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尿酸血症是近年来日益多发的代谢综合征。本研究探讨绞股蓝皂苷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尿酸的影响及作用方式。研究采用高尿酸血症大鼠动物模型,生化检测,代谢实验方法等,对摄入绞股蓝皂苷提取物的实验大鼠的血清尿酸水平,尿酸生成关键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24 h尿液酸碱度、尿酸浓度及尿酸排泄量等指标进行监测。结果发现,绞股蓝皂苷可以通过抑制尿酸生成,促进排泄,抑制机体的血尿酸水平升高,有益于改善高尿酸血症患者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中试条件下,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不同因素对绞股蓝皂苷提取得率的影响,从而探讨动态连续逆流提取绞股蓝皂苷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动态连续逆流提取绞股蓝皂苷最佳条件为:提取溶剂温度为80℃,料液比为1∶35(g/mL),提取时间为50 min。在此条件下,绞股蓝提取物平均提取得率为33.95%,皂苷得率为8.9%;动态连续逆流提取绞股蓝皂苷具有生产连续性好、皂苷提取得率高、产品纯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连续逆流提取机及其在绞股蓝皂苷提取工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中草药连续逆流提取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以水为溶媒、绞股蓝为原料,进行绞股蓝有效成分的提取试验.以绞股蓝水溶出物和总皂苷为目标物,考察提取温度、液料比和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提取得率的影响,并通过L9(33)正交实验设计,对提取工艺进行优选.采用中草药连续逆流提取机提取绞股蓝有效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提取溶剂温度80 ℃,料液比1:35(g/mL),提取时间50 min;所得提取物得率为33.95%,总皂苷得率为8.9%.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绞股蓝提取物对小鼠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建立动物训练实验模型,测定小鼠肝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丙二醛(MDA)的活性。结果:灌服海南野生绞股蓝提取液后,服药组小鼠肝组织SOD活性显著高于各自对照组.MDA含量显著低于各自对照组。结论:海南野生绞股蓝具有较强的抗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服用其绞股蓝可消除运动过程中产生过量自由基,保护心脏、肝脏免受自由基的损伤,对肝脏和心肌组织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人间仙草—绞股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绞股蓝、又名七时胆、甘茶蔓等,我国民间应用历史悠久,始载于明代《救荒本草》和《农政全书》作为充饥度荒食物,祛病去邪、清热解毒药物,收入古籍《药典》。近年才进行系统研究,对其化学成分,药理、毒理及临床试验进行了大量工作。国内外研究结果证明:绞股蓝含有84种皂甙,18种氨基酸、19种微量元素,如对人体有价值的铁、钙、锌、钾、镁、铜、硒、锰等还有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由于绞股蓝总皂甙含量高于人参,皂甙种数是人参近五倍之多,且无人参过量服用产生的副作用,其医疗价  相似文献   

6.
绞股蓝对电休克大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绞股蓝又名七叶胆,为葫芦科绞股蓝属植物。它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并有实验证明其具有增强学习记忆的功能。本实验主要验证绞股蓝对电休克法造成的SD大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实验方法分为四个过程:①建立大鼠的空间分辨学习记忆;②采用电休克的方法破坏大鼠的记忆,建立记忆遗忘的大鼠模型;③把记忆遗忘的大鼠模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2.5%绞股蓝提取物的溶液和0.9%生理盐水(每天每只8ml/100g)对两组模型大鼠进行灌胃饲养8天;④观察测试大鼠的空间分辨学习记忆的改善情况,用Y型迷宫模型测试出记忆错误次数、正确率、测试总时间和主动回避次数等参考指标。结果表明绞股蓝组与对照组相比,错误次数较少,正确率较高,测试总时间较短,主动回避次数较多。由此证明绞股蓝对SD大鼠记忆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绞股蓝拾零     
绞股蓝为葫芦科绞股蓝属Gynostemma植物,据吴征镒等(1983)的研究,该属我国产11种2变种,至今又发现4个新种,共15种2变种。即:单叶绞股蓝G.simplicifolium、光叶绞股蓝G.laxum、缅甸绞股蓝G.burmanicum、大果绞股蓝变种G.burmanicum var.molle、绞股蓝G.pentaphyllum、毛果绞股蓝(变种)G.pentaphyllum var.dasycarpum、  相似文献   

