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4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运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了NaHCO3胁迫下柽柳(Tamarix androssowii)基因的表达.将Cy5和Cy3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在NaHCO3处理和对照的柽柳cDNA上,将两种荧光探针混合,与载有柽柳基因的高密度芯片进行杂交并用芯片扫描系统进行扫描,通过Cy5与Cy3信号强度比值的计算研究基因的差异表达.共获得了89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27个下调表达,62个上调表达.BlastX分析表明这些基因按功能可以分为光合作用、活性氧清除、渗透调节、信号传导与表达调控、代谢、发育相关、核糖体蛋白、蛋白质的分解与再生、转运类蛋白、水通道蛋白等几大类别.同时,发现了一些与盐胁迫相关的功能未知基因或未有任何功能信息的基因,这些基因可能在柽柳抗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揭示了柽柳的抗盐胁迫涉及的几种重要途径,并获得了NaHCO3胁迫前后柽柳基因表达谱.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总胆汁酸(TBA)、(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 测定肝硬化患者的PA、TBA、AST和ALT水平.结果 血清PA在肝硬化A、B、C级之间比较明显降低;血清白蛋白在肝硬化患者中降低,A级与B、C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B、C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BA在肝硬化A、B、C级之间升高,但A、B级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B、C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ST/ALT比值升高,A、B、C级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A、TBA、AST/ALT比值对判断肝硬化程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作为肝硬化患者病情诊断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肝纤维化病理组织学分期与血清纤维化标志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血小板(PLT)比值指数(APRI)、透明质酸(H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1)的相关性,以探讨非创伤性检测血清蛋白和联合分析血清纤维化标志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将75只成年健康的SD大鼠采用改良式复合因素法构建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别在5、6个周后,进行大鼠肝脏穿刺活检病理学组织检查,HE、Masson染色后进行病理组织学分期,同时检测大鼠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血小板(PLT)比值指数(APRI)、透明质酸(H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1)水平。结果: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肝纤维化的分期与炎症活动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而对于区分显著肝纤维化(≥S2)血清标志物指标诊断纤维化的ROC曲线分析发现,HA、TIMP-1、APRI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1、0.732、0.905。HA+APRI联合诊断灵敏度为84.1%,特异度为91.2%。TIMP-1+APRI联合诊断灵敏度为83.2%,特异度为91.7%。结论:利用检测血清纤维化标志物这种对患者无创的检测方法虽不能完全取代病理学活检,但预测肝纤维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当联合分析两种血清纤维化标志物时,灵敏度和特异度都比单独分析一种标志物要高。  相似文献   
4.
鸡痘是危害养鸡业发展的一种传染病,不分日龄大小均可发病,肉鸡和蛋鸡均可感染,发病期1-2周,雏鸡死亡率较高,可达5%~30%不等[1],近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上升趋势,并且免疫失败的病例时有发生[2].为了建立接种疫苗后抗体监测手段和研究感染鸡痘病毒后抗体产生规律,我们建立了间接ELISA检测鸡痘病毒抗体的方法,进一步做了中和试验和用阳性血清治疗鸡痘的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湿地中的藻类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湿地中藻类的种群结构、藻类在湿地中的功能、湿地中的藻类生产力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综述了天然湿地中的藻类生态学研究进展.湿地植物区系主要有附泥藻类、附植藻类、后周丛藻类和浮游植物4种类型,其中常见的是附泥藻类的硅藻、绿藻和蓝藻.藻类最显著的作用是作为湿地食物网中的初级生产者,也作为湿地环境污染的生物指示物.影响藻类生产力的因素有水力学因素、营养、温度、光、大型植物及草食动物和其它动物.未来对藻类的研究应侧重于湿地藻类生物多样性、藻类生物量、生产力、种群组成的环境控制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藻类作为水环境及湿地污染程度指标的研究,“基因治藻”也将是未来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联合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D4+/CD8+比值对病毒性脑炎患儿病情评估及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5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儿分为重症组(67例)和轻症组(85例),另选择72例无神经系统损伤住院患儿为对照组。治疗2周后,根据儿童格拉斯哥预后量表(CGOS)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4~5级,89例)与预后不良组(1~3级,63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PEWS测评和VEEG检查,检测血清NSE水平,计算CD4+/CD8+比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EWS、VEEG 及血清NSE、CD4+/CD8+比值预测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的价值。