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长江口潮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通过对长江口崇明东滩潮沟系统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进行取样调查 ,研究了潮沟不同生境的底栖动物群落及其多样性 ,分析了潮沟生境异质性与底栖动物群落的关系。研究发现 :①潮沟剖面中出现明显的动物群落分带现象 ,从潮沟底、潮沟边滩到草滩 ,底栖动物种类、生活型组成和生活类群比例反映了河口潮滩潮沟底栖动物生态系列 ;②密度和生物量的分布皆为潮沟边滩 >草滩 >潮沟底 ,但密度与生物量的面上群 /面下群值格局却有不同 ,说明了密度和生物量的优势生活型和生活类群随潮沟生境的差异而变化 ;③潮沟系统 3种生境的多样性指数D ,H′和J值均为草滩 >潮沟边滩 >潮沟底 ,是潮沟系统生境结构分化的结果。潮沟底和潮沟边滩等特殊生境的存在 ,提高了淤泥质河口潮滩的生境异质性 ,说明了潮沟系统在维持河口生态系统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水文连通对于维护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鱼类多样性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其对不同水文连通强度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e DNA metabarcoding)检测黄河三角洲典型潮沟系统鱼类多样性,分析鱼类物种分布对不同水文连通强度潮沟生境差异的响应特征。利用12S r RNA经典鱼类引物对采集自三级潮沟系统的水样进行高通量测序,共检测出鱼类55种,其中本地鱼类27种、非本地鱼类28种,物种组成以鲈形目为主。各样点序列丰度均较高的鱼类有矛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hasta)、鮻(Planiliza haematocheilus)、长体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elongatus)等。鱼类多样性在不同水文连通性潮沟间差异明显,其中,二级潮沟群落多样性水平、丰富度指数、物种种类及各种鱼类类群中的个体均匀程度等都明显高于其他两级潮沟。RDA分析显示有6种环境因子与鱼类群落结构显著相关(P<0.05),分别为:硅酸盐(Si O32––Si)、硝酸盐(NO3  相似文献   
3.
春、秋季崇明东滩盐沼潮沟大型浮游动物群落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4,38(2):375-381
{{@ convertAbstractHtml(article.abstractinfoCn, "cn")}}    相似文献   
4.
淡水排放对杭州湾湿地浮游动物群落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0年4月至2011年1月对杭州湾南岸滩涂湿地5个断面(S1-S3为排水区, S4-S5为非排水区)的高潮位和中潮位分别进行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周年调查, 共发现浮游动物38种(轮虫15种, 枝角类4种, 桡足类19种)。排水区浮游动物年平均密度88.89 ind./L, 生物量0.41 mg/L, 非排水区平均密度仅4.21 ind./L, 生物量0.10 mg/L。排水区轮虫和桡足类的第一优势种分别为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和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 而非排水区第一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S2-S3断面中潮位的水体营养盐浓度、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明显大于高潮位。淡水排放、潮沟径流和潮汐决定了滩涂湿地群落的时空格局, 后两者还解释了排水区中、高潮位间群落结构组成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互花米草大规模入侵滨海湿地,对潮沟形态特征和植物群落的演变产生重大影响.本研究基于2008-2020年遥感影像,利用3S技术,结合回归分析与统计分析法,分析黄河口湿地互花米草入侵的演变特征,探究其对潮沟形态特征和植物群落分布的影响.结果 表明:2008年以来,黄河口互花米草面积增长迅速,增长速度为4.47 km2·a-...  相似文献   
6.
潮沟是潮滩上发育典型的地貌因子,是潮滩演变的重要标志。米草植被的发育与扩张,改变了潮流的动力特征和滩面物质组成,从而形成了特殊的米草潮沟系统。采用实地调查与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湿地潮沟的整体形态特征,并重点对米草潮沟系统的形态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①受潮流和地形作用的控制,本区并无大型潮沟分布,潮沟规模从北至南依次增大,发育高程为0—1.8 m。盐沼和光滩上潮沟形态截然不同。②米草潮沟系统具有独特特征:潮沟多窄而深、密度大、分级多、侧向迁移小于纵向迁移、宽深比较小;潮沟两侧发育高度不等的不对称性的沿岸堤;盐沼边缘发育有陡坎和冲沟,并贯穿整个米草带。③潮沟的发育是影响米草向内陆碱蓬区扩张的因素之一,起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而米草陆向扩张的宽度和幅度取决于所在区域潮沟的发育程度。同时,随米草扩张速度的降低,光滩上潮沟的活动性有所放缓。  相似文献   
7.
正大型浮游动物(Macrozooplankton)是指体长介于1 mm和1 cm之间的浮游动物[1]。它们主要以碎屑、细菌、藻类、原生动物和中小型浮游动物等为食,同时本身又是鱼类、虾蟹类和水鸟等动物的饵料[2,3],在生态系统食物网中处于中间环节,通过能量传递联系着生产者和次级消费者。  相似文献   
8.
广西英罗港红树林潮沟鱼类多样性季节动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于1999年分4个季节来采用拦网的方法对广西英罗港红树林潮沟水中鱼类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共发现鱼类54种,隶属于29种44属,季度出现频数F=1~4的鱼类种数分别为27、8、11和8种,各季的优势种明显,但不同季节最大优势种不同,分别为:春季、斑Ji(Clupanodon punctatus);夏季,前鳞骨鲻(Osteomugil ophuyseni);秋季,眶棘双边鱼(Ambassis gymnocephalus);冬季,鹿斑Fu(Leiognathus ruconius),这些鱼类以暖水性种占绝对优势,在生态类型上以底层种类较多,各季节出现鱼类种数分别为:春季30种、夏季30种,秋季26种,冬种22种,夏季与秋季共有种最多,有20个种,这两季节间的相似性指数也最大,达55.6%,多样性指数D、H′、J值均以秋季最高,相对于林外水域,红树林潮沟鱼类群落的鱼类种数及3个指数均较高,跟热带红树林区相比,广西英罗港红树林潮沟鱼类群落的多样性低。  相似文献   
9.
长江口潮汐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长江河口崇明东滩潮沟系统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进行取样调查,研究了潮沟在不同生境的底栖动物群落及其多样性,分析了潮沟生境异质性与底栖动物群落的关系。研究发现:①潮沟剖面中出现明显的动物群落分带现象,从潮沟底、潮沟边滩到草滩,底栖动物种类、生活型组成和生活类群比例反映了河口潮滩潮沟栖动物生态系列;②密度和生物量的分布皆为潮沟边滩>草滩>潮沟底,但密度与生物量的面上群/面下群值格局却有不同,说明了密度和生物量的优势生活型和生活类群随潮沟生境的差异而变化;③潮沟系统3种生境的多样性指数D,H′和J值均为草滩>潮沟边滩>潮沟底,是潮沟系统生境结构分化的结果。潮沟底和潮沟边滩等特殊生境的存在,提高了淤泥质河口潮滩的生境异质性,说明了潮沟系统在维持河口生态系统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围垦滩涂潮沟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和生态位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生态位理论是生态学中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在种间关系、群落结构、种的多样性及种群进化研究中已被广泛应用。自1910年Johnson首次使用生态位一词以来,生态位这一概念一直受到生物学家的普遍关注,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生态学学科的发展,生物学家对生态位这一理论的研究工作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Leibold,1995)。生态位理论在动物学研究方面多应用于对昆虫和鸟类群落的研究中(Albrecht and Gotelli,2001;刘新民等。2002),对于滩涂潮沟底栖动物群落物种生态位研究则罕见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