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采自中国云南省高海拔地区-稀有低额溞-喜马拉雅低额溞(Simocephalus himalayensis)在低海拔地区实验室内不同温度梯度下的生长及生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海拔地区生活的低额溞在低海拔地区的相应环境中同样生长繁殖良好,其繁殖率、最大生殖量及种群的增长能力不受海拔高度及不同环境条件的影响.在一定温度条件下(15-31℃,误差为±1℃),喜马拉雅低额溞的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在32℃时减慢.在通常培养条件下,喜马拉雅低额溞一般有4个幼龄期(15℃时部分溞体有5个幼龄),16-19个成龄,平均寿命通常为74d(15℃)、54d(20℃)、39d(25℃)和24d(30℃).平均总产仔量在15-25℃最高,分别为449个(15℃)、482个(20℃)和447个(25℃).各温度梯度下的体长增长模型都表明,其体长与龄期之间存在显著的对数关系.每溞平均生殖量以20℃时最高,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m)和一生的生殖次数都以25℃时最高,净增殖率(R0)以20℃最高.喜马拉雅低额溞最适合的繁殖温度范围在15-25℃.研究还对该种与相应种类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殖量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发头裸腹溞生长、生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头裸腹MoinairrasaBrehm(Cladocera)在25±1℃下有3个幼龄、6个成龄,平均寿命为167.7h,平均最大体长为1.75mm,平均产仔量为117个,rm为1.358/d;在30±1℃下有3个幼龄、7个成龄,平均寿命为121.0h,平均最大体长为1.71mm,平均产仔量为106.6个,rm为1.650/d。在生命初期30±1℃下体重增长率(dW/dt)、相对体长增长率(dL/Ldt)、体长、体重均大于25±1℃,在生命中后期25±1℃各增长率、体长及体重反而超出30±1℃。体重增长率25±1℃下在0.862d有一最大值,30±1℃下在0.395d有一最大值。两温度下相对体长增长率在t=0即刚出生时最大。  相似文献   

3.
微齿喜马拉雅低额溞的生殖与发育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微齿喜马拉雅低额溞(Simocephalus himalayensis miorodus)的生殖和发育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在20±1℃换水条件下,喂以斜生栅藻(40万个/ml),此 有4个幼龄、16个成龄,平均寿命48.7±8.92天。平均总产仔量361.l±21.5个,最大生殖量在第10龄(第6成龄)。已经证明从冬卵(受精卵)来的孤雌生殖溞在体长和产仔量上都高于其来自孤雌卵的下代孤雌 。两性生殖与降低温度有关,发生在秋季生殖高峰期水温已下降时,与食物的多少无直接关系。本种在自然界属于单周期型,它的交配行为特殊与其仰游习性相适应。文章对冬孵和孤雌卵的发育做了描述。  相似文献   

4.
温度对近亲裸腹溞发育、生长和卵的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亲裸腹溞(Moina affinis)的胚胎发育和总生活时间与温度呈反比。其后各龄期的生长、卵的生产量与温度的变化密切相关。30℃时,总胚胎发育时间为18—20小时,平均龄期为25.1小时,总生活时间为15.7天;20℃时,总胚胎发育时间为42—48小时,平均龄期为53.2小时,总生活时间为33.3天。在30℃时,有2个成体前龄,13个成龄;而在20℃时,有3个成体前龄,12个成龄。不论30℃或20℃,幼龄的龄期短于成龄龄期。近亲裸腹溞各个不同龄期的生长也因温度而变化。30℃时,10龄之前,以1、2龄的增长尤为迅速,而10龄以后增长速度则缓慢;在20℃时,第1—4龄,第6—7龄增长速度最快,第10龄后,增长趋于停止。30℃时,各成龄的累计产卵数为133.0个;而20℃为213.9个。30℃时卵的生产率(a值)为1.1811;高于20℃时的a值0.9643。    相似文献   

