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引起婴儿和儿童呼吸道疾病的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尤其在早产婴儿、性心性心脏病患儿以及免疫缺陷的婴儿和儿童中易发生严重怀RSV感染。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呼吸道合胞病毒--静脉用免疫球蛋白(RSV-IGIV)的使用对RSV感染有一定的预防、治疗作用。本文介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被公认为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毒性病原体,有关RSV在成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中病原作用的研究,受检测技术制约,国内外很少报导[1],近年来RSV致成人下呼吸道感染病例有增加趋势,且引起的成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症状与其他呼吸道病...  相似文献   

3.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引起婴幼儿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到目前为止,对其致病机理还不完全清楚,还没有安全有效的疫苗来进行预防接种。本文概述了RSV感染的病理生理与免疫之间的关系,详细介绍了RSV疫苗的发展情况,尤其是活疫苗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人类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抗原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抗原结构复杂。近年来,对RSV抗原变异的研究进展较快,本文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对此进行了介绍,并对抗原型的流行病学特点,免疫学差异及其在重复感染中的作用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婴幼儿最主要的下呼吸道病毒病原,对于RSV的预防和治疗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讨论了RSV预防和治疗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以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随着病毒免疫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包膜糖蛋白的抗体反应在RSV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引人们的重视。动物实验已证明体液免疫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在人类材料较少。本文综述了A、B两亚型RSV外膜G、F糖蛋白的特异抗原组分,抗体反应的相互联系和在抗RSV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体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反仅部分人产生保护性免疫,部分人仍可重复感染。在保护性免疫应答中发挥主要作用提针对该病毒F蛋白和G蛋白的中和抗体。  相似文献   

8.
用炭凝集试验(CAT)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结果表明该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特异的诊断方法。用CAT对16株RSV和8株其它病毒做试验,结果仅RSV凝集,而其它病毒均阴性。用该法与细胞培养法检测83份临床呼吸道感染幼儿鼻咽吸出物,结果CAT法阳性率为69.88%(53/83),细胞培养法为39.75%(33/83),两者阳性检出率相差极显著。阻断试验证明CAT是高度特异的。结果证明CAT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可用于临床RSV标本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9.
呼吸道合胞病毒与哮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流行病学资料统计,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与哮喘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大部分RSV感染病儿数年后出现哮喘症状,且RSV感染可存在于哮喘的各种不同时期中,故可能是哮喘的诱发和加重因素。其致病机制可能与RSV特异性IgE诱导的I型变态反庆,组胺释放因子和嗜酸性粒细胞正性蛋白等细胞因子,组胺等炎性介质的释放以及RSV对上皮的直接毒性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保护性免疫机理更为详尽的了解将有助于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本文介绍RSV的蛋白组成以及单一蛋白诱生保护性免疫的能力,研究结果显示,F和G蛋白为体液免疫保护性抗原,M2、F和N为细胞免疫保护性抗原。综合诱生保护性体液和细胞免疫的能力,RSV蛋白在保护性免疫中的重要性为:F〉G〉M2〉N。  相似文献   

11.
RT—nested PCR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清病毒核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异硫氰酸胍-酚-氯仿(AGPC)一步法提取病毒RNA,并依据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核蛋白(NP)编码基因保守区核苷酸序列合成两对巢式引物,建立了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edPCR)检测HFRSVRNA方法,应用此法对HFRSV感染的VeroE6细胞培养液及HFRS患者血清中的病毒RNA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感染细胞培养液及35例HFRS患者血清均为阳性,正常的VeroE6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妇女生殖道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erpesSimplesVirus2,HSV2)和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a-mavirus,HPV)的感染及其相关关系,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48例患有性病,生殖道感染的妇女和39例正常妇女进行了生道HSV2,HPV的检测,HSV2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妇女中的感染率分别为72.9%和25.6%,两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HPV在实验  相似文献   

13.
闫庆国  朱德生 《病毒学报》2000,16(4):327-331
为明确何杰金病(Hodgkin’s disease,HD)瘤细胞中是否存在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采用显微切割技术结合PCR方法检测HD组织及其瘤细胞Hodgkin/Reed-Sternberg(H/RS)中的HCMV核酸;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催化信号扩增(catalysed signal amplification,CSA)法检测HD中HCMV的立即  相似文献   

14.
口服潘生丁(DPM)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小鼠肺组织分泌细胞的影响。40只RSV肺炎小鼠随机分组,DPM组用DPM50mg·kg-1·d-1灌胃三天。感染后第5、7、9、12天通过ANAE组织化学染色和透射电镜检查Clara细胞与Ⅱ型肺泡细胞。结果显示下呼吸道上皮肿胀、脱落,尤其以呼吸性细支气管持续时间长。感染后5~7天,肺炎组Clara细胞与Ⅱ型肺泡细胞内出现许多分泌小泡,可能为炎性细胞因子。DPM组二种分泌细胞中分泌小泡少,出现短暂,有较多磷脂被持续释入血液,其磷脂可能与抑制脾淋巴细胞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我国不同地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特征是否与基因变异有关,对北京、广州、长春和河北四个地区不同流行特征中分离的RSV毒株的G蛋白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G蛋白基因同国外A型亚原型株(A2株)间存在显著差异,A2株同分离株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2.7-93.6%,氨基酸同源性只有88.3-89.9%。分离株间的核苷酸同湃性为96.0-98.9%,氨基酸同源性92.6-97.7%。氨  相似文献   

