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岳林区连翘灌丛群落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根据野外调查的样地资料,本文分析了分布于山西太岳山林区的连翘灌丛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成分、外貌特征、垂直结构等基本生态学特征,并将连翘样方以及上层无乔木覆盖灌木为建群层的连翘样方归为9个群系,对连翘群落的特征以及连翘株高随海拔梯度的变化作出相应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种类组成丰富,区系成分以北温带分布为主,生活型以高位芽占优势。垂直分化明显,一般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3层,9个群系由于地理位置不同、生境特点各异,因而种类组成不同,连翘在群系中的地位也不同,各群系中主要灌木种群的分布格局一般为集群型,少数随机型,随着海拔的逐渐上升,连翘平均株高先升后降。  相似文献   

2.
冷杉(Abies fabri)是贡嘎山东坡亚高山暗针叶林主要的建群种和林线树种.在海螺沟沿海拔梯度调查了19个冷杉林样方,以此分析冷杉在其垂直分布范围内,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及生物量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结果表明(1)二元指示种分析(TWINSPAN)可将全部样方分为5个群落类型 a. 冷杉+麦吊云杉(Picea brachytyla)+云南铁杉(Tsuga dumosa)混交林群落; b. 冷杉+阔叶树-杂灌群落; c. 冷杉+阔叶树-冷箭竹(Bashania fangiana)群落; d. 冷杉-杂灌-苔藓群落; e. 冷杉-杜鹃(Rhododendron spp.)-苔藓群落.群落类型的空间分异主要受海拔和坡度、坡位等小地形因素控制.(2)群落乔木层、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随海拔上升而减小;但草本层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3)各层的β多样性指数随海拔上升均有减小趋势;海拔3300 m以上的群落构成差异较小.(4)冷杉群落和冷杉种群的最大高度、平均高度、最大胸径、平均胸径都随海拔上升而逐渐减小;海拔3550 m以上,冷杉个体的高和直径生长因受到林线环境制约而明显减小,而DBH>5 cm的冷杉和全部种的密度随海拔上升而增大.(5)冷杉林材积随海拔上升而下降,平均值为846.4 m3/hm2.  相似文献   

3.
为了弄清雪峰山西南支脉丘陵山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类型及其特性 ,研究了 2 6个典型森林群落的结构及组成特点。区域内共有植物 1 6 2科 4 0 5属 75 9种 ,主要为热带分布及亚热带分布 ,其植物区系成分复杂 ,具有明显的过渡与交汇特征 ,与其联系最为广泛的是滇、黔、桂区 ,同时与华中、华南、华东区的联系亦非常密切。从生活型来看 ,高位芽占的比例最大 ,中高位芽植物和小高位芽植物为区域内群落乔层的主要组成种类。在层片结构上 ,森林植物群落除暖性灌丛外 ,都具有乔木层层片、灌木层层片、草本层层片和苔藓地被层层片 ,常绿阔叶中高位芽层片为乔木层主要层片 ,并多构成群落的建群层片。 2 6个群落可分为 7个植被类型 ,分别处于群落的 4个演替阶段。这些群落分别具有保护原有结构功能和研究天然林恢复规律的价值。群落中的主要种类 ,乔木层有黔桂润楠、甜槠、枫香、青冈栎 ,灌木层有杜茎山、木、羊角杜鹃  相似文献   

4.
苔藓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的一个小类群,为典型的固着型动物,目前已知世界上有约4000种,我国报道了199种。苔藓动物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是海洋污损生物的组成部分,我国渤海海域分布有15种。淡水苔虫的种类很少,只有几十种,我国已记录11种,分布在北京、杭州、沈阳、南京等?..  相似文献   

5.
浙江古田山自然保护区木荷群落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通过对木荷群落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木荷群落植物种类丰富,科属组成分散,区系成分复杂。从属的地理成分来看,热带分布的属多于温带分布的属。群落的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地下芽植物次之。该群落叶的性质以小型叶、单叶、草质、非全缘为主。群落垂直结构复杂,地上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并有一定数量的层间植物。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大小依次为灌木层> 乔木层> 草本层。  相似文献   

