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昆虫知识》2009,(3):333-334
据4月15日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报道,科学家最近在巴西的亚马逊地区首次发现完全由雌性组成的无性繁殖蚂蚁。  相似文献   

2.
使雌性排斥雄性移植器官的基因在器官移植中,雄性可以接受雌性供体的器官,而雌性却排斥雄性供体的器官,因为雄性体内存在H-Y抗原,而雌性体内没有这种抗原。科学家用高度近亲繁殖实验小鼠施行皮肤移植时首次发现了H-Y抗原。《Nature》今年8月24日报导,...  相似文献   

3.
2003年8月—2005年8月,对无量山大寨子5个黑长臂猿群体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观察。当一个群体在早晨鸣叫或依次通过树冠时,记录群体的结构和组成。每个群体都由1个成年雄性、2个成年雌性及其后代组成。2003年8月平均群体大小为6·2只;到2005年8月,平均群体大小发展为6·4只,其中有2个亚成年雄性从出生群迁出,且有3只幼猿出生。在3个群体(G1、G2和G3)中两个成年雌性都成功繁殖了后代。同一群体内两个成年雌性间无攻击或等级行为。2005年4月15日,当一只亚成年雌性进入G3的领域后,两只成年雌性对其进行追逐驱赶,并且干扰其与成年雄性配合进行二重唱,成年雄性没有直接驱赶流浪的亚成年雌性,10天后这只亚成年雌性离开了G3的领域。亚成年雄性经常与群体其他成员保持一定距离,并且在出生地通过独唱练习鸣叫。黑长臂猿可能通过亚成年雄性和雌性的迁出,及成年雌性对外来流浪雌性的驱赶维持这种一夫二妻的群体结构。  相似文献   

4.
高勇  康乐 《昆虫学报》2002,45(3):397-400
大多数动物在繁殖过程中,雌性在繁殖过程中要比雄性付出更大投资,如相对于精子较大的卵子细胞,较长的育幼时间等,因而在交配过程中,雌性具有选择权,而雄性之间相互竞争以取得与雌性的交配权。然而自然世界中并不总是竞争的雄性(competitive male)-选择的雌性(selective female)这种婚配形式。在螽斯类昆虫中,雄性同样具有较大的父方投资。在繁殖期间,雄性螽斯争相鸣叫,求偶,且在交配后要给予雌性特殊的营养物质-精包,供雌性取食。因此在特定情况下,雌性之间将进行竞争以获取雄性配偶,雄性变得更具有选择性。影响这种性角色逆转的主要因素是可获得资源的紧缺。父方投资理论和性选择理论预测雄性显著地对后代投资时,雌性将表现出典型的雄性特征,她们竞争追求性活跃的雄性,而雄性将表现出典型的雌性特征,对配偶具有选择性。螽斯类昆虫中这种特殊的性角色逆转现象符合性选择理论和父方投资理论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2003年8月—2005年8月,对无量山大寨子5个黑长臂猿群体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观察。当一个群体在早晨鸣叫或依次通过树冠时,记录群体的结构和组成。每个群体都由1个成年雄性、2个成年雌性及其后代组成。2003年8月平均群体大小为6.2只;到2005年8月,平均群体大小发展为6.4只,其中有2个亚成年雄性从出生群迁出,且有3只幼猿出生。 在3个群体(G1、G2和G3)中两个成年雌性都成功繁殖了后代。同一群体内两个成年雌性间无攻击或等级行为。2005年4月15日,当一只亚成年雌性进入G3的领域后,两只成年雌性对其进行追逐驱赶,并且干扰其与成年雄性配合进行二重唱, 成年雄性没有直接驱赶流浪的亚成年雌性,10天后这只亚成年雌性离开了G3的领域。亚成年雄性经常与群体其他成员保持一定距离,并且在出生地通过独唱练习鸣叫。黑长臂猿可能通过亚成年雄性和雌性的迁出,及成年雌性对外来流浪雌性的驱赶维持这种一夫二妻的群体结构。  相似文献   

6.
《昆虫知识》2008,45(3):436
尽管两性之间存在极大的行为差异,但令人吃惊的是,对任何物种,研究人员几乎都没有发现能够将雄性与雌性脑区分开来的解剖特征。现在,用果蝇所做的研究工作揭示了雄性和雌性之间对昆虫激素cVA的反应存在的差异。雄性释放该激素,而雄性和雌性都能探测到该激素,而且它们都是通过其  相似文献   

