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8篇
  免费   463篇
  国内免费   2834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226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211篇
  2019年   226篇
  2018年   208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210篇
  2015年   182篇
  2014年   280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231篇
  2011年   247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289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梧桐属(Firmiana)在世界梧桐属中占比较大,且除梧桐外其余种均为中国特有且分布范围狭窄的植物种,灭绝风险大,研究气候变化对中国梧桐属树种的影响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多时期第六次国际气候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气候变量数据和中国八种梧桐属树种的分布数据,基于R语言kuenm程序包优化的最大熵(Maxent)模型模拟分析中国八种梧桐属树种在多尺度下的潜在适生区,得出梧桐属最适宜的模拟尺度、潜在适生区的面积变化和迁移方向、梧桐属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及保护空缺。结果表明:(1)梧桐属最适宜的模拟尺度为亚洲;(2) Maxent模型的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均大于0.9,表明模型对梧桐属潜在适生区预测结果具有较高准确度;(3)气候变化影响下除云南梧桐(Firmiana major)外其它树种的潜在适生区都将在未来有所扩大;(4)中国八种梧桐属树种潜在适生区迁移方向主要为东西向,南北向大跨度迁移较少,纬度变化不大;(5)丹霞梧桐(Firmiana danxiaensis)的稳定潜在适生区最小;(6)中国梧桐属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及云南、广东、海南等省区;(7)中国梧桐属多样性保护空缺区域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及海南省北部;(8)梧桐属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正在为人造地表所侵蚀。研究分析气候变化对中国八种梧桐属树种的影响及其潜在适生区变化、中国梧桐属多样性保护状态,可为中国梧桐属建立多样性保护廊道提供相关建议,为制定多样性保护规划及相应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0<p<1,记SP为具有HP导数的解析函数空间,即SP={f:f∈H(D),f′∈HP},定义f的SP范数为f P = |f(0)| + ‖f′‖P.本文证明了SP(0<p<1)上的Ces(a)ro算子的有界性.  相似文献   
3.
胡云锋  高戈 《生态学报》2020,40(21):7805-7815
当前,城市景观生态风险研究缺少科学合理、方便实用的评估框架。作者基于景观生态风险评估基本范式,明确了城市景观生态服务价值的测算方法,分析了引起生态损害的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形成了城市景观生态风险评估的技术框架和参数体系;继而以北京天坛地区为研究区,开展了典型城市景观生态风险的定量评估。结果表明:(1)天坛地区景观生态价值总量约为2.41亿元。区域的历史文化价值最高,教育和美学景观价值紧随其后。(2)城市景观生态受损概率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生态受损概率的高值区面积占整个区域总面积的22.2%,主要分布在珠市口、磁器口和崇文门附近区域。(3)城市景观生态风险呈现"北低南高"的空间分布格局。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天坛公园内的文物建筑周边。本研究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城市景观生态风险评估应用框架,对生态风险评估中的不确定性进行了讨论,研究针对天坛案例区的具体结论有助于城市管理者避免潜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昆虫知识》2007,44(3):309-309
一项研究发现,大脑中神经元的地形阵列给蝗虫方向感。许多昆虫把蓝天中的偏振光当作导航的指南信号。Stanley Heinze和UweHomberg发现,当蝗虫通过它们眼中的光受体接受到偏振光后,线性偏振光的电场矢量(E-矢量)的方向在蝗虫大脑中心复合体的柱体中是以一个地形图来代表的。中心  相似文献   
5.
6.
在疫情爆发初期,卫生部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密切跟踪疫情动态,分析疫情发展情况,就疫情对我国的影响进行评估。我国风险评估报告认为,疫情在我国流行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7.