16.
Balb/c小鼠经鼻吸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悬液感染成RSV肺炎。于感染第5天后连续隔日取肺,光镜与透射电镜检查。感染第5~7天,肺组织病理改变最严重,多数小鼠表现为间质淋巴细胞(LC)套状浸润,肺泡隔增宽;少数小鼠出现间质内大量LC浸润与肺泡内大量单个核细胞渗出的两种病理改变。病毒包涵体出现于肺泡上皮细胞内,细胞受感染后发生肿胀、坏死。Ⅰ型细胞核周胞质内有核衣壳复制,表面病毒芽生形成长短不等的丝状体。第9天,肺泡隔增宽与间质LC浸润逐渐减轻。第12天,病毒包涵体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先天性感染引起新生儿畸形死亡的人数日益增加, T O R C H 是一组能引起先天性感染的病原微生物。1971 年 Nahm ias 等将引起先天性感染的病原体用英文字头命名,称为 T O R C H 感染或 T O R C H 综合征。 T 代表弓形体( Toxoplasm a gondii, T O X O), O为其它( Other,包括很多种病毒), R 表示风疹病毒( Rubella virus), C代表巨细胞病毒( Cytom egalovirus, C M V), H 表示单纯疱疹病毒( Herpes sim plex virus, H S V)。随着病原微生物学、免疫学和流行性病学研究的进展,又发现了多种能引起先天性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Varicella zoster virus, V Z V),麻疹病毒( Measles virus, M V), 流 行性腮 腺炎 病毒( Parotitis virus, P V), 人类免 疫缺 陷病毒 ( Hum anim m unodeficiency virus, H I V),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C virus, H C V),人类疱疹病毒6型( Hum an herpes virus type 6, H H V 6),肠道病毒( Enterovirus, E V),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 B V),人类乳头瘤病毒( Hum an papillom avirus, H P V), E B 病毒( Epstein Barr virus, E B V),人类微小病毒 B19( Hum an parvovirus B19, H P V B19)和人类嗜血细胞病毒1 型( H T L V 1)等。 T O R C H 感染的特点是孕妇患其中任何一种疾病后,本人的症状极其轻微,或根本没有症状和特征。病原体虽不相同,却能使胎儿或新生儿出现相同或相似的临床表现,有时还很严重,甚至导致死亡。如在怀孕早期感染,则发生流产、死胎和胎儿畸形。中晚期感染,导致胎儿不同程度畸形和脏器损害。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妇女生殖道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erpesSimplesVirus2,HSV2)和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amavirus,HPV)的感染及其相关关系,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48例患有性病、生殖道感染的妇女和39例正常妇女进行了下生道HSV2、HPV的检测。HSV2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妇女中的感染率分别是729%和256%,两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HPV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妇女中的感染率分别是533%和33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中HSV2、HPV双阳性率分别是458%(22/48)和231%(9/39),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两组共87份标本中,HSV2和HPV双阳性者占31例,阳性率是356%。统计学分析表明:HSV2和HPV感染之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X2=2408,P<001)。研究表明:患有生殖系感染和性病妇女其HSV2或HPV和HSV2混和感染的机率显著高于正常妇女,HSV2和HPV的感染具有协同作用。由于这两种病毒均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它们在生殖道中感染的相互作用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呼吸道合胞病毒北京地区分离株G蛋白的基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经单克隆抗体证实为A亚型的北京地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分离株B79中,用RT-PCR扩增出编码G蛋白的基因片段,克隆至载体pTZ18R中。经核苷酸序列测定证明,我国北京地区分离的A亚型株B79与RSVA亚型原型株(A2株)G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3.8%,核苷酸的有义突变率达65%。由核苷酸推导出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9.6%。氨基酸的变异主要集中在胞外区一个高度保守区的两端,而胞内区和跨膜区相对保守。本文探讨了我国北京地区RSV分离株的G蛋白基因同原型株之间的变异,在疫苗研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延安市150例男性高血粘滞综合证患者的卡森粘度(CassonViscosity,CV、ηc)、卡森屈服值(Cassonyieldstress,CY,Tc)与另外十四项血流变指标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36例男健康人作对照,以初步观察CV、CY的内在规律与临床意义,结果表明病例组CV与ηa(230S-1)、HRV、TK、IR呈正相关(P<0.01或<0.005);CY与ηa(230S、46S、5.75n)、MRV、LRV、AI呈正相关(P<0.01)与ESR负相关;CV与ηa(5.75S)、MRV、LRV、AI、Fib,CY呈负相关(P<0.01);对照组例数少,相关性差,待后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