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削痂植皮术后结合负压封闭引流在深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清致痛因子及炎性因子的影响,以此为临床治疗深度烧伤患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75例深度烧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削痂植皮术治疗;按术后不同换药方法分为常规换药组和VSD组,其中常规换药组35例,术后常规换药;VSD组40例,术后采用VS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植皮成活率,术后1周、2周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测定两组患者血清致痛因子、冲洗液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结果:VSD组首次植皮成活率95.00%(38/40),常规换药组首次植皮成活率71.43%(2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组术后1周、2周创面愈合率高于常规换药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疼痛评分低于常规换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相关致痛因子表达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且VSD组致痛因子表达低于常规换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冲洗液炎性因子表达低于术前(P<0.05),且VSD组冲洗液炎性因子表达与常规换药组比较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0%(5/40)低于常规换药组40.00%(1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削痂植皮术后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提高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效果,增加首次植皮成活率,减少细菌生成、炎性因子的释放,减轻创面疼痛程度,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游离植皮治疗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3例深度烧伤患者,按乱数表法分为研究组51例及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游离植皮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VSD,比较两组平均换药次数、平均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细菌培养阳性率、首次植皮存活率、创面愈合率、并发症、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疼痛介质[5-羟色胺(5-HT)、脑内神经肽(NPY)、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结果:研究组平均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首次植皮存活率、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6、CRP、TNF-α、5-HT、NPY、PGE2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3/51),低于对照组的21.15%(11/52)(P<0.05)。结论:深度烧伤创面采用游离植皮联合VSD技术修复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降低炎性因子及疼痛介质水平。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超快通道麻醉对胸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与血清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0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胸腔镜手术患者6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n=31),患者均行胸腔镜手术,对照组给予传统静脉复合麻醉,实验组给予超快通道麻醉,记录两组血流动力学与血清IFN-γ变化。结果:两组T0、T1、T2与T3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值对比无差异(P>0.05),均在正常范围。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无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7 d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5 % vs 25.8 %,P<0.05)。两组术后7 d的血清IFN-γ值高于术前1 d,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快通道麻醉在胸腔镜手术患者的应用并不会影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与手术进程,有利于抑制血清IFN-γ的释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较深麻醉下拔管对脑瘫患儿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2017年8月到2019年2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脑瘫患儿89例,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把患儿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0例。所有患儿都给予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与全身麻醉。观察组在麻醉维持中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进行较深麻醉下拔管,对照组吸入七氟烷进行较深麻醉下拔管,观察两组患儿术后躁动情况。结果:两组的麻醉时间、睁眼时间与拔管时间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躁动发生率为2.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 % (P<0.05)。两组术后1个月的适应与语言行为评分都显著高于术前1 d (P<0.05),且观察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术后1个月的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flow velocity, Vs)、舒张末血流速度(End-dia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Vd)都显著高于术前1 d (P<0.05),且观察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较深麻醉下拔管在脑瘫患儿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应用能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且不影响麻醉效果,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大脑血流动力学状况。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肺咳颗粒联合阿奇霉素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潮气呼吸肺功能、Th1/Th2免疫平衡及血清活化蛋白 C(APC)、 白介素1受体1型(IL-1R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 年 7月至2020年 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MPP患儿160例。根据入院奇偶顺序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儿肺咳颗粒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症状缓解时间、潮气呼吸肺功能、Th1/Th2免疫平衡、血清APC、IL-1R1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0 d后,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实验组的发热、咳嗽、肺部啰音、气促等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10 d后,两组潮气量(TV)、呼气时间(TE)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呼气峰值流速(PEF)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0 d后,两组干扰素?酌(IFN-γ)、白介素-5(IL-5)降低,实验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IFN-γ / IL-5升高,实验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10 d后,两组血清IL-1R1水平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APC水平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25%(5/80)、8.75%(7/80),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PP患儿采用小儿肺咳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和潮气呼吸肺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h1/Th2免疫平衡及血清APC、IL-1R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血清疼痛介质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和认知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1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择期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全麻方案)和观察组(40例,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全麻方案),对比两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疼痛情况、认知功能和睡眠质量,观察不同模式麻醉下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苏醒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丙泊酚使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置入喉罩时(T1)~术毕时(T3)心率(HR)先升高后下降,平均动脉压(MAP)先下降后升高(P<0.05);观察组T1~T3时点HR低于对照组,MAP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 