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基于肝脏病时有特殊的血浆氨基酸型式改变,Fischer于1976首先用含有丰富支链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的FO80溶液纠正肝性脑病患者的血浆氨基酸不平衡,收到良好效果~(〔1〕)。现将我们应用4.275%支链氨基酸溶液治疗肝性脑病37例的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肝性脑病作为肝脏疾病终末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影响疾病预后.不合理的营养摄人是肝性脑病的诱因之一.支链氨基酸的应用不仅可预防肝病病人发生肝性脑病,还可以降低肝性脑病病人的意识障碍.本文简述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并从理论基础、临床研究叙述支链氨基酸的治疗作用机制,且对常见支链氨基酸药物及已报道的不良反...  相似文献   

3.
肝原性糖尿病人血浆氨基酸谱改变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肝原性糖尿病人血浆氨基酸谱变化特点 ,对 6 0例病人进行 1 7种氨基酸检测和支芳比值分析 ,并设立慢性肝病组和糖尿病组作两两对照。结果显示 :观察组血浆芳香族氨基酸增高 ,部分支链氨基酸下降 ;支芳比值降低。成糖氨基酸中缬氨酸改变明显 ,与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肝原性糖尿病人血浆氨基酸代谢紊乱 ,与慢性肝病、糖尿病改变均不同 ,在进行保肝治疗和营养支持时要针对其特点 ,科学合理地补充氨基酸和能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性脑病实验大鼠肠道菌群失调对血氨浓度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4 0只,随机分为4组,其中3组制备肝性脑病模型,剩余1组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以灌胃给药,以需氧、厌氧法及血浆除蛋白滤液法检测肠道菌群及血浆中血氨含量。结果 肝性脑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肠道菌群失调症,同时伴有血氨浓度显著升高( P<0 .0 5 )。结论 实验大鼠肠道菌群失调可引起大鼠血浆内血氨浓度明显升高,进而引发肝性脑病及亚临床肝性脑病  相似文献   

5.
富含谷氨酰胺和支链氨基酸的肠外制剂对创伤大鼠的效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普通氨基酸注射液 (17AA)与富含谷氨酰胺及支链氨基酸注射液 (2 0AA)对创伤大鼠的营养效用。以Wistar大鼠为创伤模型 ,分别输注两种配方的氨基酸注射液 ,以日立L - 85 0 0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动物血浆游离氨基酸 ,并测定创伤处海绵内羟脯氨酸含量。结果显示创伤后大鼠血浆牛磺酸、谷氨酸、谷氨酰胺和支链氨基酸含量较术前下降 ,但 2 0AA组血浆氨基酸恢复优于 17AA组 ,创伤处海绵内羟脯氨酸含量 2 0AA组显著高于 17AA组 (1.2 9± 0 .2 1vs 0 .83± 0 .16mg/块海绵 ,P <0 .0 5 )。提示 ,创伤后给予富含谷氨酰胺和支链氨基酸的营养制剂能提高血浆氨基酸浓度并有利于创伤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氨基酸代谢与肝性脑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肝性脑病 (HepaticEncephalopathy)又称肝昏迷 ,即由于严重肝病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患者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病状 ,直至进入昏迷。在此仅从氨基酸代谢异常的角度叙述与肝性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 肝脏是体内氨基酸代谢的中心器官,除支链氨基酸(BCAA)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缬氨酸(Val)以外,几乎所有的氨基酸均主要在肝脏进行降解代谢。当肝脏发生疾患时,体内氨基酸代谢出现紊乱,血浆游离氨基酸发生显著改变。这已为许多临床及氨基酸研究的结果所证实。  相似文献   

8.
<正> 糖尿病患者,血浆支链氨基酸水平升高的报导很多,说明蛋白质代谢依赖胰岛素。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提示葡萄糖利用严重受阻,导致脂肪及蛋白质分解加强,影响血浆更多氨基酸代谢紊乱。本文使用DNS-Cl(Dimethylamino-Naplthalene-5-Sulfonyl chloride,丹酰氯)荧光试剂  相似文献   

