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9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拟环纹豹蛛对白背飞虱的嗅觉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视觉屏蔽法和Y型嗅觉仪法研究了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雌性成虫对水稻害虫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嗅觉反应.在视觉屏蔽的条件下,拟环纹豹蛛对被刺死猎物的捕食成功率为78.95%,高于没有视觉屏蔽蜘蛛的捕食成功率(68.18%),但2者间差异不显著;而在Y型嗅觉仪中,34.38%拟环纹豹蛛雌性成虫能正确选择猎物的方向,显著高于错误的选择(6.25%).因此,拟环纹豹蛛能依靠嗅觉正确判断猎物的方向而进行捕食活动.  相似文献   
2.
垂叶榕隐头果内小蜂群落结构与生境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垂叶榕(Ficusbenjamina)是一种世界上广泛栽培的绿化树种,但是关于其隐头果内小蜂群落结构的研究国内外很少涉及。我们根据植被覆盖度和干扰程度差异在西双版纳州勐仑镇选择了3块不同的样地,采集垂叶榕隐头果180个,统计其中的榕小蜂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榕小蜂13种,隶属于膜翅目小蜂总科中的8个属,其中Eupristinakoningsbergeri为传粉榕小蜂,其余12种为非传粉小蜂;3个样地中的小蜂群落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存在显著差异,植被覆盖度高、干扰小的样地内小蜂群落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显著高于其他样地;非传粉小蜂在产卵时更倾向于选择植被覆盖度高、干扰相对小的生境,且非传粉小蜂的存在对传粉榕小蜂的繁殖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榕与榕小蜂的专性共生系统为人们提供了研究生物协同进化规律和进化历史的完美范例,已成为国际上研究植物与昆虫相互作用的一个热点。这也给仅根据外部形态等传统方法进行的榕属经典分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和冲击。为了进一步研究榕属的系统与进化,介绍了该属分类学研究的历史、主要分类系统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榕属分类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对于印度胶榕这种特殊类的材料制片,在取材、抽气和染色等过程中,常出现抽气不净和染色不均匀及乳汁脱不掉等问题,影响观察效果。从操作程序上进行了改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对于特殊植物材料制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榕属植物及其传粉昆虫榕小蜂是自然界协同进化的经典模型,榕果内雌花资源如何分配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为验证季节变化对榕树-榕小蜂互利共生系统生长与繁殖的影响,该研究以西双版纳地区的聚果榕(Ficus racemosa)为材料,分析了季节变化对榕果大小、自然进蜂量以及榕树-榕小蜂繁殖的影响,并利用人工控制性放蜂实验和模型拟合,探讨榕果最适进蜂量及不同季节进蜂量对雌花资源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季节对榕果直径有显著影响,雨季的榕果直径显著小于干热季和雾凉季;不同季节的自然进蜂量也有显著差别,苞片口对调节进蜂数量有重要作用;季节对榕树-榕小蜂繁殖分配也有影响,雾凉季产生的种子数量和榕小蜂数量均最多;同时人工控制实验和二次抛物线模型拟合结果表明,母代雌蜂数量与种子及榕小蜂后代数量均呈抛物线关系,雌蜂数量过多或过少都对榕树-榕小蜂的繁殖不利,自然进蜂量与拟合的最优进蜂量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说明榕果进化出了适应西双版纳地区季节变化的繁殖策略。  相似文献   
6.
佩妃延腹榕小蜂是一种与鸡嗉子传粉榕小蜂同步寄生于接收期榕果的非传粉专性寄生蜂。为探索佩妃延腹榕小蜂寄主定位机制,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其雌蜂触角感器的类型、分布和超微形态。结果显示:佩妃延腹榕小蜂雌蜂触角呈膝状,长775.50μm±38.39μm,由柄节、梗节和11个鞭小节组成的鞭节构成。触角上共发现5种感器类型,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Ⅰ型和Ⅱ型)、多孔板形感器、锥形感器、栓锥型乳突状感器。其中,刺形感器Ⅰ和多孔板形感器是其主要感器,前者集中分布于鞭节的第4~第8鞭小节,后者分布于第4~第11鞭小节。结合触角感器的形态、分布和佩妃延腹榕小蜂的产卵行为,对各触角感器的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采用根尖压片法对菩提树(Ficus religiosa Linn.)和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 L.f.)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30,核型类型均为1B,核型公式分别为菩提树2n=2x=30=24m(2SAT)+6sm,小叶榕2n=2x=30=28m(2SAT)+2sm.比较发现,两种植物的核型相似,亲缘关系相近,二者中小叶榕的不对称系数较小(58.16%),为较原始的类型.两者的核型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
小叶榕气生根气体交换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 L. f.)气生根的气体交换特征。结果表明气生根具有呼吸、蒸腾作用和空气吸湿作用。影响气生根呼吸作用的因素为年龄>空气温度>光强>相对湿度;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为年龄>相对湿度>空气温度>光照。年龄小的气生根的呼吸和蒸腾作用较强,年龄大的尤其是木质化程度较高的气生根的呼吸作用较小,水分的释放(蒸腾作用)转变为水分的吸收(吸湿作用)。年龄小的气生根的CO2交换率与温度呈线性关系,温度越高,CO2交换率越大,呼吸越强;H2O交换率与相对湿度呈线性关系,相对湿度越大,H2O交换率越小,蒸腾越弱;年龄大的成熟气生根的H2O交换率与空气相对湿度呈线性关系,相对湿度越大,H2O交换率越小,蒸腾越小。  相似文献   
9.
长江三角洲奉贤DY03钻孔的全新统沉积物中蕨类孢子和藻类的种类丰富,如何正确鉴别,并解释它们的来源、传播与沉积过程等问题,成为讨论过去生物多样性变化、古生态环境与气候事件的重要基础.本文收录奉贤DY03钻孔沉积物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蕨类孢子和藻类,蕨类孢子可能鉴定到种或属的水平,但也有部分种类只能鉴定到科的水平,有的类型难...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榕小蜂和榕树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榕小蜂是榕树(Ficus spp.)唯一的传粉昆虫,榕树隐头果又是榕小蜂唯一的寄主:榕树必须依靠榕小蜂传粉才能获得有性繁殖;而榕小蜂又必须依靠榕树隐头果内的瘿花作为食物和栖息场所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和繁衍后代,因此两者间有着不可互缺的互惠共生关系,二者缺一就面临着两类物种同时消亡和群落的灭绝。云南是中国榕树和榕小蜂种类最丰富的省份。本文报道了在云南采集到的榕小蜂类群,隶属12属50种。云南的榕树和榕小蜂主要分布在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的河谷和海拔1600m以下区域:随着海拔的升高,两类物种数量随之减少,到了海拔3700m以上地区,除了人工种植外,已无自然分布的榕树种群。榕小蜂的个体数量、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都是在滇南地区热带雨林内最高,滇西北的高山峡谷区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