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因素,分析术前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转运蛋白(NGAL)联合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肌红蛋白(Mb)对术后AKI 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TAAD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AKI组(38例)和非AKI组(62例),检测并比较两组术前尿NGAL、血清β2-MG、Mb水平。分析TAAD患者术后发生AKI的影响因素,以及术前尿NGAL联合血清β2-MG、Mb对TAAD患者术后发生AKI的预测价值。结果:AKI组术前尿NGAL、血清β2-MG、Mb水平均高于非AKI组(P<0.05)。AKI组体质量指数(BMI)、肾动脉受累比例、术中尿量、术中输血量、术前血肌酐(Scr)水平均高于非AKI组,体外循环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长于非AKI组,年龄大于非AKI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动脉受累、体外循环时间过长、术前Scr、尿NGAL、血清β2-MG、Mb水平较高是TAAD患者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P<0.05)。术前尿NGAL联合血清β2-MG、Mb预测TAAD患者术后发生AKI的曲线下面积为0.847,明显高于三指标单独检测的0.689、0.678、0.677(P<0.05)。结论:术前尿NGAL、血清β2-MG、Mb水平较高、肾动脉受累、体外循环时间过长是TAAD患者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联合检测术前尿NGAL、血清β2-MG、Mb水平对术后AKI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研究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胱抑素C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脓毒症患儿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从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脓毒症患儿154例。将所有患儿根据是否合并AKI分为AKI组67例和非AKI组87例。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检测并比较血清NGAL、胱抑素C以及RDW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儿发生AKI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NGAL、胱抑素C以及RDW预测脓毒症患儿AKI的效能。结果:AKI组与非AKI组在年龄、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停留时间、第三代小儿死亡危险评分(PRISM-Ⅲ)、肌酐(Cr)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KI组血清NGAL、胱抑素C以及RDW水平均高于非AKI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脓毒症患儿发生AKI的危险因素有PICU停留时间≥15 d、PRISM-Ⅲ>32分、Cr>100 μmol/L、血清NGAL>220 ng/mL、血清胱抑素C>1.55 mg/L以及RDW>14%(均OR>1,P<0.05);而防止脓毒症患儿发生AKI的保护因素包括年龄>50月、PCIS>70分(均OR<1,P<0.05)。经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NGAL、胱抑素C以及RDW联合检测预测脓毒症患儿AKI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约登指数均高于上述三项指标单独检测。结论:脓毒症合并AKI的患儿血清NGAL、胱抑素C以及RDW水平异常升高,且联合检测以上指标对脓毒症患儿AKI的预测价值较高,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研究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与肾动脉阻力指数(RRI)、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28 d病死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251例纳入研究,将其按照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116例和非AKI组135例。检测并比较两组尿液NGAL水平、RRI、APACHEⅡ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尿液NGAL水平与RRI、APACHEⅡ评分的关系。此外,将AKI组患者按照随访28d时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32例和存活组84例,比较两组尿液NGAL水平、基线资料、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以及实验室指标,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合并AKI患者28 d死亡率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AKI组尿液NGAL水平、RRI、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非AKI组(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尿液NGAL水平与RRI、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死亡组AKI分期2~3期人数占比高于存活组,且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以及尿液NGAL、尿肾损伤分子-1(Kim-1)水平均高于存活组,而尿胱抑素C(CysC)水平低于存活组(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KI分期2~3期、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尿液NGAL以及尿Kim-1均是脓毒症合并AKI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而尿CysC为其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尿液NGAL在脓毒症合并AKI患者中明显高表达,且和RRI、APACHEⅡ评分及28 d病死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尿铜蓝蛋白(CP)、肾损伤因子1(KIM-1)与糖尿病肾病(DKD)患者肾功能的关系及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陆军第八十二集团军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60例DKD患者(DKD组)的临床资料,随访3年,根据是否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分为预后不良组42例和预后良好组118例,另选取同期56例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作为T2DM组和47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微量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尿CP、KIM-1水平,并计算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DKD患者尿CP、KIM-1与UACR、eGFR的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KD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尿CP、KIM-1对DKD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3年,160例DKD患者有42例发展为ESRD,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6.25%(42/160)。