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用不同时间和剂量建立BALB/c小鼠的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模型,探索小鼠急性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过程.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Ⅰ、Ⅱ两组,Ⅰ组在0、1、2 d滴鼻接种肺炎支原体菌液3次,Ⅱ组在0 d滴鼻接种小剂量肺炎支原体菌液1次后于8、9 d再接种和Ⅰ组相同的肺炎支原体菌液2次,均设立不同剂量、批次的生理盐水对照组.全部实验动物在3~18 d内分批处死.所有小鼠均取肺组织做病理切片.以组织病理学评分来确定小鼠的肺部炎症反应程度.取肺组织匀浆及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肺炎支原体培养做病原学检测.结果 接种后实验动物全部存活无死亡.实验组动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样病理改变,组织病理学评分为1.5~14.3分,分别于第5、6天和第11天达到最高,平均分为4.9分;Ⅰ组实验组动物多呈轻、中度改变,Ⅱ组实验组动物多呈中、重度改变.所有实验组动物肺组织匀浆及BALF的肺炎支原体培养在接种后1月内先后出现阳性结果.对照组动物未出现明显肺部炎症改变,组织病理学评分为0~1分,肺炎支原体培养为阴性.结论 成功建立BALB/c小鼠的肺部肺炎支原体感染模型;组织病理学评分方法可用以评价肺部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不同接种时间和剂量所致的病变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良支原体培养基配方,评价其效果。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药典)中规定的灵敏度比较方法,将实验室制备的新型支原体改良培养基与《药典》中支原体检查法推荐的处方培养基和商品化支原体培养基进行灵敏度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改良后的支原体肉汤和半流体培养基,与接种口腔支原体和肺炎支原体及其它支原体的精氨酸培养基、支原体肉汤培养基无显著差异;与接种肺炎支原体的支原体半流体培养基无显著差异;与接种口腔支原体的支原体半流体培养基差异显著。因此经改良后的支原体培养基灵敏度能够满足药典规定的要求,但其操作简便,且成本低于现有的支原体培养基。  相似文献   

3.
猪肺炎支原体的培养和保存张顺凤(浙江农技师专)刘奎(宁波市医科所)猪肺炎支原体的培养支原体是一种微小原核生物,无细胞壁,可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形成小苗落。引起猪气喘病的病原体──猪肺炎支原体,因生长速度慢、要求培养条件苛刻而难以培养,对防治猪气喘病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条件下、不同生长期易致污染的支原体在固体培养基中的形态特征。方法通过改变支原体菌体浓度、培养时间及培养基组成,观察支原体在固体培养基中的形态变化。结果支原体菌体浓度小于103cfu/m L时,培养至2~3天后可在固体培养基中形成典型的"油煎蛋"状形态,以蔗糖作为碳源培养支原体会导致葡萄糖发酵型支原体(肺炎支原体)不能在固体培养基中形成典型菌落,当使用牛血清代替马血清为支原体提供外源胆固醇时,猪鼻支原体在固体培养基中不能形成典型菌落。结论支原体的不同生长期、菌体浓度、培养基的组成都会使易致污染的支原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的形态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了用7份水痘或带状疱疹病人的皮肤病变水泡液,在人胚肺二倍体细胞(2BS)中培养传代,分离到7株病毒分离物,第一株是由带状疱疹病例分离到的,经细胞病变、核内包涵体和电镜形态学观察,认为此分离物属于疱疹病毒科成员;经血清学鉴定,证实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其宿主范围与疱疹病毒(HSV)不同,余6株分离物经ELISA、IFA及CF血清学试验鉴定均为VZV。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的蜜蜂细菌性幼虫病病原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早春,在浙江部分地区出现了一种严重的蜜蜂细菌性幼虫病,该病导致蜜蜂幼虫颜色发黄,失去光泽;严重时幼虫死亡腐烂。从10批发病死亡幼虫样品中,分离得到并保存了5类纯培养物。通过蜂群接种试验和实验室人工培养的幼虫接种,确定L2菌株能引起与自然发病相似的症状,且能从接种发病的幼虫上再次分离到相同菌株,证明L2菌株是该蜜蜂细菌性幼虫病的致病菌。进一步对分离到的该致病菌从发病特征、病原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16SrRNA序列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显示:该菌株属于肠球菌属的屎肠球菌(Enterococcusfaecium),不是目前报道的任何一种已知蜜蜂细菌性幼虫病的病原。  相似文献   