6.
苔藓植物的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苔藓是具有较多种类的一类绿色植物群,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成分。缘于苔藓的可变水性、体表直接吸收水分和营养以及独特的繁殖与传播方式,苔藓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生态系统之中。除极地冻原、温带苔藓沼泽等以苔藓为优势的植被类型外,苔藓还通常在维管束植物群落中形成自己的群落。苔藓是重要的初级生产者之一,在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森林植被的水分平衡,也是某些演替过程中的重要先锋植物。苔藓与其它生物类群的生活和生存有密切联系,尤其是苔藓群落所营造的生境,促进和保护了生物多样性。苔藓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由于苔藓与生境的强烈相关性,其多样性所受到的威胁主要源于生境的破坏,加之人们对苔藓的了解远远少于其它高等植物,这种威胁更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7.
山生柳(Salix oritrepha)是我国的特有种。通过对山生柳灌丛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类型由97种植物组成,隶属30科65属。其中有灌木10种,草本植物87种,山生柳为建群种;地理成分以北温带分布为主;生活型以地面芽植物为主(52.59%),其次为地下芽植物(27.89%)和高位芽(10.31%),地上芽和一年生植物仅占9.21%;群落结构比较简单,大体可以分为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偏低,垂直结构各层次间物种多样性大小为草本层>灌木层。  相似文献   

8.
南极地区苔藓剖面中地球化学元素的营养运移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小梅  赵俊琳  孙立广 《生态学报》2001,21(7):1079-1083
对采自南极的苔藓剖面上各层苔藓的地球化学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的初步结论:地球化学元素在苔藓剖面上的分布具有很强的继承性;不同地球化学元素在苔藓剖面上的分布特征不同,这与元素在苔藓中的营养特征有关,研究发现元素Ca在苔藓体内,异常活跃,它极易被累积在新鲜苔藓体内,Zn也是苔藓易吸收的元素;地球化学元素在老新苔藓中的转移能力不同;底层苔藓的元素转移能力很低,中层苔藓中元素维持在基本平衡的状态,上层苔藓中元素的转移系数较大。  相似文献   

9.
基于野外15个群落样方物种调查,对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密叶红豆杉(Taxus contorta Griffith)所在群落的结构、物种多样性、区系地理成分及密叶红豆杉的年龄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调查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53科116属154种,以蔷薇科、毛茛科、菊科、百合科等占优势;在科、属级区系分析中,热带成分分别占46.2%、18.0%,温带成分分别占53.8%、82.0%。(2)密叶红豆杉所在群落的建群种分别为乔松(Pinus wallichiana A.B.Jackson)、云南铁杉(Tsuga dumosa(D.Don)Eichler)和喜马拉雅冷杉(Abies spectabilis(D.Don)Spach),密叶红豆杉为下层乔木的重要伴生成分或优势成分。(3)从各群落内部比较来看,草本层的Margalef指数和Simpson指数在3个群落中都最高,说明群落的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最丰富,数量也最多;从群落间比较来看,乔松林灌木层和草本层的Margalef指数最高,乔木层的最低。(4)在3种群落中密叶红豆杉数量都呈增长趋势,且幼苗库较充足,在云南铁杉林和喜马拉雅冷杉林中,密叶红豆杉从幼苗到幼树的生长过程经历了较强的环境筛选。  相似文献   

10.
阴山山脉是中国天然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林分布的西北界, 侧柏林也是阴山山脉最主要的森林群落之一。它具有较好的固坡、保土、涵养水源及改善生境的作用。为了解阴山山脉天然侧柏林种群、群落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以更好地为侧柏林的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我们以阴山山脉大青山及乌拉山段天然侧柏林为研究对象, 通过样方调查, 分析了侧柏林的植物区系特征, 并根据群落各层片物种优势度将该区侧柏林划分为6个群丛类型, 分析了各群丛特征及其空间分布的生态序列。结果表明: (1)阴山山脉天然侧柏林群落共出现维管植物96种, 隶属于30科70属, 种的地理成分包括8个类型18个亚型, 其中东古北极分布最多, 其次为东亚分布; (2)从群落结构分析, 发育良好的侧柏群落表现为完整的乔木层和草本层, 灌木盖度普遍偏低, 基本不能成层, 在干扰较为严重的地段甚至消失; (3)各群丛侧柏的径级结构基本呈正态分布, 属于稳定的群落类型, 侧柏的平均株高随胸径的增大整体呈增长型; (4)该区侧柏林受干扰较严重, 加之严酷的生境条件, 建群种侧柏的平均胸径较小且植株分叉较多, 不适合作为用材林, 建议将其作为生态公益林及种源林加以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11.
2015 年10 月-2016 年4 月以喀斯特石漠化区域不同生境条件的苔藓植物为研究对象, 采用“样方法”、PCA排序等研究群落特征及演替模式。经鉴定苔藓群落的物种组成有11 科30 属82 种。苔藓群落共99 个, 其中纯群落占16.2%, 各生境条件苔藓群落种类丰富度与多样性为裸露白云岩<灌草丛<藤刺灌木丛<针阔混交林。矮丛集型、高丛集型在各生境条件中均有出现, 除藤刺灌木丛以外交织型的比例逐渐增加。建群种演替规律为: 尖叶扭口藓→长尖扭口藓→北地扭口藓, 但在各生境条件群落的构成模式出现差异。总之, 生境条件与苔藓群落特征密切相关, 各生境相同的种类随着生境条件改善逐渐减少, 相似性降低, 分化出以优势种占据的群落增加, 多种优势种将趋于平均分配生态空间, 形成以多种苔藓为优势种少量伴生种的群落模式。  相似文献   

