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深入探究血人参中的活性物质成分,该文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以及重结晶等方法对血人参石油醚部位进行了系统分离纯化,并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血人参石油醚部位共分离得到22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酮(1)、豆甾烷3,6-二酮(2)、6β-羟基-豆甾-4-烯-3-酮(3)、(22E)-5α,8α-epidioxyergosta-6, 22-dien-3β-ol(4)、美迪紫檀素(5)、sativan(6)、2′,4′-二羟基查尔酮(7)、6,7-dimethoxy-4-hydroxy-1-naphthoic acid(8)、对羟基苯甲酸乙酯(9)、2,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10)、(9E,11E)-13-oxo-9,11-ocatadecadienoic acid(11)、(9E,11E)-13-oxo-9,11-octadecadienoic acid methyl ester(12)、9-oxo-10E,12E-octadecadienoic acid methyl ester(13)、9-...  相似文献   
2.
通过数值分类、SDS-全细胞蛋白电泳分析,对分离自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木蓝根瘤菌进行了研究,获得了1个新类群。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中心菌株SHL042的16S rDNA全序列分析,得到系统发育树状图。SHL042与R.tropici A、R.tropici B、R. leguminosarum、R. etli、R. hananesis、R. mongolense和R. gallicum构成一个发育分支,其与这些种模式菌株16S rDNA全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5.4%、95.5%、96.3%、95.8%、96.3%、97.9%和97.7%,均大于95%,应属于同一个属。新类群群内DNA同源性大于80%,而中心菌株SHL042与分支内各已知种的DNA同源性小于50%,表明SHL042代表1个新的根瘤菌菌种。  相似文献   
3.
国产木蓝属的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叙述了木蓝属系统研究的简史,对该属形态特征的演化趋势及属下分类进行系统研究,根据植物习性、叶的特征、果实形态及含种子数,将国产木蓝属80种,1变种归纳为3亚属,并将木蓝亚属分为14亚组,其中包括9个新亚组,对其中一些种类作了归并及处理,并编写了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采集到大量植物标本。作者最近承担编写《横断山区植物》一书的豆科,在编写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新种、新组合等,现在本文发表。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根尖压片法对豆科(Leguminosae)木蓝属(IndigoferaL.)植物的7个种:多花木蓝(Indigofera amblyantha Craib)、河北木蓝(I.bungeana Walp.)、滇木蓝(I.delavayi Franch.)、腺毛木蓝(I.scabrida Dunn)、四川木蓝(I.szechuensis Craib)、刺序木蓝(I.silvestrii Pamp.)、尖叶木蓝(I.zollingeriana Miq.)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了尖叶木蓝染色体数目为2n=4x=32(四倍体)外,其余6种木蓝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x=16(二倍体)。尖叶木蓝和刺序木蓝核型分类为2A型,其余5种木蓝的核型均为1A型。种间核型差异很小。供试种主要包含中部着丝点区染色体。滇木蓝、腺毛木蓝、刺序木蓝、四川木蓝和尖叶木蓝的核型分析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6.
报道并描述了采自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具有1小叶的新分布种美脉木蓝Indigofera caloneura Kurz和采自广东具有单叶的新分布种心叶木蓝I. cordifolia Heyne ex Roth.。在中国还有另外3个具有单叶的种类, 即单叶木蓝I. linifolia、刺荚木蓝I. nummularifolia和远志木蓝I. squalida。通过从植物习性、茎、叶的形态与大小及毛被、托叶、花序、花冠形状与毛被、花药、子房毛被、果实的形态与大小、所含种子数目等特征的显微观察, 比较了国产单叶类木蓝属Indigofera植物的形态学特征差异, 并针对茎、叶、毛被、花冠旗瓣和果实形状等5个最重要的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分布最广、形态变异复杂且分类上存在争议的木蓝属植物河北木蓝(Indigofera bungeana Walp.)为研究对象,运用GIS技术从较大尺度上(17省28县29个居群)进行叶表型可塑性分析,利用表型可塑性指数和变异系数对叶表型可塑性进行评价,并对叶表型性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河北木蓝叶表型性状在居群间的变异大于居群内;叶长、叶柄长、最少小叶数、最多小叶数、小叶长、小叶宽6个叶表型性状均具有可塑性,其中叶长的可塑性最大,小叶数目的可塑性最小;年均降水量是对叶表型可塑性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6个叶表型性状与海拔均呈负相关,与年均气温呈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河北木蓝的分类、适应性进化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河北木蓝叶表型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胁迫下植物叶表型可塑性研究可揭示植物在不同自然环境中的生态意义并了解其适应性进化机制。木蓝属是豆科第三大属,其生境多样,形态复杂,因此其分类和进化研究还存在很多问题。该研究以木蓝属中生态幅最宽、形态变异最大的河北木蓝为研究对象,选取四川省石棉县,云南省蒙自市、砚山县3个种源地的河北木蓝一年生幼苗进行盆栽控水试验,设置4个干旱胁迫梯度,从植物叶片的宏观形态及表皮毛两个方面探究河北木蓝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河北木蓝叶片随干旱程度的增加和干旱时间的延长,3个种源地的植株均呈现出叶变短,叶片变小,叶柄缩短的趋势;同时,叶下表皮毛密度显著增加,长度显著减小;砚山和石棉种源的上表皮毛长度减小,但石棉种源的上表皮毛密度无显著变化,蒙自种源的上表皮毛长度及密度均无显著变化。该研究结果为河北木蓝的分类及其适应性进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国产木蓝属80种植物的地理分布,运用计算机以组平均法做聚类分析研究,将我国木蓝属划分为五个分布区,探讨了各区的自然地理、气候和植物区系特点及该属植物的分布规律。论述了木蓝属植物资源利用的近况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通过数值分类、SDS-全细胞蛋白电泳分析,对分离自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木蓝根瘤菌进行了研究,获得了1个新类群。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中心菌株SHL042的16S rDNA全序列分析,得到系统发育树状图。 SHL042与 R.tropici A、 R.tropici B、 R.leguminosarum、 R etli、 Rhananesis、R. mongolense和R.gallicum构成一个发育分支,其与这些种模式菌株 16S rDNA全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5.4%、95.5%、96.3%、95.8%、96.3%、97.9%和97.7%,均大于95%,应属于同一个属。新类群群内DNA同源性大于80%,而中心菌株SHL042与分支内各已知种的DNA同源性小于50%,表明SHL042代表1个新的根瘤菌菌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