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制备的影响因素及其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脂喂养联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造模方法和影响因素。方法4周龄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三组:(1)正常组(normal control,NC),9只,普通饲料喂养。(2)高脂组(high fat,HF),9只,高脂饲料喂养。(3)糖尿病模型组,根据高脂喂养时间差异和STZ剂量不同设计了3种模型制备方法:A组,9只,高脂喂养满4周,注射STZ 30 mg/kg;B组,9只,高脂喂养满8周,注射STZ 20 mg/kg;C组,9只,高脂喂养满8周,注射STZ 30 mg/kg。所有大鼠于48h、2周和4周后行灌胃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评价成模率和血糖波动情况。实验结束时测定血清胰岛素、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TC),RT-PCR测定胰腺内胰岛素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胰岛细胞形态学特点,用彩色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比较。结果糖尿病C组血糖显著升高,成模后2周血糖下降,4周后又上升到基线水平,成模率100%。糖尿病A组、B组在4周后血糖逐渐降低到接近正常水平,成模率分别为55.6%、11.1%。C组与HF组相比,胰岛素敏感性显著下降(P<0.01)。β细胞内胰岛素水平下降39.3%(P<0.01),胰岛内β细胞所占比例下降了79.2%(P<0.01),胰腺内胰岛素mRNA表达水平减少19.2%(P<0.01),α细胞升高了1倍(P<0.01)。结论高脂喂养8周后腹腔注射低剂量STZ(30 mg/kg)制备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率高,模型稳定。  相似文献   

2.
高脂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注射的糖尿病大鼠模型特征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4  
目的观察高脂喂养联合低剂量STZ注射的SpragueDawley(SD)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的代谢特征、病理学以及胰岛分子生物学变化。方法4周龄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三组(1)正常对照组(Control)9只,普通饲料喂养。(2)高脂组(HighFatchow,HE)9只,高脂饲料喂养,为普通饲料中添加20%脂肪(猪油和蛋黄粉各50%)和20%蔗糖。(3)糖尿病组(DM)18只。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STZ(40mg/kg)。所有大鼠做灌胃葡萄糖耐量(OGTT)试验。放免法测定血清胰岛素,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胰岛β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彩色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胰岛素表达量,RT-PCR测定胰腺β细胞胰岛素mRNA表达水平。结果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水平(FINS)显著高于Control组和HE组大鼠(P<0.01),空腹血清甘油三酯(TG)和游离脂肪酸(FFA)水平显著高于Control组(P<0.05);胰岛β细胞吸光度(A)显著低于高脂组大鼠(P<0.05),降低11.6%。胰岛素免疫反应阳性区占胰岛百分比显著低于Control组和HE组,分别下降31.9%(P<0.05)和43.1%(P<0.01)。胰岛素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HE组(P<0.05)。STZ注射后48h(基线值)大鼠FBG水平的分布情况为A组(FBG<10.0mmol/L)占7/18;B组(FBG10~19.9mmol/L)占5/18;C组(FBG≥20mmol/L)占6/18。STZ注射后9d的OGTT结果与基线值相比,B组OGTT值总体变化最小,A组FBG的变异最大,达到25%。结论高脂喂养联合低剂量STZ注射的糖尿病大鼠模型模拟2型糖尿病发生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具有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以及血脂异常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运动干预对高脂饲料诱导胰岛素抵抗(IR)大鼠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探讨运动减轻IR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Wistar雄性大鼠分为基础饲料喂养组(normal chow group,NC),高脂膳食喂养组(high-fat diet group,HF)。高脂膳食喂养Wistar雄性大鼠10周,构建IR动物模型。10周后,HF组再随机分为高脂喂养运动组和非运动组,游泳运动干预4周。游泳运动干预前后以正常血糖-高血浆胰岛素钳夹实验技术[hyperinsulinemic-euglycemic clamp(HEC)technique]评估IR大鼠胰岛素敏感性,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IL-1β水平,RT-PCR法测定大鼠骨骼肌IL-1βmRNA表达。结果HF组大鼠葡萄糖输注率(glucose infusion rate,GIR)显著低于NC组(P〈0.05),HF组血清IL-1β水平及骨骼肌组织IL-1βmRNA表达明显高于NC组(P〈0.05,P〈0.01);运动组大鼠血清IL-1β水平及骨骼肌组织IL-1βmRNA表达明显低于非运动组(P〈0.05),与N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运动改善IR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可能与降低IR大鼠IL-1β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链尿佐菌素加高糖高脂饮食诱导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的建立。方法SD雄性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3周后,采血检测空腹血糖及血清胰岛素,按25mg/g体重剂量一次性腹腔内注射链尿佐菌素,3d后,行糖耐量实验,对糖耐量异常大鼠继续喂以高糖高脂饲料,在第2、第4周再两次采血检测糖尿病鼠空腹血糖及血清胰岛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高脂喂养大鼠血清胰岛素明显上升(P〈0.01),但血糖无变化(P〉0.05),糖尿病鼠血糖及血清胰岛素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糖高脂喂养能致大鼠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辅以小剂量一次性注射链尿佐菌素而造成的糖耐量异常,可成功复制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5.