DKD组尿CP、KIM-1、UACR高于T2DM组、对照组,eGFR低于T2DM组、对照组(P<0.05);T2DM组尿CP、KIM-1、UACR高于对照组,eGFR低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DKD患者尿CP、KIM-1与UACR呈正相关(P均<0.001),与eGFR呈负相关(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DKD分期4期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高)、UACR(较高)、尿CP(较高)、尿KIM-1(较高)为DKD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eGFR(较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尿CP、KIM-1联合预测DKD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DKD患者尿CP、KIM-1升高与肾功能降低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尿CP、KIM-1联合预测DKD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PCAB)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并分析术前尿酸(UA)、白蛋白(ALB)对OPCAB术后AKI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134例行OPCAB术的冠心病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术后观察48h,根据患者是否发生AKI分成AKI组和非AKI组,分析患者OPCAB术后AKI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前血清UA、ALB对OPCAB术后AKI的预测价值。结果:在134例患者中,有37例患者行OPCAB术后发生AKI,发生率为27.61%(37/13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KI组年龄≥65岁、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术前心功能Ⅳ级人数占比和术前血清UA较非AKI组升高,而术前血清ALB较非AKI组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术前心功能Ⅳ级、术前血清UA≥350.71 μmol/L是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而术前血清ALB≥39.22 g/L是AKI的保护因素(P<0.05)。术前血清UA、ALB及二者联合预测OPCAB术后AKI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1、0.722、0.881。结论:OPCAB术后AKI发生率较高,AKI主要与患者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术前心功能分级以及术前血清UA、ALB水平有关,其中术前血清UA、ALB对AKI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临床可通过测定术前UA、ALB水平,辅助评估OPCAB术后AKI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探讨NGAL与KIM-1联合检测和PCT在重症监护病房重症患者中急性肾损伤(AKI)发生中的作用。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101例重症患者,其中脓毒症AKI组61例,非AKI组40例,通过分析NGAL、KIM-1和PCT在2组患者中表达水平变化情况,结合与ACR指标对比分析,评价NGAL、KIM-1和PCT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显示,所有脓毒症AKI患者均检测出明显更高的尿NGAL生物标志物水平(67.32μg/g Cr)。尿KIM-1和尿NGAL水平升高与患者ACR升高均呈正相关(p<0.001),而在脓毒症AKI患者中PCT和ACR之间观察到显著的负相关(r_s=-0.102 5, p=0.307)。通过Kruskal-Wallis检验发现,NGAL和KIM-1值显示出与脓毒症严重程度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且直接成比例的关系(p≤0.01)。进一步检查NGAL、KIM-1和PCT标志物与病情发展的相关性表明,PCT值似乎与临床结果没有很强的相关性。尿KIM-1联合NGAL在早期检测脓毒症AKI中具有较大的预测价值;PCT是有希望的脓毒症标志物之一,但不足以提供可靠诊断依据,在肾功能下降的患者中通过PCT进行脓毒症的临床诊断需要更加谨慎。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血管生成素2(Ang-2)及尿肾损伤分子1(KIM-1)表达情况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到2021年2月收治的7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其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组,分为肾功能代偿组(n=25),氮质血症组(n=18),肾功能衰竭组(n=21)和尿毒症组(n=12),对比四组患者VE-Cad、Ang-2、KIM-1表达情况,并分析VE-Cad、Ang-2、KIM-1与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或复查随访,将7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依照预后情况分为两个亚组,存活组(n=56)和死亡组(n=20),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情况和各指标水平,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VE-Cad、Ang-2、KIM-1对慢性肾功能衰竭预后预测价值。结果:四组患者VE-Cad、Ang-2、KIM-1表达水平差异显著,尿毒症组明显高于肾功能衰竭组、氮质血症组和肾功能代偿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VE-Cad、Ang-2、KIM-1与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性别、年龄、BMI、器官衰竭≥2个、少尿、VE-Cad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CysC、Ang-2、KIM-1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PACHEⅡ评分、CysC、KIM-1为影响慢性肾功能衰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VE-Cad、Ang-2、KIM-1与慢性肾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临床可以考虑参考三者水平来评价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而三者中仅有KIM-1与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预后情况具有一定关系,因此临床可以考虑在APACHEⅡ评分与CysC预测预后的基础上增加KIM-1指标进行判断,进而提升预后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研究丙泊酚联合七氟醚麻醉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中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对苏醒质量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4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96例,按照双色球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48,接受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和观察组(n=48,接受丙泊酚、七氟醚麻醉)。