5.
发头裸腹SouMoinairrasaBrehm(Cladocera)在25±1℃下有3个幼龄,6个成龄,平均寿命为167.7h,平均最大体长为1.75mm平均产仔量为117个。rm为1.358/d;在30±1℃下有3个幼龄,7个成龄,平均寿命为121.0h平均最大体长为1.71mm,平均产仔量为106.6个,rm为1.650/d。在生命初期30±1℃下体重增长率(dW/dt),相对体长增长率(dL  相似文献   

6.
短尾秀体溞的发育与生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hyurum)是东湖6—9月的优势种群。作者在实验室恒温条件下,观察了它的发育与生长。这种溢的卵与胚胎发育时间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卵与胚胎发育时间(D)与温度(T)间的迥归方程为: logD=2.0195-1.3784logT 短尾秀体溞的生长速度随龄数而变化,一般可分为3个时期:幼龄为高速生长期,成龄前期为中速生长期,后期则为缓慢生长期。在25℃时有4个幼龄,10个成龄;而在30、35℃时有3个幼龄,12或11个成龄。幼龄的脱皮频率远大于成龄。每个成龄期的平均龄期约为幼龄期的2倍以上,而同卵与胚胎发育的时间基本相等。龄期、寿命与温度呈反比。在25,30,35℃温度下,累计产卵数分别为65.63,69.09,51.77个。产卵率以25℃为最高(1.3421),30℃为其次(1.2856),35℃为最低(1.1488)。    相似文献   

7.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方形网纹的生物学.试验时水温25±1℃,饲以斜生栅藻.初生幼体平均体长0.40mm,第1成龄0.96mm,最大体长可达1.45mm,体长增长(1_t,单位mm)与年龄(t,d)的关系可以表达为1t=1.43-e-0.268t,平均寿命22.73(17.10-25.00)d,其中包括3个幼龄和13个成龄.在3.91d达到性成熟.7d内生殖3胎,产仔40(19-47)个.一生生殖222.0个幼体,平均每胎18.5(4.8-23.6)个.生殖量最大出现在第6成龄.这时的年龄11.05d,体长1375mm.从初始10个个体的种群计算,种群生长曲线呈Logistic型,可以如下表达 y=2220/1+e6.239-0.572t 式中y表示总个体数,t表示时间(d).内禀增长能力(rm)为0.540/个/d,净增殖率(Ro)147.360/世代,世代平均周期(T)9.246d,周限速率(λ)1.716/个/d.    相似文献   

8.
直额裸腹蚤(Moina rectirostris)的龄期和寿命随温度升高而缩短,低温培养的个体普遍大于高温。在20℃时有3个幼龄、12个成龄,而在30℃时有2个幼龄、11个成龄。在20℃、30℃温度下平均产卵数分别为16.2和14.1,累计产卵数分别为194.2和155.6。  相似文献   