7.
寄生物对宿主繁殖的影响取决于宿主对当前繁殖值和剩余繁殖值的权衡。球虫为微型寄生物,而微型寄生物对宿主当前繁殖值的影响较剩余繁殖值要大。因此,本研究检验了寄生在高原鼠兔肠道内的艾美耳球虫可影响其当前繁殖的假设。在繁殖早、中、晚期,野外共观测高原鼠兔170只。结果表明,不同繁殖期感染率有显著差异。在繁殖中期,未感染雌性的妊娠率显著高于感染雌性。且未妊娠雌性较妊娠雌性有更高的感染强度,但在另外两个繁殖期没有发现此效应。在雄性中,任何繁殖期的感染强度和感染率与睾丸和附睾指数均无显著相关性,且感染和未感染球虫雄性睾丸及附睾指数无显著差异。此外,野外观测实验结果表明,感染雌性的胚胎重较未感染雌性显著降低,与野外感染对胚胎重量影响的实验结果相一致。说明艾美耳球虫感染可影响胚胎的发育。上述结果说明,艾美耳球虫对高原鼠兔繁殖的影响随繁殖期而有不同效应,且存在性别间差异,这种效应可能与不同性别间的繁殖对策有关。  相似文献   

8.
膜翅目昆虫单双倍体性别决定机制(雄性是单倍体、雌性是二倍体)在昆虫纲的进化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膜翅目昆虫的性别由单一位点的等位基因决定,杂合体发育成雌性,半合体发育成雄性。在近亲繁殖的情况下,一定数目的雄性会出现纯合二倍体,由于遗传阻隔这种二倍体的雄性通常是不育的。csd基因的发现为膜翅目昆虫性别决定机制提供了分子生物学证据。文章探讨CSD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对膜翅目昆虫sl-CSD的分布进行综述并且探讨膜翅目昆虫降低二倍体雄性消耗的策略以及可能存在的进化机制,最后提出几点建议以便从遗传学、生态学以及进化生物学角度全面的了解sl-CSD。  相似文献   

9.
不育雄性对布氏田鼠气味选择和个体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建军  梁虹  张知彬 《兽类学报》2003,23(3):225-229
在Y型迷宫中进行了动情雌性布氏田鼠对结扎不育雄鼠及正常雄鼠气味和个体的选择实验。气味选择实验以动物的巢垫物为气味源,个体选择直接采用结扎雄性和正常雄性作为被选择个体。记录雌性布氏田鼠对选择源的选择频次以及停留时间。结果表明,无论在气味选择或是个体选择中,动情雌性布氏田鼠在选择频次和停留时间上都具有显的正相关性,而且都没有明显表现出对某—气味或个体选择上的偏好。激素测定结扎不育后雄鼠血清中的睾酮和皮质醇含量有听升高.但这种变化没有对雌性布氏田鼠的选择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六盘山地区石鸡和大石鸡间的渐渗杂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六盘山地区发现鹑类的两种鸟类石鸡和大石鸡进行杂交,本实验采用PCR和RFLP的方法,分析了六盘山西侧20个大石鸡和东侧36个石鸡的mtDNA基因,发现宁夏海原5个和甘肃庄浪8个的大石鸡具有石鸡的基因型,说明这可能是雌性石鸡与雄性大石鸡杂交的结果,在六盘山东侧石鸡种群中没有发现大石鸡的基因型,其基因是从石鸡到大石鸡的单向流动。杂交后代的形态与大石鸡相似且体型比双亲都大。这种渐渗杂交可能是杂交个体与雄性大石鸡回交的结果。根据分子钟推测,这种不对称的基因流动,可能是由于冰期隔离后次级相遇形成的。杂交种可与雄性大石鸡回交。虽然还需要加大样本量来进一步研究这种不对称基因流动,但是持续的渐渗杂交会导致大石鸡基因的灭绝  相似文献   

11.
社会隔离(社会剥夺)对行为和神经内分泌的效应已在社会性水平较高的动物被广泛研究,但社会性水平较低的动物是否具有类似效应,且这种效应是否具有性别差异还不清楚。BALB/c品系小鼠具有较低的社会性,为了探讨上述问题,将断乳后的BALB/c小鼠单独或群居饲养6周至成体,用旷场实验和同性社会互作实验分别检测雄性和雌性的焦虑水平、运动性及社会行为,并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血清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和催产素(oxytocin,OT)的浓度。结果发现,与群居饲养相比,断乳后单独饲养增加了两性的社会探究行为,同时增加了雌性的焦虑水平及雄性的运动性和攻击行为,减少了雄性的身体接触。此外,单独饲养增加了雌性和雄性血清CORT水平及雌性NE和OT水平。这些结果表明断乳后隔离也能引起低社会性水平动物的行为和应激内分泌改变,且具有性别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NE和OT两种激素释放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雄性在配偶选择时是否存在近交避免行为,以及这种选择行为是否是基于化学信息,设计了3个实验,分别验证雄性对近缘和远缘雌性基于化学信息的配偶选择,近缘或远缘雌性存在下雄性的交配动机,以及基于化学信息的亲属识别机制及对雄性交配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亲缘关系不同的2雌性选择实验中,雄性更愿意与远缘雌性交配;雄性在近缘雌性粪屑存在下,交配成功率显著降低。研究表明雄性红脂大小蠹对不同亲缘关系的雌性有显著不同的交配期望。雄性对亲缘关系近的同家庭雌性有明显的近交避免行为,由此避免近交衰退。本研究同时显示雄性红脂大小蠹亲属识别的机制是基于雌性个体的化学信息。  相似文献   