对比两组患儿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苏醒质量、心肌损伤指标、应激反应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置喉罩时(T1)~拔除喉罩(T4)时间点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下降后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观察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毕、术后24 h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升高后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两组术毕、术后24 h血糖、皮质醇升高后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七氟醚麻醉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中,可减轻患儿的应激反应,稳定机体血流动力学波动,同时还可发挥心肌保护作用,提高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白内障发病的影响因素,并研究人工晶状体植入(IOL)术后屈光状态的变化。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98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来我院小儿眼科体检的健康儿童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先天性白内障发病的影响因素。病例组患儿均进行先天性白内障摘除联合IOL植入术。术后病例组患儿均随访3年,比较术后1、2、3年屈光度、眼轴长度的变化量。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先天性白内障发病与性别、孕期先兆流产、并发妊娠期高血压、并发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甲亢或甲减、贫血无关(P>0.05)。先天性白内障发病与胎龄、出生体重、先天性白内障家族史、孕前2个月或孕期是否存在感染、缺血缺氧脑病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37周、出生体重<2500 g、有先天性白内障家族史、孕前2个月或孕期存在感染是导致先天性白内障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同一时间点比较,<2岁组术后眼轴长度增长量、屈光度变化大于2~6岁组和7~12岁组,且2~6岁组大于7~12岁组(P<0.05)。结论:胎龄<37周、出生体重<2500 g、有先天性白内障家族史、孕前2个月或孕期存在感染是导致先天性白内障发病的危险因素,此外,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接受IOL治疗后,IOL对患儿眼球发育影响较为轻微。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究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糖及动脉血乳酸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26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根据患儿预后将患儿分为存活组(n=254)和死亡组(n=9)。分别于体外循环阻断前(T0),体外循环升温时(T1),后平行时(T2)检测两组患儿血糖及动脉血乳酸水平,单因素分析临床各指标与患儿预后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糖、动脉血乳酸对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存活组、死亡组T0、T1、T2的血糖和动脉血乳酸水平均持续升高(P<0.05),且死亡组高于存活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患儿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住ICU时间长于存活组(P<0.05),肌酐(Cr)水平高于存活组,而平均动脉压(MAP)和动脉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比(PaO2/FiO2)低于存活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糖、动脉血乳酸是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血糖预测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77,最佳截断值为8.46 μmol/L,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76和0.81;动脉血乳酸预测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死亡的AUC为0.877,最佳截断值为3.18 μmol/L,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0.81、0.85;血糖联合动脉血乳酸预测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死亡的AUC为0.921,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0.88、0.91。结论: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糖及动脉血乳酸水平显著升高,并且血糖、动脉血乳酸是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死亡的影响因素,二者的联合检测对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死亡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performance of six candidate urinary biomarkers, kidney injury molecule (KIM)-1, 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 (NAG), 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 (NGAL), interleukin (IL)-18, cystatin C and α-1 microglobulin, measured 2?h following 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 for the early detection of acute kidney injury (AKI) in a prospective cohort of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ac surgery. A total of 103 subjects were enrolled; AKI developed in 13%. Urinary KIM-1 achieved the highest area under-the-receiver-operator-characteristic curve (AUC 0.78, 95% confidence interval 0.64–0.91), followed by IL-18 and NAG. Only urinary KIM-1 remained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AKI after adjustment for a preoperative AKI prediction score (Cleveland Clinic Foundation score; p?