9.
温度对发头裸腹溞生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饲以充足食物,对不同温度下发头裸腹溞(Moina irrasa)的最大生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个不同温度((15±1)℃、(20±1)℃、(25±1)℃、(30±1)℃、(35±1)℃)条件下,发头裸腹溞最大生殖个体的体长可达1.93mm;性成熟所需的时间分别为:4.0d、2.36d、1.40d、1.31d和1.0d;各成龄期平均产仔量为:(24.78±4.29)个、(19.1±2.42)个、(26.25±5.71)个、(27.62±2.72)个和(19.47±3.29)个;平均累计产仔量则为:(87±26)个、(159±39.5)个、(239±21.9)个、(130.9±36.1)个、(81.6±17.0)个。发头裸腹溞的最适生殖温度在25-30℃之间,25℃时其累计生殖量最大,为(239±21.9)个。生殖的极限温度最高约为38℃,生活的临界温度最高在40℃。温度低于11℃时发头裸腹溞已不适合进行孤雌生殖。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发头裸腹溞性成熟所需的时间与水温的关系可用回归方程表示为:h=7231.4t-1.6167。本文亦对同属中几个相近种的生殖能力及相关生物学现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4个温度(15、20、25、30℃)和3个食物浓度(1×104,1×105,5×105 cells ml-1)下研究了大型溞(Daphnia magna)淮河种群的动态和两性生殖,结果表明:(1)在实验初期,大型溞种群密度不断增加,达到最大值后种群密度呈现缓慢下降或趋于稳定的趋势.除15℃下最大瞬时增长率(1.36 d-1)出现在中食物浓度组外,20℃(1.51 d-1)、25℃(1.39 d-1)、30℃(0.69 d-1)下的最大瞬时增长率均出现在高食物浓度组.(2)相同温度下,食物浓度与大型溞最大种群密度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3)相同食物浓度下,随温度升高,大型溞首次产幼溞时间(5~21d)和到达最大种群密度的时间(15~29d)缩短,首次抱卵时的体长(1.75~2.67 mm)减少.(4)在较低的温度和中食物浓度组下,大型溞产生了较多的休眠卵或卵鞍(15℃:(16.7±2.5) ind. 和20℃:(18.3±3.8) ind.);30℃下没有出现休眠卵或卵鞍.除15℃、中食物浓度组外,其它实验组均产生雄体.实验25d后,雄体密度与种群密度呈显著的相关性(30℃:p<0.05;15~25℃:p<0.01).(5)本研究结果暗示大型溞休眠卵的形成受温度、食物浓度和种群密度的共同影响,且较低的温度是大型溞休眠卵形成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11.
以浓度分别为1.0×106、2.0×106、4.0×106和8.0×106cells·mL-1的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为轮虫食物,在25℃下,应用群体累积培养和单个体培养法研究了食物浓度对采自新安江水域(屯溪段)的萼花臂尾轮虫的种群动态影响。结果表明:食物浓度对轮虫的种群增长率和休眠卵产量均有显著的影响,均表现为低食物浓度下(≤4.0×106cells·mL-1)萼花臂尾轮虫的种群增长率和休眠卵产量较小且无差异,高食物浓度下(8.0×106cells·mL-1)轮虫的种群增长率和休眠卵产量较大;食物浓度对轮虫的混交雌体百分率和受精率无显著影响;在食物浓度为4.0×106cells·mL-1时萼花臂尾轮虫的净生殖率最大,世代时间最长,而其内禀增长率在食物浓度为1.0×106cells·mL-1时最小;在食物浓度为8.0×106cells·mL-1时平均寿命和生命期望最长。  相似文献   

12.
岳健  ;何嘉  ;张蓉  ;贺达汉 《昆虫知识》2009,46(6):921-925
完成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Goeze)在13,17,21,25,29和33℃6个温度处理下的繁殖特征生命表。结果表明:各虫态的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在13℃下世代的发育历期最长为62.23d,而33℃时仅为10.92d;成虫寿命随温度升高而逐渐缩短,13℃时最长,为71.39d,33℃时最短,为11.95d;各温度下净生殖率25℃时最大为31.42,13℃时最小为1.40;内禀增长力33℃时最高为0.21,13℃时最小为3.87×10-3;各温度下的稳定年龄组配29℃下最稳定,具体分布为:卵,36.54%;1龄,22.95%;2龄,7.56%;3龄,11.05%;4龄,10.11%;蛹,5.65%;成虫,6.13%。  相似文献   

