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草)工程的经济效应——以安塞县为例
引用本文:刘志超,杜英,徐丽萍,杨改河,冯永忠.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草)工程的经济效应——以安塞县为例[J].生态学报,2008,28(4):1476-1482.
作者姓名:刘志超  杜英  徐丽萍  杨改河  冯永忠
作者单位: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杨凌,712100;延安市气象局,陕西延安,716000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陕西省循环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杨凌,712100
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杨凌,712100;陕西省循环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杨凌,712100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基础预研资助项目
摘    要:退耕还林(草)工程的经济效应关系到人工重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研究退耕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对科学评价退耕还林(草)工程经济效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安塞县退耕还林(草)试点工作为对象,采用参与性农村评估(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 PRA)为调查方法,对安塞县实行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农村经济效应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查;采用主成分析法对6个经济指标与退耕还林(草)经济效应的关系进行分析;用聚类分析法对8个模式的经济效应进行分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6个经济效应指标可以简化为特色农业收入因子、粮食收入因子和非农业收入因子,并对各因子对经济效应的贡献作了详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8个退耕模式可分成4个经济效应发展类型:经济效应增效型、经济效应稳步型、经济效应迟缓型和经济效应滞后型;从而进一步验证经济效应与农业结构调整、后续产业的发展、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系,为退耕还林(草)的顺利开展提供研究依据.

关 键 词:退耕还林(草)  经济效应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黄土丘陵沟壑区  黄土丘陵沟壑区  退耕还林  工程  经济  效应指标  安塞县  project  effect  economical  Analysis  grassland  forest  farmland  Area  Gully  Loess  剩余劳动力转移  后续产业  结构调整  非农业
文章编号:1000-0933(2008)04-1476-07
收稿时间:2007/1/24 0:00:00
修稿时间:2007年1月24日

Analysis on economical effect of project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and grassland in the Loess Hilly and Gully Area: a case study in Ansai Country
LIU Zhichao,DU Ying,XU Liping,YANG Gaihe and FENG Yongzhong.Analysis on economical effect of project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and grassland in the Loess Hilly and Gully Area: a case study in Ansai Country[J].Acta Ecologica Sinica,2008,28(4):1476-1482.
Authors:LIU Zhichao  DU Ying  XU Liping  YANG Gaihe and FENG Yongzhong
Abstract:
Keywords: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and grassland  economical effect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clustering analysis  loess hilly and gully region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