13.
一只生活的雄性云南闭壳龟被发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周婷 《四川动物》2005,24(3):345-346
继2004年5月发现一只生活的雌性云南闭壳龟后,2005年6月云南省吴徽先生又发现一只生活的雄性云南闭壳龟。本文对雄性云南闭壳龟的外部形态特征加以描述,并与雌性个体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4.
研究选萃     
侯超 《昆虫知识》2007,44(5):619-620
两性问的生殖斗争可以促使许多生殖特性进化。乌普萨拉大学的研究者们对于交配中雄性给与雌性的伤害所引发的性别对抗很感兴趣。研究者们发现豆象雄性生殖器的刺越多对雌性的伤害越大。雌性对于这种伤害采取的对策是增加交配管中结缔组织的量。两性间的这种性别对抗为两性的协同进化提供了证据。同时,研究者们证明,两性间性别对抗的失调影响生殖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5.
《生命世界》2009,(5):5-5
在亚马逊流域的某个蚂蚁种群中,人们完全看不到交配的影子,它们所孕育的后代也只有一个性别——雌性,这种令人吃惊的现象在蚂蚁世界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16.
周婷 《四川动物》2005,24(3):345-346,F0002
继2004年5月发现一只生活的雌性云南闭壳龟后,2005年6月云南省吴徽先生又发现一只生活的雄性云南闭壳龟。本文对雄性云南闭壳饱的外部形态特征加以描述,并与雌性个体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7.
对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雌雄分飞蚁及蚁后、蚁王的生殖系统进行解剖研究。结果表明,蚁后的卵巢管数量显著多于雌性分飞蚁的,蚁王的精巢管数量显著多于雄性分飞蚁的。蚁后的卵巢体积显著大于雌性分飞蚁的,卵巢也由分飞蚁时期的卵形发育到了蚁后时期的长形。蚁王的精巢体积显著大于雄性分飞蚁的,但在形状上没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是内蒙古西部荒漠草原和沙地的优势害鼠,巢区研究对了解探讨其繁殖策略和种群动态规律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通过2012~2014年的野外标志重捕实验,对三趾跳鼠的巢区在连续放牧和禁牧条件下的变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连续放牧区雌性三趾跳鼠在6月的巢区范围显著大于禁牧区(P0.05);禁牧区雄性三趾跳鼠的巢区仅在7月份显著大于连续放牧区(P0.05),其他季节没有显著差异(P0.05)。放牧对雄性巢区无显著影响(P0.05),但连续放牧使雌性三趾跳鼠巢区范围显著大于禁牧区。雌性与雄性三趾跳鼠巢区均与一年生草本生物量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些结果表明,相对于雄性三趾跳鼠来说,雌性对由放牧导致的食物资源变化比较敏感,这种现象在哺乳期更为显著;繁殖是影响雄性三趾跳鼠巢区的因素之一。因此,保卫资源假说的理论可能是放牧导致三趾跳鼠巢区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昆虫知识》2008,45(6)
美国生物学家最近在巴西境内的亚马逊雨林发现了一种新蚂蚁,初步认定这可能是最古老蚂蚁的后代。由于这种蚂蚁有许多前所未见的特征,生物学家称之为“火星来的蚂蚁”。来自得克萨斯大学的克里斯蒂安·拉伯尔等人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介绍说,这种蚂蚁通体呈金黄色,在土壤中生存,体长2到3mm,没有眼睛,但有很大的大颚。由于它是肉食性蚂蚁,拉伯尔等人猜测它的大颚是捕食的利器。经过形态学和基因分析,拉伯尔等人将这种蚂蚁归入单独一个亚科。这是自1923年以来,科学家第一次发现隶属于新亚科的活蚂蚁,其他的新亚科蚂蚁都是以化石形式被发现的。  相似文献   

20.
口虾蛄性腺组织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通过口虾蛄雄性、雌性性腺组织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获得雄性、雌性口虾蛄性腺蛋白质的表达图谱。结果表明,不同的蛋白提取方法,上样前处理方法,上样量,聚焦时间及雌、雄性口虾蛄性腺蛋白表达图谱存在一定的差异。雌性、雄性口虾蛄用Tris-HCl提取后用丙酮沉淀方法提取蛋白质、不经上样缓冲液处理、上样量为10μg时,得到较好图谱。对图谱分析发现在pH4-6.5范围内,雌性口虾蛄性腺可溶性蛋白质种类多于雄性。雄性口虾蛄蛋白质点相对于雌性较少,且蛋白质大部分分布于酸性端。经过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的优化,能显著提高双向电泳图谱的分辨率,为进一步研究口虾蛄性别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后续的口虾蛄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