12.
乌兰布和沙漠沙冬青群落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乌兰布和沙漠地区植被调查数据,采用物种多样性和种群联结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珍稀植物沙冬青群落生存状况进行分析评价,以揭示群落稳定性及更新演替趋势。结果表明:(1)研究区沙冬青群落的种类组成比较丰富,与沙冬青伴生的植物共有25种,其中灌木12种,草本植物13种。(2)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水平较草本层高,但无论是灌木层还是草本层,固定沙丘生境的沙冬青群落物种多样性均较大,物种均较为丰富;物种均匀度减小是群落草本层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3)种间总体联结性测定结果显示,沙冬青群落中灌木层种间有轻微正关联;总体竞争性较弱,表明沙冬青在群落中处于优势地位。(4)从种间联结来看,大多数种对为正联结,或联结性较小且均不显著,说明沙冬青作为该群落的建群种,它的分布和存在似乎不受其他物种的影响或所受影响很小,有独立分布特征;但即使联结性不强的物种也可能有较高的相伴出现机率。研究认为,可通过保护和选择与之正联结较强的物种来保护和建立沙冬青生存环境,以维持沙冬青分布群落的稳定性,最终达到实效保护目的。  相似文献   

13.
用苔袋监测大气颗粒物及其它污染物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一、前言很早以前人们就知道苔藓具有吸附及保留大气干湿沉降物中微量元素的能力,其原理可认为是离子交换过程。W.S.Clough(1975)在一系列风洞实验中确认微量元素在苔藓中的吸附和持留作用非常大,该作用甚至在死苔藓中也存在,其原因应归结于苔藓多毛多分枝的结构,并认为颗粒物向苔藓的沉积速  相似文献   

14.
原始云杉林是青藏高原东部林区近林线森林的重要类型之一,但关于其林分结构与多样性的科学认识到目前为止仍然是贫乏的.为了揭示云杉原始林的层次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维管植物组成特点,选择四川省壤塘县北部日柯沟近林线的紫果云杉(Picea purpurea)原始林为对象,调查了6个40 m×50 m样地的乔木层结构,并在样地内采用机械布点的方法设置180个小样方,调查了林下灌木层、草本层和苔藓层结构以及灌草层物种组成.结果显示:(1)云杉原始林为复层异龄林,乔木层分化明显,可划分为4个亚层;幼树密度不高但集中分布于林窗及其边缘(144±93株/ha);(2)林下灌木盖度与物种丰富度低,层片结构简单,呈明显的斑块状分布;而草本层与苔藓层发达,盖度与物种丰富度均较高;(3)6个样地共发现维管植物124种,隶属于30科68属.其中草本109种,灌木15种,以温带区系成分占优势,特有性缺乏;生活型以地面芽植物为主体(61.29%).综合分析表明,该林分为藓类云杉林,群落结构完整、稳定,自然更新能力强,与本区域内亚高山或高山林线森林具有相似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特点,但群落结构则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5.
澳门青洲山翻白叶树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样方调查结果,对澳门青洲山翻白叶树(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结构特征与动态及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1 600 m2样地中,有维管束植物47种,隶属于29科44属;对乔木层和灌木层主要物种的重要值以及频度分析结果显示,该群落是以翻白叶树为主的单优种群落,群落种类组成多样性和水平分布不均匀,其外貌终年常绿;对优势种种群的年龄结构分析显示,该种群处于增长状态;(2)整个群落的物种丰富度Margalef指数为13.72,Shannon-Wiener指数为1.15,Simpson指数为0.875,均匀度指数为0.34,该群落的层次格局为:灌木层>藤本层>乔木层>草本层;(3) 与其他5个不同类型地区森林群的物种多样性比较结果显示,澳门翻白叶树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明显低于其他5个森林群落.  相似文献   