=?0.02), or CPB perfusion time (p?=?0.006). In this small pilot cohort, KIM-1 performed best as an early biomarker for AKI. Larg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explore further the role of biomarkers for early detection of AKI following cardiac surgery.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快通道麻醉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及对镇静、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麻醉,观察组则采用快通道麻醉。对比两组患儿麻醉药物用量、手术时间、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儿术后12h镇静、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芬太尼和罗库溴铵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术中各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术后住院时间、拔管时间均缩短,且住院费用减少(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12h的镇静及镇痛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07%(7/41),低于对照组的39.02%(16/41)(P0.05)。结论:快通道麻醉可减少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芬太尼和罗库溴铵用量,不仅缩短术后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而且可改善镇静及镇痛效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损伤、肾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为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丙泊酚麻醉,研究组患者接受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麻醉。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血流动力学、心肌损伤、肾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情况,记录两组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心脏复跳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术后拔管时间、ICU滞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前(T0)~术毕(T3)时间点,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先下降后升高,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则持续升高(P<0.05),但CPB开始后30 min(T1)~ T3时间点,研究组患者的MAP、HR高于对照组患者,CK-MB、cTnI水平则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T0、术中、术后24 h 的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呈升高趋势(P<0.05)。术中、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CD4+、CD4+/CD8+均较T0下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CD8+较T0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应用于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可减轻心肌损伤和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不增加肾功能损伤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下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9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9)和研究组(n=49)。对照组给予氯胺酮诱导,全凭丙泊酚维持,面罩吸氧;研究组给予全凭七氟醚诱导、维持,喉罩通气。比较两组患儿麻醉前(T0)、切皮前(T1)、切皮后1 min(T2)、切皮后30 min(T3)、术后(T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应激反应指标[血糖、皮质醇],记录两组患儿手术时间、麻醉诱导时间、术后苏醒时间等围术期指标情况。记录两组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麻醉诱导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T0时间点血糖、MAP、皮质醇、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T4时间点MAP、血糖、皮质醇、HR均较T0升高(P0.05);研究组T1~T4时间点血糖、MAP、皮质醇、HR与T0时间点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T1~T4时间点血糖、MAP、皮质醇、HR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中应用喉罩通气下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诱导迅速且安全、术后苏醒快、手术时间短,可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及尿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在百草枯中毒患者急性早期肾损伤(AK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30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为病例组,另选取来我院1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病例组根据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与非AKI组,各1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NGAL、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血清肌酐(Scr)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CysC水平,观察所有对象入院后15 min、2 h、4 h、8 h、12 h、24 h、48 h、3 d、5 d、7 d CysC、NGAL以及Scr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AKI组和非AKI组患者入院后8 h、12 h、24 