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忆录     
罗宗洛遗著简目一.留学日本十三年(917-1930)o二.任教国内四所大学(1930-1944)三.台湾之行(1945-1946,1948)附:接收台湾大学日记四.担任所长期间(1944起)附:我的学术活动留学日本十三年1917年复我毕业于上海南洋中学,回家度暑。在乡下一住就个把月,及至回到上海,想升学,则时已9月初,各大学都招生完毕,无处可投考了。我只得到母校请教于校长王培苏先生。培师劝我东渡日本去学医,说日内可能有校友要回日本去读书,和他同行诸事方便。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件事,一无准备,不知如何是好,故没有表示同意,也不拒绝。以…  相似文献   

2.
1948年秋我应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以下简称UNESCO)之聘,到它设在印度的“南亚科学合作馆”工作。全家在德里居住了三年。全国解放后1951年10月我休假回国,即未再去。现在回忆那三年的情况,简述如下。一、背景1948年我在北京大学任教,接到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  相似文献   

3.
杨恩孚先生于1930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士学位。1930至1934年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系任助教。1934至1942年在上海雷斯德医学研究所内科和生理学系任助理研究员。1942~1946年在葛氏药厂任技师。1946~1947年在前国防医学院生物化学系任教员。1947至1949年在英国伦敦大学热带病和卫生学院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1949年回国,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营养学系任研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三年一、留美公费考试及出国前准备1934年我考取了清华留美公费去美国学习三年(193-1938)。清华大学原名清华学堂,用我国给美国的庚子赔款于1911年在北京清华园建立的,相当于美国的初级大学(juniorcollege)。四年毕业可入正式大学(universitr)的三年级,所以被称为留美预备班。毕业后送去美国读书,并举办了多次。到20年代后期改为国立清华大学,与我国各大学~样,四年毕业,授予学士称号,不再保送出国。但是由于国家需要,而且清华还有外汇在美,以这笔庚予赔款办理公费留学生,到美国大学读研究院。向全国公开招考,每批…  相似文献   

5.
<正>霍乱,众所周知,本来是孟加拉地区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二大流域三角地带的地方病。自19世纪以来,出现数次世界范围内大流行。然而进入20世纪后,其流行区域逐渐缩小,首先从美洲大陆消失,接着在西欧自1920年以后也未发生。到第二次大战前,霍乱仅出现于印度、东南亚、中国及其周围地区。日本1946年复员以后霍乱再未发生。至少在文明社会里,霍乱已被看成是过去的  相似文献   

6.
马宁  娄玉山  邢松 《化石》2012,(2):6-8
非洲大陆是人类的诞生地。自1924年在南非汤恩(Taung)石灰岩采石场发现了一件像人类幼年头骨的化石“汤恩小孩”(Taung Child),并经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的雷蒙德·达特(Raymond Dart)教授研究后命名为南方古猿非洲种(Austra/opithecus africanus)起,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刘承钊教授到四川之后,自1938年首次赴峨眉山采集起,至1973年他最后一次参加野外工作止,前后36年间,他本人亲自参加或由他直接组织领导的野外考察工作。此外,根据刘师安排,吴大均(1952年院系调整前)和吴贯夫(1956年后)还多次进行小规模的采集或定期观察性质的采集未统计在内。二吴都是刘承钊教授野外工作的主要助手,吴大均自1939年参加工作起,就一直在刘师领导下进行野外工作和制作标本,直至院系调整转到四川大学;但1957—1958年云南考察仍是他担任野外工作的主力。吴贯夫于院系调整由重庆大学医学院调入四川医学院,自1956年起担任…  相似文献   

8.
正一简历1925年1月10日生于西安市(原籍河南延津)。1937—1943年河南汲县(现卫辉市)中学读书。1943—1945年重庆大学地质系读书。1945—1946年云南嵩明县中学、云南泸西师范学校教书。1946—1948年北京大学地质系读书。1948年7月—1949年4月南京原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工作,任技佐。  相似文献   

9.
张相岐 《遗传》2010,32(11)
<正>胡含,曾用名胡笃融,湖南湘潭人,1924年4月3日生于北平。1938~1942年就读于重庆南开中学。194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1945年就读于重庆中央大学农艺系。1945~1946年赴鄂豫皖边区参加新四军,任第五师工作队队员、连队文化教员。1946年夏中原突围后在鄂豫陕边区打游击,任陨商县县委秘书等职。  相似文献   

