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隆线趋光行为评价铬的生物毒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报道了以隆线单克隆Dc42为生物监测器,利用其趋光行为变化评价铬生物毒性的方法.结果表明,隆线趋光行为抑制率能较好地反映水中铬的污染程度.在重铬酸钾标准毒物溶液中,趋光指数与Cr6+的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2=0.8089,P<0.001),Cr6+浓度的检测下限为0.056 mg·L-1,远低于LC50和EC50,平均精度达到5.46%,说明趋光指数法用于监测化学物质生物毒性灵敏度高、精确可靠.  相似文献   
2.
亢玉静  赵文  魏杰 《生态学报》2015,35(4):1037-1044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温度(T=16、19、22、25、28℃)、盐度(S=5、10、15、20、25)对西藏拟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以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盐度能够诱导西藏拟抗氧化应激反应,胁迫24h后,SOD、GPX活性及MDA含量在28℃、盐度20时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37.18±1.97)U mg-1μg-1、(75.1±9.96)U mg-1μg-1和(12.24±2.12)nmol mg-1μg-1;48h后,高温低盐组(25—28℃、5—10)和高温高盐组(25—28℃、20—25)SOD、GPX活性及MD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在28℃,盐度5时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9.25±3.48)U mg-1μg-1、(59.95±4.66)U mg-1μg-1和(4.98±0.66)nmol mg-1μg-1;温度、盐度以及这两个因子之间对西藏拟体内SOD、GPX活性和MDA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  相似文献   
3.
刘伟杰  段舜山 《生态科学》2011,30(3):229-235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多刺裸腹的急性毒性和连续作用四个世代的慢性毒性。研究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多刺裸腹的生长和繁殖具有显著的毒性效应;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多刺裸腹的24 h半致死浓度为8.44mg·L-1;持续暴露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下的多刺裸腹子一代和子二代受到的伤害最为显著;不同世代多刺裸腹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子一代和子二代耐受性下降,敏感性增强,子三代敏感性下降。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环境激素类物质对枝角类动物生长和繁殖的长期毒性效应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4.
陈花  林秋奇  徐磊  韩博平 《生态科学》2011,30(3):223-228
秀体是枝角类中重要的属,其分类一直存在较大分歧。目前我国秀体属有10个种,即短尾秀体Diaphanosoma brachyurum Liévin,1848、兴凯秀体D.chankensis Ueno,1939、奥氏秀体D.orghidani Negrea,1982、模糊秀体D.dubium Manujlova,1964、杜蒙特秀体D.dumonti Korovchinsky,1996、镰角秀体D.excisum Sars,1885、蒙古秀体D.mongolianum Ueno,1938、多刺秀体D.sarsi Richard,1894、大眼秀体D.macrophtalma Korovchinsky & Mirabdullaev,1995、热带秀体D.tropicum Korovchinsky,1998。在综合现有文献和研究模式标本的基础上,建立了上述10个种的分类检索表,并对我国最为常见的4个种:短尾秀体D.brachyurum Lievin,1848、奥氏秀体D.orghidani Negrea,1982、模糊秀体D.dubium Manujlova,1964、镰角秀体D.excisum Sars,1885的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进行了详细描述。分析了目前我国与国际在秀体分类上的一些异同,讨论了我国秀体分类中存在的同名异种或同种异名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西藏湖泊长刺复合种(Daphnia longispina complex)中分布最广的3个物种, 即长刺(D. longispina)、盔形(D. galeata)和颈齿(D. dentifera)线粒体COI基因序列以及GenBank中欧洲的长刺、加拿大的颈齿和我国东部低海拔地区的盔型COI基因序列的比较分析, 研究了西藏湖泊长刺复合种的系统进化关系, 发现西藏地区的盔型、颈齿和长刺均已出现较大分化。颈齿种群内遗传差异度为0.33-2.32%, 盔型为0.33-2.74%, 长刺的遗传差异度最高, 为1.31-5.50%。基于COI基因序列构建的最大似然树和贝叶斯系统树均表明, 长刺复合种由3个进化分支组成, 分别对应长刺、盔型和颈齿, 三者之间的遗传差异度为9.40-16.98%(Kimura 2-parameter双参数模型)。基于COI基因单倍型(haplotype)所构建的网络关系也支持上述3个分支的存在。早期记录虽然显示长刺在我国分布较广, 但本次调查只在班公错有发现, 相比之下, 盔形和颈齿则分布更广。我们的研究表明, 由于形态学鉴定上的局限性, 早期的长刺记录很可能混杂了容易引起混淆的盔型或颈齿。  相似文献   
6.
