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文榕生 《化石》2009,(4):66-71
古人对犀牛形象认识与再现的 变化(明清) 明代,流传下多种犀牛图形。 弘治十六年(1503),孝宗下诏太医院编纂修订的《御制本草品汇精要》由8位宫廷画师彩绘插图。其释“名”有:“通天犀、乌犀、南犀、川犀、分水犀、黄犀、毛犀、牯犀、胡帽犀、兕犀、黔犀、奴角犀、骇鸡犀、食角犀、堕罗犀”,可以看出有按地域、毛色、行为、品质等不同标准命名。较详细的描述则是:  相似文献   
2.
白滨 《化石》2006,(1):31-32
哺乳动物的角对我们来说都很熟悉,比如山羊的头顶上的一对角,印度犀牛鼻子前方单一的角,非洲犀牛鼻子前方一大一小前后排列的两个角,还有弯弯的牛角等等,但是头顶上有六个角的哺乳动物恐怕就没人见过了吧?还好,在地层中保存的化石告诉我们在地球上的确存在过长六个角的哺乳动物  相似文献   
3.
知识果味派     
<正>探索小勇士:朱敏儿(昆明)砸来的问题:听说臭鼬会"放屁"击退敌人,它的"屁"有毒吗?臭鼬的"屁"有毒吗?臭鼬在遇到危险时,会从尾巴旁的腺体中喷射出液体,用来击退敌人。这种液体闻起来很臭,据说,800米外都能闻到浓烈的恶臭味。不过,这种臭液并非臭鼬的"屁",而是它们用来防卫的液态武器。  相似文献   
4.
许再富 《生物多样性》2000,8(1):112-119
根据有关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在元朝以后,滇南各土司向天朝上贡的犀角估算有79~123支,并在清朝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犀牛就成为濒于灭绝的物种,而最后的一头犀牛是在1957年在滇南被捕杀。滇南各土司在元朝以后向天朝上贡的大象估算有1140~1339头、象牙38~76支,加上大象和犀牛被用于频繁的战争,它在17世纪中期就处于濒危的状态。因而,向天朝上贡这一特殊的人文因素是大象和犀牛在滇南濒危和灭绝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犀牛已在滇南灭绝,但从现代的生态环境来说,实现再引种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文榕生 《化石》2009,(3):48-53
对于有人将“兕”与“雌犀牛”对等的诠释观点,我们认为值得商榷。除了上文提到金文有“兕”与“犀”二字,最显著的差异在于对“角”的区分,已经表明古人认识到犀牛不是一种。若再将古人的一些关于犀牛的诠释,先按照具有比较显著特征的印度犀(大独角犀)与苏门犀(双角犀)进行梳理(表1),可能比较容易看出端倪。  相似文献   
6.
文榕生 《化石》2009,(2):26-31
引言 “牛”与人类的生息繁衍,乃至文明发展都有不解之缘,甚至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就我国传统的十二属相动物来说,尽管有“牛”,但其形象则因地域的不同而异常,并非某种固定模式:像黄牛与水牛,现今前者几遍及全国,后者则处于南方;还有被誉为“雪域之舟”的牦牛,藏族依然把其头茸、牛角作为灵物供奉,把牦牛尸体等当作镇魔驱邪的法物,更有为其专设祭祀的年、节、会。其虔诚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7.
神农架犀牛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仙竹 《人类学学报》1998,17(2):121-136
本文记述犀牛洞旧石器遗址的发掘收获及初步研究成果。该遗址在我国南方旧石器时代遗址中是比较重要的。其文化性质为深入研究南方旧石器的文化类型增添了新材料。遗址海拔2102m,向人们显示出高海拔山地旧石器考古的良好前景。遗址动物群丰富,可使人们对动物群的演变与生态有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物以“犀”为贵。自古以来,犀牛就被看作珍兽,犀角更是奇货可居,在欧美被用于收藏展示,在西非被制成剑柄,在东亚被奉为灵丹妙药。几千年来,犀牛角常常被用于治疗头痛、发烧、抽搐、风湿等疾病。然而这种疗效却从未得到过科学证实。纵然如此,许多人仍对犀牛角充满迷信。最近,因为不实的传言,又掀起了一阵犀牛角求购热潮,导致价格一路飙升至每克高达60美元,超过等重的可卡因价格。这意味着,获得一只犀牛角几十万美元就可以到手,足以衣食无忧了。在暴利的驱使下,不法之徒将黑手伸向犀牛的栖息地——非洲草原和东南亚热带雨林,仲向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和拍卖行。  相似文献   
9.
根据牙齿釉质的全样和系列碳、氧同位素分析,重建了甘肃临夏盆地25~2.5Ma期间犀牛的食性和环境。其结果支持先前根据牙齿和头骨-肢骨形态做出的一些推断,并对部分属的古生态提出了新的看法。同位素结果支持如下的推断:晚渐新世的巨犀Paraceratherium生活于森林环境,而与其共生的异角犀Allacerops栖息地相对开阔,食性特化程度低;中中新世的西班牙犀Hispanotherium在开阔领地上取食草本植物,而同时代的奇角犀Alicornops在森林环境中具有更特化的食性;晚中新世的副板齿犀Parelasmotherium在开阔的稀树草原上取食草本植物。与先前认为无鼻角犀Acerorhinus和额鼻角犀Dicerorhinus生活于森林化环境的推断不同,数据指示这两种犀牛也生活于开阔的稀树草原环境。同位素结果未能得出伊朗犀Iranotherium的确切生活环境,但支持先前认为它特化为C3草本植物取食者的推断。研究结果也显示大唇犀Chilotherium在晚中新世的大多数时间内是森林生活者,但其在晚中新世末期占据了更开阔的环境。此外,分析结果与先前的推断一致,即上新世的山西犀Shansirhinus和更新世的披毛犀Coelodonta是开阔生活环境中的食草者。最后,碳同位素数据支持在此项研究中的所有犀牛都是纯C3取食者,确认C4植物不是临夏盆地25~2.5 Ma期间植被的重要成分。  相似文献   
10.
有多少人知道,神农架还是洞穴的世界,如金洞、银洞、玉洞、冰洞、雨洞、雾洞、风洞、雷洞、鱼洞、蛙洞、白马洞、阳雀洞、鸳鸯洞、燕子洞,其中最奇特神秘的当属"犀牛洞"——它不仅深藏着大量古生物遗骸,而且还曾有远古人类居住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