10.
1995年浙南早稻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及其原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仲惺 《昆虫知识》1997,34(2):65-66
稻纵卷叶螟CnophalocrocismedinalisGuen6e是我市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但自SO年代中期以来,发生危害程度均有减轻的趋势,但1995年的第三(2)代、四(3)代连续在早稻上大发生,是近10年来最严重的一年。本文就其大发生的特点和原因探讨如下。l大发生特点l·l迁入时间早1995年稻纵卷叶螟迁入时间特别早,本站灯下4月22日始见蛾(为二()代),是1985年来最早的。三(2)代蛾灯下初见于5月万日,比近10年来平均初见期6月5日提早IO天(表1)。5月兀~3O日,我地从南到北田间都出现蛾迁入高峰。如平阳县为5月28日,苍南县为5月28~3O日…  相似文献   

11.
《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是微生物学工作者常用的工具书。它是由美国细菌学家协会所属的“伯杰氏手册委员会”主编的,自1923年第一版以来,相继于1925、1930、1934、1939、1948和1957年出版了第二到第七版,其内容经过不断扩充和修改,直至  相似文献   

12.
报道几种寄生于蛙及蟾蜍的复殖吸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言 两栖类动物,特别是无尾两栖类,由于能适应陆地和水域的不同生存条件,加以生活环境的多变,使其感染寄生虫可能性的幅度亦相应扩大。国外从事研究两栖类寄生虫,尤其是吸虫类的学者甚多。过去国内对两栖类的复殖吸虫研究不多,仅有熊大仕(1934)、吴光(1937)、李来荣(1937、1938)、金大雄(1940、1941)、陈心陶(1944、1948)、江静波(1951)、唐崇惕等(1959)、森川义金(1938)、小黑善雄(1940)、Yamaguti et Mitunaga(1943)及Wallace(1936)等曾有过报道,共记载有吸虫29种,包括5个未定名种,分隶于8科、14属。 1963年3—4月间,解剖金线蛙Rana plancyi Lataste 49只(产自济南)、黑龙江林蛙  相似文献   

13.
棉铃虫发生与北太平洋海温的遥相关 及其长期灾变预警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分析了山东郓城26年(1974~1999)、德州22年(1978~1999)和江苏丰县20年(1980~1999)棉铃虫百株累计卵量与北太平洋海温的遥相关关系及其时空动态规律,并选出相关显著程度P<0.05概率水平、空间分布范围较大、持续时间较长而稳定的组合作为关键预测因子组建了郓城、德州棉铃虫三代卵,丰县棉铃虫二代卵的预测模型,并筛选出最优长期灾变预警模型。结果表明:① 北太平洋海温场与棉铃虫种群数量消长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遥相关区域,其位置及范围随时间变化,但存在若干呈现出空间稳定性和时间持续性的大面积相关显著区域。② 郓城棉铃虫三代卵量和丰县棉铃虫二代卵量与北太平洋海温场的相关区分布形式很相似,与前两年1月份北太平洋月平均海温场存在大片相关显著的区域(35°~ 55°N,135°E~135°W),持续时间达4个月之久;而德州棉铃虫三代卵量与前两年7~9月份北太平洋低纬度海温有大范围相关显著区(1°~17°N,165°E~120°W)。 ③ 用前两年1~11月份北太平洋海温场相关显著区内各格点的月平均海温距平的平均值做因子建立了棉铃虫长期灾变预警模型,预测检验结果表明:郓城棉铃虫三代卵6年(1994~1999)中报准5年,丰县棉铃虫二代卵5年(1995~1999)中报准3年,德州棉铃虫三代卵5年(1995~1999)全部符合。据此可提前20~27个月做棉铃虫的长期灾变预警。  相似文献   

