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脊柱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对消化功能、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3年1月收治的60例脊柱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静脉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星状神经节阻滞麻醉后再行静脉全身麻醉诱导,对比两组患者术中不同时间生命体征变化,手术前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相关应激因子变化,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2 h、术后6 h、术后12 h和术后24 h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对比患者消化功能恢复时间及15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15)评分。结果:T1到T4时间观察组SPO2、HR、MAP、DBP、SBP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T1到T4时间对照组SPO2、HR、MAP、DBP、SBP对比差异显著(P<0.05),T2和T3时间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SPO2、HR、MAP、DBP、SBP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GSH-px、MDA、SOD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h两组患者GSH-px、SOD、MDA均升高,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 h、术后6 h、术后12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的VA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72h的QoR-15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消化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可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减轻患者应激反应,改善术后短期疼痛情况,促进消化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应用于男性全身麻醉后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RBD)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0例择期全身麻醉下行下肢清创、皮瓣转移或植皮的男性患者,且术中需留置导尿管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行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全身麻醉后,超声引导下进行双侧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神经阻滞完成后行导尿管留置术。对照组麻醉诱导完成后,即行导尿管留置术。记录拔除气管导管后10 min(T1)、1h(T2)、3h(T3)CRBD严重程度评分和Riker镇静-躁动评分。记录术前(T0)和T1、T2、T3对应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对比两组的苏醒质量和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术后各时段观察组CRBD严重程度评分和Riker镇静-躁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各时段观察组的SBP、DBP、HR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 (P<0.05);观察组PACU内非计划性使用镇痛药、非计划性拔除尿管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ACU的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操作简便,减轻全身麻醉后CRBD的效果确切,患者对导尿管有良好的耐受,术后血流动力学和循环更稳定,苏醒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镇痛中地佐辛应用的有效性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需接受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患者120例,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布托菲诺进行术后镇痛,研究组应用布托菲诺联合地佐辛进行术后镇痛,分析两组患者镇痛效果、炎症反应以及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对比两组患者镇痛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术后24 h、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Score,VAS)评分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 h、12 h布氏舒适评分(Brinell Comfort Score,BC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4 h、48 h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4 h、48 h 的IL-2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 h、12 h、24 h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前以及术后48 h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以及心率(heart rate,HR)水平在麻醉前、气管拔管后5 min以及10 min时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HR、SBP以及DBP水平在气管拔管后5 min以及10 min时高于麻醉前(P<0.05),研究组气管拔管后5 min以及10 min时HR、SBP以及DB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进行镇痛干预时,在布托菲诺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地佐辛可有效降低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提高镇痛效果,降低患者应激反应,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静吸麻醉对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患者,根据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60例(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和观察组60例(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对比两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炎性因子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术毕(T5)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与麻醉前(T1)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插管后1 min(T2)~T5时间点HR、MAP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d、术后3 d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水平(CRP)、白介素-6(IL-6)均高于术前,观察组术后1 d、术后3 d CRP、IL-6、TNF-α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睁眼时间、言语应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患者采用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静吸麻醉,麻醉效果较好,可平稳患者血流动力学,减轻炎症应激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联合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探讨其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和炎 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021年在我院接受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00例,根据其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研究组给予全身麻醉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疼痛情况、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研究组患者舒芬太尼用量和瑞芬太尼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6、12、24和48小时疼痛评分均较对照组患者低(P<0.05);两组患者术前MMSE评分无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6、12、24和48小时MMSE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清CRP和IL-6水平无显著差异,但研究组患者术后24小时血清CRP和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可有效减少手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术后镇痛效果更好,对患者认知功能损伤更低,并且术后炎症更低。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对股骨头置换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0例拟行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和复苏室停留时间,苏醒后疼痛,术后认知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各时间点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和复苏室停留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同一时间点的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1 h、12 h和24 h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分均较高(P<0.05),观察组术后1 h、12 h和24 h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麻醉可稳定血流动力学,缩短拔管、苏醒及复苏室停留时间,减轻术后疼痛,改善术后认知功能,减少POCD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结合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苏醒质量、应激反应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3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依据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51例,接受全身麻醉)和观察组(52例,接受全身麻醉结合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术后苏醒质量、应激反应和认知功能的变化,记录两组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诱导麻醉后(T2)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较麻醉前(T1)时间点下降,观察组置喉罩即刻(T3)~置喉罩后60 min(T5)时间点HR、MAP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苏醒期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均较麻醉维持期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视空间与执行、记忆、命名、注意、语言、抽象、定向力、延迟回忆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骨折患者采用全身麻醉结合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可稳定血流动力学,提高术后苏醒质量,减轻应激反应和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老年单侧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单侧下肢手术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研究组给予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给予蛛网膜下腔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麻醉前、麻醉15 min、麻醉半小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麻醉15 min、半小时后对照组SBP和DBP显著低于研究组,也显著低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15 min、半小时后SBP和DBP与麻醉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15 min、半小时后两组HR与麻醉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老年单侧下肢手术麻醉效果与蛛网膜下腔麻醉相当,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患者在依托咪酯靶控输注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下,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炎症因子、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100例,按照信封抽签的形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麻醉选用依托咪酯注射液靶控输注,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静脉输注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用药时、拔管时SBP、HR、DBP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 d E、IL-6、Cor、TNF-α、ACTH、 hs-CRP、 CD8+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 CD4+、CD3+、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患者使用依托咪酯靶控输注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可得到有效控制,炎症因子、免疫功能的影响也可大大减轻,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精索阻滞麻醉对阴囊急诊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来我院行阴囊急诊手术的急诊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行精索阻滞麻醉,其中对照组采用盲探穿刺法,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阻滞成功率、麻醉方式更改人数、麻醉药物追加人数及并发症发生人数,比较不同时间点两组的疼痛(VAS)评分,比较术前及术后两组的应激反应[皮质醇(Cor)]、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阻滞成功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观察组麻醉方式更改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9例30.33%(P<0.05),两组麻醉药物追加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5 min及术后4、8、12 h时,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的(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时的Cor、IL-6、IL-8水平均高于术前,但是观察组为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 h的SOD均低于术前,而观察组为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肿、刺破血管发生率分别为6.67%、10.00%,均低于对照组的30.00%、36.67%(P<0.05)。