7.
猪呼吸道支原体溶血和产生过氧化氢活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红细胞美蓝着色试验和血琼脂覆盖技术测定猪呼吸道支原体产生过氧化氢和溶血活性,发现猪肺炎支原体(M.Hyopncumoniae)定型菌种 NCTC 10110以及J、201等晶系和我国分离的血清学上证实为同种的13株均产生过氧化氢,具有溶血活性。对于测定技术、影响因素和猪肺炎支原体的致病因子进进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PCR技术在支原体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支原体(Mycoplasma)是界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原核微生物,分类学上是一个独立的纲——柔膜体纲( Mollicute)。 1989年Nocard与Roux从牛的胸膜肺炎病灶中首先分离到,以后又从病人、家畜标本中查出。迄今发现的支原体有100多种,确定对人致病的有五种。肺炎支原体(M.pneu-moniae)能引起人的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解脲脲原体( Ureaplasma urealyticum)能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绒毛膜羊膜炎、早产及低体重新生儿,人型支原体(M.hominis)主要引起肾孟肾  相似文献   

9.
自病人气管灌洗物中分离出一株嗜肺性军团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用自制的蓝藻军团杆菌选择性培养基从病人气管灌洗物中分离到一株嗜肺性军团杆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并与BCYE及硝酸铁琼脂平板等培养基作了比较,发现该菌在蓝藻军团杆菌选择性培养基上生长最好。生化、动物试验;细菌学、血清学的鉴定和诊断及临床治疗效果观察均与军团病杆菌(LDB)的鉴定标准相符合,证明经分离得的是一株嗜肺性军团杆菌血清6型菌株。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离筛选出一株能溶解矿物磷、钾、硅,防治作物病害,具有固氮活性的细菌。【方法】从大豆(Glycine max)田中采集大豆根周土壤,用钾长石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加富培养,从加富培养物中分离具有溶解硅酸盐矿物能力的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从分离到的菌株中筛选出一株对大豆根腐病菌尖孢镰刀霉(Fusarium oxysporum)抑制作用强的菌株,再通过摇瓶培养法测定该菌株溶解矿物钾、硅、磷的能力,用改良阿须贝(Ashby)无氮液体培养基培养待测菌株,测定菌株的固氮功能。依据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鉴定菌株。【结果】从健康大豆根周分离筛选出一株编号为NK3-4的细菌,该细菌在平皿上对尖孢镰刀霉的抑菌带宽度达到8.0 mm;培养24 h后,含有钾长石的液体培养基中速效钾浓度比培养基中不含钾长石的处理浓度高15.0 mg/L,可溶性硅浓度比不接种对照高51.3 mg/L;在磷酸三钙为唯一磷源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8 d后,培养基中可溶性磷浓度是不接种对照的4.8倍;在改良阿须贝液体培养基中培养15 d后,培养基中可溶性氮浓度是不接种对照的4.6倍,每升培养基中菌体氮含量达到12.7 mg。经鉴定,该菌株为土地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terrae)的新菌株。【结论】NK3-4是一株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土地类芽胞杆菌新菌株,可应用于生物农药及生物肥料的研制与开发。  相似文献   

11.
嗜肺巴斯德杆菌选择性培养基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制一种对嗜肺巴斯德杆菌表现出强选择作用的选择性培养基,用于该菌的常规检测。方法 药敏试验及抗生素最小抑菌浓度测定。结果 研制了嗜肺巴氏杆菌选择性培养基(PPSM培养基)及嗜肺巴斯德杆菌增菌液(PP肉汤)。嗜肺巴斯德杆菌在PPSM培养基上,37℃48h培养,形成1mm左右,凸起、湿润、灰黑色并有金属光泽的特殊菌落;对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埃氏菌的抑制率为100%,对变形杆菌的抑制率为76%,并能抑制其迁徙生长;通过PP肉汤增菌培养,PPSM培养基使SPF小鼠粪便中嗜肺巴斯德杆菌检出率从0增至67.2%;用小鼠咽拭子接种该培养基,其初代培养物几乎为纯培养物。结论 该培养基对嗜肺巴氏杆菌具有较强的选择作用,使用该培养基对嗜肺巴氏杆菌进行检测可以简化检测程序、防止漏检、在不处死动物的情况下对嗜肺巴斯德杆菌进行常规监测。  相似文献   

