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从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因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入住我院CCU并行IABP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例3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情况,观察使用IABP前后患者心率血压变化,IABP相关并发症,住院期间死亡率.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及时在IABP支持下成功完成急诊PCI手术,患者应用IABP治疗后心率血压均得到明显改善.IABP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仅9例,严重并发症0例,无术中死亡,住院期间死亡3例,其中合并心源性休克死亡2例.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安全、有效,显著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期间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靶血管长病变(病变>25 mm)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2010年6月因STEMI就诊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并急诊行PCI处理的患者442例,以靶病变长度分为两组,即≤25 mm为短病变组(n=235)和>25mm为长病变组(n=207),均急诊行PCI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的基线资料、术中资料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辅助措施(临时起搏、IABP、血栓抽吸装置)应用情况,术后30天、2年电话或临床随访,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与短病变组比较,长病变组吸烟者更多(81.6%vs 62.6%,P=0.000);以三支病变偏多(34.8%vs 24.7%,P=0.037);多枚支架使用率更高(1.47±0.63 vs 1.04±0.28,P=0.000),平均支架总长度显著增加(29.80±7.02 mm vs 22.95±5.58mm,P=0.000),手术成功率、术中并发症及辅助措施应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天及2年随访MACE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急诊PCI治疗的STEMI短病变患者对比,长病变患者虽然病变复杂,多枚支架使用率高,平均支架总长度增加,但术中并发症、30天、2年内MACE与短病变患者相当,提示在以药物洗脱支架为主的介入治疗时代,急诊PCI处理STEMI靶血管长病变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石秀英  郑兴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5):6978-6980,6950
目前,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冠心病血运重建的主要方法,支架置入可显著减少再狭窄和靶血管血运重建.虽然支架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少见,但预后差,临床上可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是药物洗脱支架的潜在危险,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因此,支架内血栓的形成、防治问题仍然值得我们关注与探讨.本文阐明了早期支架内血栓的影响因素,预防,观察方法及治疗措施.使用新一代的药物洗脱支架有望减少支架内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11年1月~2011年12月完成的127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5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15例,稳定性心绞痛62例。结果:手术总成功率为95.3%(121/127例),A型病变成功率98.8%(80/81例);B型病变成功率为93.3%(28/30例);C型病变成功率为75.0%(12/16例),共置入169个支架。失败6例,其中2例死亡,发现心肌桥12例(9.4%)。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确切,成功率高,并发症低,且能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评价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对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s,DES)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non-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ACS)远期预后的影响。研究纳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2013年2月1日至2014年1月31日在心内科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并植入DES的NSTE-ACS患者共181名,其中男性136例,女性45例,按照入院时的RDW的中位数分为2组;RDW≥13.3%为高RDW组,RDW13.3%为低RDW组。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门诊、电话等形式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之间长期生存率。纳入符合条件的患者181例,完成随访177例(97.8%),随访时间(14.67±5.78)月。2组患者基线资料中RDW血小板,受体阻滞剂(BETA BLOCK)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低RDW两组患者随访结果显示,高RDW组全因死亡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率与低RDW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随访期间内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的概率两组有统计学差异。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RDW升高是全因死亡和MACE发生率的预测因子,高RDW和LVEF≤40%与病死率相关。Kaplan-Meier曲线显示两组间全因死亡率和MACE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p=0.025,p=0.005)。本研究结果显示RDW升高是植入药物洗脱支架的NSTE-ACS患者不良临床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龄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CTO)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07年07月至2012年07月南京市第一医院年龄≥80岁,因冠状动脉CTO病变行PCI治疗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和比较患者的基线特征、病变特征、手术经过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共有69例高龄CTO患者,平均年龄为82.17±2.70岁,男性57例(82.6%)。14例患者同时存在2支CTO病变血管,21例患者闭塞近端钙化,24例患者闭塞近端迂曲,5例患者为原支架内闭塞。30例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51例患者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为73.91%。有7例患者发生冠脉穿孔,其中1例出现心脏压塞并院内死亡。结论:即使通过适当选择患者,80岁以上高龄患者PCI治疗冠状动脉CTO病变的手术成功率可以接受,但手术风险较高,需在有经验的心导管中心谨慎开展。  相似文献   

7.
