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以四倍体香石竹品种‘紫蝴蝶’(2n=4x=60)为母本,单瓣中间材料‘NH6’(2n=2x=30)为父本杂交后受精过程及胚胎发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授粉后17h,花粉管进入助细胞并释放内容物,精核进入极核细胞内,与二极核细胞融合形成初生胚乳核;授粉后1d,精核向卵核方向移动,贴伏于卵核核膜上;授粉后2d,形成合子及游离的胚乳核;随后,胚发育经过原胚、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阶段。(2)杂交障碍发生在受精过程及胚胎发育的各个时期,表现为:精子与卵细胞不相融合或精子与二极核不相融合、合子未分裂或初生胚乳核未分裂及胚胎的败育。(3)胚败育虽能发生在原胚、球形胚、棒状形胚、三角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及子叶形胚阶段,但主要发生在球形胚阶段。  相似文献   
2.
昆明地区香石竹病毒病流行状况调查及脱病毒苗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昆明地区3种不同生产模式下的香石竹(Dianthus caryophyllus L.)进行了调查,采集样本146号,利用酶联免疫法和电镜检测法对样本感染香石竹病毒的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昆明地区主要流行的香石竹香石竹斑驳病毒和香石竹坏死斑点病毒,以带香石竹斑驳病毒的香石竹品种“俏新朗”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直接剥茎尖法,高温处理结合剥茎尖法和病毒痤处理结合剥茎尖法3种方法在脱病毒效率和茎尖成苗率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以加热处理结合剥茎尖法脱病毒效果最好,0.2mm茎尖脱病毒率可达77.78%,加5%病毒座处理对脱病毒有一定的影响,直接剥茎尖法脱病毒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3.
香石竹的病毒病及其防治高会东,刘贵巧,刘艳芬香石竹,又名康乃馨,是世界著名的切花植物。其花朵艳丽,芳香,品种繁多,花期较长,可周年生产供应市场。目前,香石竹在各地栽培比较广泛,成为花卉园艺生产中,经济价值较高的产业,但香石竹在栽培生产过程中,常因病害...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观察,运用TTC法、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和套袋实验等方法,对香石竹的开花状态及繁育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工栽培条件下,香石竹种群可周年开花,单株花期35~61d,单花花期9~15d;花粉在开花第1~5天具有活力,柱头在开花第4~12天具可授性,第8~11天可授性最强;杂交指数为5,P/O值为307.84~790.52,结合坐果率结果,判断其繁育系统属于异交,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  相似文献   
5.
溴代十六烷基吡啶对香石竹切花的保鲜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切花瓶插液中加入0.3g.L^-1季铵盐化合物溴代十六烷基吡啶(CPB)后,瓶插液中微生物密度和切花茎杆基部病原菌分离频率下降,切花后期的水分平衡和鲜重能较好地维持,花冠直径增大,观赏寿命延长。  相似文献   
6.
香石竹四倍体材料‘紫蝴蝶’(2n=4x=60)为母本,二倍体材料‘珍珠粉’和‘NH6’(2n=2x=30)为父本,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其授粉后花粉管生长情况,统计其座果率、亲和指数及种子萌发率,并对杂交后代进行倍性鉴定。结果表明,在‘紫蝴蝶’柱头上,‘珍珠粉’和‘NH6’的花粉2h开始萌发,花粉管多处出现胼胝质塞,且花柱组织出现胼胝质反应,4h花粉管到达柱头中部并出现胼胝质塞,6h花粉管到达柱头基部,17h柱头基部的花粉管增多,花粉管进入子房组织且子房组织出现胼胝质反应,17~24h花粉管能与胚珠结合,但结合率低;‘紫蝴蝶’ב珍珠粉’杂交未获得植株,‘紫蝴蝶’בNH6’杂交获得3株植株,染色体倍性鉴定表明3株植株均为四倍体,这可能是‘NH6’产生2n配子的缘故。  相似文献   
7.
香石竹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其种质资源主要依靠田间种质圃和离体库进行保存。离体保存包括试管苗保存和超低温保存,这两种方法作为田间种质圃保存的补充可以分别对种质资源进行短中期和长期保存。本文对香石竹离体保存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概括总结,旨在为香石竹种质资源的保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不同保鲜剂对香石竹切花的保鲜效果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3种保鲜剂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加切花鲜重,增大花径,改善切花体内的水分状况,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延长瓶插寿命,其中以保鲜剂3(40mg·L~(-1)苯甲酸+50mg·L~(-1)AgNO_3+3%蔗糖+200mg·L~(-1)8-HQ)的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香石竹切花(Dianthus caryophyllus L.)用不同体积浓度的1-MCP-β-环糊精溶液处理不同的时间,观察其外观形态品质和生理生化指标,得知以50 mg/L的1-MCP-β-环糊精溶液在7 m3的密闭体系中处理8 h效果最佳。能极大提高香石竹切花的观赏价值,减少萎蔫程度,延缓开放,延迟香石竹切花叶片质膜相对透性下降,并对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利用发根农杆菌遗传转化所产生的毛状根来创新香石竹种质的可能性,本文采用叶盘法,建立了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对香石竹Dianthus caryophyllus L.叶片外植体的遗传转化及其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发根农杆菌ATCC15834感染香石竹幼嫩叶片外植体12 d后,从叶片外植体切口中脉处产生白色毛状根,21 d后约90%的叶片外植体产生毛状根。所获得的无菌毛状根能在无外源激素的MS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快速自主生长。PCR扩增和硅胶薄层层析结果显示发根农杆菌Ri质粒的rol B和rol C基因以及冠瘿碱合成酶基因已在香石竹毛状根基因组中整合并得到表达。将毛状根置于MS+6-BA 1.0-3.0 mg/L+NAA 0.1-0.2 mg/L中培养15 d后产生淡黄绿色的疏松愈伤组织。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02 mg/L,培养6周后不定芽分化率为100%;平均每个愈伤组织产生30-40个不定芽;将不定芽转至1/2 MS或1/2 MS+0.5 mg/L NAA的培养基中10 d后产生不定根,发育成再生植株。再生植株移植于栽培基质中20 d后,成活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