高脂喂养大鼠肝脏的NF-κBp65表达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脂饲料喂养大鼠肝脏NF-κBp65蛋白的表达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并用正常血糖-高血浆胰岛素钳夹技术评估。应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大鼠肝脏中NF-κBp65蛋白的表达。结果①高脂饲料组大鼠的葡萄糖输注率明显低于基础饲料组[GIR60~120(0.76±0.28vs4.26±0.70)mg/(kg.min),P〈0.01]。②高脂饲料组大鼠肝脏NF-κBp65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基础饲料组(A值118.48±1.45vs68.13±4.84,P〈0.01)。③高脂胰岛素抵抗大鼠肝脏NF-κBp65蛋白表达与GIR60-120(r=-0.993,P=0.000)和ISI(r=-0.773,P=0.009)负相关。结论高脂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肝脏NF-κB的激活可能是产生肝脏和全身胰岛素抵抗的根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对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前期KKAy小鼠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6周龄KKAy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喂养组(C组,n=10)及高脂饲料喂养组(n=20),8周龄时将高脂饮食喂养的KKAy小鼠随机分为两组:二甲双胍干预组(Met组,n=10)和西格列汀干预组(SP组,n=10),持续灌胃8周。用口服糖耐量实验(OGTT)检测葡萄糖水平。检测空腹血清胰岛素及血浆脂质水平,计算胰岛素释放指数(HOMA-β)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留取KKAy小鼠胰腺,连续切片分别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免疫荧光染色,ki67/INS双标记分析β细胞增殖情况、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胰腺转录因子PDX-1和Maf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 OGTT结果提示,与C组比较,Met和SP组KKAy小鼠的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后30、60及120 min的血糖均显著降低(P均<0.01),血糖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显著降低(P<0.01,P<0.01)。与Met组比较,SP组口服葡萄糖后30及60 min的血糖无明显统计学差异,120 min的血糖显著降低(P<0.05),两组AUC无统计学差异。② 胰岛素耐量试验(ITT)结果提示,与C比较,Met和SP组KKAy小鼠的空腹血糖、注射胰岛素后30、60及90 min的血糖显著减低,ITT血糖曲线下面积(AUC)显著升高(P<0.01),而Met和SP组之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③ C组胰岛中β细胞区域亮度较低,边缘散乱,给予二甲双胍后,β细胞区域及亮度有所增加;给予西格列汀治疗后,β细胞区域及亮度显著增加。C组胰岛中,α细胞在胰岛中分布无序,亮度较大。给予二甲双胍后,α细胞区域有所减少,亮度有所降低,一定程度向胰岛边缘的分布;给予西格列汀后,α细胞区域明显减少,亮度显著降低,在胰岛边缘分布。④ 与C组比较,Met组和SP组胰腺Maf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分别为1.63倍,1.58倍(P<0.01,P<0.01)。各组间胰腺PDX-1表达情况无显著差异。结论:对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前期KKAy小鼠,给予二甲双胍可以维持胰岛的功能和形态,给与西格列汀可能促进β细胞增殖,提高胰岛素转录因子MafA的表达水平,防止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糖高脂致家兔糖尿病的实验模型探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 建立饮食诱导新西兰兔糖尿病模型 ,探讨脂肪毒性和葡萄糖毒性在 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将雄性新西兰兔 30只按血糖血脂浓度随机分为 2组 ,15只饲以基础饲料作为正常对照组 (C组 ) ;15只饲以高糖高脂饲料作为实验组 (DD组 ) ,共观察 32周 ,每 4周从禁食过夜的兔耳静脉抽取血样 ,测定血清中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于 32周时 ,全部处死动物 ,取动物胰腺。