13.
应用个体培养方法,研究了温度(20、2和30 ℃)和藻类食物浓度(1.5×106、3.0×106、6.0×106和9.0×106 cells·ml-1)对青岛、芜湖、广州三品系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仅对轮虫的世代时间和种群内禀增长率有显著影响,而品系对所有生命表参数均无显著影响.轮虫种群的内禀增长率随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世代时间则随培养温度的升高而缩短.食物浓度仅对轮虫的生命期望值和平均寿命有显著影响,品系对轮虫的净生殖率、世代时间、生命期望值和平均寿命也有显著影响.三品系间,以广州品系轮虫的净生殖率、世代时间、生命期望值和平均寿命最大,芜湖品系最短.当食物浓度为3.0×106 cells·ml-1时,轮虫的生命期望值和平均寿命最长,9.0×106 cells·ml-1时最短.各品系轮虫的净生殖率、世代时间、总生殖率、生命期望值和平均寿命均随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广州品系的净生殖率除外.轮虫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和广州品系轮虫的总生殖率则随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青岛和广州品系轮虫的各生命表参数,均与食物浓度呈曲线相关,但芜湖品系仅世代时间、平均寿命和生命期望值随食物浓度的增大而缩短.  相似文献   

14.
彭宇  赵敬钊  胡萃 《蛛形学报》2001,10(1):22-25
幼蛛在蜘蛛的种群中占有很大比例。通过室内饲养。获得了不同龄期的真水狼蛛幼蛛。其体重、体长、背甲宽、步足长、眼域宽以及中斑下的条形纵斑长度都随着龄期的增大而增加。背甲宽和中斑下的条形斑纹长度可用来判断真水幼蛛的龄期。雌蛛的取食量大于雄蛛,高龄幼蛛大于低龄幼蛛。幼蛛在蜕皮时不取食,蜕皮后,取食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攀西地区麻疯树(Jatropha curcasL.)人工林中的麻疯树蛀梢斑螟Oncocera faecella Zeller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察及其防治药剂筛选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攀西地区1年发生5代,每雌产卵量为(29±17.05)个,卵期(7±1)d,孵化率93.23%;幼虫共4龄,1、2龄取食量小,占整个幼虫生长阶段的10.6%,3、4龄幼虫取食量大,占整个幼虫生长阶段的89.4%;蛹期(13.11±1.05)d,雌雄比为1.04(F)∶1(M),羽化率88.96%。成虫寿命为6~8d。初孵幼虫仅取食叶肉,后缀嫩叶为害梢头,老熟幼虫在叶片上或枯枝落叶中织茧化蛹;以老熟幼虫越冬。对2龄和3龄幼虫进行防治药剂筛选,表明4.5%高效氯氰菊酯1.0×103mg·L-1和0.5×103mg·L-1、30%乙酰甲胺磷乳油0.5×103mg·L-1和0.25×103mg·L-1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邓道贵  孟琼  毛开云  张赛  封妮莎  肖琴琴 《生态学报》2009,29(12):6351-6358
在20℃、25℃下,将大型溞和老年低额溞分别按7+3(B组),5+5(C组),3+7(D组)的组合进行混合培养,以及用单种培养(10+0(A组),0+10(E组))作为对照,研究了温度和种间竞争对大型溞种群动态和两性生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混合培养时,大型溞对老年低额溞产生明显的竞争优势.20℃、25℃下,单种培养的老年低额溞最大种群密度分别为大型溞的2.31和1.97,而在混合培养下老年低额溞的种群密度明显低于大型溞,在实验25d后几乎全部死亡.25℃下两种溞的种群密度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性(C组:r=-0.508,n=30,P<0.01;D组:r=-0.483,n=30,P<0.01).在20℃、单种培养下,大型溞在首次产幼溞时即出现雄体,且种群密度与雄体密度呈显著的相关性(r=0.678,n=24,P<0.01).大型溞的最大雄体密度(106 ind.(200ml)~(-1))和最大雄体比例(36.8%)均出现在20℃、单种培养下.25℃下,大型溞在混合培养的B组和C组首次产幼溞时即出现雄体,且雄体在混合培养B组的比例达28.2%.大型溞在25℃、单种培养下没有产生卵鞍,在混合培养下总计产生66个卵鞍,其中空卵鞍占51.5%,而在20℃、混合培养下没有卵鞍产生.实验结果暗示:在较高的温度下,种间竞争刺激了大型溞雄体的产生和卵鞍的形成,高密度的雄体有助于大型溞孤雌生殖雌体向两性生殖雌体的转化.  相似文献   