14.
一、简史氯丙嗪(Chlorpromazine)乃是近年来合成的重要的两苯骈对噻嗪胺衍化物(Amine derivatives of phenothiazine)之一。溯自1883年,两苯骈对噻嗪(phenothiazine)即已合成,但遲至1934年方由Campbell证实其具有杀昆虫作用;嗣後,Harwood(1938)用作驱蛔药,DeEds等(1942)曾用为尿路消毒药。1944年法国Charpentier及美国Gilman为获得一种抗疟、抗锥虫、驱蛔的化学治疗剂而再度提出丙苯骈对噻嗪化合物的医药用途,并合成一系列10-二烷基氨基-烷基两苯骈对噻  相似文献   

15.
张昌颖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教育家,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一位在我国生物化学界受到广泛尊敬和爱戴的老前辈. 张昌颖教授1906年2月14日出生于四川省富顺县一个书香世家.1921~1923年,张教授就读于四川成都高等师范附属中学.由于自幼勤奋好学、奋发努力,于1923年考进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读书;就读清华学校期间考取了官费留美预备班,于1929年赴美留学,在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化学专业,先后以优异成绩获学士(1931年)、硕士(1932年)及博士(1933年)学位.1933~1934年,就职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农学院.上世纪30年代的旧中国灾难深重、兵荒马乱,百废具兴,急需有识之士.1934年,张教授断然拒绝美国继续聘留,应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化科主任吴宪教授邀请,毅然回国、报效中华,开始献身于祖国的生物化学教学与研究事业. 1934~1941年间,张教授在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前身)生物化学系任教,继续从事在美国开展的营养学研究.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奔赴抗战后方,先后在江西中正医学院化学系(1941~1942年)任副教授兼系主任,在贵州大学化学系(1942~1945年)任教授;后来转贵阳医学院化学系(1945~1946年)任教授兼系主任,在抗战后方培养有志青年,为发展中华教育、支援抗日前线作出了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张教授应北京大学医学院(1953年更名北京医学院、即现在的北京大学医学部)的聘请,任生物化学科教授,与科主任刘思职教授、丁延NFDA5教授、王世中教授等共同建设生化科.自1946至1958年,在北京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任教授,从事生物化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其间还曾兼任辅仁大学(1947~1951年)、北京大学农学院(1947~1949年)、河北医学院(1949~1950年)及哈尔滨医科大学(1950年)教授,为新中国的科学发展和医学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 1958年以后,他任北京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及师资培养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 张昌颖教授为我国培养医学专家的事业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北京医学院工作期间,从举办高级生化师资班开始,到招收进修生和研究生,他培养的医学生化高级人才不计其数;“文化大革命”后,他先后培养了数十名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如今,他的学生遍及海内外,吴阶平、严仁英、胡亚美、沈渔邨、李玉瑞、张树政、蔡良婉、李载平、张友尚、邓昌亮等著名科学家、医学家都曾受教于张教授.张教授是刘思职主编《生物化学大纲》(1964年)一书的主要撰写人之一.张教授曾主编过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统编教材《生物化学》(1959年、1978年以及1985年版本),这些都是我国非常有影响的医学院校教材.张教授还主编过《核酸生物化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生化分卷>》及《生物化学词典》.张昌颖教授重视教书育人,常以个人亲身体会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对准备出国的学生谆谆教导,勉励他们学成归国为国家效力,受他影响者为数很多.由于他对医学教育的贡献,1989年张教授荣获北京医科大学桃李奖. 张昌颖教授先后从事过营养生化、肿瘤生化和眼生化等多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研究工作中,他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基础.在白内障发病生化机理、中药治疗机理及实验动物模型等方面做出过重大贡献,获得1989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近年来,他关心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肿瘤及白内障研究工作中开展基因水平研究工作,张昌颖教授先后发表论文79篇,论著13部. 张昌颖教授积极参加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建设.1979~1987年任学会常务理事,为推动我国的生物化学事业的发展不遗余力.鉴于高等学校及全国各个地区的生化工作者缺少发表研究成果的园地,张教授与南京大学郑集教授、北京大学张龙翔教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杨福愉院士、邹承鲁院士、第四军医大学苏成芝教授等经过多年努力,在中国生物化学会领导下,终于在1985年创办了《生物化学杂志》(现名《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在他担任主编的十年中,他呕心沥血,克服困难,不断地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平.1995年,他退居二线任该刊名誉主编,仍一如既往地指导《学报》工作.张教授在100周岁之际,倾一生积蓄,赞助《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建设与发展. 张昌颖教授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以他始终如一的爱国热忱,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孜孜以求的执著精神,平易近人的优良作风,严于律己的高尚品德,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为我们树立了生化界一代宗师的完美形象,是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我们永远缅怀张昌颖教授!张昌颖教授安息! 北京大学医学部张昌颖教授治丧委员会 2006年7月29日  相似文献   