h血清PGE2、SP水平和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d、2 d、3 d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较术前先下降后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2 d、3 d 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d、2 d、3 d匹兹堡睡眠质量评估量表(PSQI)评分较术前先升高后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1 d、2 d、3 d 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术中选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全麻,镇痛效果显著,可稳定机体血流动力学,减少对认知功能和睡眠质量的影响,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观察术中保温联合早期系统化康复训练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凝血功能、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8月~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TH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早期系统化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接受术中保温联合早期系统化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凝血功能、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8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7 d凝血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及凝血酶时间( TT) 、纤维蛋白原(FIB)均升高(P<0.05),观察组术前、术后7 d PT、APTT、TT、FIB组内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7 d PT、APTT、TT、FIB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6个月躯体职能、角色职能、情绪职能、认知职能、社会职能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保温联合早期系统化康复训练可促进老年THA患者康复,有效保护机体凝血功能,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抗休克合剂经鼻饲给药法治疗重症烧伤休克期患者的疗效及对胃肠道复苏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2017年10月至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重症烧伤休克患者共计6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抗休克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抗休克的基础上经鼻饲法给予中药抗休克合剂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复苏前、复苏后1 d、2 d、3 d的动脉血乳酸、内毒素水平,心率、尿量及补液量,腹胀缓解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消化道不良反应、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及有无继发全身性感染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清内毒素和动脉血乳酸水平均呈不同趋势下降,复苏后1 d、2 d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虽有降低,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复苏后3 d血清内毒素和动脉血乳酸值下降显著,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复苏后1 d、2 d补液量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实验组复苏后1 d、2 d尿量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复苏后3 d尿量较对照组更多(P<0.05);实验组复苏后1 d、2 d、3 d心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腹胀缓解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消化不良反应、消化道出血、继发全身性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饲法给予中药抗休克合剂配合西医常规抗休克治疗,可发挥中医药特色,治疗重症烧伤休克期患者临床疗效明确,有助于胃肠道复苏,降低并发症及感染机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术(VSD)对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溃疡创面血管新生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5月间收治的80例DFU患者,根据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接受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VSD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湿润烧伤膏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指标、生活质量、神经传导速度、溃疡创面血管新生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踝肱指数(ABI)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正中神经MCV、正中神经SCV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内皮抑素(ES)低于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丙二醛(MDA)、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湿润烧伤膏联合VSD应用于DFU患者,可促进其创面愈合,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和生活质量,可能与调节氧化应激水平、促进溃疡创面血管新生相关。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MI)联合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术(PNF)躯干模式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步行功能和躯干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6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八三医院及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康复治疗中心收治的11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按入院顺序编号的奇、偶数分为对照组(n=56)和研究组(n=56),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联合MI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PNF躯干模式训练,两组均干预8周。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4周后、干预8周后的Carroll手功能评定(UEFT)、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功能性步行分级(FAC)、Tinetti步态评估量表(TGA)、躯干控制能力测试(TCT)、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坐-站-坐时间以及躯干前倾距离。结果:两组干预4周后、干预8周后UEFT、FMA、mBI评分逐渐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4周后、干预8周后FAC、TGA评分逐渐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4周后、干预8周后TCT、BBS评分逐渐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4周后、干预8周后坐-站-坐时间逐渐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躯干前倾距离逐渐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I联合PNF躯干模式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步行功能、上肢功能和躯干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对烧伤患者植皮创面愈合及瘢痕形成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烧伤植皮患者62例,根据临床用药分为试验组(使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组)与对照组(未使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情况,术后植皮成活率及愈合后瘢痕形成情况。结果:1经治疗,两组创面均愈合,试验组患者植皮成活率为(97.12±1.89)%,高于对照组(89.96±1.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0.1±1.9天,对照组为14.3±2.3天,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瘢痕形成评价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血肿面积(1.50±0.03 vs.3.04±0.08,P0.01)、畸形率[2(6.45)vs.8(25.81),P0.05]、感染率[2(6.45)vs.9(29.03),P0.05]。