结论:精索阻滞麻醉对阴囊急诊手术患者具有较好的阻滞效果,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镇痛效果,降低术后应激及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双侧股神经阻滞术用于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效果和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进行双膝关节置换术的110例患者,按照其入院顺序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研究组采用双侧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情况,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拔管、恢复室停留和苏醒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 h、48 h血清炎性因子IL-6、CRP水平均高于术前,但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DBP、SBP、HR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研究组DBP、SBP、H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DBP、SBP、H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采用全身麻醉相比,双侧股神经阻滞可有效改善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并降低其血清炎症因子和稳定其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乌拉地尔与硝酸甘油微泵对高血压患者拔牙术中血压及心率(HR)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5年1月到2016年10月在我院进行心电监护拔牙的高血压患者116例纳入本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加泵静点维持,观察组给予乌拉地尔加泵静点维持,对比两组术前、麻醉时、麻醉后10min、术中及术后10min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HR的变化,并对比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及术后10min的SBP和DBP水平均分别明显低于术前,观察组术中的SBP和DBP水平均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中及术后10min的HR均明显高于术前,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是6.90%(4/58),与对照组的10.34%(6/5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乌拉地尔对高血压患者在拔牙术中血压及HR的影响较小,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髋关节术后患者认知功能、血液动力学及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3年所收治的80例髋关节手术患者,按照不同麻醉方式,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研究组患者微量泵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患者泵注生理盐水,对比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血液动力学及镇痛效果。结果:在麻醉诱导前及手术后3 d,两组患者简短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手术后1 d、2 d,研究组患者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认知障碍(Post 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各血流动力学指标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心率(Heart rate,HR)、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气管插管时、拔管时、拔管后15 min,研究组患者HR、SBP、DB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后1 h、2 h、6 h、12 h、24 h运动状态及静息状态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s,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行右美托咪定,降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镇痛效果良好,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丙泊酚在颅脑损伤手术中的效果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手术患者90例纳入本次研究,根据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4)。对照组使用依托咪酯进行麻醉诱导,观察组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不同时间血清CRP、PCT、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简易智能量表(MMSE)、视觉模拟(VAS)评分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血清CRP、PCT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术中,两组血清CRP、PCT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术中血清CRP、PC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HR、MAP、SBP及DBP水平无显著差异;术中,两组HR、MAP、SBP及DBP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术中HR、MAP、SBP及DB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两组HR、MAP、SBP及DBP水平均较术中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术后以上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MMSE、VAS评分水平无明显差异;术后,两组MMSE、VAS评分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MMSE评分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4.35%、11.3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可降低颅脑损伤手术患者术中血清CRP、PCT水平,稳定血流动力学,并发挥术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单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进行单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2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诱导时间、麻醉维持时间、手术时间等指标,两组入室麻醉前(T0)、气管插管时(T1)、切皮(T2)、止血带60 min(T3)、松止血带5 min(T4)、拔除气管导管时(T5)、术后6 h(T6)、术后24 h(T7)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心率(Heart rate,HR)等指标,两组术前、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的认知功能评分及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量。结果:研究组的麻醉诱导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麻醉维持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T1、T3、T5时点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2、T3时点SBP、DB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3、T4、T5、T6时点SBP、DB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24 h的认知功能评分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研究组术后6 h、术后12 h的认知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72 h的镇痛药物使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单膝关节置换术中,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且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量更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剖宫产初产妇血清泌乳素水平的影响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就诊的90例剖宫产足月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实验组组均采用1%罗哌卡因1.5 mL+生理盐水1.5 mL,对照组产妇给予硬膜外麻醉。术后,比较两组产妇的泌乳素、感觉以及运动阻滞情况、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手术前相比,两组产妇术后的泌乳素水平升高,且实验组产妇的泌乳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产妇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较短,感觉恢复时间以及运动恢复时间较长,麻醉效果较好,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剖宫产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的变化影响较硬膜外麻醉小,且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依托咪酯持续输注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与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84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2例每组。观察组持续输注依托咪酯,对照组持续输注丙泊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不同时点视觉模拟评分(VAS),拔管时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及血清白介素-2(IL-2)、IL-10、IL-12水平的变化。结果:拔管时,观察组的DBP、SBP、H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术后1、5、10、24、48 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天时血清IL-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10、IL-1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托咪酯持续输注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镇痛效果良好,且对患者血流动力学与炎症反应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可视气管导管在全麻手术患者气道插管中的应用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2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行全麻手术的患者220例,其中使用可视气管导管进行插管的110例记为观察组,使用普通气管导管进行插管的110例记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插管次数、插管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_0)、麻醉诱导后(T_1)、气道插管后(T_2)、气道插管后5 min(T_3)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血氧饱和度(SpO_2)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插管时间和插管次数较对照组降低(P0.05);T1时间点两组患者的HR、SBP、DBP均低于T_0、T_2、T_3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0、T_1、T_2、T_3两组患者HR、SBP、DBP、SpO_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喉痛发生率为0.9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手术患者气道插管时使用可视气管导管插管效果满意,可有效的减少插管时间和插管次数,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