9.
脑疾病与游离氨基酸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脑疾病包括肝性脑病 (或肝昏迷 ) ,乙型脑炎 ,儿童智力发育不全 ,脑瘫 ,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以及脑衰老等。研究结果说明 :( 1 )肝性脑病 (或肝昏迷 )和乙型脑炎患者体液中谷氨酰胺水平升高 ,这种升高可以作为以上两种疾病的早期诊断 ;( 2 )脑瘫 ,智力发育不全以及脑衰老 (动物 )等患者 ,体液中谷氨酸浓度降低而r 氨基酸 (GABA)浓度升高 ,它们可以作为评价大脑损伤程度的指标 ,同时也有早期诊断这些疾病的价值 ;( 3)适当补充必需氨基酸能控制以上各种脑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型氨基酸制剂对创伤大鼠血游离氨基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富含牛磺酸 (Tau)、谷氨酰胺 (Gln)以及高支链氨基酸 (HBCAA)的新型氨基酸制剂对创伤大鼠血中游离氨基酸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创伤后三天起 ,血浆游离氨基酸总和均显著降低 ,对照组基本无改变 ;创伤后Tau、BCAA、精氨酸以及天冬氨酸等具有抗氧化和免疫调节作用的氨基酸含量明显降低 ,新处方使用一周后其浓度有效回升 ,且效果好于 17种氨基酸 ,从而有利于机体伤口的愈合。这些结果为进一步阐明复合氨基酸制剂促进创伤愈合的作用及其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动态测定烧伤患者血浆及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的含量 ,探讨输入外源性氨基酸后对血及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的影响。以日立 835— 5 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烧伤患者血浆及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发现烧伤患者血浆总游离氨基酸浓度从伤后到 2 1天均显著降低 (P <0 .0 5~ 0 .0 1) ;赖、苯丙和苯丙 酪氨酸比值显著升高 (P <0 .0 5~ 0 .0 1) ;色、组、精、丙、甘、苏、脯和丝氨酸比值显著降低 (P <0 .0 5~ 0 .0 1) ;缬、亮、异亮、酪、胱和支链氨基酸伤后早期降低。烧伤患者红细胞内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不同程度降低 ,其中 1、3、7天降低显著 (P <0 .0 5~ 0 .0 1) ;红细胞内苯丙和苯丙 酪氨酸比值未见显著性升高 ;色、蛋、精、脯氨酸含量很低或基本未测出。输注复合氨基酸注射液后未能显著改善患者血及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提示烧伤患者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与血浆游离氨基酸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烧伤后红细胞内苯丙氨酸及苯丙 酪氨酸比值有别于血浆变化。本研究条件下补充外源性氨基酸未能显著改变烧伤患者血浆及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正> 近10年来,许多学者从测定血浆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FAA)来研究某些内科疾病。其中肾脏疾病引起氨基酸代谢的紊乱,虽然比较复杂,但大致可以分三种情况:(1)肾功能损伤时,常引起甘氨酸(Gly)转变为丝氨酸(Ser),瓜氨酸(Cit)转变为精氨酸(Arg)以及苯丙氨酸(Phe)转变为酪氨酸(tyr)均受阻,所以血浆中甘氨酸,瓜氨酸以及苯丙氨酸等氨基酸浓度升高,而丝氨酸,精氨酸以及酪氨酸等氨基酸浓度降低;(2)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常常因维生素B_6缺乏,易引起支链氨基酸(Barnched chaim AminoAcid,BCAA),包括亮氨酸(Leu),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性脑病患者脑脊液中总Tau蛋白(t-Tau)和磷酸化Tau蛋白(p-Tau)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集26例肝性脑病患者及31例健康对照的脑脊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脑脊液中的t-Tau和p-Tau水平,分析其与Child-Pugh评分和West Haven分级的相关性。结果:(1)肝性脑病患者脑脊液t-Tau和p-Tau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肝性脑病患者脑脊液t-Tau(γ=0.876,P0.01;γ=0.952,P0.01)、p-Tau(γ=0.808,P0.01;γ=0.808,P0.01)水平与Child-Pugh评分及West-Haven分级呈正相关。结论:由于脑脊液t-Tau和p-Tau水平为神经元损害的标志物,同时反应脑内应激状况,本研究证实肝性脑病患者脑内处于应激状态并有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14.
纳米锁阳对肝性脑病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纳米中药锁阳对内毒素诱发肝硬化大鼠发生肝性脑病的肠道菌群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肝硬化大鼠行小剂量内毒素腹腔注射造成肝性脑病模型。观察常态、纳米中药锁阳对肠道菌群,血清IL-2水平及血浆中血氨含量影响。结果肝性脑病大鼠血浆内毒素及血氨明显升高,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常态锁阳治疗组与纳米锁阳治疗组血浆中血氨、内毒素均明显降低,肠道菌群失调症有明显改变。常态锁阳治疗组与自然恢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纳米中药治疗组与常态中药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血氨是内毒素诱发肝性脑病发生的主要诱因。应用中药锁阳从调整微生态失调角度来治疗肝性脑病,取得较好疗效,纳米中药锁阳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对老年性肌肉衰退风险的人群补充含有支链氨基酸(BCAA)的溶液,其缓解肌肉量减少症状的效果,本研究从医院门诊筛选出老年性肌肉衰退高风险或老年性肌肉衰退症受试者,共45人。对受试者进行前测(身体成分,握力和6 m步行测试),并对每位受试者进行为期60 d的支链氨基酸溶液补充,60 d后进行后测(身体成分,握力和6 m步行测试)。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检前后差异发现,受试者骨骼肌肉质量提升0.15 kg/m~2,后测结果显著优于前测(p0.05),6 m行走速度改善0.12 m/s,后测结果显著快于前测(p0.05),手握力增加3.6 kg,后测结果显著大于前测(p0.05)。摄入BCAA溶液可显著降低受试者的血清总胆固醇、总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本研究认为对老年性肌肉衰退风险的人群补充含有支链氨基酸(BCAA)的溶液,能够有限缓解肌肉量减少症状,并能增加肌力。  相似文献   