郑志刚  贺铿  李莺  石刚  叶君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0):5848-5850,5854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GOODMAN血栓抽吸装置联合术前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心肌组织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0级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血栓抽吸联PCI术前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组(试验组)40例和标准PCI治疗组(对照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试验组TIMI血流分级、TMPG、ST段回落百分比、LVEF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术前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安全可行,可有效清除冠状动脉内血栓,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及术后心脏功能,并且不增加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调查高龄(80-89岁)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行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2009年10月期间我院住院的66例80-89岁NSTEMI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45例行PCI术,5例因为左主干病变或者严重的三支病变行冠脉搭桥(CABG)术,其余16例做保守治疗。发病到行介入治疗时间<72h。结果:45例行PCI术中42例成功,再血管化的成功率为63.6%,失败的3例PCI术病人中2例因导丝或球囊未能通过病变,1例为顽固性室速。共植入支架80枚,术后梗死相关动脉血流均达到TIMI2-3级。术后死亡2例(心源性休克、颅内出血各1例),死亡率为4.8%。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较高,有4(9.5%)例(穿刺部位血肿2例,消化道、颅内出血各1例)。住院期间无再发心肌梗死,偶发心绞痛2例。结论:穿刺尽管高龄(80-89岁)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冠脉早期介入主要出血事件较多,但可改善住院期间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方法:75例急性心梗急诊介入术后8~12个月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复查,其中9例有再狭窄作为再狭窄组,66例无再狭窄作为对照组。2组术后均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等药物治疗。取2组患者PCI术前、术后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时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 ISA)检测血清IL-18、ox-LDL水平。结果:①再狭窄组PCI术后IL-18、ox-LDL水平较术前均明显升高[(2.37±0.22):(0.85±0.19)mg/L、(6.99±0.98):(2.38±1.06)mg/L],均P<0.01;对照组PCI后IL-18、ox-LDL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0.48±0.11):(1.23±0.09)mg/L、(1.39±0.54):(4.45±0.87)mg/L],P<0.05。②再狭窄组和对照组PCI术前IL-18、ox-LD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狭窄组PCI术后IL-18、ox-LD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④再狭窄组和对照组术前、术后IL-18和o...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发生消化道出血(GIB)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调整,评价其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PCI围术期发生GIB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2例(55%),不稳定型心绞痛18例(45%)。PCI围术期发生GIB的患者,除扩容、输血、抑酸、保护胃粘膜等支持疗法外,依据临床情况调整抗血小板药物。观察住院期间及术后3个月后主要不良心脑事件(MACCE:包括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性死亡、再次血管重建、支架内血栓形成、缺血性卒中)及消化道再次出血的发生率。结果:40例患者PCI成功39例(病例成功率97.5%),1例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导丝未通过,1例(2.5%)AMI患者PCI术后第5天发生支架内亚急性血栓(SAT)。出院后3月内,2例未完全血运重建的患者有心绞痛发作,无死亡,所有患者均无消化道再次出血,MACCE发生率(7.5%)。结论:PCI围术期发生GIB的患者,依据临床情况调整抗血小板药物,不增加MACCE风险及消化道再次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12.
13.
通过对6种藓类植物,即褶叶青藓(Brachythecium salebrosum(Web.et Mohr.)B.S.G.)、湿地匐灯藓(Plagiomnium acutum(Lindb.)Kop.)、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 maximoviczii(Lindb.)Kop.)、大凤尾藓(Fissidensnobilis Griff.)、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Doz.et Molk.)B.S.G.)和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 Wils.)嫩茎和老茎的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发现,同一藓类植株的嫩茎和老茎,茎结构稳定,不同种藓类植物茎横切面具有不同特征.植物体茎横切面形状、表层细胞的层数、细胞大小和细胞壁厚薄、皮层细胞大小和形状、中轴的有无以及比例等特征可以作为藓类植物的分科分类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