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坪地下害虫蛴螬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蛴螬是草坪上最重要的一类地下害虫 ,对草坪的危害极大。文章综述了应用昆虫病原线虫、昆虫病原细菌、昆虫病原真菌、原生动物、昆虫病毒和寄生性、捕食性天敌昆虫等生防因子防治草坪害虫蛴螬的研究进展 ,并对未来草坪害虫蛴螬防治的研究发展方向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花生蛴螬空间分布型研究及药效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花生蛴螬田间分布属于聚集分布。在已知的m m回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密度下花生蛴螬的理论抽样数和防治花生蛴螬的田间试验方法 ,并对 2种药效计算方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环境昆虫学报》2014,(4):635-639
研究了不同龄期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幼虫(蛴螬)的活动规律及其对6种农作物幼苗根部的取食趋性。大黑蛴螬的活动规律结果表明:各龄期大黑蛴螬均易趋向于幼苗根部寻找食物。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取食时间和幼苗种类对大黑蛴螬取食趋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除二龄外,一、三龄大黑蛴螬3 d后和6 d后在幼苗根部的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不同幼苗根部,各龄期大黑蛴螬的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稀土元素对土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对蛴螬的生态毒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土施法和OECD推荐的滤纸接触法研究了稀土(ReCl3·6H2O)对豆田土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及稀土对蛴螬的生态毒性.结果表明,对照与各处理之间动物种类数、主要动物种群数量、多样性指数差异均不显著;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表明,对照与各处理间的死亡率差异不显著.在稀土有效施用范围内,稀土对蛴螬的生态毒性很小,不会明显改变蛴螬种群结构.  相似文献   
5.
直蜉金龟Phaeaphodius rectus(Motschulsky)是一种常见的粪食性甲虫,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地区,其幼虫粪食性,对降解牲畜粪便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采集和人工饲养获得了直蜉金龟卵、幼虫和蛹,运用扫描电子显微技术,对直蜉金龟3龄幼虫进行了形态观察。直蜉金龟3龄幼虫具有一系列特殊的超微形态特征,包括:内唇前惊刺由三叉状、二叉状及独立不分叉的3种惊刺组成;端感区具有一对三瓣状感器;覆毛区钩状刚毛形态为片状。  相似文献   
6.
卵孢白僵菌防治花生蛴螬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8.
魏新田  魏修山 《昆虫知识》1998,35(4):200-202
过去文献曾报道食虫虹幼虫生活于土中捕食或腐食[1],也曾提及有可能捕食蛴螬[2],以及新种描述[3]和翅振[4],作者通过多年调查研究,首次提出了利用食虫虹幼虫对地下害虫蛴螬的生物防治,初步弄清了食虫蛇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幼虫对蛴螬的控制效应和对麦苗的保护。通过多点大量调查,弄清了不同地势、不同土质、不同茬口对食虫虻幼虫分布的影响。人工放养观察结果进一步说明其在地下害虫生物防治方面的利用价值。现将近10年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试验方法及手段1.1生物学特性观察观将20cm×20cm×15cm的昆虫饲养缸3个置于室内,缸内装入经过…  相似文献   
9.
通过金龟子成虫在黑光灯下和田间的消长调查、蛴螬的田间定期挖查 ,初步摸清了闽南地区危害花生、大豆、甘薯、甘蔗等旱地作物的蛴螬种类有 2 6种 ,主要种类有 9种。明确了其主要蛴螬种类的生活习性与旱地作物互为相关。通过采用不同的药剂与不同方法进行防治试验 ,筛选出经济有效的药剂种类 ,并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特性和不同蛴螬种类的危害特点 ,确定了经济有效的防治适期 ,并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昆虫病原线虫是一种有应用潜力的地下害虫生物防治因子。本研究利用形态学特征和ITS-rDNA分析方法对从河北省沧州分离的异小杆线虫一品系进行了鉴定, 并在室内测定比较了其对蛴螬的致病力。通过对该线虫侵染期幼虫和雄性成虫主要形态学特征的参数测量, 发现其与嗜菌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的形态特征最为相近;同时ITS1-rDNA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显示其与嗜菌异小杆线虫亲缘关系最近。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 确定该线虫为嗜菌异小杆线虫沧州品系。该线虫对蛴螬(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暗黑鳃金龟H. parallela和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3种金龟子的2龄幼虫)的致病力研究结果表明:处理72 h后, 暗黑鳃金龟幼虫死亡率显著高于另外两种金龟子幼虫 (P<0.05);处理120 h后, 暗黑鳃金龟和铜绿丽金龟幼虫的死亡率分别达到93.3%和80.0%, 二者无显著差异 (P>0.05), 可见该线虫对它们有较强的致病力。不同线虫对暗黑鳃金龟幼虫的致病力结果显示, 嗜菌异小杆线虫沧州品系侵染96 h后, 幼虫的死亡率显著高于Steinernema feltiaeS. longicaudum两种线虫的处理 (P<0.05) , 说明嗜菌异小杆线虫沧州品系的致病力显著高于另外两种线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