17.
王敏  席贻龙  周彬  张烨 《水生生物学报》2014,38(6):1017-1123
运用种群增长实验方法, 在4个温度(20℃、24℃、28℃和32℃)和3个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 (Turpin) Kuetzing密度(1.0106、2.0106和4.0106 cells/mL)共12个条件组合下研究了镜湖夏季出现的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 Pallas)的种群增长率、平均混交率、平均受精率和休眠卵产量等生殖参数。结果表明, 在各食物密度下, 轮虫种群增长率均在28℃和32℃下最高。平均混交率、平均受精率和休眠卵产量等与温度间的关系因食物密度的不同而异。温度对种群增长率、平均混交率、平均受精率和休眠卵产量均有极显著性影响(P 0.01), 食物密度对种群增长率和休眠卵产量均有极显著性影响(P 0.01), 温度和食物密度的交互作用对平均混交率、平均受精率和休眠卵产量均有极显著性影响(P 0.01)。在1.0106、2.0106和4.0106 cells/mL的斜生栅藻密度以及28℃和32℃下, 轮虫具有较高的种群增长率(1.501.95/d)表明该种群能够适应较高的水温, 水温不是导致其在夏季水体中具有极低的种群密度(远低于1个/L)的直接因素。在种群存在于镜湖水体期间(7月初至12月初), 特别是当水温降至20℃左右时, 其较高的休眠卵产量为该种群在次年的同一时段在水体中重新出现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8.
董易之  徐淑  陈炳旭  姚琼  陈耿民 《昆虫学报》2015,58(10):1108-1115
【目的】荔枝蒂蛀虫 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是荔枝龙眼上的主要害虫,以幼虫蛀果为害。本研究旨在明确荔枝蒂蛀虫幼虫龄数及不同温度下各虫态和各龄幼虫的发育历期,为该虫发生规律、预测预报和防控技术研究提供基础生物学数据。【方法】定期收集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荔枝蒂蛀虫幼虫,测量幼虫头壳宽度,对其进行频次分析,Crosby指数验证和曲线回归分析,以确定幼虫龄数。通过室内群体饲养的方法,测定了17~38℃区间8个温度梯度下荔枝蒂蛀虫各虫态和各龄幼虫的发育历期,并采用线性日度模型对其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根据荔枝蒂蛀虫幼虫头壳宽度频次分布图,其头壳宽度的频次分布可明显分为5个区域,说明其幼虫分5个龄期,符合Dyar定律。1-5龄幼虫的头壳宽度分别为:0.092~0.120, 0.140~0.206, 0.217~0.319, 0.356~0.523和0.582~0.728 mm。温度对荔枝蒂蛀虫卵、各龄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有明显影响,其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其发育速率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并符合线性回归模型。在20~32℃,荔枝蒂蛀虫可完成世代发育;在17℃时,该虫只能发育至3龄幼虫;在35℃时,蛹多不能羽化;在38℃时,卵多不能孵化。在20~32℃,其世代历期为41.16~19.34 d,蛹期为12.74~5.38 d,而产卵前期为4.75~4.22 d,温度对产卵前期无明显影响。在20~35℃,荔枝蒂蛀虫幼虫可正常发育,其1龄幼虫龄期为4.50~1.17 d,2龄幼虫期为2.09~1.40 d,3龄幼虫期为2.84~1.00 d,4龄幼虫期为3.41~1.18 d,5龄幼虫期为3.00~1.37 d,预蛹期为2.41~0.69 d。在17~35℃,荔枝蒂蛀虫卵可正常孵化,其卵期为7.73~2.09 d。【结论】荔枝蒂蛀虫幼虫分5个龄期,不同于前人所报道的4个龄期。在20~32℃温度范围内,卵、各龄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升高而缩短。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荔枝蒂蛀虫预测预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