h、48 h、3 d、5 d、7 d的Sc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KI组患者入院后12 h、24 h、48 h、3 d、5 d、7 d Scr水平明显高于非AK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KI组入院后2 h、4 h、8 h、12 h、24 h、48 h、3 d、5 d、7 d,非AKI组入院后8 h、12 h、24 h、48 h、3 d、5 d、7 d的NGA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KI组患者NGAL水平在入院后48 h升至峰值,而后开始缓慢下降,且AKI组入院后4 h的NGAL水平便开始明显高于非AKI组(P0.05);AKI组基本在入院后8 h、非AKI组在入院后12 h的CysC水平便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KI组基本在入院后3d升至峰值,而后开始缓慢下降,且AKI组在入院后12 h的CysC水平便开始明显高于非AK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ysC及尿NGAL水平在百草枯中毒后短时间内会出现异常升高,对早期诊断AKI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中性粒细胞相关载脂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 NGAL)检测在肝胆疾病患者继发急性肾功能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中的诊断性能,本研究回顾性收集了476例肝胆疾病患者与225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实验组,根据血清中性粒细胞相关载脂蛋白(NGAL)、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 Cr)、尿素(Urea)、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cystatin C, CysC)、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ing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水平和尿量,分为急性肾功能损伤(AKI)组和高风险(high-risk, HR)组、低风险(low-risk,LR)组和对照(health control, HC)组,进而建立上述血清指标在急性肾功能损伤(AKI)诊断性能最大时的判断界值;随后,选取145例肝胆疾病患者作为验证组,以评估各观察指标对肝胆疾病继发急性肾功能损伤(AKI)的诊断性能。结果表明:本实验组中各亚组间所观察指标之血清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性粒细胞相关载脂蛋白(NGAL)诊断性能最大时的判断界值为205.2μg/L。验证组患者各指标阳性检出率,在低风险(LR)亚组中中性粒细胞相关载脂蛋白(NGAL)均高于其它指标(p<0.05),但在高风险(HR)亚组中中性粒细胞相关载脂蛋白(NGAL)仅高于血清肌酐(sCr)(p<0.05),而与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CysC)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无统计学差异(p>0.05);再经分层风险分析各指标预测高风险(HR)亚组患者急性肾功能损伤(AKI)发生的能力,中性粒细胞相关载脂蛋白(NGAL)的优势比(OR=21.0 (2.3, 192.8)),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或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OR (95%CI)=3.3 (0.7, 15.3))的6.4倍。本研究初步结论表明,肝胆疾病患者诊断急性肾功能损伤(AKI)时应考虑中性粒细胞相关载脂蛋白(NGAL)肝脏合成代谢的作用。因此实验室应建立适宜的中性粒细胞相关载脂蛋白(NGAL)诊断阈值以有利于临床准确判断及早期发现急性肾功能损伤(AKI)。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 NGAL)和肾损伤分子-1 (kidney injury molecule-1, KIM-1)以及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联合检测对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的早期诊断价值,本研究收集260例肾病患者和85例健康体检者,检测其血清NGAL、KIM-1和SCr水平。依据肾功能分级标准,CKD患者分为CKD 1期(53例),CKD 2期(68例),CKD 3期(71例),CKD 4期(46例)和CKD 5期(22例),并分析以上指标在各组间的含量差异,及其联合测定对CKD早期的敏感性。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CKD 1期、CKD 2期、3期、4期和5期患者的NGAL、KIM-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01)。血清SCr含量在CKD 3期、4期和5期组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加(p<0.001)。以上3项指标均随着CKD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各组指标阳性率分析显示,3项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单项检测阳性率。ROC曲线分析NGAL、KIM-1、SCr对CKD诊断的AUC值F分别是为0.824、0.805、0.856。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FR和NGAL、KIM-1、SCr相关系数分别是r=-0.784、-0.756、-0.728 (p<0.05)。NGAL与KIM-1、SCr的相关系数分别是r=0.932、0.764 (p<0.05);KIM-1与SCr的相关系数r分别是0.791 (p<0.05)。本研究初步得出结论:血清NGAL、Kim-1可作为CKD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血清NGAL、Kim-1、SCr可有效提高CKD早期肾损伤诊断的敏感度,对CKD的分期诊断和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Biomarkers》2013,18(4):332-339
The aim of this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combined use of urinary kidney injury molecule (KIM)-1 and interleukin (IL)-18 for acute kidney injury (AKI) after cardiopulmonary bypass surgery (CPB). From a cohort of 122 subjects who underwent CPB, serial urinary KIM-1 and IL-18 concentrations were determined in 30 AKI and 92 non-AKI patients. An increased level of urinary KIM-1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occurrence of AKI, whereas an increased level of IL-18 was related to progressive AKI.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two biomarkers facilitates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assessment of the likely progression of AKI after CP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