16.
以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D-GalN)造成急性肝损伤(急性肝炎、急性肝坏死)大鼠模型后、对照观察了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浆氨基酸的变化,建立了大鼠急性肝损伤时血浆氨基酸的变化模式并对其发生机理进行了探讨。大鼠血浆氨基酸的测定采用聚酰薄层荧光分析技术,其测定结果是:急性肝炎组,酪氨酸(Tyr)、天冬氨酸(Asp)、谷氨酰胺(Gln)和鸟氨酸(Orn)升高,精氨酸(Arg)下降,其余氨基酸无显著变化。急性肝坏死组,除Arg显著下降外,其余所有氨基酸都显著升高,而两组支链氨基酸(BCAA)/芳香族氨基酸(AAA)克分子比值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7.
支链氨基酸在运动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链氨基酸(BCAAs)由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组成,是人体重要的必需氨基酸,参与人体多种生理活动。本文在大量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就支链氨基酸在运动中的作用进行述评。支链氨基酸在运动中能够为机体提供能量,通过参与糖代谢过程而维持糖原含量;可调节蛋白质的代谢过程,抑制蛋白质降解并促进合成代谢;抑制自由基和乳酸的产生并加快其廓清速率,保护细胞膜与线粒体的生物功能,减缓抑制性神经递质的生成与集聚。在对抗运动性疲劳、提高运动能力和削弱延迟性肌肉酸痛方面有巨大影响。但关于长期补充支链氨基酸的毒副作用、不良效应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培菲康对肝硬化伴肝性脑病患者的内毒素、血氨水平以及联字试验的影响。方法肝硬化患者服用培菲康每次2粒,1日3次,疗程为4周。采用血氨测定仪、鲎试剂法及数字连接试验分别测定血氨水平、血浆内毒素水平及数字连接所需时间。结果与培菲康治疗前相比,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显著降低(0.13±0.04 vs 0.27±0.17,EU/m l,P<0.01);血氨水平显著降低(1.36±1.21 vs 2.14±1.82,ng/L,P<0.001);数字连接试验所需时间显著缩短(58±32 vs 101±30,s,P<0.001)。结论微生态制剂(培菲康)可有效防治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及内毒素血症。  相似文献   

19.
报告26例人血浆以日立835——10型高速氨基酸分析仪高分辨率分析法(2.6×250mm规格离子交换柱)测定氨基酸值结果发现:1.BCAA/AAA(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比值明显低于标准分析法(2.6×150mm规格离子交换柱);2.酪氨酸检测值明显高于标准分析法。对其原因将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某些内科系统疾病的血氨基酸代谢特点。测定170例9种内科系统急慢性疾病患者血浆游离氨基酸浓度,并分别与58例健康人血浆氨基酸浓度作对比分析。9种疾病的血浆胱氨基酸浓度不同程度升高,以尿毒症病人最为显著,炎症性病人血浆苯丙、蛋、赖氨酸和苯丙/酪比值显著升高,丙、组、精、脯氨酸和支/芳比值显著降低;糖尿病和甲亢病人血浆总游离氨基酸、谷、丙、酪、赖和支链氨酸显著升高;糠尿病病人支/芳比值显著升高,表明不同疾病的血氨基酸浓度有特征性变化,炎症是导致血氨基酸代谢紊乱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