结果:重症组PEWS、VEEG重度异常比例及血清NSE水平高于轻症组和对照组,CD4+/CD8+比值低于轻症组和对照组(P<0.05);轻症组PEWS、VEEG重度异常比例及血清NSE水平高于对照组,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预后不良组PEWS、VEEG重度异常比例、血清NSE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CD4+/CD8+比值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持续惊厥、高PEWS、VEEG重度异常、血清NSE水平升高是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CD4+/CD8+比值升高是保护因素(P<0.05)。联合PEWS、VEEG 及血清NSE、CD4+/CD8+比值预测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曲线下面积为0.859,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病毒性脑炎患儿高PEWS、VEEG重度异常、血清NSE水平升高、CD4+/CD8+比值降低,与病情加重和预后不良有关,联合以上四项指标辅助预测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胎儿脐血流检测仪测定脐动脉S/D值探讨导致脐血流S/D比值升高的主要原因。方法:对2009年9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1919例孕28~42周的孕妇检测胎儿脐动脉血流(S/D)。结果:异常组108例的脐带因素、胎儿窘迫、羊水过少及妊高征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脐动脉S/D比值增高可及早地警示和发现胎儿宫内缺氧情况,指导临床提早采取干预和处理措施,提高围产保健质量。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中的临床及病理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确诊为IMN患者221例作为IMN组,将2019年7月至2019年9月体检且尿常规和肾功能指标正常的8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计算每个研究对象的NLR值,比较两组间NLR值的差异。记录IMN患者的血生化指标及患者的肾脏病理分期及纤维化程度,并且根据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析NLR与IMN患者的血生化指标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外周血NLR评估IMN患者肾间质纤维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IMN组外周血NLR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NLR值与IMN患者年龄和肾间质纤维化有关联(P均<0.05),但与IMN患者性别及肾脏病理分期无关联(P均>0.05)。IMN外周血NLR值与IMN患者hs-CRP、SCr、BUN呈正相关(P<0.05),与eGFR呈负相关(P<0.05),与ESR、UA、TP、Alb、24小时蛋白尿定量均无相关性(P均>0.05)。不同程度肾间质纤维化的IMN患者外周血NLR值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在1、2、3级时,纤维化程度越重,NLR值越大;3个级别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外周血NLR值预测IMN患者肾间质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5[95%CI(0.626,0.803)],其截断值为1.858时,灵敏度为68.6%,特异度为66.7%。结论:外周血NLR可作为IMN肾脏功能水平的一个有效评价指标,且与IMN患者肾间质纤维化有关,可作为判断肾间质纤维化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在结直肠癌预后评价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结直肠癌患者228例。根据患者术前外周血NLR分成高NLR(>2.52)组和低NLR(≤2.52)组,分析比较其预后情况。结果术前高NLR组和低NLR组患者在性别、肿瘤形态、TNM分期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分化程度,肠周淋巴转移,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表明,相较于低NLR组,高NLR组肿瘤复发转移率以及死亡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NLR升高提示肿瘤分化差、转移早且与患者肿瘤复发以及生存预后密切相关,NLR>2.52有望成为结直肠癌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大肠埃希菌感染小鼠模型不同时间段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的动态变化,分析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大肠埃希菌感染炎症程度的关系,以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在大肠埃希菌感染时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麦氏浊度为2.73约为1×109CFU/m L大肠埃希菌通过尾静脉注射建立ICR小鼠感染模型44只、空白对照4只及阴性对照4只。实验组按1、3、6、12、24、48、72、96、120、144和168 h,共11个时间段,每次取4只小鼠,抽取外周血800μL,利用SYSMEX2100检查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变化情况。结果大肠埃希菌ICR小鼠感染组1~24 h白细胞总数比对照组降低(0.01P0.05),第2天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3天至第7天白细胞总数比对照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在第7天时略有回落;感染组中性粒细胞计数值在感染12 h到第7天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照组为0.06±0.03,感染1 h为0.07±0.0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h、6 h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12 h开始到第7天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第7天时为最高值(1.52±0.38)。结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比白细胞总数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在大肠埃希ICR小鼠感染模型组中判断小鼠感染状况敏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结合白细胞总数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能为临床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状况提供更灵敏的诊断参考数据,且易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