取部分胰腺用 10 %中性甲醛液固定 ,常规石蜡包埋切片 ,H、E染色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另一部分胰腺用 2 5 %戊二醛固定 ,常规电镜样品制备 ,透射电镜下观察并照相。结果 实验组 4周后即出现高血糖、高甘油三酯 ,并随着喂养时间延长 ,而有所升高 ,基础饲料组血糖、甘油三酯未见明显升高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以不同喂养时间作方差分析 ,整体上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实验组血清胰岛素水平整体上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实验组胰腺组织表现为胰岛萎缩 ,胰岛边缘皱缩 ,胰岛数目减少 ,胰岛内细胞数量亦减少 ,多数细胞呈梭形 ,细胞核呈杆状 ,胰岛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透射电镜下观察到实验组胰岛 β细胞体积略小 ,核较小 ,部分分泌颗粒呈空泡状 ,细胞内可见局部结构较模糊 ,粗面内质网少 ,未见明显淀粉样变  相似文献   

8.
朱华  徐艳峰  刘颖  黄澜  秦川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2012,(12):1-3,I0001,I0002
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STZ)诱导恒河猴糖尿病动物模型胰岛细胞数量变化和激素表达情况。方法健康恒河猴5只,小剂量(30 mg/kg)多次静脉注射STZ,濒死状态时将动物安乐死。取胰腺制成石蜡切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显示胰岛A、B、D和PP细胞,并对结果进行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细胞数量减少,胰岛素表达降低(P〈0.01)。A细胞增生,胰高血糖素表达增加(P〈0.01)。PP细胞增生,胰多肽表达增加(P〈0.05)。D细胞数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恒河猴糖尿病动物模型胰岛各种细胞的数量和激素表达情况与人类糖尿病类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姜黄素诱导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F-E2-related factor 2,Nrf2)核转位对氧化应激诱导人肝细胞L02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用15μM和30μM姜黄素干预L02肝细胞6 h和l2 h,Western blot检测Nrf2核转位水平;将肝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干预组,对照组用RPMI1640正常培养,模型组用100U/L葡萄糖氧化酶(GO)干预2 h,干预组用15μM和30μM姜黄素分别干预12h后给予100U/LGO干预2h,各细胞均给予100nM胰岛素干预30min。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OS),用荧光强度(FI)来表示ROS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检测细胞MDA、GSH,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磷酸化水平。结果:①姜黄素明显诱导Nrf2核转位。②模型组FI、MD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干预组FI、MDA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姜黄素15μM组FI、MDA水平高于30μM组(P〈0.01)。模型组GSH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干预组GSH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姜黄素15μM组FI、MDA水平高于30μM组(P〈0.01)。③模型组上清液葡萄糖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上清液葡萄糖浓度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姜黄素15μM组上清液葡萄糖浓度高于30μM组(P〈0.01)。模型组IRS-1磷酸化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干预组IRS-1磷酸化水平均较模型组增高,姜黄素30μM组IRS-1磷酸化水平高于15μM组。结论:姜黄素通过诱导Nrf2核转位,降低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进而逆转氧化应激诱导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0.