为了检验已记录的4个属种类((隆线Daphnia carinata、透明D. hyalina、蚤状D. pulex和大型D. magna)的系统分类, 用试剂盒法分别提取4种类的基因组DNA。利用特异性引物, 通过PCR扩增了4种属种类的16S rDNA和COⅠ基因部分序列, 并与来自GenBank中每个种类相似度较高的同种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基于16S rDNA和COⅠ基因, 4个属种类的平均种间相似度分别为85.56%和80.67%, 碱基中A+T含量均明显高于G+C含量。基于COⅠ基因, 巢湖隆线与来自GenBank上的拟同形((Daphnia similoides AB549199))相似度为99%, 分歧度为0.4%0.9%。就16S rDNA和COⅠ基因而言, 巢湖透明更接近于盔形(Daphnia galeata)。基于16S rDNA和COⅠ基因构建的NJ树和贝叶斯树, 两者的主要分枝基本一致。结果暗示, 巢湖隆线与拟同形为一个种, 透明应属于盔形。由于缺乏核基因的研究, 有关巢湖属的分类地位还需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温度和食物浓度对老年低额溞生长与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和25℃培养温度下研究了3种食物浓度对老年低额(Simocephalus vetulusOF Müller)生长与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老年低额有4个幼龄(在20℃、低食物浓度下有5个)和10-13个成龄。成龄的龄期明显高于幼龄,第一成龄的发育时间一般最长。在相同温度下,老年低额的首次怀卵所需时间及各龄期一般随食物浓度的增加而缩短,而各龄的平均体长及其生殖量则呈相反的趋势。在相同的食物条件下,25℃老年低额在生长后期的平均体长明显高于20℃,而各龄期却小于20℃。最大体长是2.82mm,出现在25℃、高食物浓度下的第16龄。老年低额的平均最大生殖量和最大内禀增长率分别为144个和0.41/d,均出现在25℃和高食物浓度下。统计分析显示老年低额的生殖量与体长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老年低额的食物浓度域值小于1×104cells/mL(Scenedesmus obliquus)。作者探讨了老年低额在渔业生产中作为活体饵料养殖对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邓道贵  孟琼  毛开云  张赛  封妮莎  肖琴琴 《生态学报》2009,29(12):6351-6358
在20℃、25℃下,将大型和老年低额分别按7+3(B组),5+5(C组),3+7(D组)的组合进行混合培养,以及用单种培养(10+0(A组),0+10(E组))作为对照,研究了温度和种间竞争对大型种群动态和两性生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混合培养时,大型对老年低额产生明显的竞争优势.20℃、25℃下,单种培养的老年低额最大种群密度分别为大型的2.31和1.97,而在混合培养下老年低额的种群密度明显低于大型,在实验25d后几乎全部死亡.25℃下两种的种群密度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性(C组:r=-0.508,n=30,P<0.01;D组:r=-0.483,n=30,P<0.01).在20℃、单种培养下,大型在首次产幼时即出现雄体,且种群密度与雄体密度呈显著的相关性(r=0.678,n=24,P<0.01).大型的最大雄体密度(106 ind.(200ml)~(-1))和最大雄体比例(36.8%)均出现在20℃、单种培养下.25℃下,大型在混合培养的B组和C组首次产幼时即出现雄体,且雄体在混合培养B组的比例达28.2%.大型在25℃、单种培养下没有产生卵鞍,在混合培养下总计产生66个卵鞍,其中空卵鞍占51.5%,而在20℃、混合培养下没有卵鞍产生.实验结果暗示:在较高的温度下,种间竞争刺激了大型雄体的产生和卵鞍的形成,高密度的雄体有助于大型孤雌生殖雌体向两性生殖雌体的转化.  相似文献   
9.
温度对发头裸腹溞生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饲以充足食物,对不同温度下发头裸腹(Moina irrasa)的最大生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个不同温度((15±1)℃、(20±1)℃、(25±1)℃、(30±1)℃、(35±1)℃)条件下,发头裸腹最大生殖个体的体长可达1.93mm;性成熟所需的时间分别为:4.0d、2.36d、1.40d、1.31d和1.0d;各成龄期平均产仔量为:(24.78±4.29)个、(19.1±2.42)个、(26.25±5.71)个、(27.62±2.72)个和(19.47±3.29)个;平均累计产仔量则为:(87±26)个、(159±39.5)个、(239±21.9)个、(130.9±36.1)个、(81.6±17.0)个。发头裸腹的最适生殖温度在25-30℃之间,25℃时其累计生殖量最大,为(239±21.9)个。生殖的极限温度最高约为38℃,生活的临界温度最高在40℃。温度低于11℃时发头裸腹已不适合进行孤雌生殖。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发头裸腹性成熟所需的时间与水温的关系可用回归方程表示为:h=7231.4t-1.6167。本文亦对同属中几个相近种的生殖能力及相关生物学现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多刺裸腹溞的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急性毒性实验和生命表实验等方法,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 DBP)对淡水枝角类多刺裸腹的急性毒性和生命表统计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DBP对多刺裸腹48 h LC50为9.68 mg·L-1;0.05~5000 μg·L-1的DBP对多刺裸腹的生命期望、总生殖率和净生殖率均无显著影响,但对世代时间和种群内禀增长率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5000 μg·L-1的DBP显著缩短了多刺裸腹的世代时间,提高了种群内禀增长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