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6篇
  免费   371篇
  国内免费   1385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91篇
  2022年   179篇
  2021年   219篇
  2020年   198篇
  2019年   193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188篇
  2014年   366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303篇
  2011年   274篇
  2010年   269篇
  2009年   257篇
  2008年   487篇
  2007年   188篇
  2006年   223篇
  2005年   246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245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偿献血后机体内的代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献血后对自身的健康是否有影响 ?机体内会产生那些代偿机制 ?1 机体内血量及血液的组成人体内的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血浆中91 %为水分 ,其他固体物质包括血浆蛋白质、无机盐及小分子有机物如激素、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其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 ,约占血细胞总数的 99%。1个健康成年人的血量约占体重的 7%~ 8%。 1个体重为 70kg的男性血量约为 5 .0~ 6.0L ,女性稍少约为 4.5~ 5 .5L ,机体在安静情况下 ,绝大部分的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不断循环流动 ,称之为循环血量 ,还有一部分血液滞留在…  相似文献   
2.
锂是人体内的一种微量元素且以化合物的形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作为一种古老的治疗精神疾病方面的药物,锂盐被用来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已超过60年,而现在锂盐在临床上表现出来的新应用已经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广泛重视。现代研究表明,锂盐是一种强大的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β)抑制剂,锂盐除对脑细胞过度活动起抑制作用外,还具有营养神经和保护神经、抗炎、抗氧化、抗癌、免疫调节以及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治疗作用。锂盐化学结构相对简单,而且目前人们对锂盐的使用经验及对锂离子的血药浓度监测手段已日趋成熟,所以锂盐具有相当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未来更进一步加大对锂盐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力度。现就锂盐新发现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植物钾离子通道研究现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对植物钾离子通道的生理生化特性,尤其是植物的钾离子通道基因的结构、功能及转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由William J.Lennarz和M.Daniel Lane主编的《生物化学百科全书》(Bacyclopedia of Biological Cbemistry)一书已于2006年2月由科学出版社科爱翻译中心推出原文导读版。  相似文献   
5.
第三届中国国际分析、生化技术、诊断和实验室博览会暨AnalyticaChina 2006国际研讨会将于2006年9月19日~21日在上海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召开。这既是中国分析仪器与实验室技术领域的一次行业盛会,又是亚洲的国际级博览盛会,它吸引了来自全球的参展商聚集到中国上海这块被全世界看好的市场上。在其他重要的经济地区,如印度和拉美等地,类似展会也正在筹划中。  相似文献   
6.
人工微生物混菌系统的生物工程应用价值日益受到重视,使得对于混菌系统中成员菌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也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热点。其研究结果一方面可以为现有人工混菌系统的进一步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也为全新混菌系统的人工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进而促进人工微生物混菌系统未来规模化应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研究方法能够高通量分析各种生物分子、提供大量的数据与信息,多组学分析可以获得混菌系统中细胞的“全景”,在揭示人工微生物混菌系统中各个成员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中有着特殊的意义。文中综述了近年来多种组学技术在人工微生物混菌系统机制解析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从代谢网络、能量代谢、信号转导、膜转运、胁迫响应、混菌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结构合理性等方面探讨混菌系统机制解析的最新进展,以期为利用合成生物学、基因组编辑等新兴生物技术改造微生物混菌系统实现其工程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生物学通报》2013,(2):62-62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们揭示了机体将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脂肪的分子机制,他们在研究中发现BAF60c基因会导致脂肪肝。研究显示,即使饮食中含糖量高,缺乏BAF60c基因的小鼠依然不能将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脂肪。  相似文献   
8.
9.
1988年测定栽种于山东农业大学蔬菜标本园的生姜(Zingiber officinalis)品种“莱芜片姜”的某些生理指标和生化物质含量变化,得到如下结果,供参考:种姜在萌芽时,其淀粉及干物质含量迅速下降(图1,表1),至盛长期又逐渐回升,可溶性糖呈增加的趋势(表2);新姜(根茎)的淀粉及可溶性糖含量均随生长的进行而增加。这种变化与淀粉酶、转化酶活性变化相协  相似文献   
10.
《生物磁学》2010,(1):I0004-I0004
近日,国际重要学术期刊《生物化学杂志》(The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JBc)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大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张雁云研究组博士生肖意传等研究人员,关于中药单体18b甘草次酸对急性肝炎治疗方面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