目的高脂饮食加低剂量链脲霉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小鼠2型糖尿病模型。方法5周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饲料组、正常饲料加STZ组、高脂饲料组和高脂饲料加STZ组。相应饲料喂养5周后,按照100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STZ,然后继续喂养4周。在第5周和第9周末测定小鼠的体重、收缩压、血糖、血胰岛素、血甘油三脂和胆固醇水平。结果STZ注射前各组小鼠的体重、血压、血糖、血胰岛素、血脂和血甘油三脂无明显差异(P〉0.05)。STZ注射后4周时,高脂饲料加STZ组小鼠的体重、血糖、血胰岛素、血压和血脂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其他三组的这些指标无明显改变或仅部分升高。结论高脂饮食加低剂量链脲霉素可建立小鼠2型糖尿病模型,该模型具有人2型糖尿病的主要表型特征和相似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及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在兔颈总动脉内膜损伤后对血管壁变化及外周血中CD34+细胞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8只,随机均分为:单纯损伤组,辛伐他汀组,rhG—CSF组及辛伐他汀和rhG—CSF联合组(简称联合组),建立兔左颈总动脉内膜球囊导管损伤模型,术后给予辛伐他汀(10mg/kg/d经胃灌入)及rhG.CSF(100μg/a皮下注射)干预治疗,每组分别于术前1d、术后7d、14d、21d、28d抽取静脉血2ml,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34+细胞含量;4周后处死所有动物取损伤段血管,弹力纤维染色,计算内膜厚度、中膜厚度、管腔面积(S)、内膜面积(si)、中膜面积(Sm)TLSi/Sm比值评价血管再狭窄程度。结果:①术前4组之间相比外周血CD34+细胞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7d时各组外周血CD34+细胞含量最高,后逐渐下降,28d较低,但仍高于术前含量;rhG—CSF组及联合组与对照组相比外周血CD34+细胞明显增多(P〈O.01,P〈0.01);术后7d、14天时辛伐他汀组与单纯损伤组相比外周血cD34+细胞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21d、28天时辛伐他汀组与单纯损伤组相比外周血CD34+细胞有显著差异(P〈0.05)。②与单纯损伤组相比辛伐他汀组、rhG—CSF组及联合组Si/Sm比值明显减小(P〈0.05);辛伐他汀组和rhG—CSF组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联合组分别与辛伐他汀组、rhG-CSF组比较血管内膜增生更少,具有显著性(P〈0.01,P〈0.01),结论:本实验研究发现辛伐他汀可促进损伤内膜修复及预防血管再狭窄,长期服用可以增加外周血CD34+细胞;rhG—CSF可明显增加外周血CD34+细胞及预防血管在狭窄;辛伐他汀与rhG—CSF联合用药可明显增加外周血CD34+细胞、加速内皮修复与预防再狭窄,较单一用药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葡萄糖代谢水平影响的特点、机制。方法选择4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高热量、高脂饮食喂养8周后为肥胖组(HF,n=18),普通饲料喂养为正常组(NC,n=18)。两组小鼠分别给予安慰剂(n=6)、腹腔注射雷帕霉素(2 mg/kg,隔日1次,n=6)、喂饮2.37%亮氨酸水(n=6),2周后分别行灌胃葡萄糖耐量试验(glucose tolerance test,GTT)、胰岛素耐受性试验(insulin tolerance test,ITT)以及胰岛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正常组小鼠腹腔注射雷帕霉素后葡萄糖负荷30min血糖水平显著升高(与安慰剂组比P=0.038,与亮氨酸组比P=0.035)。肥胖组小鼠腹腔注射雷帕霉素后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安慰剂组(P=0.031),葡萄糖负荷30 min血糖显著高于安慰剂组(P=0.013)、亮氨酸组(P=0.041)。仅正常组小鼠胰岛素敏感性与安慰剂组相比显著降低(P=0.039)。雷帕霉素干预后腹腔脂肪量显著减少(正常组与安慰剂组比P0.001,肥胖组与安慰剂组比P=0.013)。结论雷帕霉素对哺乳动物糖代谢水平有显著影响,正常小鼠与机体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有关;肥胖小鼠与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胰岛素抵抗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以高脂纯化饲料诱导的、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共同起作用的C57BL/6J小鼠代谢综合征(MS)模型,为研究营养因素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提供周期较短、稳定性好、可重复性、与人类发病可比性高的动物模型。方法雄性3周龄C57BL/6J小鼠30只适应性喂养10d后随机分为2组,其中一组(10只)给予普通生长饲料(对照组),另一组(20只)给予高脂纯化饲料(模型组)。