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5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49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4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分布在辽宁大连黑石礁、付家庄、石槽、金石滩、獐子岛与海洋岛沿岸的黏管藻[Gloiosiphonia capillaris (Hudson) Carmichael]的外部形态、营养与生殖结构、生物量、成熟个体比例与成熟个体生物量/总生物量(R/T指数)的变化、温度性质以及rbcL、COⅠ基因序列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 (1) 黏管藻配子体为雌雄同体, 直立, 单生或丛生, 主轴明显, 固着器呈圆盘状, 质地胶质, 颜色为红色或紫红色。采集于獐子岛与海洋岛的藻体长度和宽度明显高于其他采集地点; (2) 藻体由皮层及髓部组成, 皮层由6—10层细胞组成, 髓部存在假根丝细胞。成熟囊果小, 突出于藻体表面, 呈球形或半球形, 通常2—4个囊果聚集在一起; (3) 黏管藻配子体的生物量在6月达到最大, 平均生物量为3.628 g/m2。3—6月成熟个体比例逐渐增大, 6月达到100%; (4) 黏管藻配子体生长周期为3—7月, 温度性质属于温带性; (5) rbcL基因序列分析表明, 6个采集地点的样本间无碱基差异, 与产自加拿大的黏管藻聚在一起, 形成一个独立的分支。COⅠ基因序列分析表明, 6个采集地点的样本间无碱基差异, 形成一个独立的分支, 均确定为黏管藻。  相似文献   
2.
3.
4.
UV-B辐射增强对海洋大型藻与微型藻种群生长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培玉  唐学玺  蔡恒江  于娟  肖慧 《生态学报》2005,25(12):3335-3342
选用孔石莼和青岛大扁藻为海洋大型藻和微型藻的代表,通过室内添加模拟试验研究了UV-B辐射增强对孔石莼(重量固定)与青岛大扁藻(密度不同)种群生长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单养情况下,4个UV-B辐射剂量都对孔石莼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对青岛大扁藻生长的影响却不同,低剂量(U-1)的UV-B辐射对青岛大扁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而高剂量的UV-B辐射则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因初始接种密度不同而各异。(2)在共养情况下,微藻对孔石莼的生长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微藻初始接种密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亦增加;反之,在共培养的初始阶段(6 d内)孔石莼对微藻的生长也有抑制作用,但后期阶段(9 d后)表现出促进作用。(3)在共培养的同时附加UV-B辐射处理,随着初始接种密度的增加,青岛大扁藻对孔石莼生长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同时,与共养相比较,孔石莼对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亦趋于明显。  相似文献   
5.
用毛细滴管洗净法从松花湖分离纯化出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的单藻株和无菌株,研究了温度、照度、N、P、Fe各种因素对单藻株和无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因素对单藻株和无菌株最大比增长率的影响差别不大,单藻株和无菌株分别在温度33℃,照度5000Lx(2000Lx)、NO3-N浓度1.2mg·L-1,PO43-P浓度0.06mg·L-1,柠檬酸铁铁浓度0.05mg·L-1(0.04mg·L-1)时,达到最大比增长率。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N、P、Fe浓度的增加,单藻株比无菌株的最大增长量高得多,可见附着细菌的存在,能促进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从松花湖湖水中N、P和Fe含量以及温度和照度的情况看,松花湖的某些区域已经基本具备了水华发生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采自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的蓝藻门2个新种:绿刺星球藻、雅致伪枝藻。  相似文献   
7.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温度、N和P、维生素、抗生素对有毒赤潮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香港株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塔玛亚历山大藻的适宜生长温度和N、P浓度分别为21-25℃,882-1765μmol/L和18-72μmol/L。复合维生素B的加入有利于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而50Uml^-1以上的抗生素则对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照射远红光后杜氏盐藻毫秒延迟发光快相强度明显增加,而红光处理结果则相反.低温条件明显抑制远红光引起的毫秒延迟发光快相强度的上升,而红光则仍能够有效地引起毫秒延迟发光快相强度的降低.加入消除跨类囊体膜质子梯度的尼日利亚菌素后,远红光不能引起延迟荧光强度的上升.与以前在高等植物中得到的结果相比,在杜氏盐藻中远红光处理后毫秒延迟发光快相强度增加的幅度更大,红光处理后没有出现毫秒延迟发光快相强度先增加后降低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3种念珠藻多糖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研究了地木耳(Nostoc commune)、葛仙米(N.sphaerohies)和发菜(N.flagelliforme)3种念珠藻多糖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3种念珠藻多糖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具有很强的清除作用,且呈量效关系,地木耳清除超氧自由基作用最强,最高清除率达72.3%,葛仙米和发菜分别为46.7%、35.5%;发菜清除羟自由基效果最强,最高清除率达74.3%,葛仙米和地木耳清除率分别为49.0%、46.7%;3种念珠藻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藻蓝蛋白α亚基的生物合成途径,通过构建相容的3种重组质粒pETDuet-cpcA、pCOLADuet-cpcE-cpcF和pACYCDuet-ho1-pcyA,将裂合酶基因cpcE和cpcF、血红素氧化酶基因ho1、藻蓝胆素合成酶基因pcyA和脱辅基藻蓝蛋白α亚基基因cpcA共同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通过色素蛋白锌电泳和光谱检测表明产生了生物活性的CpcA-PCB。成功实现了大肠杆菌内藻蓝蛋白α亚基84位半胱氨酸残基与PCB的连接。而在裂合酶基因cpcE和cpcF不转入大肠杆菌的情况下,大肠杆菌内只有0.2%的CpcA-PCB产生。以上研究为进一步在大肠杆菌内合成天然的藻蓝蛋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