结论: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对于烧伤植皮创面的患者,能够提高植皮成活率,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瘢痕形成,改善创面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数字化血管三维模型对烧伤患者面部修复术术后皮瓣存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组织瓣转移面部修复术的烧伤患者146例,分为对照组(n=64)和研究组(n=82)。对照组术前采用超声多普勒探测患者供区皮瓣的血管位置,走向并标记探测结果,根据多普勒探测结果结合术前设计行皮瓣转移术。观察组术前3~5 d采用CTA技术检查患者供区皮瓣面部受区血管位置、血管走向等,将检查结果通过计算机进行血管三维重建,根据皮瓣血管与受区血管重建模型修订手术方案后行皮瓣转移术。观察和比较手术时间、术后感染发生率、皮瓣断蒂时间、皮瓣血运障碍发生率和术后皮瓣坏死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7.81%和1.21%,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的皮瓣断蒂时间为17.1±2.5 d,明显短于对照组(21.3±2.8 d,P0.01);对照组皮瓣血运障碍发生率为17.19%,研究组并未发现血运障碍病例。对照组术后皮瓣坏死率为7.81%,而研究组未出现皮瓣坏死病例,存活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数字化血管三维模型的建立用于烧伤患者面部修复术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降低术后皮瓣供血障碍的发生率及皮瓣死亡率,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徒手淋巴引流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肢体肿胀程度及血液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收治的拟行初次TKA手术的膝骨关节炎(KOA)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按TKA术后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徒手淋巴引流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 d、4 d、7 d、2周、4周、8周肤温、肿胀程度及血液炎性指标,评估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2周肤温低于术后7 d,术后4周低于术后2周,术后8周低于术后4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周、4周、8周肤温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肢体肿胀度低于术后4 d,术后2周低于术后7 d,术后4周低于术后2周,术后8周低于术后4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d、2周、4周、8周肢体肿胀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 d白细胞计数(WBC)水平低于术后1 d,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高于术后1 d;两组术后7 d WBC、hs-CRP及血沉(ESR)水平均低于术后4 d,且术后2周低于术后7 d,术后4周低于术后2周,术后8周低于术后4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 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术后2周、4周、8周hs-CRP、ES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KA术后应用徒手淋巴引流手法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程度,缩短炎症周期,降低炎症反应,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复方右旋糖酐40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下肢软组织开放性损伤负压封闭引流(VSD)术后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为下肢软组织开放性损伤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下肢软组织开放性损伤VSD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甘露醇治疗,观察组应用复方右旋糖酐40注射液及甘露醇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国际骨关节炎评分标准(Lequesne指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皮肤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0%、97.5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和Lequesne指数评分均降低,Lysholm评分及FDA皮肤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和Lequesne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及FDA皮肤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细胞比容较治疗前升高,全血比高切黏度、全血比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细胞比容高于对照组,全血比高切黏度、全血比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复方右旋糖酐40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下肢软组织开放性损伤VSD术后患者疗效确切,可减轻膝关节疼痛,促进皮肤软组织恢复,改善膝关节功能和血液流变学,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和比较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与传统打包技术治疗四肢软组织损伤及后期植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分别接受负压引流技术(实验组)及常规打包技术(对照组)治疗的随访资料完整的四肢软组织损伤患者共127例。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平均手术次数和换药次数均明显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创面感染的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经再次清创后感染控制,行植皮手术后恢复良好。结论:与传统的打包技术比较,VSD技术用于治疗软组织损伤及后期植皮,可以更有效地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及减少手术次数,是一种治疗四肢软组织损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观察胫骨横向骨搬移术联合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FU)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65例DFU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32例,VSD治疗)和B组(33例,胫骨横向骨搬移术联合VSD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患足皮温、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踝肱指数(ABI)和血清相关指标变化,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1个月,患足皮温、ABI升高,VAS评分下降,且B组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A组(P<0.05)。两组完全负重时间、下地行走时间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B组的溃疡愈合时间、去除外固定架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升高,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下降,且B组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胫骨横向骨搬移术联合VSD治疗DFU,可促进创面愈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新型抗菌凝胶敷料普朗特联合磺胺嘧啶银霜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来我科初次就诊的深Ⅱ度烧伤患者74例分为两组:试验组38例采用新型抗菌凝胶敷料普朗特联合磺胺嘧啶银霜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磺胺嘧啶银霜治疗。两组均采用规定的标准化创面处理方式,其余治疗均按常规进行。分别统计和比较两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愈合率、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换药时的疼痛程度,同时定期监测患者在用药期间有无实验室指标异常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21.11 3.13)d,明显短于对照组(25.28 4.50)d(P0.01)。治疗后7 d、14 d、21 d,试验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26.63 5.21)%、(63.32 5.32)%、(92.66 4.1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 d、14 d,试验组分别有5例(13.16%)和1例(2.63%)创面细菌培养阳性,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例(33.33%)和8例(22.22%)(P0.05)。治疗后7 d、14 d、21 d,试验组换药时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实验室检查指标均无异常波动,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新型抗菌凝胶敷料普朗特联合磺胺嘧啶银霜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能缩短愈合时间,提高愈合率,减少创面感染发生,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