤阈值的降低与心肌Ca~(2 )含量的变化及Ca~(2 )超负荷的发生在时相上有差异。SOD对再灌流早期(再灌刚开始的1~3min)VFT一过性降低及心律失常发生率有明显抑制作用,而此时心肌Ca~(2 )含量无变化,提示(1)再灌流刚开始时出现的严重心律失常与氧自由基密切相关;(2)Ca~(2 )诱发心律失常的作用似迟于氧自由基。  相似文献   

11.
脂蛋白(a) [ LP(a)]是一种与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构极其相似的脂蛋白,它由LDL脂质核心、载脂蛋白B100(apoB100)及特异性的成分载脂蛋白(a)[ apo(a)]组成. 大量的研究表明,高LP(a)是动脉粥样硬化独立的危险因素.而LP(a)在血浆中的水平及致病能力取决于其合成的速率及其颗粒的大小. 因此, 如何抑制LP(a)合成,进而从源头减少LP(a) 的血浆水平,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当前关于影响LP(a)合成的环节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从而为降LP(a)药物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导了一种对单链DNA灵敏的探针——Tb~(3 )研究了Tb~(3 )-核酸复合物的荧光光谱及激发光谱,实验结果表明,Tb~(3 )与核酸的结合位点主要有两个;核酸上的磷酸部位及鸟嘌呤上的电子供体部位.本文提出了Tb~(3 )可作为测定单链DNA及RNA量的一个较灵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Valsalva动作对正常人左室扭转运动的影响,探讨其机理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VVI技术对30例正常人初始时与40 mmHg乏氏动作张力期10s时左室短轴心内膜及心外膜下心肌旋转(ROT)、扭转(TW)及扭矩(TOR)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初始时比较,40 mmHgValsalva动作张力期10s时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收缩末容积(LVESV)及每搏量(SV)减低(P<0.001)而心率增快(P<0.001),射血分值(EF)没有变化(P>0.05);左室心尖部心内膜及心外膜下心肌收缩期峰值旋转均减低(P<0.05),而基底部ROT无明显变化(P>0.05),导致左室TW减低(P<0.05)而TOR没有变化(P>0.05)。结论:40 mmHg Valsalva动作可影响正常人左室ROT及TW。临床上Valsalva动作应尽量减少负荷压及持续时间,避免其对心脏功能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川芎嗪对豚鼠心室乳头肌电生理和机械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实验观察了川芎嗪对豚鼠乳头肌快反应电位(FAP)、慢反应电位(SAP)及收缩力(FC)的作用。结果表明,川芎嗪(3~100μmol/L)对FAP的复极化50%和90%时程(APD_(50)、APD_(90)及FC均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对静息电位(RP)及动作电位幅值(APA)则无明显影响。川芎嗪对组胺、BaCl_2或氨茶硷诱发的SAP的零期除极最大速率(V_(max))、APA、APD_(50)、APD_(90)及FC均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对RP无明显影响。提高细胞外液Ca~(2 )浓度至3.6mmol/L可拮抗川芎嗪对FC的抑制作用。结果提示川芎嗪抑制心肌慢内向电流I_(si)。  相似文献   

15.
骨骼肌的运动神经末梢一般都给它分为三型:即葡萄状未梢(termhaison en grappe),板状末梢(terminaison en plaque)及线状未梢(terminaison en Ligne)。Huber氏(1898),Kulchisky氏(1942),及Hunter氏(1925)等认为葡萄状末梢系交感神经的终末部份,而Dogiel氏(1890)及Wilkinson氏(1929)郤认为它是一种未成熟的末梢形态。Cole  相似文献   

16.
在一般电生理学书刊中,一直把Ling 及Gerard(1946)作为应用微电极的先驱者。其实,在他俩把细胞内微电极介绍给大家以前,早就有人应用过微电极了。最近,Edwards(1983)及Hoyle(1983)先后著文回顾了这段历史,并指出,微电极应用的发展不是全或无的,而是有一个量变的过程。历史上最早使用电解质液充盈的毛细管的是一些植物学家,他们在二十年代就以此来记录藻类(volonia,chara 及Haliclystis 等)的电位,这些作者是Gicklhorn 及Umrath(1928),Kümmel(1929)及Dam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人建立稳定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手术中的难点及对策。方法:单人及双人裸视下采用改良二袖套法制备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各50例。结果:单人及双人组供体手术时间、无肝期、受体手术手术时间分别为:(39.16±2.89)min和(38.36±3.04)min、(19.92±1.36)min和(19.70±1.40)min、(61.98±3.46)min和(58.65±3.94)min;单人及双人组手术成功率、1周存活率、一月存活率分别为:94.0%(47/50)和92.0%(46/50)、86.0%(43/50)和88.0%(44/50)、86%(43/50)和84%(42/50)。结论:通过改进手术方法,简化操作,单人即可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18.
本工作比较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肾性高血压大鼠(RHR)及它们的对照动物WKY和Wistar大鼠主动脉和肠系膜动脉平滑肌Ca~(2 )内流及川芎嗪对Ca~(2 )内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血压动物血管平滑肌(VSM)Ca~(2 )内流明显高于正常动物。体外给川芎嗪明显抑制高血压大鼠及对照动物VSMCa~(2 )内流;口饲川芎嗪,对正常动物的VSMCa~(2 )内流呈明显激活,而对高血压大鼠是明显抑制。 川芎嗪对正常及高血压动物血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红藻海膜(Halymenia sinensis),绿藻孔石莼(Ulva pertusa),褐藻裙带(Underia pinnatifida)及蓝藻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rsis)的DCMU增益荧光比率(FD/FN)。其中海膜的比率最高(3.9),石莼及螺旋藻次之(2.5和2.8),裙带(采自夏季)的比率最低(1.7)。脱水及热处理下和藻体老化时,FD/FN值显著下降。在实验室条件下分批培养的两种赤潮藻海洋原甲藻(Prorocertrum micans)和微小角毛藻(Chaetoceras minutissmus),其增殖过程中最大增益荧光比率较最大增殖速率出现早,这一结果为赤潮的预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收集236例胃癌组织标本及135份健康人群咽漱液(throat washings,TWs)标本,采用原位杂交、PCR-Southern blot筛选出17例EB病毒相关胃癌(EBVaGC)(7.2%)和33例EBV阳性的TWs标本(24.4%);应用PCR-RFLP、巢式PCR及DNA测序等方法,检测EBV阳性标本病毒1/2分型、F/f分型、I/i分型及LMP1XhoI(+)/(-)等四种基因变异。EBVaGC及健康对照均为F型变异,未检测到f型变异。EBVaGC中1/2型、I/i型及LMP1XhoI(+)/(-)型的例数及比例分别为:17(100%)/0(0)、1(5.9%)/16(94.1%)及0(0)/15(88.2%);而TWs中上述分型的相应数据为25(75.8%)/8(24.2%)、11(33.3%)/19(57.6%)及12(36.4%)/18(54.5%),各位点两种基因型在EBVaGC和健康人中的分布不同(1/2:P=0.047;I/i:P=0.048;XhoI(+)/(-):P=0.012)。综合分析表明在3种基因多态性均能确定的标本中,EBVaGC均为1/i/XhoI(-)亚型(1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