黏虫Mythimna separata是为害禾本科作物的重大迁飞性害虫。汉江中游流域是湖北小麦等作物的主产区,也是黏虫的常年发生地。2012年至2017年,连续6年在汉江中游湖北省宜城市利用糖醋液、频振式杀虫灯调查了黏虫成虫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宜城地区黏虫成虫可分为4代:越冬代及1代至3代。越冬代成虫峰期出现在2月中下旬至3月底,其中最早始见期为2017年2月14日,最晚为2015年3月10日。1代成虫峰期为5月中旬至6月底,且1代为黏虫累积虫量最多的世代,7月至10月的2代、3代黏虫成虫数量稀少,没有明显的成虫峰期,但2017年7月底至8月初出现较明显2代成虫峰期。汉江中游流域宜城地区属于1代黏虫多发区;1月份温度不足以影响此地黏虫越冬,此地可能为黏虫常年越冬地;在田间变温环境下,夏季高温对宜城黏虫成虫种群无显著抑制作用;黏虫在宜城越冬代及1代成虫量是全国黏虫发生量的重要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8.
吴清  冯嘉晓  陈刚  陈婷婷 《生态学报》2020,40(16):5560-5570
以德庆县金林水乡为例,采用参与式观察和空间统计法,选取2000、2008年和2018年3个时段分析旅游发展对山岳型乡村旅游地"三生"空间的影响,并探讨了金林水乡"三生"空间的发展瓶颈及优化路径。研究发现:(1)旅游开发前,金林水乡土地结构与用地功能单一且呈片状分布;村落呈现传统乡村风貌,基础设施不健全;空间形态变化稳定,扩张缓慢。(2)旅游开发后,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出现新型复合用地;土地功能利用复杂化,以服务旅游业为主;村庄景观风貌现代化,生活空间更加宜居。(3)旅游开发前后对比可得,土地平面占地规模化,空间用地以居民点为核心,呈圈层状向外围扩张;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互转化,乡村聚落重构特征较为显著;村落景观风貌的变化较大,呈现城镇化趋势。(4)金林水乡"三生"空间演化与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表现在生产用地效率不高,生活用地质量较低,生态空间不断萎缩,在旅游产业发展上表现为旅游产品单一且缺乏创新,旅游服务功能不完善等。为此从生活空间的提质、生产空间增效、生态空间保护、旅游产业创新以及土地利用五方面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成文青  陶宇  吴未  欧维新 《生态学报》2020,40(5):1789-179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生态保护空间(Ecological Protect Area,EPA)进行优先级识别已经成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缓解城市生态压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以苏锡常地区为例,通过形态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MSPA)确定EPA,进而采用景观连接度方法对其优先级进行识别,以优先级较高的林地和水域为"源地",构建EPA网络;同时由于景观连接度方法在识别优先级时,未能体现EPA对物种决策的非等权重影响,因此本研究引入空间句法进一步对EPA进行优先级识别。结果显示:1)苏锡常地区EPA中编号1、2的林地以及太湖的优先级最高,是区域网络的3个中心,需要优先保护;2)引入空间句法的优先级识别结果与基于景观连接度的优先级识别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后者优先级较高的8个EPA,在引入空间句法后优先级降低1—2个等级;后者优先级较低的4个EPA的优先级则上升了2个等级。同时也表明:基于连接度-空间句法的EPA优先级识别方法能够反映不同景观要素对物种决策行为的非等权重影响,强化了生态要素的空间配置的生态效应,为明确关键性生态空间,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补充,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系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殷嘉迪  董金玮  匡文慧  崔耀平  江东 《生态学报》2020,40(17):5904-59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促使生产和生活空间挤占大量生态空间,系统认识和评估我国生态空间演化的宏观格局和过程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揭示全国生态空间变化的时空过程,在对生态空间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结合全国尺度时序土地利用数据构建生态空间分类体系,并评估1990-2015年中国生态空间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15年中国生态用地面积持续减少,主要向半生态用地转变,发生在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域及周边;半生态用地面积波动明显,前期主要表现为不断扩张,后期大量转换为弱生态用地,发生在主要城市群地区;弱生态用地持续扩张,与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相关。中国生态空间演变过程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和梯度效应,不同区域生态空间变化发生的拐点时间有所不同,呈现"自东向西、由南到北"的3级梯度特征,区域生态空间状况与经济发展战略及生态空间管控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本研究对于国家生态空间管控近远期战略方案制订具有一定启示,建议处于不同梯度的各地区应基于区域生态空间演化所处阶段和不同驱动机制,确定分区域生态空间安全红线目标和生态空间管控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