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2篇
  196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乌鳢和斑鳢微卫星制备及其对自交与杂交F1代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磁珠富集法分离了乌鳢(Channa argus)和斑鳢(C.maculate)的微卫星DNA序列,根据这些微卫星DNA序列的两翼序列,采用Primer 3.0或Primer 5.O软件设计出乌鳢与斑鳢的微卫星引物各31对.用62对微卫星引物对乌鳢和斑鳢自交与杂交F1代的4个组合进行扩增,10对引物无扩增产物,其余5...  相似文献   
3.
斑鳢肝脏解偶联蛋白2cDNA核心片断的克隆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protein 2,UCP2)可使氧化磷酸化解偶联。本研究首次成功从斑鳢(Channa maculata)肝脏通过简并引物克隆获得UCP2基因cDNA核心序列,该片段长502bp,编码167个氨基酸残基。使用vector NTI suite 6.0软件进行氨基酸同源性序列比较分析表明,斑鳢UCP2与真鲷、鲤鱼、草鱼、斑马鱼UCP2同源性高达91%、73%、72%、71%,与人、大鼠、小鼠UCP2同源性较高为70%、71%、70%。UCP2编码区在鱼类、哺乳类中均具有较高保守性,提示着脊椎动物UCP2可能在线粒体有氧呼吸代谢过程中承担某种最基本的生命功能。  相似文献   
4.
斑鳢、乌鳢及其杂种细胞核DNA流式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斑鳢(Channa maculata)、乌鳢(C.argus)及其正交杂种斑乌鳢(斑鳢♀×乌鳢♂)和反交杂种乌斑鳢(乌鳢♀×斑鳢♂)的红细胞为材料,以鸡(Gallus gallus)血细胞为DNA标准(2.5 pg/2c,2c指2倍体),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这4种鱼的细胞核DNA含量。斑鳢、乌鳢、斑乌鳢及乌斑鳢这4种鱼血细胞DNA的绝对含量分别为(1.488±0.035)pg/2c、(1.489±0.034)pg/2c、(1.522±0.077)pg/2c和(1.520±0.033)pg/2c。斑鳢和乌鳢的细胞核DN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斑鳢和乌鳢与两种杂交鳢的DNA含量差异显著(P0.05),两种杂交鳢之间的细胞核DN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杂交鳢细胞核DNA含量显著高于亲本,可以作为杂种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云斑尖塘鳢在正常摄食状态与饥饿的状态下胃、肠及肝胰脏组织中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结果显示,在30℃的条件下,正常摄食组样本在酸性条件下的蛋白酶活力表现为:胃后肠肝胰脏前肠,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后肠肝胰脏前肠及胃;饥饿组样本仅有胃表现出较高的酸性蛋白酶活性,其他器官的蛋白酶活性均很低。在正常和饥饿实验组中肝胰脏的淀粉酶活性均高于其他器官,胃肠的淀粉酶活性均较低。正常摄食组中脂肪酶活力后肠肝胰脏;而在饥饿组中仅有肝胰脏检测到脂肪酶活性。结果表明,云斑尖塘鳢适度饥饿组较正常摄食组消化酶活性大幅降低;其高蛋白酶活力及中等脂肪酶活力与其肉食性相一致;此外云斑尖塘鳢也具备少量的淀粉消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沙塘鳢属鱼类线粒体12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沙塘鳢属鱼类为东亚特有的小型淡水经济鱼类,中国产沙塘鳢属鱼类分类问题长期存在争议。本文测定了中国产沙塘鳢属鱼类全部种类的线粒体12S rRNA基因部分序列,结合GenBank中下载的2种日本沙塘鳢属鱼类和塘鳢科鱼类同源序列,探讨中国产4种沙塘鳢属鱼类的物种有效性,分析沙塘鳢属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作者所使用的同源序列长度为690bp,其中变异位点258个,简约信息位点201个,包括插入/缺失位点34个,转换/颠换平均值为3.0,表明12S rRNA基因是研究沙塘鳢属鱼类系统发育关系的合适分子标记。基于p-distance模型的6种沙塘鳢属鱼类种内遗传距离为0.000—0.024,种间遗传距离为0.058—0.064,支持暗色沙塘鳢和中华沙塘鳢为不同种,中国产沙塘鳢属鱼类包括中华沙塘鳢、河川沙塘鳢、海丰沙塘鳢、鸭绿江沙塘鳢4个种的观点;至于中国还有没有新的沙塘鳢属鱼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海丰海塘鳢是河川沙塘鳢的姐妹群,暗色沙塘鳢与O.hikimius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而同属其余类群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则由于自展数据支持率较低而尚不明确。中国产沙塘鳢和日本产沙塘鳢并未单独分群,推测沙塘鳢属鱼类的共同原始祖先可能广泛分布于中国、朝鲜和日本等东亚地区,约在4.9—6.5百万年前的上新世开始分化,系统发育过程比较适合离散假说。  相似文献   
7.