12.
猪气喘病实验猪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建立猪气喘病人工发病模型。方法 将分离得到的一株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Mhp)Js株进行各种试验鉴定,证实其为Mhp强毒株。每头猪肺内接种Js株培养物2ml,15~25d后观察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采集病变组织,经冻干制成攻毒用组织毒。安检合格,批号为20000324。给15头小梅山二元杂交猪分别气管内注射以KM2培养基作10-2、10-3、10-4和10-5稀释的强毒,每头猪5ml,对照组注射培养基。攻毒后25d观察试验猪临诊症状,X线透视,记录病理变化。结果 10-2、10-3、10-4稀释的强毒试验组猪均出现了典型的猪气喘病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结论 人工发病试验测得Mhp Js株组织强毒接种气管内注射最小发病剂量为10-4稀释5ml,正式试验人工发病可用100个最小发病剂量即强毒冻干物1:100稀释气管内注射5ml,可确保攻毒成功。  相似文献   

13.
支原体 支原体广泛寄生于人体、哺乳动物,鸟类及植物中,仅有少数有致病性.自1995年以来,34种支原体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或即将完成测序,已完成的包括人类致病性支原体(肺炎支原体、穿透支原体、解脲支原体等),动物致病性支原体(猪肺炎支原体、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支原体、鸡毒支原体、牛丝状支原体、鸡滑膜支原体、鱼肺炎支原体和鼠类肺支原体),植物致病性支原体(洋葱黄化病支原体)等.肺炎支原体是人呼吸道感染的最主要病原体之一,对儿童尤其严重,因为它与人类密切相关,所以最为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14.
【背景】猪肺炎支原体是猪的一种重要的病原。该菌的研究工具较少,特别是缺少开展其致病机制研究需要的抗体。【目的】制备猪肺炎支原体Mhp366-N蛋白抗体并确定其应用范围和使用时的最佳稀释倍数。【方法】Escherichia coli BL21(DE3)-pET28a(+)-mhp366-N重组菌诱导表达Mhp366-N蛋白并纯化。纯化的蛋白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用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猪肺炎支原体AH株感染3D4/21细胞后的Mhp366蛋白,确定2种方法中Mhp366-N多克隆抗体的最佳稀释倍数;之后检测临床采集的猪肺泡巨噬细胞中的猪肺炎支原体;最后以免疫组化试验检测猪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肺细胞。【结果】纯化的Mhp366-N蛋白纯度超过85%,免疫小鼠制备的抗血清效价在1:128 000-1:512 000之间。在免疫印迹试验中Mhp366-N多克隆抗体的最佳工作浓度为1:100 000稀释,免疫荧光试验中Mhp366-N多克隆抗体的工作浓度范围在1:1 000-1:10 000 000,其可用于临床采集的猪肺泡巨噬细胞和细胞系中猪肺炎支原体的检测。免疫组化试验结果显示猪肺炎支原体能够进入猪肺泡巨噬细胞、Ⅰ型和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结论】制备的Mhp366-N多克隆抗体为猪肺炎支原体致病机制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咽拭子快速培养在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220例,用肺炎支原体专用液体培养基进行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用胶体金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Ig M。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率。结果:咽拭子培养快速培养阳性率与血清MP-Ig M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Ig检测显示,≤1岁阳性率最低,其阳性率随年龄增加不断增高(P0.05)。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培养显示,≤1岁阳性率最高,2~8岁最低(P0.05)。病程≤7 d患者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培养阳性率(34.21%)显著高于肺炎支原体MP-Ig检测阳性率(14.04%)(P0.05)。病程7 d患者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培养阳性率(11.32%)显著低于肺炎支原体MP-Ig检测阳性率(52.83%)(P0.05)。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培养的灵敏度性以及特异性显著高于肺炎支原体MP-Ig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咽拭子快速培养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简单,无创伤,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PCR技术检测猪肺炎支原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肺炎支原体(Mycopiasma hyopneumoniae)是引起猪支原体肺炎的重要病原,该病常引起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严重威胁养猪业发展,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利用PCR技术对猪支原体肺炎早期正确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猪肺炎支原体的特异性靶基因、临床样品采集方法与样品DNA处理方法、关键技术因素及普通PCR技术、多重PCR技术、套式PCR技术、荧光定量PCR技术、芯片检测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等在猪肺炎支原体检测中的研究进展、主要优缺点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非典型肺炎病例标本中新型冠状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08,自引:0,他引:108  
目的对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进行分离鉴定,为该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和乳鼠接种法,从非典型肺炎病例标本中分离致病病原体,通过电镜形态学、血清学和动物致病性观察及RTPCR扩增与部分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的病原体进行鉴定。结果成功地从死亡病例尸解的肺组织标本和患者鼻咽拭子标本中采用细胞培养法分离出病原体。通过电镜在病变细胞及其培养上清中观察到大量冠状病毒样颗粒。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非典型肺炎患者血清,表明分离的病毒与此次流行的非典型肺炎密切相关。分离的病毒可对乳鼠致病,并在发病乳鼠的肺组织标本中通过电镜同样观察到冠状病毒样颗粒。从非典型肺炎病例尸解肺组织、传代发病小鼠肺组织及分离物感染的细胞培养物中,通过RTPCR可分别扩增出冠状病毒的cDNA片段,测序结果显示其核苷酸序列与已知冠状病毒的同源性在60%左右。结论从非典型肺炎病例标本中已成功分离出一种新的冠状病毒,它与此次流行的非典型肺炎密切相关,很可能是此次流行的非典型肺炎的主要病原体 。  相似文献   