喂养期间对空腹血糖(FBG)、体重进行连续监测,同时监测体重指数(BMI)、血清胰岛素(FINS)、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实验期10周。实验结束时取内脏脂肪和肝脏称重,取肝胰做病理分析。结果分组喂养1周时,模型组小鼠体重出现显著性升高(P〈0.001),并表现为中心型肥胖。4周时FBG显著性升高(P〈0.05),5周时FINS开始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8周时血清TC、HDL-C显著性升高(P〈0.001),10周时TG、TC、HDL-C、LDL-C均升高(P〈0.01)。HE染色显示肝脏中度脂肪变,胰岛细胞无明显改变。结论单纯施以高脂饲料10周即可建立MS小鼠模型。并且该模型造模方法简单易行、周期较短、稳定性好、可重复性高,与人类MS自然发病过程类似,是MS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猪油、豆油、氢化椰子油、乳脂四种不同脂肪的高脂日粮分别诱发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RS)大鼠的血液生化指标差异,为此类模型的建立及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给予普通日粮,高脂组给予脂肪热量比相同的高脂日粮。喂养6周,每两周测定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胰岛素,根据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ln1/(FPG×FINS)评定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结果6周后,猪油组、乳脂组、豆油组血清胰岛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乳脂组血清TG显著高于其它高脂组(P〈0.05);高脂组血清HDL-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以豆油组下降幅度最大;猪油组、乳脂组IS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各组间血清总胆固醇、血糖及体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4种高脂日粮诱发IRS大鼠模型的综合效果依次为乳脂、猪油、豆油、氢化椰子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2型糖尿病(T2DM)恒河猴模型,使之成为研究人类T2DM的有效替身。方法以高糖高脂饮食为基础,在出现高脂血症和肥胖状态后注射35mg/kg的链脲佐菌素(STZ),测定体重指数、血脂、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尿糖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分析其部分临床特征。结果T2DM模型组体重指数(BMI)大于35达到重度肥胖,有高脂血症的特点,空腹血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增高(P〈0.01),尿糖检测呈阳性,葡萄糖耐量受损并且空腹血糖高于7mmol/L、2h的血糖水平高于11.Immol/L,胰岛有轻度损伤和病变。结论通过部分临床特征分析,T2DM模型组具有典型的T2DM临床特征,可成为T2DM研究的有效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研究高脂饮食和有氧运动对胰岛素抵抗(IR)小鼠骨骼肌雷帕霉素靶蛋白/核糖体S6激酶1(mTOR/S6K1)通路的影响,试图为运动防治IR提供理论依据。方法:8周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和高脂饮食组,每组各20只,高脂饮食组喂养8周后建立IR模型。随后将正常饮食组再次随机分为正常饮食安静组(NC)和正常饮食运动组(NE);高脂饮食组也随机分为高脂饮食安静组(HC)和高脂饮食运动组(HE)。各运动组进行为期6周、75%VO2max强度跑台训练,每天1次,每次60min,每周5次。实验结束后采用OGTT检测葡萄糖耐量,组织学检测胰岛形态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空腹胰岛素水平,Northern blot、Western blot检测骨骼肌中mTOR和S6K1 mRNA和蛋白及其磷酸化蛋白pS6K1-Thr389的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HC组小鼠体重、空腹血清胰岛素值和胰岛β细胞团面积百分比均呈显著增加,且OGTT曲线显示糖耐量明显受损,然而6周有氧运动后以上各指标呈显著性降低,葡萄糖耐量也得到明显改善;且骨骼肌中mTOR、S6K1、pS6K1-Thr389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结论:mTOR/S6K1信号通路与高脂饮食诱导IR的发生密切相关,有氧运动明显增加了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推测有氧运动可能通过抑制mTOR/S6K1信号通路,增加IR小鼠骨骼肌的能量代谢从而改善IR。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素受体底物-1丝氨酸/酪氨酸磷酸化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体质量80-120 g),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NC)及高脂饮食组(FH)2组,每组15只。