8.
绞股蓝为胡芦科植物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 Makino的全草,我国民间用于治疗咳嗽、痰喘、慢性气管炎及传染性肝炎等疾病。1983年以来,从绞股蓝全草中提取得到50多种与人参皂甙有类似骨架的达玛烷型皂甙,尚含黄酮、糖类等成分。药理实验表明绞股蓝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繁殖,抗溃疡,抗疲劳,降血脂及延长寿命等作用。为进一步探讨绞股蓝这些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本文首次对绞股蓝磷脂成分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绞股蓝多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绞股蓝多糖是绞股蓝中重要的药用活性成分:本文详细介绍了有关绞股蓝多糖的组成成分、生理活性和发展前景等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另外,介绍了本文作者所在实验室对绞股蓝多糖的研究,通过正交实验,表明在最佳的提取条件下.绞股蓝多糖的水提取率可以达到10%左右,组成绞股蓝的单一多糖至少有4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绞股蓝总皂甙最佳的提取方法。方法:首先选用水、80%甲醇、75%乙醇和氯仿等作为溶剂提取绞股蓝总皂甙,从中选择出2种较优试剂,再以回流提取法、索氏提取法、超声波法等提取方法对绞股蓝的总皂甙进行提取,从而选出一种优良的提取方法。并且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绞股蓝总皂甙的含量。结果:研究表明,75%乙醇为绞股蓝总皂甙提取的最佳溶剂,乙醇回流提取法为最优方法。结论:以75%乙醇为提取溶剂的回流提取法是一种高效、简便、节能的绞股蓝总皂甙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考察9种中药植物(葛花、卷柏、卷柏根、猫须草、鹅不食草、高良姜、绞股蓝、鸡骨草、金银花)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9种中药提取物在2 mg/mL时均具有较好抑制活性,抑制率从33%~79%不等。葛花、猫须草和金银花半抑制浓度分别是0.65、0.96、0.74 mg/mL,且猫须草、葛花抑制类型属于竞争性抑制为主的复合抑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广西绞股蓝属的种类调查研究概况,并分析了广西绞股蓝属的生态条件和地理分布,为绞股蓝属的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本属在广西有5种,即广西绞股蓝、扁果绞股蓝、光叶绞股蓝、长梗绞股蓝。  相似文献   

13.
对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绞股蓝伴生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异叶榕、尾叶山茶和水马桑等是常见的对绞股蓝具有遮荫作用的乔灌层植物.绞股蓝伴生群落计有47科86属102种维管植物,以蓼科、伞形科、菊科和百合科种类较多,绵毛金腰是伴生群落的优势种,它与冷水花、吉祥草、楼梯草和箬竹等是绞股蓝的重要伴生种.伴生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表明整个环境适于绞股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绞股蓝属的五柱绞股蓝、广西绞股蓝和绞股蓝3种植物的POD、EST和SOD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绞股蓝的3种同工酶谱带不同。3种同工酶在广西绞股蓝上表现最强。3种同工酶在同一物种不同器官中的表达具有一定差异,以叶中的表达最强,茎次之,根最弱。由同工酶推断的3种绞股蓝的亲缘关系为绞股蓝与广西绞股蓝亲缘关系较近,与五柱绞股蓝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广西绞股蓝属的种类调查研究概况,并分析了广西纹股蓝属的生态条件和地理分布,为绞股蓝属的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本属在广西有5种,即广西绞股蓝、扁果绞股蓝、光叶绞股蓝、长梗绞股蓝。  相似文献   

16.
绞股蓝为葫芦科(cucurbitaceae)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的作用,对慢性支气管炎、传染性肝炎及肿瘤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近年来日本学者先后报导绞股蓝含有多种人参皂甙成分,引起各国有关学者普遍给予重视。国内一些学者也译文介绍,有的还对绞股蓝进行栽培实验。但是一些译文或著述把绞股蓝称为“绞股兰”,有的则用“锥形果”的名称。经考证,绞股蓝并没有“绞股兰”、  相似文献   

17.
温度是影响绞股蓝生长发育和总皂苷积累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将绞股蓝和五柱绞股蓝幼苗置于10、15、20、25℃和30℃的光照培养箱中处理40d,检测其形态指标和总皂苷含量。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绞股蓝的叶面积、叶柄长、茎长、新萌叶片数、生物量和总叶绿素含量均为最高,五柱绞股蓝的生长发育也具有类似的规律,因此推断25℃是绞股蓝和五柱绞股蓝生长发育的适温条件。绞股蓝和五柱绞股蓝的总皂苷含量则以30℃下最高。绞股蓝的生物量和总皂苷含量决定了总皂苷产量,25~30℃最有利于提高绞股蓝的总皂苷产量,30℃则是提高五柱绞股蓝总皂苷产量的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18.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 Makino),为胡芦科绞股蓝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早在1525年《救荒本草》中,已有记载:“绞股蓝在饥馑的岁月里可以充腹”,是经过适当处理后可食的植物。我国民间将绞股蓝称为“七叶胆”,用以消炎解毒、止咳祛痰,积累了临床的经验。日本民间也有长期将绞股蓝叶当茶饮用的习惯,故称为“甘茶蔓”。最近,日本的竹本常松等人发现绞股蓝全草含有人参皂甙而有强壮抗衰老的功效,他们还报  相似文献   

19.
海南岛绞股蓝生物学特性与物候期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产地调查和观测,对海南岛绞股蓝适生环境、生物学、生长发育特性及物候期动态变化的规律进行了研究,检测分析了光照、气温、湿润与土壤质地等生态因素综合对绞股蓝生育全过程的影响,为开拓新药源、进一步综合利用绞股蓝提供一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温度是影响绞股蓝生长发育和总皂苷积累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将绞股蓝和五柱绞股蓝幼苗置于10、15、20、25 ℃和30 ℃的光照培养箱中处理40 d,检测其形态指标和总皂苷含量.结果表明:在25 ℃条件下,绞股蓝的叶面积、叶柄长、茎长、新萌叶片数、生物量和总叶绿素含量均为最高,五柱绞股蓝的生长发育也具有类似的规律,因此推断25 ℃是绞股蓝和五柱绞股蓝生长发育的适温条件.绞股蓝和五柱绞股蓝的总皂苷含量则以30 ℃下最高.绞股蓝的生物量和总皂苷含量决定了总皂苷产量,25~30 ℃最有利于提高绞股蓝的总皂苷产量,30 ℃则是提高五柱绞股蓝总皂苷产量的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