18.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10型apxIC-/p36+弱毒株的构建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构建血清10型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弱毒菌株,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减毒活疫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细菌接合转移和SacB负向筛选标记完成突变株的构建与筛选,用PCR、Western blot、重组位点序列对突变株进行鉴定分析。首先构建含肺炎支原体p36基因的pEICALDH重组转移质粒,并转化供体大肠杆菌( E. coliX7213),将转化的阳性克隆子与野生型APP血清10型亲本菌混合培养6 h;然后涂至含氯霉素抗性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TSA培养基培养,挑取阳性克隆,接种至无抗性的含NAD的TSB液体培养基,培养6~8 h后涂至含10%的蔗糖及NAD的TSA培养基,培养24 h后挑取蔗糖抗性的克隆,即得到目的突变株。【结果】小鼠毒力试验结果表明突变株比亲本株的毒力显著降低;生长特性分析结果显示突变株与亲本株的增殖能力无显著差异;同时免疫试验结果表明突变株与安全剂量的亲本株均可诱导小鼠产生较好的免疫反应,证明apxIC基因缺失并不影响APP的免疫活性。【结论】成功构建了含猪肺炎支原体p36基因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10型突变株,所获得的突变株有望成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弱毒疫苗株。  相似文献   

19.
了解北京地区猫疱疹病毒Ⅰ型(FHV-1)毒株特点,为猫疱疹病毒Ⅰ型的进一步研究及对猫的感染预防控制奠定基础。经特异性PCR检测为FHV-1阳性临床猫眼鼻拭子,经过处理,接种CRFK细胞,通过细胞培养分离病毒。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电镜形态观察、病毒毒力测定及基因序列分析等对分离株进行鉴定。PCR检测FHV-1阳性的14只猫眼鼻拭子接种CRFK细胞,有6只猫样本能使CRFK细胞发生圆缩、拉网集聚等病变;6个样本接种的CRFK病变细胞滴片进行免疫荧光试验,均产生绿色荧光反应;经传代培养,有5株分离株能够稳定传代,其中有2株弱毒,3株强毒;电镜下5株分离株均可见直径100~160nm的球型病毒粒子;5株分离株与FHV-1标准株C-27及2个不同公司来源疫苗株gB、gD基因核苷酸比较同源性均为99%以上。实验室成功分离保存5株能稳定传代的FHV-1毒株,5株分离株与FHV-1标准株及2个疫苗株亲缘关系很近。  相似文献   

20.
开发一种分离并增殖肺炎衣原体(Cpn)的简易方法极具意义。该方法先分离血液标本中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PEG使Cpn-Ag阳性的PBMC裂解释放出Cpn,然后与人喉表皮癌细胞(Hep-2)一起离心,继续培养Hep-2细胞,再将Hep-2细胞冻融破碎后,放入到新的Hep-2细胞中进行离心,以完成Cpn的1次传代,然后以同样的方法进行2-4次传代。分别用微量免疫荧光法(MIF)及PCR法检测Hep-2细胞中的Cpn-Ag和CpnDNA,并用FITC标记的属特异性衣原体脂多糖单克隆抗体检测实验分离以及进口菌株传代后的包涵体形成单位数量。结果显示MIF法检测Cpn感染后的Hep-2细胞,其胞内Cpn-Ag强阳性;MIF法检测1次传代及2次传代的Hep-2细胞,其胞内Cpn-Ag亦均强阳性,3次传代为阳性,而4次传代为阴性;PCR法检测2次传代后CpnDNA阳性。该简化方法可以实现PBMC中Cpn的分离,分离菌株传代4次后出现退化(优于进口菌株),但该方法仍可实现进一步的培养及传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