16.
在秦岭林区的锐齿栎群落中出现的维管束植物有82科227属495种,其中乔木123种,灌木100种,草本240种,层间植物32种;非维管束植物有15科19属19种,其中苔藓植物9科13属13种,蕨类植物6科6属6种。群落中偶见种或稀有种的频度出现的百分比高,体现了群落在生境上的差异性,也说明了该群落是一个种类比较丰富、均匀的群落。其区系种类复杂、繁多。地理联系广泛,来源于多种地理成分,其中温带成分占优势,共有115属,占总属数的53.99%;而北温带成分又在其中占明显优势,共有92属,占总属数的43.19%,这些北温带成分大多是该群落各层次中的常遇植物,也是主要的建群植物和主要的伴生植物,体现了锐齿栎群落植物区系的温带亲缘性;各热带成分占有相当的比例,说明了该植物区系与热带植物区系的渊源关系及与其地理位置、气候特征相适应的过渡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神农架山地河岸带中珍稀植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um)、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为优势种的珍稀植物群落是神农架山地中海拔地段河岸带中的典型群落类型.在神农架地区4大水系(沿渡河、香溪河、南河和堵河)的河岸带中共调查了48个样地,采用植物群落学方法,分析了该区山地河岸带中珍稀植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1)群落中植物种类丰富,科属组成比较分散.共记录到维管束植物749种,隶属144科412属,其中每科仅记录到1个属的有72个科,每属仅记录到1个种的有256个属.(2)在科水平上,热带、亚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所占比例几乎相同,在属水平上温带成分占主导.东亚分布成分、中国特有成分所占比例较高,共记录了6个东亚特有科、50个东亚特有属,2个中国特有科、27个中国特有属.(3)中小型草质单叶的落叶阔叶高位芽和地面芽植物是决定该珍稀植物群落外貌的主要成分.(4)群落垂直结构复杂,成层现象明显.第一乔木亚层树冠层分布不连续,第一、第二乔木亚层和灌木层从高到低郁闭度逐渐增大,草本层盖度各样地差别较大,层间植物丰富.该山地河岸带中丰富的珍稀、特有和/或孑遗植物表现出该群落的古老、孑遗性.虽然该区多数珍稀植物为温带性质,但该珍稀植物群落整体上在种类组成、区系分布、生活型谱、叶片性质等方面表现出亚热带亚高山垂直带谱上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过渡性特征.自上而下逐渐密集的群落垂直结构为幼苗稍耐荫、成年趋于喜光的珍稀植物的不同发育阶段提供了利于其生长的光环境.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地形地貌和良好的水热条件使亚热带山地河岸带成为珍稀植物(尤其是孑遗植物)就地保护中一个关键而特殊的区域.  相似文献   

18.
浙江仙居俞坑森林群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金则新 《植物研究》2001,21(3):470-476
浙江仙居俞坑森林群落植物种类丰富, 优势种不明显, 群落中植物种类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 落叶阔叶成分也有一定比例。各样地植物种类相似性很低, 组成很不一致。群落垂直结构复杂, 地上成层明显。群落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 各样地间多样性指数测值变幅较大。样地内的优势种群中常绿阔叶树种的年龄结构呈稳定型或增长型、而落叶树种的年龄结构呈衰退型。乔木层各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多呈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9.
峨眉山冷杉森林群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庄平 《广西植物》2001,21(3):223-227,222
依据 5 1个 40 0 m2乔木层和 1 0 2个 1 6m2灌木层、草本层与地被层样方调查资料 ,分析了峨嵋山冷杉森林的林型、环境、植物地理成分、群落结构和乔、灌层植被数量特征。结果表明 :当地冷杉森林分布区内生境多样 ;植物区系复杂 ,有一定的热性地理成分入侵和残遗性 ;各层次水平盖度具有精巧的消长关系 ,垂直结构在亚层水平上的发育与海拔和“混交”程度有关 ;冷杉在乔木层占绝对优势 ,但由于其种群衰退 ,冷杉所构成的森林有退化演替的趋势 ;灌木层的优势植物以竹类为主 ,亚优势种的变化多样。生物地史、生境和植物区系的种种特点 ,共同决定了当地冷杉林型的多样性及其某些少见的种群组合式样。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物种结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三个方面结合其时间特征对湖北省武昌县斧头湖的菰群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菰群落的区系组成和生长型较为丰富,菰是该群落中唯一的建群种;②菰群落内部表现出不同物种的种群分布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化。菰群落内部小环境多样,存在着许多小群落。菰的抽条为群聚分布,表现出形态学格局;③菰群落垂直结构简单,多数情况下仅存在一个挺水植被层。群落生产结构的变化与水位及其本身的生长特性有关。菰群落的地下成层现象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