16.
乔舒亚.来德伯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本命 《遗传》2006,28(5):511-512
乔舒亚·莱德伯格(Joshua Lederberg)于1925年5月23日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的蒙特克莱,父母是犹太移民.他在纽约曼哈顿华盛顿高级特区长大并接受初等和中等教育.1941~1944年,他在哥伦比亚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同时取得动物学(医学预科课程)优等成绩.1944~1946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学习内科学和外科学.在此期间,他在动物学系瑞恩(F.J.Ryan)教授指导下作兼职研究.随后,他到康涅狄格州纽黑文的耶鲁大学微生物学和植物学系做研究员,1946~1947年成为微生物学家泰特姆(E.L.Tatum)的研究生,1948年获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7.
谢国    李元明 《昆虫知识》1997,34(4):203-207
首先设定常年有一代粘虫发生的印度北部、云南省和我国江淮地区为云南省粘虫主害代(二代)的可能虫源地。然后,讨论各个可能虫源地一代粘虫发生量及迁出时期空中走廊气流方向和强度对云南省二代粘虫发生量的影响;分析云南二代粘虫迁入期与各个一代区成虫迁出期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云南二代粘虫虫源主要来自于江淮地区一代粘虫发生区;小部分来自于云南一代粘虫发生区,但其基数甚小,仅此成分不致造成对作物的危害;没有包含印度一代粘虫的成分。此结论在1994~1995年的异地测报应用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健康树鼩的心率、血压正常值参考范围,并探讨不同来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树鼩心率、血压的差异。方法随机挑选实验树鼩180只,按来源分为野生成年组、F1代自繁成年组和青幼年组三个组,每组雌雄各半,共60只。采用智能无创血压计(鼠仪)逐只测定HR(心率)、SBP(收缩压)、DBP(舒张压)和MBP(平均动脉压)。结果野生成年树鼩、自繁成年树鼩和青幼年树鼩心率分别为394.33±37.74 BPM、351.61±72.76 BPM和378.19±69.04 BPM,野生和自繁成年树鼩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自繁成年树鼩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青幼年树鼩,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野生成年树鼩和自繁成年树鼩相比,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大鼠无创血压计适合于树鼩的血压、心率的测量。通过测定,获得了野生成年树鼩、F1代自繁成年树鼩和青幼年树鼩的心率和血压参考值范围,丰富了树鼩基础生理数据,可为相关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马洁 《化石》2000,(1):22-23
二连浩特地处祖国北部边陲,起于内蒙集宁、经蒙古首都乌兰巴托至俄罗斯乌兰乌德的国际铁路从这里通过。它也是驰名中外的恐龙墓地。近年来,中外学者在这里发现了巴克龙、古似鸟龙、阿莱龙及各种吃肉和吃植物恐龙200多个个体。其中有幼年的也有成年的,常常看到“一家子”惨死在一起的情景。大量的恐龙化石产于距二连浩特东南10公里的二连诺尔。这里过去曾是一个盐湖,露出地面的是以灰绿色泥岩和浅黄色、红色砂岩为主的河湖相沉积。科学家把这种河湖相地层叫二连达巴苏组,这专指中亚白垩纪晚期(距今6500万年以前)的河湖相沉积…  相似文献   

20.
青宁生 《微生物学报》2016,56(8):1368-1369
正王薇青,1930年7月22日出生于上海市宁波路266号,2016年4月9日卒于北京。王薇青祖籍浙江省海宁县新民村,出生后即随母亲回祖籍居住,在县立春熙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她随家到浙江桐庐避难,1938年3月到上海居住。1938年9月起王薇青先后在上海弘道小学、育英小学和体文小学完成初级教育,1943年升入体文中学初中,1946年后先后在复兴中学、清心女子中学读完高中。1949年考入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