喂养10周,以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技术评估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应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中胰岛素受体底物-1丝氨酸磷酸化(IRS-1Ser636)及酪氨酸磷酸化(IRS-1Tyr465)表达。结果FH组葡萄糖输注率(GIR)60-120水平明显低于NC组[(1.56±0.43 vs.5.15±0.66)mg/(kg.min),P〈0.01];FH组大鼠TNF-αI、RS-1Ser636均高于NC组[(15.43±2.16 vs.5.4±2.16)pg/mL,P〈0.01;(109.45±13.75 vs.94.23±15.05),P〈0.05],IRS-1Tyr456水平低于NC组[(111.08±14.28 vs.125.77±14.51),P〈0.05]。TNF-α水平与IRS-1Ser636呈正相关(r=0.503,P=0.024),与IRS-1Tyr465呈负相关(r=-0.521,P=0.019)。结论胰岛素抵抗大鼠TNF-α水平与IRS-1Tyr465负相关,与IRS-1Ser636正相关,提示TNF-α引起胰岛素抵抗机制可能与IRS-1磷酸化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致肥胖小鼠脂肪组织RIP140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将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NFD)组、高脂饮食(HFD)纽分别喂养14周后,测量两组小鼠体重,以NFD组小鼠体重作为对照,选取HFD组中体重大于对照组小鼠平均体重20%的小鼠作为肥胖组小鼠。对照组和肥胖组小鼠取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RT—PCR技术检测两组小鼠附睾脂肪组织RIP140 mRNA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DF组小鼠中有12只符合标准计入肥胖组。肥胖组小鼠TG、TC、FBG、Fins(P〈0.05),HOMA-1R(P〈0.0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肥胖组小鼠脂肪组织RIP140mRNA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小鼠脂肪组织R1P140 mRNA表达水平与TG水平呈正相关(r=0.536,P〈0.05),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r=0.465,P〈0.05),而与TC、FBG、Fins水平相关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脂肪组织RIP140 mRNA表达增加,并与胰岛素抵抗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高脂饮食大鼠脂肪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及其与胰岛素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将3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ND组,n=10)和高脂饮食组(HFD组,n=20).喂养16w,当两组大鼠体质量出现显著差异后(P〈0.05),将HFD组按随机区组原则分为单纯高脂组(HFD组,n=10)和EGCG干预组(HFD+0.32%EGCG,EGCG组,n=10).干预16w.留取血清及附睾周脂肪组织.检测每组大鼠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水平(FINS)及游离脂肪酸(FFA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应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附睾周脂肪组织中TNF-α表达水平.结果 (1)与HFD组相比,EGCG组FINS水平显著下降[分别为(13.83±0.79)mIU/l vs.(31.71±3.61)mIU/l,P〈0.05];HOMA-IR值下降[分别为(3.36±0.31) vs.(7.59±0.99),P〈0.05];FFAs值亦明显下降[分别为(0.38±0.08)mmol/l vs.(0.81±0.11)mmol/l,P〈0.05];三组大鼠FBG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与ND组相比,HFD组脂肪组织中TNF-αmRNA水平显著升高[分别为(0.0033±0.00070)vs.(0.0010±0.00008),P〈0.01];而EGCG组较HFD组则明显下降[分别为(0.0018±0.00037)vs.(0.0033±0.00070),P〈0.05];同时,EGCG组TNF-α蛋白表达量低于HFD组[分别为(0.42±0.09)vs.(0.67±0.09),P〈0.05];(3)EGCG组与ND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EGCG改善高脂饮食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可能与减轻脂肪组织TNF-α介导的炎症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