河川沙塘鳢孵化腺的发生及孵化酶的分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Gnther)孵化腺的发生及孵化酶的分泌过程。河川沙塘鳢的孵化腺为单层细胞腺体,发生于外胚层。孵化腺(Hatching gland,HG)最早发生自眼晶体形成期的胚胎,初发生时孵化腺细胞(Hatching gland cells,HGCs)分布于头部腹面及其与卵黄囊连接处。随着胚胎的发育,HG仍以单层细胞分布于胚体和卵黄囊的外表面,HGCs数量急剧增多,细胞体积增大,分布范围更加广泛。至眼黑色素出现期的胚胎,HGCs的数量达到大约900-1200个,广泛分布于胚胎头部两侧、头部腹面及其与卵黄囊连接处、卵黄囊的前腹面。HGCs大多呈椭圆形,短径为5-8μm,长径为7-12μm,在HE染色中呈粉红色。至孵化前期时,孵化酶颗粒自HGCs顶部的开口分泌出来,分泌颗粒呈圆球形,直径为0.5-1.0μm,有的以单体的形式存在,有的粘结成团。孵化酶进入卵周液,对卵膜内层进行消化和降解,使胚胎破膜而出。孵化后2d,HGCs便从表皮中消失。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联合毒性对鱼类的影响,选取苯并芘(benzo[a]pyrene,BaP)及千幕酚(4-nonlyphenol,NP)对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进行单独和联合毒性研究.研究了NP和BaP对河川沙塘鳢血清雌二醇(E2)、卵黄蛋白原(Vtg)、血清谷草转氨酶(GOT)以及肝脏7-乙氧基-3-异吩咏唑酮-脱乙基酶(7-ethoxyresoufin-O-deethylase,EROD)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影响.结果 表明,BaP单一暴露时,随着BaP剂量浓度的升高雌鱼血清E2含量下降,肝脏EROD活性升高;25 mg/kg BaP试验组雌鱼肝脏EROD活性显著高十对照组;肝脏SOD和血清GOT活性与对照无筹异;NP和BaP联合暴露中,200 mg/kg NP+10 mg/kg BaP、200 mg/kg NP+2 mg/kg BaP试验组雄性个体血清Vtg平均含量比200 mg/kg NP组低50%左右,而血清E2含最显著高于对照组,肝脏EROD酶活性、血清GOT活性变化与BaP剂量浓度呈正相关,而肝脏SOD酶活性则与BaP剂量浓度呈负相关;200 mg/kg NP+25 mg/kg BaP试验组肝脏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清GOT活性则显著高于对照组.显示NP和BaP联合作用时BaP可拮抗NP对雄鱼Vtg的诱导效应;200 mg/kg NP+2 mg/kg BaP可导致河川沙塘鳢肝脏肝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9.
中华乌塘鳢的生长、生长模型和生活史类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张健东 《生态学报》2002,22(6):841-846
采用胸鳍第三支鳍骨作为研究湛江沿海中华乌塘鳢的年龄鉴定材料。胸鳍第三支鳍骨(远侧部)的关径(R)与体长(L)的关系为L=6.1145 51.1288R。用特殊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一般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逻辑斯谛生长方程、Gompertz生长方程和灰色动态生长模型等5种生长模型拟合了中华乌塘鳢的生长,根据各模型拟合残差平方和大小判断,灰色动态生长模型对中华乌塘鳢生长的拟合效果最好,其次是一般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根据r-选择和κ-选择的典型行征以及渐近体长(L∞)、渐近体重(W∞)、生长系数(κ)、初次生殖年龄(Tm)、最大年龄(Tmax)、瞬时自然死亡率(M)和性腺指数(GI)等7个生态学参数值,可以判断中华乌塘鳢偏向r-选择。应用单位补充量产量模型计算改变起捕年龄(Tc)和瞬时捕捞死亡率(F)的产量,分析产量变化曲线同样证实中华乌塘鳢生活史偏向r-选择。作为渔业管理对策,中华乌塘鳢的起捕年龄应定为2龄。  相似文献   
10.
饥饿对月鳢几项血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体长145.77±12.21cm,体重35.42±8.51g的月鳢(Channa asiatica)在正常摄食和饥饿4~20d状态下的几项血液指标进行了恻定。结果表明:饥饿组与对照组相比,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月鳢的红细胞数量极显著减少(P〈0.01);血红蛋白含量在前8d内是升高的,随后下降;血液中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有所上升,16d和20d差异显著(P〈0.05);白细胞数量在整个饥饿期间一直呈上升趋势,在饥饿的第8d的测试中,白细胞数量的增加差异显著(P〈0.05),12d以后的测试中白细胞数量的增加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